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薛案辨疏》~ 卷上 (27)
卷上 (27)
1. 腎虛火不歸經發熱等症
下堡顧仁成,年六十有一,痢後入房,精滑自遺,二日方止。又房勞感寒,怒氣遂發寒熱,右脅痛連心胸,腹痞自汗、盜汗如雨,四肢厥冷,睡中驚悸,或覺上升如浮,或覺下陷如墜。遂致廢寢,或用補藥二劑益甚,脈浮大洪數,按之微細,此屬無火虛熱,急與十全大補加山藥、萸肉、丹皮、附子二劑,諸症頓愈而痊。此等元氣百無一二。
疏曰:此症屬虛,人皆知之。而何以用補藥益甚?蓋無火虛熱,必需桂、附。徒用補藥,適以助其虛熱。故益甚也。此症與前案相同,用藥亦不異,但無澤瀉、麥冬、五味三品。因此無燥症現,故不需上三味。而曾有精滑,故去澤瀉,或曰此症以感寒,寒熱似有外感怒氣,右脅痛連心胸,似有氣阻腹痞,似有食滯。雖其從入房而來,醫者必曰宜先疏之,散之,消之,而後補之。
亦何處見其無火虛熱耶?豈因四肢厥冷而云然耶?曰不然。從脈之浮大洪數,按之微細而云然也。夫水火之源,皆在於下,今按之微細,則水火衰矣。而洪數獨在浮處,豈非虛熱乎?病至於此,非一劑所能愈。今曰一劑,諸症愈而痊。故以此等元氣百無一二,與前之顧大有案亦云然。
一儒者,口乾發熱,小便頻濁,大便秘結,盜汗夢遺,遂致廢寢。用當歸六黃湯二劑盜汗頓止,用六味地黃丸,二便調和,用十全大補湯及前丸兼月餘,諸症悉愈。
疏曰:此案純是陰虛火燥症,當歸六黃湯雖為盜汗而設,其於小便頻濁,大便秘結,未始不可。此不過曰盜汗頓止而已,餘症未止也。既以苦寒清火之後,而有所未愈,而後補陰之品,不可不進矣。六味丸難為二便而設,其於口乾發熱,夢遺廢寢,未始不可,此不過云二便調和而已。
餘症未和也。既以純陰壯水之後,而有所未愈,而後氣血兩補之方,不可不進也。然氣血兩補,當用八珍,何以前用芩、連、黃柏,而後復用肉桂耶?蓋芩、連、黃柏既可止盜汗,則可並止口乾發熱矣,今口乾發熱仍在者,是火不歸經之故耳。此所以用十全,不用八珍也。
至於兼服六味丸者,此症原屬水虛而非火虛,故當此涼藥雖未能全愈,然亦未嘗不應,故復兼壯水之方,所以固其本也。
州同韓用之,年四十六歲。時仲夏,色欲過度,煩熱作渴,飲水不絕,小便淋瀝,大便秘結。唾痰如湧,面目俱赤,滿舌生刺,兩唇燥裂,遍身發熱,或時如芒刺而無定處,兩足心如烙,以冰折之作痛。脈洪大而無倫,此腎陰虛,陽無所附而發於外,非火也。蓋大熱而甚寒之,不寒是無水也。
當峻補其陰,遂以加減八味丸料一斤,內肉桂一兩,以水頓煎,六碗冰冷與飲,半餉已用大半,睡覺而食溫粥一碗已,睡至晚,乃以前藥溫飲一碗,復睡至曉,食熱粥二碗,諸症悉退。翌日畏寒,足冷至膝,諸症仍至,或以為傷寒。余曰:非也,大寒而甚,熱之不熱,是無火也,陽氣亦虛矣,急以八味丸一劑,服之稍緩,四劑諸症復退,大便至十三日不通,以豬膽導之,諸症復作,急用十全大補湯數劑方應。
白話文:
腎虛火不歸經發熱等症
