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薛案辨疏》~ 卷上 (2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22)

1. 命門火衰不能生土等症

廷評張汝翰,胸膈作痞,飲食難化。服枳朮丸,久而形體消瘦,發熱口乾,脈浮大而微,用補中益氣加薑、桂諸症悉退。惟見脾胃虛寒,遂用八味丸補命門火,不月而飲食進,三月而形體充。此症若不用前丸,多變腹脹喘促,腿足浮腫,小便淋瀝等症,急用濟生加減腎氣丸,亦有得生者。

疏曰:枳朮丸飲食傷腸胃之藥也。蓋腸胃無羌,偶被飲食傷者設耳,若脾胃元氣先虛,不能運化飲食,自當峻補元氣,使飲食自然運化。何可更以枳實、白朮之推牆倒壁者,復傷之耶!雖有二倍之術,誠不足以償之也,久而形體消瘦,發熱口乾,我固知脾胃之氣虛也。而況脈之浮大而微者乎?夫血虛者,多近於熱;氣虛者,多近於寒;故用補中加薑、桂以直入脾胃而補之也。溫補脾胃而諸症悉退。

宜乎不復見有脾胃虛寒之症矣。何以又云惟見脾胃虛寒耶?補中、薑、桂正溫補脾胃虛寒之藥,服之而脾胃之虛寒尚見。此非溫補所得愈者矣。於是用隔二之法,溫補脾胃之母,使母子相生,土從火化,則元元本本生化之機不息,故遂用八味丸以補命門火也。至於不用前丸之變症,是又火不能生土,土不能制水之症,濟生加減腎氣丸之所以有牛膝、車前以利水也。

一儒者,雖盛暑喜燃火,四肢常欲沸湯漬之,面赤吐痰,一似實火,吐甚宿食亦出,惟食椒、姜之物方快。余曰:食入反出乃脾胃虛寒,用八味丸及十全大補加炮姜漸愈,不月平復也。

疏曰:盛暑燃火,四肢漬沸,望而知其為脾胃虛寒,而況食椒、姜物方快乎。獨面赤吐痰,吐甚宿食亦出之症,此亦有陽明火亢者,亦有肝脾火鬱者,似難概以虛寒論,且前症亦有火極似水之假象,火鬱喜辛之暫開者乎,雖然必有可據者也。蓋陽明火亢者,所吐之物必臭穢,或聲厲,或發渴,脈必洪長而數。

肝脾火鬱者,所吐之物,必酸苦,或胸悶,或吐後反快。脈必細數而澀。今此案大都所吐之物,不臭穢,不酸苦,其聲低而不渴,其氣怯而不快,其脈必浮大而微或遲細而虛,是可辨也。非獨以食入反出,即斷為脾胃虛寒耳。然即以脾胃虛寒論,似亦當先用補中益氣加薑、桂,而後或繼以八味丸。

何以此案即用八味丸耶?蓋虛寒之症,而至面赤吐痰者,似有火衰戴陽之意,似有龍雷上竄之意,此皆不當升提而當用導引者也。故雖曰:脾胃虛寒而即用八味,然脾胃之虛寒,未能同愈,又用十全大補加炮姜雙補脾腎,非法之純,而無弊者乎。

一婦人飲食無過碗許,非大便不實,必吞酸噯腐。或用二陳、黃連,更加內熱作嘔。余謂東垣先生云:邪熱不殺穀,此脾胃虛弱,末傳寒中,以六君子加炮薑、木香數劑,胃氣漸復,飲食漸進,又以補中益氣加炮薑、木香、茯苓、半夏數劑全愈。後因怒,飲食頓少,元氣頓怯,更加發熱,誠似實火,脈洪大而虛,兩尺如無,用補中益氣,八味丸,兩月餘諸症悉愈。

白話文:

命門火衰不能生土等症

張汝翰胸膈痞悶,消化不良,服用枳朮丸後,日漸消瘦,發熱口乾,脈象浮大而弱。使用補中益氣湯加生薑、桂枝後,症狀全部消失。但發現脾胃虛寒,於是改用八味丸溫補命門火,一個月後食慾大增,三個月後身體恢復充盈。若不先用補中益氣湯,病情可能發展成腹脹、呼吸困難、腿腳浮腫、小便淋瀝等,需緊急服用濟生加減腎氣丸才能保命。

枳朮丸是治療飲食傷及腸胃的藥物,腸胃偶爾受飲食損傷時可以使用,但若脾胃元氣先已虛弱,無法運化飲食,就應該先大力補益元氣,讓飲食自然消化吸收,怎能再用枳實、白朮等峻猛的藥物加重病情呢?即使有雙倍的功效,也無法彌補其造成的損害。患者消瘦、發熱、口乾,已證明脾胃虛弱,脈象浮大而弱更是佐證。血虛多伴有熱象,氣虛多伴有寒象,因此使用補中益氣湯加生薑、桂枝,直接溫補脾胃。溫補脾胃後症狀消失,理應不再出現脾胃虛寒的症狀,為何又說脾胃虛寒呢?因為補中益氣湯加生薑、桂枝正是溫補脾胃虛寒的藥物,服用後脾胃虛寒的症狀仍然存在,這表示單純溫補並不能痊癒。所以採用溫補脾胃之母(腎)的方法,使母子相生,腎中之火生脾土,維持根本的生化機制,因此改用八味丸溫補命門火。至於不用補中益氣湯而出現的併發症,是火衰不能生土,土衰不能制水所致,所以濟生加減腎氣丸中加入牛膝、車前子等利水藥物。

一位儒者,即使在盛夏酷暑也喜歡生火取暖,四肢總想用滾燙的熱水泡,面色潮紅,痰多,看似實證,吐出的宿食也很多,只有吃辣椒、生薑才覺得舒服。我說:吃進去就吐出來是脾胃虛寒,於是使用八味丸和十全大補湯加炮薑,漸漸痊癒,不到一個月就恢復健康。

即使在盛夏酷暑喜歡生火,四肢喜歡用滾燙的熱水泡,也可判斷為脾胃虛寒,更何況吃辣椒、生薑才覺得舒服呢?只有面色潮紅、痰多,吐出宿食的症狀,可能是陽明火亢,也可能是肝脾火鬱,難以簡單地歸結為虛寒。之前的症狀也可能出現火盛似水的假象,火鬱可能因辛辣食物暫時舒緩。但必須有依據。陽明火亢者,嘔吐物臭穢,聲音嘶啞,口渴,脈象洪大而數;肝脾火鬱者,嘔吐物酸苦,胸悶,嘔吐後反而舒服,脈象細數而澀。此案患者嘔吐物既不臭穢也不酸苦,聲音低沉不口渴,氣虛無力,脈象浮大而弱或遲細而虛,由此可以辨別。不能單憑吃進去就吐出來,就斷定為脾胃虛寒。即使是脾胃虛寒,也應先用補中益氣湯加生薑、桂枝,然後再服用八味丸。

為何此案直接使用八味丸呢?因為虛寒的症狀,卻出現面色潮紅、痰多的情況,像是火衰而陽氣上浮,如同龍雷上竄,這應該用導引之法,而不是升提之法。所以雖然說是脾胃虛寒,卻直接使用八味丸,但脾胃虛寒並未痊癒,又使用十全大補湯加炮薑,同時溫補脾腎,方法雖不純粹,卻無害處。

一位婦女每次只吃一碗飯,大便不通暢就吞酸噯腐。曾服用二陳湯、黃連,卻因內熱加重嘔吐。我說這是東垣先生所說的邪熱不傷穀氣,這是脾胃虛弱,寒邪未傳至內,用六君子湯加炮薑、木香幾劑,胃氣漸漸恢復,食慾漸增,又用補中益氣湯加炮薑、木香、茯苓、半夏幾劑痊癒。後來因發怒,食慾驟減,元氣衰弱,又發熱,看似實熱,脈象洪大而虛,兩尺脈微弱,用補中益氣湯、八味丸,一個多月後諸症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