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薛案辨疏》~ 卷下 (10)
卷下 (10)
1. 脾肺腎虧損遺精白濁吐血便血等症
一男子,年逾二十,斫喪太早,夢遺精滑,睡中盜汗,唾痰見血,足熱痿軟,服黃柏、知母之類,余曰:此陽虛而陰弱也,須滋其化源。不信,恪服之,前症益甚,頭漸大,囟門漸開,視物恍惚,吐痰叫喊,余以如法調理,諸症漸退,頭囟總漸斂而安。
按:仲景云小兒解顱或久不合者,因腎氣有虧,腦髓不足之故。立齋治一小兒年十四解顱,自覺頭大,視物昏花,畏日羞明,用六味丸加鹿茸及補中加山藥、萸肉,半載而愈。二載而囟合。既婚之後復作,足心如炙,日服前藥二劑,三載而愈。後入房兩腿痿軟,又服前丸而愈,此案云如法調理,當亦猶是方法也。
白話文:
註解
仲景(張仲景,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)說,小兒顱骨縫合不攏或久久不癒合,是因為腎氣不足,腦髓虧虛導致的。有一位名叫立齋的醫生,治療一位十四歲的小孩,小孩自覺頭部很大,視力模糊,畏光怕光,他使用六味丸加鹿茸,以及補中益氣湯加山藥、茱萸肉,半年後小孩痊癒,兩年後囟門也閉合了。婚後又復發,腳心發熱,每天服用之前提到的藥物兩劑,三年後痊癒。後來房事之後兩腿無力,再次服用之前提到的藥物也痊癒了。這個案例表明,對於這個男子的病症,應該使用和立齋醫生類似的方法進行治療。
少宰汪涵齋,頭暈白濁,余用補中益氣加苓、半而愈。復患腰痛,用山茱、山藥、五味、萆薢、遠志頓愈。又因勞心,盜汗白濁,以歸脾湯加五味而愈。後不時眩暈,用八味丸全愈。
疏曰:白濁一症,其因甚多,若胃虛濕痰下陷者,補中加苓、半是所宜也。但人見有頭痛,必不敢用升柴,不知此案之白濁,所以敢用升、柴者,因頭暈故耳。蓋胃經清氣在下,不能上升充溢於頭目,故為之暈也。補中升提,清氣上行,於是頭暈自愈,白濁自止矣。
白話文:
少宰汪涵齋的病症與治療
少宰汪涵齋曾患頭暈和白濁症,我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、半夏治療,病症痊癒。後來他又患腰痛,我用山茱萸、山藥、五味子、萆薢、遠志等藥物治療,很快痊癒。之後因為勞心過度,出現盜汗和白濁症,我用歸脾湯加五味子治療,也很快痊癒。最後他時常頭暈,我用八味丸治療,完全痊癒。
解釋:
白濁症的成因很多,如果由於脾胃虛弱、濕痰下陷導致,則補中益氣湯加茯苓、半夏是適宜的治療方法。有些人看到病人頭疼,就不敢使用升麻和柴胡,但此案的白濁症是因為頭暈造成的,所以才敢用升麻、柴胡。因為胃經的清氣停留在下方,無法上升充盈頭部和眼睛,所以才會頭暈。補中益氣湯可以升提清氣,讓清氣上升,頭暈自然消失,白濁症也自然停止。
至於愈而復患腰痛,似屬腎虛而宜用六味等劑,而所用乃澀精分清之品,豈病本白濁,故雖腰痛,而治不離本耶?蓋此案原屬胃虛,濕痰下陷,今甫得提起其清氣,而且濕痰餘氣未淨,若即用地黃等降滯之藥,寧不復助濕痰而清氣復陷乎?故以山藥等數味,原能補腎而不降滯者,兼以分清治之。
至於又因勞心而患盜汗白濁,則以勞心為主,故用歸脾後不時眩暈,而無他症,自當從肝腎本病主治,故用八味丸。若以前症頭暈相同,而不用補中,何也?以無胃虛下陷之見症也。
司廳陳石鏡,久患白濁,發熱體倦,用補中加炮姜四劑濁止,再六味兼用諸症皆愈。
白話文:
如果病好了又復發腰痛,似乎是腎虛,應該使用六味地黃丸等藥方。但你所用的卻是收斂精氣、分清濁的藥物,難道是病根在於白濁,所以即使腰痛,治療也不脫離這個根本嗎?其實這個病症原本是胃虛,濕痰下陷,現在才勉強提昇了清氣,而且濕痰的餘氣還沒完全消除。如果馬上用地黃等降滯的藥物,難道不會再次助長濕痰,讓清氣再度下陷嗎?所以用山藥等幾味藥,原本就能補腎而不降滯,同時兼顧分清濁的治療方法。
