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葉氏醫案存真》~ 卷三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

1. 卷三

夏至陰氣不生,乃損不能復矣。今當大熱,氣泄愈甚,百脈諸氣皆空,脂液盡耗,難望再醒,為寒為熱,無非身中陰陽互乘,陽由陰上越,則頂巔痛。風木之火入中。則嘔逆嗆咳,總之液涸神竭。進兩儀煎、瓊玉膏,扶至稍涼,再為斟酌。

麥冬,竹葉,人參,烏梅肉,大麥,鮮荷葉汁

水煎,澄冷服。

初春脈動而不鼓,亦收藏之司淺矣。壯年未育,晨吐黑痰,皆水虧火炎,精氣不充之象,胃旺能納穀,當專理下焦,不必以痰為慮。

牛骨髓,羊骨髓,海參膠,線魚膠,龜鹿膠,芡實,菟絲粉,金櫻子粉,五味子,家韭子,大熟地,遠志肉,建蓮肉,淡菜膠,熟首烏,覆盆子

下寒便難不寐,液涸陽不潛伏,用辛甘化風。

熟地,歸身,肉桂,枸杞,懷牛膝,白芍,茯苓,甘菊,蓯蓉,柏子仁

程舜文令郎,男子思念未遂,陰火內燔,五液日奪,但孤陽升騰,熏蒸上竅,已失交泰之義,此非外來之症。凡陰精殘備,務在胃旺,納穀生陰。今咽喉耳鼻諸竅,久遭陰火之逼,寒涼清解,僅調六氣中之火,而臟真陰火,乃閃電迅速莫遏,清涼必不卻病。良由精血內空,草木藥餌,不能生精充液耳。

豬脊髓,阿膠,川斛,天冬,生地

胡樸庵,脈動於右,氣熱易升,陰不上承,能食不能充津液,入春嗽血不止,養少陰之陰,勿苦降礙胃。

雞子黃,阿膠,生地(炒),柏葉(炒黑),麥冬,茜草

轉方加天冬、抱木茯神。

上假熱,下真寒,肝腎大虛,用加減八味丸。

熟地,茯苓,丹皮,山藥,五味,當歸

脈澀無神,便溏食少,肛有瘡瘍,兩月未合,已成漏症,延綿竟有痼疾之虞。近日嗔怒氣擾,中焦隱痛。至於耗氣劫奪,萬難再餌,議進東垣益氣湯減黃耆,加木瓜、白芍,用薑、南棗以制肝木。

脈數多遺,脊痠腰墜,此督任失固,非通不能入脈,非澀無以填精,色蒼形瘦,不宜溫補。

熟地,牡蠣,遠志,五花龍骨,五味,茯苓,芡實,山藥,羊腎,脊髓

肝腎兩虧,虛火爍金,用納氣法。

熟地,牛膝,白芍,青鉛,童便,山藥

脈數小,不飢,痰多,陰虛伏熱。

滑石,麥冬,竹葉,連翹,杏仁,鮮生地

陰液枯槁,陽氣獨升,心熱驚惕,倏熱汗泄,議用復脈湯,甘以緩熱,充養五液。

人參,阿膠,炙草,麥冬,牡蠣,麻仁,細生地

脈大不斂,神迷囈語,陰陽不相交合,為欲脫之象。救陰無速功,急宜鎮固陰陽,冀其蘇息。

生龍骨,生牡蠣,人參,阿膠,茯神,淮小麥

留熱未清,營液已耗,但論清邪,恐神索氣奪,膩滯陰藥,防餘熱癰瘍,議理心之用,亦清補之意。

人參,麥冬,竹心,淮小麥

心中空洞,下焦寒冷,兼有遺精,便溏,議用三陰補方。

人參,山藥(炒),茯神,五味,杞子(炒),建蓮,線魚膠,熟地(炒)

