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薛案辨疏》~ 卷上 (24)
卷上 (24)
1. 命門火衰不能生土等症
光錄鄺子涇,面白神勞,食少難化,所服皆二陳、山梔、枳實之類,形體日瘦,飲食日減。余謂此脾土虛寒之症,法當補土之母,彼不信乃徑補土,以致不起。
疏曰:土虛者,補土;火虛者,補火;此一定之法。若土虛而必欲補火以生之,則補土之法,可以不設矣。要知土虛而脈見右關獨虛弱,只補其土,而若兼見右尺無根者,自當補土之母,竟補其土無益也。然土母有二,心與命門也,蓋胃土虛寒,當補心火以生之,歸脾湯是也。
脾土虛寒,當補命門以生之,八味是也。不能食者為胃寒,不能化者為脾氣寒。故此案云食少難化,則脾胃皆虛寒,可用歸脾湯與八味丸間服。然命門火衰,不能生脾土,致食少難化,或大便溏泄者,用八味、七味不效,蓋熟地、山萸肉凝滯之品,與食少便泄,症多不合宜,所謂生柴濕炭,不能發火反使窒塞釜底,而釜中終不溫熱,水穀終不成熟,則火且不得燃,安望其有生土之功乎?故有十補丸、四神丸、二神丸、菟絲丸,近傳進上萃仙丸等方皆無熟地。
若用煎劑,如補骨脂、枸杞、沙苑、蒺藜、菟絲、山藥、北五味、杜仲、續斷等皆溫補腎氣之藥,空松透發,如干柴燥炭,火必旺而土自生矣。且無礙於食少便泄也。
羅工部,仲夏腹惡寒而外惡熱,鼻吸氣而腹覺冷,體畏風而惡寒,脈大而虛微,每次進熱粥甌許,必兼食生薑甌許,若粥離火食,腹內即冷。余曰:熱之不熱是無火也。當用八味丸壯火之源,以消陰翳,彼反服四物、玄參之類而歿。
疏曰:此案症屬虛寒明甚。何反服四物、元參寒涼之劑耶?豈以仲夏而然乎?豈以外惡熱而然乎?脈之大而然乎?獨不顧寒症種種,不一而足。至於進粥不可離火,必兼食姜甌許,非虛寒所彰著者乎?然此虛寒也,明理人論治必用參、朮、薑、桂等溫補脾胃之氣而已,今用粥必兼食姜,每次必甌許,以此大辛熱之物,食之久且多,虛或未回,其寒必退而熱必至,何至略無少減耶?要知姜能入脾胃,脾胃既能受熱,而熱不至,即溫補之亦必無益,不得不轉而問諸火源。
夫火之源不至脾胃,而在於腎水之中,所謂先天命門真火是也,凡寒症而用諸熱藥而不熱者,是無真火故耳。欲補其火,須向腎水中補之,此八味丸所以用六味補水之劑,加桂、附之品則後天之土直從,先天之火而生矣。
工部陳禪亭,發熱有痰,服二陳、黃連、枳殼之類,病益甚。甲辰季冬請治。其脈左尺微細,右關浮大,重按微弱。余曰:此命門火衰不能生土。而脾病當補火以生土或可愈也。不悟,仍服前藥,脾土愈弱,至乙巳閏正月,病已革,復邀治,右寸脈平脫,此土不能生金,生氣絕於內矣。辭不治。
白話文:
命門火衰不能生土等症
鄺子涇面色蒼白,精神疲勞,食慾不振,消化不良,服用二陳湯、山梔子、枳實等藥物,身體日漸消瘦,食量也日益減少。我認為這是脾土虛寒的症狀,應該補益脾土之母,但他不信,反而直接補脾土,結果病情沒有好轉。