另外,因為勞心而患上盜汗白濁,則以勞心為主,所以使用歸脾湯。之後不時頭暈,卻沒有其他症狀,就應該從肝腎本病的治療方法入手,所以使用八味丸。為什麼以前症狀頭暈相同,卻不用補中藥?因為沒有胃虛下陷的症狀。
司廳陳石鏡,長期患有白濁,發熱體倦,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炮姜四劑,白濁就停止了。之後再用六味地黃丸,所有症狀都痊癒了。
疏曰:此案補中是矣。何以加炮姜?經曰:甘溫除大熱。補中,甘而未溫,不足以除大熱也。然發熱而體倦者,方可用此法,蓋以其氣虛也,不然熱症甚多,豈必用甘溫乎?立齋有補中加炮姜及加桂、加附之法。加炮姜者,氣虛下陷而胃陽虛寒不能使氣充斥者也;加桂、附者,氣虛下陷,腎陽虛寒,不能使氣充斥者也。
或問此案與前汪涵齋案,同患白濁,同用補中,而何以前加苓、半,此加炮姜?何以前有腰痛而不用六味,此無腰痛而即用六味?其意可揣乎?曰:前之加苓、半者,必以其有濕痰也;此之加炮姜者,必以其有發熱也。前何知其有濕痰?以其頭暈也。丹溪云:無痰不作暈是也。
白話文:
這治病的方案補中是沒錯的,但是為什麼要加炮姜呢?《經書》說:甘溫可以除大熱。補中藥物是甘甜的,但卻不夠溫熱,不足以除掉體內的大熱。然而,如果患者發熱又體倦乏力,就可以用這種方法,因為這是由於氣虛所致。否則,熱症那麼多種,難道都要用甘溫的藥物嗎?立齋法中有補中加炮姜,還有加桂皮、附子的方法。加炮姜是針對氣虛下陷,胃陽虛寒,導致氣機不能充斥全身的患者;加桂皮、附子則是針對氣虛下陷,腎陽虛寒,導致氣機不能充斥全身的患者。
或問此案與前汪涵齋案,同患白濁,同用補中,而何以前加苓、半,此加炮姜?何以前有腰痛而不用六味,此無腰痛而即用六味?其意可揣乎?曰:前之加苓、半者,必以其有濕痰也;此之加炮姜者,必以其有發熱也。前何知其有濕痰?以其頭暈也。丹溪云:無痰不作暈是也。
有人問:這個案例和之前的汪涵齋案例,都患有白濁,都用補中藥物,為什麼前者加茯苓、白朮,而這個案例加炮姜?為什麼前者有腰痛卻不用六味地黃丸,這個案例沒有腰痛卻直接用六味地黃丸?這其中的用意可以推測嗎?
回答:前者加茯苓、白朮,一定是因為患者有濕痰;這個案例加炮姜,一定是因為患者有發熱。為什麼知道前者有濕痰呢?因為他頭暈。丹溪先生說:沒有痰不會頭暈。
前之不用六味丸者,必以其有下陷之氣也;此之用六味者,必以其有腎水之虛也。此何以知其腎虛以其發熱也?丹溪云:陰虛則發熱是也。
光祿柴某,因勞患赤白濁,用濟生歸脾、十全大補二湯,間服愈。
疏曰:歸脾、十全非治赤白濁之劑,而用之者,因勞而患耳。勞則傷心脾,亦復傷脾腎,其人之勞心而兼勞力者也。故以二方間服,誰謂赤白濁為小恙,例用分清滲利之品哉。
司廳張某,陰囊腫痛,時發寒熱,小腹作痛,莖出白津,用小柴胡加山梔、膽草、茱萸、芎、歸而愈。
疏曰:陰囊腫痛,肝膽濕熱下流也。寒熱是肝膽現症,小腹是肝膽部分,玉莖是肝膽所主,小柴胡是入膽經,加山梔、膽草,直清肝膽之火,加茱萸、芎、歸入肝經,但無滲利濕熱之劑,然白津自出,滲利所忌,只清其火而濕自去矣。夫白津自出,淺者必以為虛而用補澀之劑,不知本在肝膽濕熱,清散之而白津自止,故治病必求本。
白話文:
以前不用六味丸的人,一定是因為他們有下陷的氣;現在用六味丸的人,一定是因為他們有腎水的虛弱。為什麼知道他們腎虛呢?因為他們發熱。丹溪說:陰虛就會發熱。
光祿柴某,因為勞累患上赤白濁,用濟生歸脾湯、十全大補湯交替服用,病就好了。
解釋說:歸脾湯、十全大補湯都不是治療赤白濁的藥方,之所以用它們,是因為他患病是因勞累造成的。勞累會傷心脾,也會傷脾腎,這個人既勞心又勞力。所以用這兩種藥方交替服用,誰會說赤白濁是小毛病,而只用分清滲利類的藥呢?
