《薛案辨疏》~ 卷上 (35)
卷上 (35)
1. 脾胃虧損吞酸噯腐等症
寒涼之而發熱頻甚,豈非內寒外熱乎?寒涼之而洪脈加弦,豈非土虛木賊乎?此補中益氣所必用也。加以茯苓、半夏者,昔時之痰固消之而益甚,加以吳茱、木香者,昔日之火因清之而變寒,然熱藥頗多,必用吳茱者,以能入肝經治小腹寒痛故也。今痛雖非小腹,而脈見弦洪,非肝木乘脾之患乎?況諸痛皆屬於木乎。
一婦人年三十餘。忽不進飲食,日飲清茶三五碗,並少用水果三年餘矣,經行每次過期而少。余以為脾氣鬱結,用歸脾加吳茱,不數劑而飲食如常。若人脾腎虛而不飲食,當以四神丸治之。
疏曰:余曾見少年婦數人患此症。數年後,多不藥而愈。大抵皆脾氣鬱結之故。惟鬱結之氣,抑塞脾胃故不飢。無他症,故能延至數年之久而無羌。及遇得意時,則鬱結自開而愈矣。此案經行過期而少,則脾經之血已虧,不得不用歸脾補脾經之氣血而開其鬱結。然加吳茱之熱何也?蓋吳茱能溫散厥陰經之鬱結,今鬱結雖在於脾,而肝氣亦從之鬱結矣。
況經水又屬肝經血海,今過期而少,血海亦滯,故用吳茱以溫行,實兩得之也。余聞鬱結者,必有火,故有加味歸脾湯之柴胡、山梔,以清散其火之法。此案雖未見有火,亦不見有寒,何可遽用此熱藥也?豈以經行不及期而多者為有火;過期而少者為有寒耶?然過期而少,正血虛之故,血虛則火必盛,亦何可遽用此熱藥耶?亦當必有寒色可驗,寒脈可徵,故特用耳。不然,未可浪投也。
至於脾腎虛而不進飲食,當用四神丸者,亦因腎之元陽火虛而不能生脾土之症,則宜之然。余謂腎火虛,不能生脾土者,當飲食不進,亦不能延至數年之久,治者審之。
一婦人,年逾二十,不進飲食二年矣。日飲清茶果品之類,面部微黃浮腫,形體如常,仍能步履,但體倦怠,肝脾二脈弦浮,按之微而結滯,余用六君加木香、吳茱,下痰積甚多,飲食頓進,形體始瘦,臥床月餘,仍服六君之類而安。
疏曰:此案與前症相同,未始非脾氣鬱結之故,但以面部黃浮腫與體之倦怠,知其為脾胃虛耳。兼之兩關脈弦浮。豈非木乘土之象乎?及按之微而結滯,未始非肝脾鬱結之脈而能知其虛,中有痰積者。蓋鬱結而現木乘土之脈,土受木克之症矣。何至延至二年之久,而得形體如常,仍能步履者乎?惟其有痰積於中,脾胃亦藉此痰積滋養,故能久而如是也。試觀痰積既下,形體即瘦,而臥床不起矣。
奈何今人必欲消盡其痰,而不顧其脾胃之元氣耶?乃先生明知其痰積,惟以六君補其元氣,使元氣運行而痰積自下,豈非治本之謂乎?
