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薛案辨疏》~ 卷上 (25)
卷上 (25)
1. 命門火衰不能生土等症
經云:虛則補其母,實則瀉其子。凡病在子,當補其母,況病在母而屬不足,反瀉其子,不死何俟?
疏曰:今人論脈,以右尺屬火,以左尺屬水。故右尺微細為火虛,則左尺微細當屬水虛矣。先生斷其命門火衰者,何也?要知兩尺同其水火,當以洪大微細分之,凡尺脈洪大者,不論左右,斷以水虛;尺脈微細者,不論左右,皆斷以火虛也;此秘傳也。而先生於此案,已先傳於不言之表,讀先生醫案,豈可草率耶?余嘗論古有隔二,隔三之法,隔二之法可用,隔三之法不可用。蓋隔二是補其所生,若隔三補其克也。
此案前以火虛不能生土,當補火以生土可也,是為隔二之可用。後以因火虛不能生土,土復虛,不能生金,則補火之法何可用乎?是隔三不可用也。然病至於隔三矣,亦去生甚遠,故見右寸脈平脫即辭不治,概可知也。無已則惟建中湯可用,然此湯亦是補土生金為隔二之法,非補火生土,土復生金,隔三之法也。
辛丑年餘,在嘉興屠漸山第有林二守。不時昏憒,請余治之。譫語不絕,脈洪大按之如無,此陽虛之症也,當用參附湯治之。有原醫者,陽喜而迎曰:先得我心之同然,遂服之即靜睡覺,而進食,午後再劑,神思如故,其脈頓斂。余返後又詐云:用附子多矣!吾以黃連解之陰,仍用參附湯。
竊觀仲景先生治傷寒云:桂枝下咽,陽盛乃斃,硝黃入胃,陰盛乃亡。不辨而自明矣,吾恐前言致誤患者,故表出之。
疏云:不時昏憒,似陽明胃火;譫語不絕,似陽明火亢;於此而欲斷其為陽虛,誠難定見。不知果屬陽明火者,必從發熱頭痛,傷寒症傳經變來。今不言發熱頭痛,則其為虛也明矣。況脈洪大而按之如無者乎。然以此症論虛,則虛矣。虛中未免有火,非火何為昏憒乎?非火何為譫語乎?不知虛而有火者,脈必帶數,今不言數則知其無火矣。再以此症論無火,則無火矣。
似虛在於陰,不在於陽,陽虛何以昏憒乎?陽虛何以譫語乎?不知虛在陰分者,脈必強勁,今不言強勁則知其非陰虛矣。由是而知,不時昏憒者,氣欲脫也;譫語不絕者,神已飛揚也;神與氣屬陽,故曰陽虛。人參以復後天之陽,附子追先天之陽,所以用參附湯而不用八味也。
八味獨補腎中先天之陽,虛在陰分者宜之,況先天之陽為真火而非元陽也。元陽者,鼓舞動盪,發育化生之本也。八味丸,體陰而性滯,何能追復此元陽於欲脫將畢之時,惟參附、耆附及加參之三生飲等方,庶可追復挽回其陽,皆此意也。
白話文:
命門火衰不能生土等症
經書上說:虛弱就要補益它的母臟,實證就要瀉掉它的子臟。凡是疾病在子臟,就應該補益它的母臟;何況疾病在母臟而屬於不足,反而瀉掉它的子臟,不死又等什麼呢?
古人論脈,以右尺脈診斷心火,左尺脈診斷腎水。因此右尺脈微弱細小為心火虛弱,那麼左尺脈微弱細小就應該屬於腎水虛弱了。文中作者診斷為命門火衰,是怎麼回事呢?要知道左右尺脈都反映水火,應當根據脈象洪大或微細來區分,凡是尺脈洪大的,不論左右,都判斷為水虛;尺脈微弱細小的,不論左右,都判斷為火虛;這是秘傳的診斷方法。而作者在此病例中,已經先在不言中表現出來了,讀作者的醫案,豈可草率呢?我曾經論述過古代的隔二、隔三的治療方法,隔二的方法可以用,隔三的方法則不可用。因為隔二是補益其所生的臟腑,而隔三是補益其所克的臟腑。
這個病例,一開始認為火虛不能生土,應該補益火來生土是可以的,這就是隔二之法可以用。後來因為火虛不能生土,土又虛弱,不能生金,那麼補火的辦法還能用嗎?這就是隔三之法不可用的原因。然而疾病已經到了隔三的程度,已經離根本原因很遠了,所以見到右寸脈平弱無力就拒絕治療,大概可以知道原因了。實在沒辦法,只有建中湯可以用,然而此湯也是補益脾土以生肺金的隔二之法,不是補益腎火生脾土,脾土再生肺金的隔三之法。
辛丑年餘,在嘉興屠漸山第遇到林二守。他時常昏昏沉沉,請我治療。他胡言亂語說個不停,脈象洪大,按之卻如同沒有脈搏一般,這是陽虛的症狀,應該用參附湯治療。有一位原先的醫生,高興地說:我的想法與您相同,於是患者服藥後就安靜地睡著了,並且進食,午后又服藥一劑,精神如常,脈象也收斂了。我回來後,他又假裝說:附子用太多了!我想用黃連來瀉掉陰邪,仍舊用參附湯。
我私下觀察張仲景先生治療傷寒的經驗說:桂枝服用後,陽氣盛就會死亡;硝石黃連服用後,陰氣盛就會死亡。不用多說就明白了,我擔心之前的話會誤導病人,所以把它寫出來。
文中說:時常昏昏沉沉,好像陽明胃火;胡言亂語說個不停,好像陽明火亢盛;以此判斷為陽虛,實在難以確定。不知道是不是屬於陽明實火,一定會伴隨發熱頭痛,傷寒症傳經變證而來。現在沒有說發熱頭痛,那麼就是虛證了。況且脈象洪大而按之如無者呢?然而以此症狀論虛,那就是虛證。虛證中難免有火,如果不是火,怎麼會昏昏沉沉呢?如果不是火,怎麼會胡言亂語呢?不知道虛中有火的人,脈象一定帶數,現在沒說脈象數,就知道沒有火了。再以此症狀論無火,那就是無火了。
好像虛證在於陰分,不在於陽分,陽虛怎麼會昏昏沉沉呢?陽虛怎麼會胡言亂語呢?不知道虛證在陰分的人,脈象一定強勁有力,現在沒有說脈象強勁有力,就知道不是陰虛了。由此可知,時常昏昏沉沉,是氣機將要脫散;胡言亂語說個不停,是神氣已經飛揚;神氣屬陽,所以說是陽虛。人參補益後天之陽,附子溫補先天之陽,所以用參附湯而不用八味丸。
八味丸只補益腎中先天之陽,虛在陰分的人適用,何況先天之陽是真火而不是元陽。元陽是鼓舞動盪,發育化生的根本。八味丸,藥性陰寒而作用遲緩,怎麼能夠在氣機將要脫散之時,挽回元陽呢?只有參附湯、耆附湯以及加參的三生飲等方劑,才能夠挽回陽氣,都是這個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