道理是:脾土虛弱就補脾土,腎火虛弱就補腎火,這是固定的方法。如果脾土虛弱,偏要補腎火來生脾土,那麼補脾土的方法就不用考慮了。要知道,脾土虛弱,脈象在右關脈獨獨虛弱,只要補脾土就可以了;但如果同時出現右尺脈無力的情況,就必須補益脾土之母,單純補脾土就沒有效果了。而脾土之母有兩個,一是心火,一是命門火。胃土虛寒,應該補心火來生脾土,歸脾湯就是這個道理。
脾土虛寒,應該補命門火來生脾土,八味丸就是這樣。吃不下東西是胃寒,消化不良是脾氣寒。所以這個病例說食慾不振,消化不良,就是脾胃都虛寒,可以用歸脾湯和八味丸交替服用。但是,如果命門火衰弱,不能生脾土,導致食慾不振,消化不良,或大便溏瀉,那麼使用八味丸、七味丸就沒有效果了。因為熟地黃、山茱萸肉等藥物凝滯,與食慾不振、大便溏瀉的症狀多不相宜,就好比生柴濕炭,不能生火,反而堵塞了釜底,釜中始終不溫熱,水穀始終不能成熟,火就更不能燃燒,怎麼能指望它有生脾土的功效呢?所以十補丸、四神丸、二神丸、菟絲子丸,以及近年流傳的萃仙丸等方劑,都不含熟地黃。
如果用湯劑,像補骨脂、枸杞子、沙苑子、蒺藜、菟絲子、山藥、北五味子、杜仲、續斷等,都是溫補腎陽的藥物,藥力能夠暢通無阻地發揮作用,就像乾燥的柴火和炭火一樣,火勢必定旺盛,脾土自然就會生長了,而且也不妨礙食慾不振和大便溏瀉。
羅工部,仲夏時節腹部發冷,體表卻發熱,鼻孔吸氣時腹部感到冰冷,身體怕風,畏寒,脈象洪大而虛弱,每次喝熱粥只能喝一小碗,還必須同時吃一小碗生薑。如果粥放涼了再吃,肚子就覺得冷。我說:熱而不熱,就是沒有火。應該用八味丸壯大腎陽之火,以消除陰寒,但他反而服用四物湯、玄參等寒涼藥物而死。
道理是:這個病例的虛寒症狀非常明顯。為什麼反而服用四物湯、玄參等寒涼藥物呢?難道是因為仲夏季節嗎?難道是因為體表發熱嗎?難道是因為脈象洪大嗎?獨獨不顧虛寒的種種症狀,不勝枚舉。至於喝粥必須趁熱,而且每次都必須配生薑,這不就是虛寒的明顯表現嗎?然而,這種虛寒,懂道理的人治療,一定會用人參、白朮、生薑、桂枝等溫補脾胃之氣就夠了,現在喝粥必須配生薑,每次都一大碗,用這麼多辛熱之物,長期服用,虛寒還沒恢復,寒邪必定退去,熱邪必定來到,為什麼一點都沒有減輕呢?要知道,生薑能進入脾胃,脾胃既然能感受到熱,而熱卻沒有達到,那麼溫補脾胃也是沒有好處的,不得不轉而考慮腎陽之火。
腎陽之火不到達脾胃,而在腎水中,這就是先天命門真火。凡是虛寒症用熱藥卻不熱的,就是因為沒有真火。想要補益腎陽之火,必須從腎水中補益,這就是八味丸為什麼要用六味地黃丸補益腎水,再加桂枝、附子,這樣後天之土就能從先天之火而生了。
工部陳禪亭,發熱有痰,服用二陳湯、黃連、枳殼等藥物,病情反而加重。甲辰年冬天求治。他的脈象左尺脈微細,右關脈浮大,重按則微弱。我說:這是命門火衰弱不能生脾土。而脾胃病應該補益腎陽來生脾土,或許可以治癒。他不理解,仍然服用以前的藥物,脾土更加虛弱,到了乙巳年正月,病情危重,再次求治,右寸脈浮而無力,這是脾土不能生金,生機斷絕於內了。我拒絕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