一男子,脾胃不和,服香燥行氣之藥,飲食少思,兩脅脹滿,又服行氣破血之劑,致飲食不入,右脅脹痛,喜手按之。余曰:肝木克脾土,而脾土不能生肺金也。用滋化源之藥,四劑諸症頓退。余曰:火今在邇,當再補土以養肺金。不信,後復吐膿而歿。
白話文:
脾胃虧損吞酸噯腐等症
患者發熱頻繁,伴隨寒涼症狀,這是內寒外熱的表現。寒涼症狀下脈象卻洪大弦急,顯示脾土虛弱,肝木乘脾。因此,補中益氣湯是必用的方劑。加入茯苓、半夏,可以化痰;加入吳茱萸、木香,雖然過去會使火因清熱而轉寒,但因方中熱藥較多,故仍用吳茱萸,它能入肝經治療小腹寒痛。雖然此症非小腹疼痛,但脈象弦洪,是肝木克脾的表現,況且各種疼痛都屬於肝木範疇。
一位三十多歲的婦女,突然不想吃東西,每天只喝三五碗清茶,少量吃水果,持續三年多,月經每次都延後且量少。我認為是脾氣鬱結,用歸脾湯加吳茱萸,幾劑藥後飲食就恢復正常。如果脾腎虛弱而不想吃東西,應該用四神丸治療。
我曾見過好幾位年輕婦女患有這種病症,幾年後大多不治自愈。大多數都是脾氣鬱結導致的。鬱結之氣阻塞脾胃,所以不飢餓。沒有其他症狀,所以能持續數年之久。等到心情舒暢時,鬱結之氣自然消散而痊癒。這個病例月經延後且量少,表示脾經的氣血已虧虛,必須用歸脾湯補益脾經的氣血,疏通鬱結。但為什麼要加溫熱的吳茱萸呢?因為吳茱萸可以溫散厥陰經的鬱結,現在雖然鬱結在脾,但肝氣也跟著鬱結了。
況且經血也屬於肝經的血海,現在月經延後且量少,血海也瘀滯,所以用吳茱萸溫通,可以兩全其美。我聽說鬱結必有火,所以加味歸脾湯裡有柴胡、山梔子,用來清散火邪。這個病例沒有明顯的火象,也沒有明顯的寒象,為什麼要用熱藥呢?難道月經提前且量多就認為是有火,延後且量少就認為是有寒嗎?但是月經延後且量少,正是血虛的表現,血虛則火盛,為什麼要用熱藥呢?也應該有寒象可見,寒脈可證,所以才特意使用。否則,不可妄投藥物。
至於脾腎虛弱而不想吃東西,應該用四神丸治療,是因為腎的元陽之火虛弱,不能滋生脾土,所以這樣治療是恰當的。我認為腎火虛弱,不能滋生脾土,導致飲食不進,是不可能持續數年之久的,治療者應該仔細考慮。
一位二十多歲的婦女,兩年不吃東西,每天只喝清茶和吃水果,面色微黃浮腫,身體形態正常,還能行走,但感到疲倦,肝脾兩脈弦浮,按壓時略微結滯,我用六君子湯加木香、吳茱萸,排出很多痰飲,飲食立刻好轉,身體開始消瘦,臥床一個多月,仍然服用六君子湯類藥物而康復。
這個病例與之前的症狀相似,也可能是脾氣鬱結,但是面色黃浮腫和身體疲倦,說明脾胃虛弱。加上兩關脈弦浮,是不是肝木克土的象徵呢?按壓時略微結滯,也可能是肝脾鬱結的脈象,可以看出虛弱,其中有痰飲積聚。鬱結表現出肝木克土的脈象,是土受木克的病症。為什麼能持續兩年之久,身體形態正常,還能行走呢?因為有痰飲積聚在裡面,脾胃也依靠這些痰飲滋養,所以才能維持這麼久。看看痰飲排出後,身體就消瘦了,而且臥床不起。
為什麼現在的人一定要把痰飲完全消掉,而不顧脾胃的元氣呢?這位先生清楚地知道有痰飲積聚,卻用六君子湯補益元氣,使元氣運行,痰飲自然排出,這不正是治本的方法嗎?
一位男子,脾胃不和,服用辛燥行氣的藥物,飲食減少,兩脅脹滿,又服用行氣破血的藥物,導致飲食不入,右脅脹痛,喜歡用手按壓。我說:肝木克脾土,脾土不能生肺金。用滋養脾胃的藥物,四劑藥後諸症都消失了。我說:現在火邪還未完全清除,應該再補益脾土來滋養肺金。他不信,後來又吐膿而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