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薛案辨疏》~ 卷下 (5)
卷下 (5)
1. 脾肺腎虧損大便秘結等症
一儒者,大便素結,服搜風順氣丸後,胸膈不利,飲食善消,面帶陽色,左關尺脈洪而虛。余曰:此足三陰虛也,彼恃知醫不信,乃服潤腸丸,大便不實,肢體倦怠,余與補中益氣六味地黃月餘而驗,年許而安。
若脾肺虛者,用補中益氣湯,若脾經鬱結者,用加味歸脾湯;若氣血虛者,八珍湯再加肉蓯蓉;若脾經津液涸者,用六味丸;若發熱作渴飲冷者,用竹葉黃耆湯;若燥在直腸,用豬膽汁導之;若肝膽邪侮脾者,用小柴胡加山梔、郁李、枳殼;若膏粱厚味積熱者,用加味清胃散。亦有熱燥陽結陰結者,當審其因而治之,若復傷胃氣多成敗症。
白話文:
有一位讀書人,長期便秘,服用了搜風順氣丸後,胸膈不舒暢,食慾很好,臉色發紅,左關尺脈洪大而虛弱。我說:「這是足三陰虛的症狀。」他仗著自己懂醫術,不相信我的診斷,就服用了潤腸丸,結果大便不成形,身體疲倦無力。我便用補中益氣湯和六味地黃丸治療他,一個多月後見效,一年後身體就恢復健康了。
如果脾肺虛弱,就用補中益氣湯;如果脾經鬱結,就用加味歸脾湯;如果氣血虛弱,就用八珍湯並加入肉蓯蓉;如果脾經津液不足,就用六味丸;如果發熱口渴想喝冷飲,就用竹葉黃耆湯;如果燥熱在直腸,就用豬膽汁導出;如果肝膽邪氣侵犯脾胃,就用小柴胡湯加上山梔、郁李、枳殼;如果飲食過於油膩導致積熱,就用加味清胃散。
也有一些患者會出現熱燥陽結或陰結的症狀,需要根據其病因進行治療。如果再傷了胃氣,就容易導致治療失敗。
疏曰:大便結者,法當潤之攻之。然須看病從何來,如從外邪傳裡作結,或從熱症乾燥作結,其中有物,固宜用潤攻之法。且有氣血虛,雖有物不任潤攻者,亦當於養氣血之中,加潤攻之品以出之。而此案云大便素結,不言病症所從來,則知非外邪傳裡所結,亦非熱症乾燥所結。
而其所以素結者,豈非大便屬水,水虛而大便為之素結耶?搜風順氣之品,既燥且耗致脾土亦虛矣。既燥且耗,不特水土虛,而肝為血藏,血虧而木亦虛矣。況症見胸膈不利,肝虛之明驗;飲食不消,脾虛之明驗;面帶陽色,腎虛之明驗;而脈現左關尺洪而虛者,豈非足三陰虛症乎?三陰既虛,而復用潤腸丸,更傷脾氣,所以大便不實,肢體倦怠也。夫脾氣既衰,當先補氣。
白話文:
便秘的人,通常應該用潤滑通便的方法。但要看便秘的原因,如果是外邪入侵导致的,或者因发热干燥导致的,体内有积聚的实物,就应该用润滑通便的办法。也有一些人,气血虚弱,虽然有积聚的实物,但不能用润滑通便的方法,应该在补气血的同时,加入润滑通便的药物来帮助排便。而这个病人,说的是常年便秘,没有说明病症的来源,那就不是外邪入侵导致的,也不是发热干燥导致的。
他之所以常年便秘,难道不是因为大便属水,而水虚导致的大便经常结实吗?搜风顺气类的药物,会燥热耗损脾土,导致脾虚。燥热耗损不仅使水土虚,还会损伤肝脏,因为肝藏血,血亏导致木虚。况且病人出现胸膈不适,是肝虚的明显表现;饮食不消化,是脾虚的明显表现;面带红色,是肾虚的明显表现;脉象左关尺洪而虚,这不是足三阴虚的表现吗?三阴虚弱,又服用润肠丸,更加伤脾气,所以大便不成形,身体疲乏无力。脾气虚弱,应该先补气。
故先用補中兼用六味,然至月餘而驗,年許而安甚矣。大便之不可輕易潤也,而況攻乎?至所論陽結陰結,按仲景云脈有陽結陰結者,何以升之?曰其脈浮而數,能食不大便者,此為實,名曰陽結,期十七日當劇。其脈沉而遲,不能食,身體重,大便反硬,名曰陰結;期十四日當劇。
東垣雲陽結者散之,陰結者熱之,所云虛秘冷秘即陰結也,所云實秘熱秘即陽結也。