司廳張某,陰囊腫痛,時常發寒發熱,小腹疼痛,陰莖排出白色津液,用小柴胡加山梔、膽草、茱萸、芎、歸而痊癒。
解釋說:陰囊腫痛,是肝膽濕熱下流引起的。寒熱是肝膽的明顯症狀,小腹是肝膽的部位,陰莖是肝膽所主管的,小柴胡湯是入膽經的,加上山梔、膽草,直接清肝膽之火,加上茱萸、芎、歸入肝經,雖然沒有滲利濕熱的藥,但是白色津液自然排出,滲利是忌諱的,只要清了火,濕氣自然會消失。很多人看到白色津液排出,就以為是虛弱而用補澀的藥,不知道根本原因在於肝膽濕熱,清散它,白色津液自然就會停止,所以治病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。
朱工部,勞則遺精,齒牙即痛,用補中加苓、半、芍藥,並六味丸漸愈,更以十全大補加麥冬、五味而痊。
疏曰:齒牙痛屬胃火上炎者多,即遺精亦屬脾濕下流者多,合而觀之,宜清降脾胃濕火,然勞則遺精者,悉屬脾胃氣虛矣,且精與齒牙又俱屬於腎,故並用六味丸。而勞則多氣血虛,故又終之以十全大補也。我意此症,其肺胃間必有虛火,故補中加白芍,十全大補加麥冬、五味也。
夫察症須知一貫之法,如此症勞則遺精,其遺精必屬於虛,遺精而齒牙即痛,痛亦必屬於虛,更何有胃火上炎,脾濕下流之疑耶?
一男子白濁夢遺,口燥作渴,大便閉澀,午後熱甚。用補中加芍藥、玄參,並加減八味而愈。
白話文:
疏曰
牙齒疼痛大多是胃火上炎,遺精也多是脾濕下流,綜合來看,應該要清降脾胃濕火。然而勞累而遺精,都屬於脾胃氣虛,而且精液與牙齒都屬於腎臟,所以併用六味地黃丸。由於勞累會導致氣血虛弱,所以最後用十全大補湯來調理。我認為此症,肺胃之間必然有虛火,所以補中益氣湯加白芍,十全大補湯加麥冬、五味子。
一男子出現白濁夢遺,口乾舌燥,大便乾燥,午後發熱加重,服用補中益氣湯加芍藥、玄參,並加減八味丸而痊癒。
解釋:
- 朱工部: 是一位官員,可能姓朱,擔任工部官員。
- 勞則遺精: 勞累就容易遺精。
- 齒牙即痛: 牙齒也同時疼痛。
- 補中加苓、半、芍藥: 補中益氣湯加茯苓、半夏、白芍。
- 六味丸: 六味地黃丸。
- 十全大補加麥冬、五味: 十全大補湯加麥冬、五味子。
- 疏曰: 醫案的解說部分。
- 胃火上炎: 胃火旺盛,上炎導致牙齒疼痛。
- 脾濕下流: 脾臟濕氣過重,下流導致遺精。
- 精與齒牙又俱屬於腎: 精液和牙齒都與腎臟有關。
- 勞則多氣血虛: 勞累容易導致氣血虛弱。
- 肺胃間必有虛火: 肺和胃之間可能存在虛火。
- 一貫之法: 醫治疾病要遵循一貫的治療方法。
- 白濁夢遺: 夢遺伴隨白濁分泌物。
- 口燥作渴: 口乾舌燥。
- 大便閉澀: 大便乾燥難解。
- 午後熱甚: 下午時候發熱加重。
- 加減八味: 加減八味丸。
這段古代醫案記載了兩個病人的治療過程,說明了中醫在診斷疾病時,要根據病人症狀的整體表現,找出病因,才能對症下藥,才能達到治癒的效果。
疏曰:主病口乾作渴,大便閉澀,俱以為實火,即不然。亦以為燥火就使。午後屬陰虛發熱,然亦未有不以為陰虛火動,血虛燥結之症也。雖見有白濁遺精,獨無火燥所致者乎?而必用八味,何也?余細詳先生序法,可知其意者。蓋此案因白濁久而後至於夢遺,夢遺久而後至於口乾作渴等症,非先有口乾作渴而後兼有白濁夢遺。
故先生先序白濁,次序夢遺,又次序口乾作渴等症,若然則白濁者,脾胃之氣已虛,夢遺者,腎臟之陰亦虛矣。脾腎既虛,則口乾作渴等症非實火也,明矣。是不得不用補中以補脾胃,八味以補腎臟也。然虛中原有火燥,故補中加白芍、元參以清火,八味去附加五味以潤燥也甚矣。
白話文:
疏論曰:病人主訴口乾舌燥、大便乾結,都以為是實火,這並不一定正確。也有人認為是燥火導致。下午發熱屬於陰虛,然而也不一定不是陰虛火動、血虛燥結的症狀。雖然出現白濁遺精,但難道就一定不是火燥導致的嗎?為何一定要用八味丸呢?我細細研讀先生的序法,才明白他的用意。