六十多歲的顧仁成先生,痢疾痊癒後過度房事,導致遺精,兩天後才停止。之後因房事受寒,又加之怒氣,出現寒熱、右脅疼痛至心胸、腹部痞滿、自汗盜汗不止、四肢厥冷、睡中驚悸,有時感覺身體往上浮,有時感覺往下墜。因此徹夜難眠。曾服用補藥兩劑,病情反而加重,脈象浮大洪數,按之則微細。這屬於虛熱無火的情況,於是立刻給他服用加了山藥、茱萸肉、丹皮、附子的十全大補湯兩劑,諸症頓時痊癒。此例說明他的元氣已損失殆盡。
此症屬於虛證,眾所周知。但為何服用補藥反而加重病情呢?因為是虛熱無火,必須使用桂枝、附子。單純使用補藥,反而助長了虛熱,所以病情加重。此症與之前的案例相似,用藥也相同,只是沒有使用澤瀉、麥冬、五味子這三味藥。因為沒有燥症,所以不需要這三味藥。而他曾有遺精,所以去掉了澤瀉。有人可能會說,此症因房事受寒引起,寒熱像是外感加上怒氣,右脅疼痛至心胸,像是氣機阻滯,腹部痞滿,像是食物積滯。既然是因房事而起,醫生必然會說應該先疏通、散寒、消食,然後再補益。
哪裡能看出是虛熱無火呢?難道是因為四肢厥冷嗎?不是的。這是從脈象浮大洪數,按之則微細推斷出來的。水火之源都在下焦,現在按之微細,說明水火都衰弱了。而脈象洪數卻只在浮部出現,豈不是虛熱嗎?這種病情,不是一劑藥就能治癒的。但這次卻是一劑藥就痊癒了。所以說他的元氣已損失殆盡,與之前顧大有先生的案例相似。
一位儒者,口乾發熱、小便頻數混濁、大便秘結、盜汗遺精,導致失眠。服用當歸六黃湯兩劑後,盜汗立即停止。服用六味地黃丸後,二便調和。服用十全大補湯和六味地黃丸一個多月後,諸症痊癒。
此案純屬陰虛火燥,當歸六黃湯雖然是用於治療盜汗,但對小便頻數混濁、大便秘結也有一定療效。只是說盜汗立即停止而已,其他症狀尚未痊癒。在用苦寒藥物清熱之後,有些症狀尚未痊癒,此時就應該服用滋陰的藥物了。六味地黃丸很難單獨治療二便問題,但對口乾發熱、遺精失眠也有一定療效,只是說二便調和而已,其他症狀尚未痊癒。在用純陰藥物滋養腎陰後,有些症狀尚未痊癒,此時就應該服用益氣補血的藥物了。既然要益氣補血,應該用八珍湯,為何先用黃芩、黃連、黃柏,然後再用肉桂呢?因為黃芩、黃連、黃柏可以止盜汗,也可以同時止口乾發熱。但口乾發熱仍然存在,這是火不歸經造成的。所以用了十全大補湯,而不是八珍湯。
至於同時服用六味地黃丸,是因為此症本是腎陰虛而非腎陽虛,所以雖然涼藥不能完全治癒,但也有其作用,所以再服用滋陰的藥物,以鞏固根本。
韓用之先生,四十六歲。盛夏時節,因縱慾過度,出現煩熱口渴,飲水不止,小便淋漓不暢,大便秘結,唾液如湧,面紅目赤,舌苔滿布針刺狀,嘴唇乾裂,全身發熱,有時像芒刺在身,位置不定,腳心灼熱,用冰塊冷敷反而疼痛。脈象洪大而無力。這是腎陰虛,陽氣無處依附而外泄,並不是火熱證。因為雖然大熱,但很怕冷,不怕冷則說明沒有陰液。
應該峻補腎陰,於是用加減八味丸一斤,加肉桂一兩,水煎,六碗煎成冷服。服下後不久就喝掉大半,然後睡覺,吃一碗溫粥,睡到晚上,再喝一碗溫過的藥液,睡到天亮,吃兩碗熱粥,諸症皆退。第二天畏寒,腳冷到膝蓋,諸症又復發,有人以為是傷寒。我說:不是的,大寒而甚,熱之不熱,這是無火,陽氣也虛了,立即用八味丸一劑,病情稍緩,服用四劑後諸症再次退卻。大便十三天不通,用豬膽導瀉後,諸症又復發,急用十全大補湯幾劑才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