一老儒素有風熱,飲食如常,大便十七日不通,肚腸不脹,兩尺脈洪大而虛,此陰火內爍津液,用六味丸二十餘劑,至三十二日始欲去,用豬膽潤而通利如常。
白話文:
因此,一開始先用補中益氣的藥物,同時配合六味地黃丸,經過一個多月就見到效果,大約一年後就完全康復了。便秘不可輕易使用潤腸通便的藥物,更不能用攻下藥,否則會加重病情。
接下來說到陽結和陰結,根據仲景(張仲景)的說法,脈象有陽結和陰結的情況,應該如何判斷呢?脈象浮而數,能吃但大便不通,這是實證,稱為陽結,大約十七天就會加重。脈象沉而遲,吃不下東西,身體沉重,大便反而乾燥,這稱為陰結,大約十四天就會加重。
東垣(李東垣)說,陽結要散之,陰結要熱之。所謂虛秘、冷秘就是陰結,所謂實秘、熱秘就是陽結。
有一位老先生平時就有風熱之症,飲食正常,但大便已經十七天不通,肚子不脹,兩尺脈(寸口脈)洪大而虛,這是陰火內灼津液所致,用了六味丸二十多劑,到第三十二天才開始好轉,之後用豬膽潤腸通便,大便就恢復正常了。
疏曰:凡大便不通者,須問小腹內急迫欲去否,欲去不能去之,不然雖半月一月不可去也。經云北方色黑入通於腎,開竅於二陰,故凡見年高色蒼黑之人,每多便難症。此是腎陰虛竭之故,惟大補腎陰,少佐辛潤之品,不厭頻服,任其自通,方無他變。余常見年老虛脫人,大便久秘,頗亦無害,若峻藥通之,未有不隨斃也。
如此案儒而云老,其腎自虛,風熱素有,其水自涸,由是而大便不通,固已當知其不宜速去矣。而況飲食如常,無他症也。肚腹不脹,無急迫也,合之於脈,而兩尺洪大而虛,此又腎水虛涸之明驗,雖曰陰火,但補其水而火自退也。惟傷寒外邪傳裡作結,而大便秘者,宜速去,然亦當看其人氣血虛實,為變通也。
白話文:
古人說:凡是大便不通的人,必須詢問小腹內是否急迫想排便,想排但排不出來,否則就算半個月或一個月都排不出來也沒關係。經書說北方屬黑色,進入人體通於腎臟,開口於兩陰,所以常看到年紀大、面色蒼黑的人,大多有便祕的症狀。這是腎陰虛竭造成的,只要大力補腎陰,少用辛辣潤滑的藥材,不厭煩地經常服用,任其自然通便,就不會有其他變化。我常看到年老體虛的人,大便長期便秘,其實也沒有什麼害處,如果用峻猛的藥物通便,沒有不隨之而死的。
這種情況,按照道理來說,年老的人腎氣自然虛弱,風熱本來就存在,體內的津液自然枯竭,因此導致大便不通,本就應該知道不宜快速通便。況且飲食如常,沒有其他症狀,肚子不脹,也沒有急迫感,再配合脈象觀察,發現兩尺脈洪大而虛,這又是腎水虛涸的明證,雖然說是陰火,但只要補充腎水,陰火自然會退散。只有傷寒外邪傳入內裡形成結塊,而導致大便便秘的,才應該快速通便,但是也要觀察患者氣血虛實,做出適當的調整。
一婦人年七十有三,痰喘內熱,大便不通,兩月不寐,脈洪大,重按微細,此屬肝肺腎虧損,朝用六味丸,夕用逍遙散,各三十餘劑,所進飲食計百餘碗,腹始痞悶,乃以豬膽汁導之而通,用十全大補調理而安。若間前藥,飲食不進諸症復作。
疏曰:案既曰肝肺腎虧,何以用藥只顧肝腎而不顧肺也?且六味、逍遙朝夕並進之法,又似乎獨重肝者,何也?要知七十有三之老婦,其肝陰常不足,而肝氣多郁遏,則肺氣亦郁遏矣。肝陰常不足,則腎陰亦不足矣。六味丸補其肝陰,即所以補其腎陰也。逍遙散散其肝氣即所以散其肺氣也。
白話文:
一位婦人,今年七十三歲,患有痰喘、內熱,便秘,且兩個月來失眠。脈象洪大,重按則微細。這是肝、肺、腎三臟虧損所致。醫生早上給她服用六味丸,晚上給她服用逍遙散,每種藥各服三十多劑。她食慾大增,每天進食超過一百碗飯,但腹中卻開始感到脹悶,於是醫生用豬膽汁引導排便,順利通便。之後再用十全大補湯調養身體,婦人終於恢復健康。若是在服藥期間,飲食不進,之前的症狀就會再次出現。