因為這個病案是白濁久病之後才導致夢遺,夢遺久病之後才導致口乾舌燥等症狀,並不是先有口乾舌燥,然後才伴隨白濁夢遺。
所以先生先論述白濁,其次論述夢遺,接著再論述口乾舌燥等症狀。既然如此,白濁的原因,是脾胃之氣已經虛弱,夢遺的原因,是腎臟之陰也已經虛弱。脾腎兩虛,那麼口乾舌燥等症狀就不是實火導致的,這一點很清楚。因此,必須用補中益氣湯來補脾胃,用八味丸來補腎臟。
但是虛弱的本源中存在火燥,所以補中益氣湯中加白芍、元參來清火,八味丸中去掉附子,改加五味子來潤燥,這是非常合理的。
先生筆法之妙也。
一男子莖中痛,出白津,小便閉,時作癢。用小柴胡加山梔、澤瀉、炒連、木通、膽草、茯苓,二劑頓愈,又兼六味丸而痊。
疏曰:此案少陽經濕火所致,故用小柴胡加清火滲濕之品治之。然察其所以,則火甚於濕,何也?蓋芩、桅、連、膽草,清少陽之藥,不遺餘味,而滲濕之藥,不過澤瀉、木通、茯苓,輕淺者而已,然數味亦只是火從小便出耳。初不論有濕無濕也,若果甚有濕,六味又不可兼用,今兼用之者,蓋因少陽火甚,則厥陰之陰必虛,故又兼六味以補之,況小便實為肝經所主者乎。
白話文:
先生筆法之妙也。
一位男子患莖中疼痛,伴隨白色津液分泌,小便閉塞,時常發癢。醫生使用小柴胡湯加山梔、澤瀉、炒連翹、木通、膽草、茯苓,僅服兩劑便痊癒。之後又服用六味丸以鞏固療效。
疏曰
此例為少陽經濕熱所致,故用小柴胡湯加清熱利濕藥物治療。然而觀察其病情,可知火盛於濕,為何如此?因為黃芩、山梔、連翹、膽草皆為清少陽之藥,功效顯著,而利濕藥物澤瀉、木通、茯苓則相對輕淺。雖然如此,這些利濕藥物也僅僅是將火從小便中排出而已。
最初不論是否有濕,若真的有濕氣,則不可再服用六味丸。如今同時服用六味丸,是因為少陽火盛,必然導致厥陰之陰虛弱,故而加用六味丸以補益之。何況小便本為肝經所主,更需注意補益。
夫小便有病,大概皆以膀胱為主,即白津出者,亦必以通利為先,若莖中痛,小便秘而論,更屬膀胱無疑。不知膀胱屬一定之腑,而所以致此腑之病不一,蓋相火多寄旺於肝經,少陽實主之莖中之病,相火為多白津,非相火所繫乎?痛癢非肝經所為乎?故曰肝主小便也。然相火當從腎經主治,而知、柏在所宜用,然而知、柏治腎經相火,而山梔、膽草實治肝經相火者也。而究不離乎腎,故又兼用六味丸也。
一男子發熱,便血精滑;一男子便血發熱;一男子發熱遺精,或小便不禁。俱屬腎經虧損,用地黃丸、益氣湯,以滋化源皆得愈。
白話文:
男性尿液出現問題,大多都跟膀胱有關。即使是尿液過多,也必須先暢通排泄。如果尿道疼痛,尿液阻塞,那就更明顯是膀胱出了問題。膀胱是一個固定的臟器,但造成膀胱疾病的原因卻很多。因為心火容易聚集在肝經,而少陽經主管尿道的疾病,而心火容易造成尿液過多,這不就說明尿液過多是心火引起的嗎?尿道疼痛癢不也是肝經引起的嗎?所以說肝臟主管尿液。雖然心火應該從腎經治療,因此熟地、柏子仁是適當的藥物,但熟地、柏子仁治療腎經心火,而山梔子、膽草則是治療肝經心火。但最終還是離不開腎臟,所以還要配合六味丸。
有一位男子發燒,大便帶血,還有精液流失;另一位男子大便帶血,也發燒;還有一位男子發燒,精液流失,甚至尿液控制不住。這些症狀都是腎經虧損造成的,可以用地黃丸、益氣湯滋補腎氣,就能夠痊癒。
疏曰:此三案自屬腎經無疑,其用地黃丸當矣。何必兼用益氣耶?蓋便血遺精及小便不禁諸症,其為元氣下陷者居多,雖曰陰虛火旺,總不宜專用補陰降火之劑,何也?補陰降火,則火迫於下,而遺滑等症更甚矣。故當兼用升補之品。此地黃丸、益氣湯所以兼用而並得愈也。雖然此亦虛症論耳,即此三案盡多少陽、陽明實火濕熱所致,又當以色脈及兼症細詳之。