脾胃陽微,不運寒痰,噫氣,腎虛陰走,遺精無夢。

人參,山藥(炒),熟地(炒),建蓮,生牡蠣,龍骨,枸子,麋角膠

男子脈大為勞。暑月陽不伏藏,初夏陽升血溢,皆內損少固。填精固氣,是為藥餌,靜攝絕欲,經年可復。

線魚膠,真沙苑,五味,龜板,茯神,淡萊膠,金櫻膏,石蓮,芡實

,才交春三月,每夜寒熱,渴飲,汗出,是皆陰損於下,孤陽獨自上冒也。虛勞兼有漏瘍,加以情懷悒鬱,損傷不在一處,少腹及腰肋痛,議治在肝胃之間。

桃仁,旋覆花,丹皮,新絳,青蔥,柏子仁

許友官,幼年瘍潰成漏,後天不能充長,其吐血後,嗽不止,夜熱,晨汗熱止,日見色奪肉消,減食噁心,便溏。乃勞怯陰陽,中下並傷,草木藥餌,何能挽回生生真氣?難效之症。

人參,山藥,芡實,炙草,五味,熟地炭

寒熱半年,少時色黃,氣短咳嘔,是內損營衛迭偏,勞怯重病。

人參,茯苓,黃耆,炙草,煨姜,南棗

汪正中,填固包舉,遺精已緩,新正勞煩氣泄,病後神耗精奪,當此升泄氣候,以安神固攝法。

桑螵蛸,金櫻子粉,茯神,人參,生龍骨,當歸身,金箔,龜板

陳昇葵弟,勞病先傷陰氣,繼而陽傷,夏季脾胃不和,䐜脹腹鳴,晨泄。凡陽虛外寒,陰虛熱蒸,皆虛不肯復元之象,非草木可為。病人述腹中氣通小愈,用藥當宗此旨。

人參,穀芽,茯苓,白芍,炙草,新會皮

右瘓,舌喑,足痱,頭岑,面戴陽,呵欠,微呃,診脈小濡而緩,此腎納失司,肝風震突。但病起耳後暴腫,必兼溫熱客氣。清上輕揚,腫勢頗減,七日以來,當陰陽經氣一小周天,不必以時邪引病為惑。昔河間《宣明方論》中謂:舌強難言,其咎在乎舌下。筋脈不主流動,以腎脈縈及舌本耳。

其主地黃飲子,取意濁藥清投,機關漸靈,並無礙乎上氣痰熱,仿此為法。

熟地,肉蓯蓉(漂淡),遠志(炒黑),川石斛,茯神,枸杞子,牛膝,石菖蒲

脈象左部稍振,水虧木中風動,左牙痛,蓋風從內旋,乃陽之化風,只以春深地氣上升之候,多升少降,無非下元不司收納,虛證何疑?況因目恙,頻用韭子煙燻,查本草藥性,辛辣升騰助陽,孫真人於遺濁用之,藉其升陽以涵陰,更無漏泄耳。今痱中八日,聲音漸振者,乃精氣略有寧靜,里竅略有靈機,是順境也。

乃不明此理,仍用辛以泄氣,加人參亦是清散上焦之藥,以肝腎臟虛,在於至陰,若再投辛以傷其陰,必致虛症蜂起焉。望其向安,倘必以上有火熱,古稱實火宜清,虛火宜補,溫養柔和,與溫熱剛燥迥異,幸勿疑訝。

生地,川斛,麥冬,茯神,阿膠,女貞子

十二日來,干支一輪,右肢痿木,右跗足略有痛象,舌竅未靈,味少甘美,虛象顯然。三日前,主家以齒痛為熱,醫迎主見,即投辛涼解散,此症虛在肝腎下焦,若不固納維本,漫無著落,仍以前法,加入涼肝可也。

熟地,枸杞,牛膝,遠志肉,茯神,川斛,天冬,甘菊炭

張石頑治春榜趙明遠,平時六脈微弱,己酉九月,患類中風,經歲不痊。邀石頑診之,其左手三部弦大而堅,知為腎臟陰傷,壯火食氣之候,且人迎斜內向寸,又為三陽經滿溢,入陽維之脈,是不能無顛仆不仁之虞。右手三部浮緩,而氣口以上微滑,乃痰沫壅塞於膈之象。以清陽之位,而為痰氣佔據,未免侵漬心主,是以神識不清,語言錯誤也。

或者以其神識不清,語言錯誤,口角常有微涎,目睛恆不易轉,以為邪滯經絡,而用祛風導痰之藥,殊不知此本腎氣不能上通於心,心臟虛熱生風之症,良非燥藥所宜,或者以其小便清利倍常,以為腎虛,而用八味壯水之劑,殊不知此症雖虛,而虛陽伏於肝臟,所以陽事易舉,飲食易飢,又非益火銷陰藥所宜。

或者以其向患休息久痢,大便後常有淡紅漬沫,而用補中益氣,殊不知脾氣陷於下焦者可用升舉之法,此陰血久利之餘疾,有何清氣在下可升發乎?若用升柴,升動肝腎虛陽,鼓激膈上痰飲,能保其不為喘脹逆滿之患乎?是升舉藥,不宜輕服也。今舉河間地黃飲子助其腎,通其心,一舉而兩得之,但不能薄滋味,遠房室,則藥雖應病,終無益於治療也。惟智者善為調攝為第一義。