醫生解釋說:既然診斷為肝、肺、腎虧損,為何用藥只注重肝腎,而忽略了肺呢?而且六味丸和逍遙散早晚都服用,似乎偏重於肝的治療,這是為什麼呢?要知道,七十三歲的老婦,肝陰常常不足,肝氣又容易鬱結,這就會影響到肺氣也鬱結。肝陰不足,腎陰也自然不足。六味丸補肝陰,就能間接補腎陰。逍遙散散肝氣,也能順帶散肺氣。
故用藥雖獨重於肝,未嘗不顧及肺腎也。若以為肺虛必用補氣之品,然所謂計所進飲食百餘碗者,其氣之不虛也,可知氣雖不虛,而肝腎之陰實虛,故腹悶痞時,只用外導而不用內攻,一通之後,即投十全大補者,氣因通而泄也。於此見氣之不虛者,尚不宜攻其大便,而況氣之虛者乎?於是知氣之不虛者,大便既通,即當兼補其氣,恐氣泄而陰益虧也。
一男子年五十餘,因怒少食,大便不利,服潤腸丸大便更秘,胸脅作痛,欲兼服脾約丸,肝脾腎脈浮而澀。余曰:此足三陰精血虧損之症也。東垣云若人胃強脾弱,約束津液不得四布,但輸膀胱。小便多而大便難者,用脾約丸。若人陰血枯槁,內火燔灼肺金受邪,土受木傷,脾肺失傳,大便秘而小便多,忌用潤腸丸。今滋其化源,則大便自調矣。如治果驗。
白話文:
因此,用藥雖然主要針對肝臟,但也絕不能忽略肺和腎。有些人認為肺虛就一定要用補氣的藥物,但那些能吃下百碗飯的人,他們的氣力並不虛弱,可見氣力雖然不虛,但肝腎的陰氣卻虛弱。所以,當腹脹悶痛時,只用外導的方法,不用內攻的藥物,通暢之後,就馬上服用十全大補湯,氣因為通暢而散泄。由此可見,氣力不虛的人,都不適合攻其大便,更何況氣力虛弱的人呢?由此可知,氣力不虛的人,大便通暢之後,就應該同時補氣,以免氣散泄而陰氣更加虧損。
有一位五十多歲的男子,因為生氣就少吃飯,大便也不通暢,服用潤腸丸後,大便更加便秘,胸脅疼痛,想同時服用脾約丸,他的肝脾腎脈浮而澀。我說:「這是足三陰精血虧損的症狀。」東垣說:「如果人胃強脾弱,約束津液無法四處流通,只輸送到膀胱,小便多而大便難者,可以用脾約丸。如果人陰血枯竭,內火灼傷肺金受邪,土被木所傷,脾肺失傳,大便秘而小便多,忌用潤腸丸。」現在滋養它的化源,大便自然就會恢復正常。實際治療效果也證明了這一點。
疏曰:此案因怒少食,大便當泄瀉,今反云不利,服潤腸丸,大便當通利今反云大便結。乃觀其脈,曰肝脾腎浮而澀,先生不曰三陰虧損,而曰三陰精血虧損,蓋三陰之精血虧損也,故因怒少食,大便不泄瀉而反不利;三陰之精血虧損也,故服潤腸丸,大便不通而反秘結。夫精血非水也,非氣也,水與氣屬無形之源,精與血屬有形之物,雖同而實異也。
故凡脈見浮洪,重按無力或洪勁,重按不足者,是皆水與氣之傷損,則先生直曰三陰虧損而已。浮而澀,因是血枯精竭之象也。然治法亦不過曰滋其化源。則又雖殊而實同也。蓋精固,氣之所化;血固,水之同源。無形而生有形,理固如此也。
白話文:
所以,凡是脈象浮而洪大,用力按下去卻無力或洪大有力,用力按下去卻不足的,都是水與氣受損的表現,醫生就會直接說三陰虧損。而脈象浮而澀,則是血枯精竭的表現。然而治療方法都只不過是滋養其化源而已。雖然表現不同,但實際上是相同的。因為精氣是由氣化而來,而血液則源於水。無形的物質才能生出有形的物質,道理就是如此。
一儒者懷抱鬱結,復因場屋不遂,發熱作渴,胸膈不利,飲食少思,服清熱化痰行氣等劑,前症更甚,肢體怠惰,心脾兩脈澀滯,此鬱結傷脾之變症也。遂以加味歸脾湯治之,飲食漸進,諸症漸退。但大便尚澀,兩顴赤色,此肝腎虛火內傷陰血。用八珍湯加肉蓯蓉、麥冬、五味至三十餘劑,大便自潤。