一男子鰥居數年,素勤苦,勞則吐血發熱煩躁,服犀角地黃湯,氣高而喘,前症益甚,更遺精白濁,體倦食少,脈洪大,舉按有力,服十全大補加麥冬、五味、山萸、山藥而愈。
白話文:
疏曰:
這三個案例都屬於腎經虛損,理應使用地黃丸治療。為何還要兼用益氣呢?因為便血、遺精和小便失禁這些症狀,大多是元氣下陷所致。雖然說是陰虛火旺,但也不宜單獨使用補陰降火藥物。為什麼呢?因為補陰降火,會導致火氣逼迫向下,使得遺精滑泄等症狀更加嚴重。因此,必須兼用升補之品。這就是地黃丸和益氣湯之所以要兼用,才能達到治癒效果。
雖然這屬於虛症的論述,但是這三個案例,也有可能由少陽、陽明實火濕熱導致。因此,還需要根據病人面色、脈象以及伴隨症狀進行詳細分析。
一男子鰥居數年,素勤苦,勞則吐血發熱煩躁,服犀角地黃湯,氣高而喘,前症益甚,更遺精白濁,體倦食少,脈洪大,舉按有力,服十全大補加麥冬、五味、山萸、山藥而愈。
一位男子獨居多年,平時勞苦,一勞累就會吐血發熱煩躁。服用犀角地黃湯後,反而出現氣喘,之前的症狀更加嚴重,還出現遺精、白濁,身體疲倦,食慾不振,脈象洪大有力。後來服用十全大補湯,並加入麥冬、五味子、山茱萸、山藥,最終痊癒。
疏曰:此案脈洪大,舉按有力,宜作實火治。況鰥居數年者乎?不知其人素勤苦而病,又勞則發之,又服寒涼而增病,且體倦食少,則此脈自當作不足假象論,而非實火也,明矣。夫吐血以下諸症血虛也,氣高已下諸症氣虛也,實火也,明矣。故十全加麥冬、五味者,為氣高而喘也;加茱萸、山藥者,為遺精白濁也。
一儒者,素勤苦,吐血發痙,不知人事。余以為脾胃虛損,用十全及加減八味而痙愈,再用歸脾而血止。
疏曰:痙症多發於亡陽或吐血之症,或病後氣血兩虛者,要不外於肝木之象也。此案在勤苦吐血所致,則宜補血為先,而用十全、八味溫補脾腎之方者,必有大虛大寒脈症現耳。且既云脾胃虧損而治兼及腎者,蓋吐血屬脾胃土虛,寒不能統攝,而脾胃土之虛寒又屬命門火衰,不能生土故也。雖現肝木之象,土已傷損無暇,治肝木矣,至痙愈後而仍用歸脾,此是勤苦吐血之方也。
白話文:
這位病人脈象洪大有力,按壓時有力量,看起來像是實火症狀。可是他已經獨居多年,而且我知道他平日勞碌辛苦,患病後又因勞累而加重病情,服用寒涼藥物反而病情加重,加上身體疲倦,食慾不振,所以這個脈象應該要視為虛弱的假象,而不是真正的實火症狀,這點很明顯。
吐血以下的各種症狀都是血虛造成的,氣虛則表現為氣喘等症狀,實火症狀是顯而易見的。因此,十全大補湯加上麥冬、五味子,適用於氣虛導致的氣喘;加上茱萸、山藥,則適用於遺精白濁。
一儒者,素勤苦,吐血發痙,不知人事。余以為脾胃虛損,用十全及加減八味而痙愈,再用歸脾而血止。
有一位讀書人,平日勤勞辛苦,突然吐血並出現抽搐昏迷的情況。我認為是脾胃虛損,所以用十全大補湯和加減八味丸治療,痙攣的情況得到改善,之後再用歸脾湯治療,吐血也停止了。
疏曰:痙症多發於亡陽或吐血之症,或病後氣血兩虛者,要不外於肝木之象也。此案在勤苦吐血所致,則宜補血為先,而用十全、八味溫補脾腎之方者,必有大虛大寒脈症現耳。且既云脾胃虧損而治兼及腎者,蓋吐血屬脾胃土虛,寒不能統攝,而脾胃土之虛寒又屬命門火衰,不能生土故也。雖現肝木之象,土已傷損無暇,治肝木矣,至痙愈後而仍用歸脾,此是勤苦吐血之方也。
痙攣症狀大多發生在陽氣不足、吐血,或病後氣血虛弱的病人身上,這通常是肝木失調的表現。這個病人是因為勤勞辛苦而導致吐血,因此應該以補血為先,用十全大補湯、八味丸溫補脾腎,才能看到虛寒的脈象。
之所以同時治療脾胃和腎臟,是因為吐血屬於脾胃土虛,寒氣無法統攝,而脾胃土的虛寒又與命門火衰有關,導致命門火不足以生脾土。雖然表現出肝木失調的症狀,但脾土已經受損,無暇顧及肝木。痙攣症狀治癒後,繼續用歸脾湯治療,這是針對勤勞辛苦導致吐血的治療方法。
論血症未止,而用桂、附,非灼見有虛寒者不可也。
一儒者,因飲食勞役及惱怒,眉發脫落。余謂勞傷精血,陰火上炎所致。用補中加麥冬、五味,及六味丸加五味,眉發頓生如故。
疏曰:眉發脫落,世皆不問所因,悉云風症而以表散風藥治之。稍知醫者,亦不過養血潤燥而已,不知乃精血之傷,陰火上升而然也。然陰火上升,而用升提之品,獨不慮陰火更致上升乎?蓋精血既傷,無以制養陰火,勢必上升,上升則乘脾克肺,而脾肺之氣必傷,傷則必陷,此時若降陰火,則脾肺之氣愈傷愈陷。
往往有痰嗽便瀉之症生焉,然只升其氣,又恐助其陰火上炎之勢,而脾肺之症更劇,兩難之際,實云掣肘,先生乃用一升一降之法,使脾肺之氣得充,陰火之升得降,並行而兩不悖者也。至於加減之法,則在臨症者隨機應變耳。凡今勞弱之症,無非精血所傷,陰火上升之局,故詳論之,不特眉發脫落也。
白話文:
如果血症還沒止住,就用桂枝、附子,必須要確定是確實有虛寒的情況才能使用。
一位儒士,因為飲食勞累和煩惱,眉毛頭髮都掉光了。我認為是勞損精血,陰火上升造成的。於是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、五味子,以及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,他的眉毛頭髮馬上就長出來了,跟以前一樣。
古人說:眉毛頭髮掉落,世人都不知道原因,都說是風症,用驅散風寒的藥物治療。稍微懂點醫術的,也不過是用補血潤燥的藥物,不知道這是因為精血受傷,陰火上升造成的。然而,陰火上升,卻用升提的藥物,難道就不擔心陰火會更往上升嗎?因為精血受傷,沒有東西可以滋養陰火,它就一定會上升。上升就會克制脾肺,脾肺之氣就會受傷,受傷就會衰弱。這個時候,如果降下陰火,脾肺之氣就會更加衰弱。
往往就會出現痰嗽、便瀉的症狀,但是只升提脾肺之氣,又擔心會助長陰火上升,使脾肺之症更嚴重,這樣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,真是束手無策。先生就用了一升一降的方法,使脾肺之氣得到充盈,陰火上升得到抑制,同時進行,兩者都不會互相矛盾。至於加減藥物的法則,就需要醫生根據病情隨機應變了。現在很多勞弱的病症,都是精血受傷,陰火上升造成的,所以詳細地討論這些問題,不僅僅是針對眉毛頭髮掉落而已。
此案因飲食勞役,脾肺之氣已虛,及惱怒肝腎之陰亦虛矣,故用藥如是。然余謂精血屬陰,既勞傷其精血,只宜補陰而已,何以復用補中以補脾肺之元氣耶?不知有形藉無形而生,故精血必藉元氣而生,是以用六味補陰而先用補中助氣也。先生當用二方為滋化源也。
一男子年二十,巔發脫盡,用六味丸不數日,發生寸許,兩月復舊。吳江史榮湖云,有男女偶合,眉發脫落,無藥調治,至數月復生。
疏曰:鬚髮實精血之所榮,故年老之人精血必衰,鬚髮必白,而巔頂多脫。若病後發落是精血衰耗之故,可見腎氣為鬚髮之本,鬚髮為精血之華舍,是而求其愚甚矣。觀此二案,一用六味而鬚髮生,非補腎之精血而效乎?一偶合而鬚髮脫,非腎經之精血虧損而然乎?當信哉。
白話文:
這個病症是因為飲食勞累,脾肺之氣已經虛弱,再加上惱怒傷神,肝腎的陰氣也虛弱了,所以用藥是這樣。但我認為精血屬於陰,既然勞傷了精血,就應該只補陰氣,為什麼還要用補中藥來補脾肺的元氣呢?不知道有形之物依靠無形之物而生,精血必定依靠元氣而生,所以用六味地黃丸補陰,先用補中藥來助氣。您應該用這兩種藥方來滋養化育生命之源。
有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,頭頂的頭髮全部脫落了,用六味地黃丸沒幾天,就長出了寸許長的新頭髮,兩個月後頭髮就恢復了原樣。吳江的史榮湖說,有男女發生性行為後,眉毛和頭髮脫落,沒有藥物治療,過了幾個月頭髮就自己長出來了。