一男子所患同前,不從余言,服大黃等藥泄瀉便血,遍身黑黯,復來求治。余視之曰:此陽陰二脈俱傷也。經曰:陽脈傷則血外溢,陰脈傷則血內溢,不治。後果然。
疏曰:此案以如是之症,如是之脈,而論其為心脾鬱結,氣血兩傷之症,用加味歸脾治之無容疑矣。獨諸症漸退,後大便尚澀,兩顴赤色,誠屬肝腎虛火,似用六味丸為當,而又曰內傷陰血,投八珍湯者,豈以脈澀,終屬血少而非水虧乎?六味丸但能補水而不能補血乎?要當知澀脈之不可用泥滯之藥,血虛之宜兼用補氣之方也。
白話文:
一位學問家心情煩悶,又因考試失意,開始發燒口渴,胸口難受,飲食減少。他服用了清熱、化痰、行氣的藥物,但病情反而加重,身體變得遲鈍,心脈和脾脈都出現了阻滯。這是因為情緒問題導致脾臟受損的病症。於是,他服用了一種改良版的歸脾湯,逐漸恢復飲食,各項症狀也逐漸消失。但大便仍然乾燥,臉頰紅腫,這是肝腎虛弱、內傷陰血的徵兆。我開了八珍湯加上肉蓯蓉、麥冬、五味子等藥物,總共煎煮了三十多劑,大便開始變得正常。
另一個男性病患的情況與之前相同,但他沒有聽我的意見,服用了大黃等通便藥物,結果導致腹瀉和便血,全身呈現出晦暗的色澤。後來,他再次尋求治療。我看過他的情況後說:這是陽脈和陰脈都受到傷害。經典中提到,陽脈受損會導致血液外溢,陰脈受損會導致血液內溢,如果不治療,情況就會惡化。果然,他的情況後來確如預測的那樣發展。
分析:這個案例中的症狀和脈象,都符合心脾鬱結、氣血兩傷的診斷,使用改良版的歸脾湯治療是合理的。然而,當症狀逐漸好轉,但大便仍乾燥,臉頰紅腫時,這表明可能是肝腎虛弱、內傷陰血的問題。如果只用六味丸(一種補水的藥物)來治療,可能不足以解決血虛的問題,因為血不足不僅影響血液本身,還可能涉及水分的調節。因此,應該在治療中兼顧補血和補氣的方針。
至於後案陰陽二脈俱傷者,但見便血不見吐血,何以見血外溢乎?不知遍身黑黯,即是血之外溢,非必吐血便血,始謂陰陽俱傷也。
職方陳莪齊,年逾六旬,先因大便不通,服內疏等劑,後飲食少思,胸腹作脹,兩脅作痛,形體倦怠,兩尺浮大,左關短澀,右關弦澀,時夏五月請治。予意乃命門火衰,不能生脾土,而肺金又克肝木,憂其金旺之際不起,後果然。
疏曰:年老大便不通,非水虛即血少。內疏之劑,自能傷脾,以致飲食少思,胸腹兩脅脹痛,體倦脈變,皆傷脾之驗也。至於脈大弦澀,脾陰又虛也。四臟皆虛,何以得生?獨人生以脾土為重,此症不死於木旺之際,而死於金旺之時何也?蓋木已受傷,不能剋土,土反無仇,而木固不能自保矣。
白話文:
解說:老年人便秘,不是水虛就是血少。內疏的藥方本身就會傷脾,導致患者飲食減少、思考遲鈍、胸腹兩肋脹痛、身體疲倦、脈象變化,這些都是傷脾的表現。至於脈象大而弦澀,就是脾陰也虛了。四臟皆虛,怎麼能活下去呢?人活著脾土最為重要,這個病症沒有死在木氣旺盛的時候,卻死在金氣旺盛的時候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肝木已經受傷,不能剋制脾土,脾土反而沒有仇敵,而肝木本身也無法自保了。
況四臟皆病,惟金無恙,以無恙之金,當權旺之今,其摧殘之木,何能堪此乎?木為東方生氣甚矣,生氣之不可不養也,或謂肝無補法,何其謬哉?
白話文:
而且如果四個主要器官(心、肺、脾、腎)都生病了,只有肺沒有問題。用健康的肺來對抗現在強大的疾病力量,被破壞的肝臟怎麼能夠承受呢?肝是生命力旺盛的地方,所以不能不去培養它。有人說肝無法通過補充方法治療,這真是太荒唐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