我說:鬚髮是精血所滋養的,所以年老的人精血必然衰退,鬚髮就會變白,頭頂也會脫髮。如果病後頭髮脫落,是精血衰耗造成的,可以看出腎氣是鬚髮的根本,鬚髮是精血的表象,不明白這個道理真是太愚蠢了。看看這兩個案例,一個用六味地黃丸頭髮就長出來了,不是補腎的精血起作用嗎?一個因為房事而頭髮脫落,不是腎經的精血虧損造成的嗎?應該相信這個道理。
一童子年十四,發熱吐血。余謂宜補中益氣以滋化源。不從,用寒涼降火愈甚,始謂余曰:童子未室,何腎虛之有,參、耆補氣胡為用之?余述丹溪先生云,腎主閉藏,肝主疏泄,二臟俱有相火而其繫上屬於心,心為物所感,則易動,動則相火翕然而隨,雖不交會,精已暗耗矣。又精血篇云,男子精未滿而御女以通精,則五臟有不滿之處,異曰有難狀之疾。
遂用補中及地黃丸而瘥。
疏曰:童子發熱吐血,或多有之,先生何即知其當用補中耶?至於寒涼降火亦不甚相遠,而服之益甚者,必有肝腎脾肺之虛症虛脈現乎。然近世童子虛症頗多,或先天不足,或斫喪太早,不特吐血發熱為然,即凡諸症,每每由此。
白話文:
一個十四歲的男孩發燒吐血,我認為應該補益中氣以滋養化源,但他不聽,反而用寒涼降火,結果病情更嚴重。他才說:「孩子還沒結婚,哪來的腎虛,參、耆補氣為什麼要用?」我解釋說,丹溪先生說,腎主藏精,肝主疏泄,兩個臟器都具有相火,而相火最終繫於心,心容易受到外界影響而波動,一旦波動,相火就會隨之而起,即使沒有性交,精氣也會暗中耗損。又說《精血篇》裡提到,男子精氣未滿就與女子交合,會導致五臟氣血不足,容易出現各種病症。
於是,我給他用了補中益氣丸和地黃丸,結果病就好了。
說明:男孩發燒吐血,這種情況並不少見。為何我一開始就判定他應該用補中益氣?因為寒涼降火其實效果相近,但服用後病情加重,一定有肝腎脾肺虛弱的症狀和脈象。近來孩子虛弱的情況很多,可能是先天不足,也可能是過早的消耗身體,不僅僅是吐血發燒,其他疾病也往往是因此而起。
一男子咳嗽吐血,熱渴痰盛,盜汗遺精,用地黃丸料加麥冬、五味治之而愈。後因怒,忽吐紫血塊,先用花蕊石散,又用獨參湯漸愈。後勞則咳嗽吐血三口,脾肺腎三脈皆洪數,用補中、六味丸而愈。
立齋先生,凡遇此案之症,未嘗不以補中、六味或兼生脈以兼脾肺腎之法治之。而此案何以只用六味合生脈以補肺腎而獨遺脾也?是必陰分獨虛,而且燥熱者。然而何以知之?蓋無肢體勞倦,飲食少思等症故也。至勞怒後忽吐紫血塊,則脾氣已虛矣。然瘀血不可不消,故先用花蕊石散消之,而後繼以獨參湯補元氣。
白話文:
一位男子咳嗽吐血,口渴且痰多,盜汗遺精,服用地黃丸加上麥冬、五味子治療後痊癒。後來因生氣,突然吐出紫色的血塊,先用花蕊石散治療,再用獨參湯,逐漸康復。之後只要勞累就會咳嗽吐血,吐了三次,脾、肺、腎三脈都跳動頻繁,服用補中益氣湯、六味地黃丸後痊癒。
立齋先生說,遇到這種病症,通常會用補中益氣湯、六味地黃丸,並配合生脈散,以補益脾、肺、腎三臟。而這個案例只用六味地黃丸和生脈散來補肺腎,而沒有補脾,這是因為陰虛獨燥的緣故。怎麼知道是陰虛獨燥呢?因為病人沒有肢體疲倦、食慾不振、思慮減退等症狀。直到勞累生氣後突然吐出紫色的血塊,才說明脾氣已經虛弱了。但瘀血不能不消,所以先用花蕊石散來消瘀,然後再用獨參湯來補元氣。
此因勞怒則元氣既傷,消瘀則元氣復傷,故進獨參湯直補元氣,若兼他藥,功不專一而且緩矣,及後勞則咳嗽吐血三口,而見脾肺腎三脈皆洪數,是肺腎既已素虧,而脾亦因勞怒後同虛矣。故即以補中、六味常法進之也。然洪數之脈,未嘗無火,獨見於腎,猶曰陰虛火旺也。
尚可用六味滋陰而火自退,若兼見於脾肺,未有不曰氣分有火,若用參、耆,則肺熱還傷肺矣。不知從勞怒後吐血,脈見洪數,正是脾肺氣虛極處,土被火銷,金被火爍,非急補土金,元氣何以遲銷爍之火乎?
辛丑夏余,在嘉興屠內翰第遏星士張宋谷談命時,出中庭嘔血一二口,云久有此症,有勞即作,余意此勞傷肺氣,其血必散,視之果然,投補中益氣加麥冬、五味、山藥、熟地、茯神、遠志得愈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大意如下:
這是因為勞累或生氣,都會傷害體內的基本能量(元氣)。為了去除瘀血,其實也會進一步傷害元氣。因此,進食「獨參湯」這種直接補充元氣的方法比較適合,如果加入其他藥物,效果可能就不夠專一且緩慢了。後來,患者在勞累後出現咳嗽和吐血的情況,並且看到脾、肺、腎三個部位的脈象都呈現洪數(脈象強盛)的狀態。這表示肺和腎原本就已經虛弱,脾臟也在勞累後一同變得虛弱。因此,選擇中藥調理和六味丸等常規方法進行治療。
然而,洪數的脈象並不一定沒有火氣,如果只見於腎部,這可能表示陰虛導致火旺。還可以使用六味丸滋養陰液來使火氣退去,但如果火氣也見於脾肺,通常會認為是氣分有火。如果使用參和耆(黃芪和黨參),可能會加重肺熱,反而傷害肺部。但不知道的是,從勞累和生氣後出現的吐血,脈象呈現洪數,實際上是脾肺氣虛到極點的情況,土(脾)被火消融,金(肺)也被火燒毀。如果不急著補充土金(脾肺),如何能消滅和燒掉這些火呢?
在辛醜年夏天,我在嘉興屠內翰家與星象學者張宋谷談論命運時,張先生在庭院中嘔吐了一兩口血,說他長期有這種症狀,只要勞累就會發作。我認為這是肺氣受損,血液會散開,觀察結果果然如此,通過補中益氣加上麥冬、五味、山藥、熟地、茯神、遠志的藥方,病情得到了痊癒。
翌夙,請見曰:每服四物、黃連、山梔之類,血益多而倦益甚,余得公一匕吐血頓止,神思如故,何也?余曰:脾統血,肺主氣,此勞傷脾肺,致血妄行,故用前藥健脾肺之氣,而噓血歸源耳。後率其子以師余,余曰:管見已行於世,子宜覽之。
疏曰:此案云勞傷肺氣,補中合生脈足矣。而更加歸脾、六味之半,要知勞者未有不兼傷心脾與腎也。夫勞心者,傷心脾當用歸脾湯主之;勞力者,傷脾腎,當用十全、六味主之;勞煩者,傷脾肺,當用補中益氣主之。然未嘗不可合而治之。但要分心脾、脾腎、脾肺之傷,孰輕孰重,而主之也。
白話文:
第二天早上,病人來拜訪我,說:「每次服用四物湯、黃連、山梔子等藥,血雖然止住了,但疲倦卻更嚴重。我服用您給的一小匙藥後,吐血馬上就止住了,精神也跟以前一樣好,這是為什麼呢?」我回答說:「脾臟主導血液,肺臟主導氣息,您是勞傷了脾臟和肺臟,導致血液亂竄,所以用之前的藥物來健脾益肺,讓血液回到原位。」之後,病人帶著他的兒子來拜師學藝,我說:「我的醫術已經傳承於世,你應該好好學習它。」
大概多言者,傷肺;多思者,傷脾;此正是星士之所勞傷也。故以補中為主,然多言多思,未有不傷心者,故復加茯神、遠志,心與腎交,心傷則及腎,故並加山藥、熟地。
白話文:
大意是:過度說話和思考會損傷肺部和脾胃,這就是為什麼占卜師容易疲倦受傷的原因。因此要以滋養中氣作為主要治療方法。然而過度說話和思考沒有不傷害心臟的,所以又加上了茯苓和遠志來安撫心神。因為心臟和腎臟相互影響,如果心臟受到損傷就會波及到腎臟,所以同時加入了山藥和熟地黃來滋陰壯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