熟地,巴戟天,蓯蓉,山萸肉,茯苓,薄荷,淡熟川附,肉桂,五味子,麥冬,川石斛,遠志,鮮石菖蒲

脈左大右濡,肝風震動,陽明脈空,舌強肢軟。是屬中絡,議用緩肝熄風。

連翹,丹參,元參,茯神,細生地,羚羊角

頭痛累月,陽脈大,陰脈澀,此陰衰於下,陽亢於上,盛下虛之候也。陽氣居上,體本虛也,而濁氣干之則實。陰氣居下,體本實也,而氣反上逆則虛。頭為清陽之位,而受濁陰之邪,陰陽混亂,天地否塞,而成病矣。法用六味地黃湯,加青鉛五錢。

頭痛經年不愈,早則人事明瞭,自午至亥,神氣昏憒不寧,風火之劑,雜治無功,兩脈俱沉且滑,此太陰陽明痰厥頭痛也。當用礞石滾痰丸,間服導痰湯,以盪滌其痰。次以六君子湯,少加秦艽、全蠍,調理而安。

五旬外不得安閒,凡惱怒煩動,多主五志之陽上舉,而肝膽相火為甚。幾年前,制壯水之劑加磁石、龜甲之沉潛,乃乙癸同治之義。今年暴暖多風,風熱上搏,清竅為蒙,濕熱蒸為膿水,此為客邪乘本體之虛。治標宜輕揚以清上,靜坐宅中,可以向安。

連翹,赤芍藥,草決明,羚羊角,薄荷梗,黃芩,山梔皮,荷葉梗

飯後服。

里真氣衰,不能貫通外膜,致聲若甕中,而蛙鳴、蚊震之聲不絕。前之流膿水,時令濕熱氣加也。今議補下、鎮納,收斂方法。

龜膠,磁石,牛膝,牡蠣,遠志,菖蒲,淡菜膠

同蜜丸。

曹漢臣,厥陰頭痛,舌乾消渴,心下煩疼,無寐多躁,小腹脹滿,小便滴瀝,時時痙搐,最怕厥竭。

阿膠,鮮生地,雞子黃,小黑豆皮

煎半盞,即以湯藥送滋腎丸三錢。

稚年陽有餘陰不足,驟加驚恐,厥陽直升為頭痛,身不發熱,二便自通,豈是風寒停滯?羌、防、葛、姜辛溫,混發陽經,愈升其陽,必致損目,宜養陰藥。

周身掣痛,頭不可轉,手不能握,足不能運,兩脈浮虛。浮雖風象,而內虛者,脈亦浮而無力。以脈參症,當是勞倦傷中,陽明不治之候。陽明者,五臟六腑之海,主束筋骨,而利機關。陽明不治,則氣血不榮,十二經絡無所稟受,而不用矣。衛中空虛,營行不利,相搏而痛,有由然也。法當大補陽明氣血,不與風寒濕所致成痹者同治。

人參,黃耆,歸身,甘草,桂枝,秦艽,白朮

患痛風,發熱神昏,妄言見鬼,手足瘛瘲,大便不行,此少陰腎氣受傷也。腎既受傷,病累及肝,肝旺火熾,神明內亂,木合火邪,內入則便閉,外攻則身痛,法當滋其內,則火自熄,風自除,痛自止。

生首烏,蔞仁,桂枝,秦艽,桔梗,黃連,知母,枳殼

服一劑,症漸減,但心神不安,身體如在舟車,此腎氣虛,而肝肺為之不治。正《內經》子虛母亦虛也,母病子亦病也。夫肝藏魂,肺藏魄。二臟不治,故魂魄為之失守耳。

人參,甘草,生地,麥冬,遠志,棗仁,羚羊角,川貝,橘紅,茯神

患風三月,周身流走作腫,手不能握,足不能履,診其脈,浮大而數,發熱口乾。此陰虛生內熱,熱勝則風生,況風性善行,火熱得之,愈增其勢,傷於筋脈,則縱緩不收,逆於肉理,則攻腫為楚也。

生地,黃芩,黃連(酒炒),紅花,羌活

左脈如刃,右脈緩澀。蓋陰虧本質,暑熱為虐,水穀氣蒸,濕流肢末,遂成攣痹。已經泄瀉食減,陽明脈中氣衰極矣,緩治可以冀功。

生於術,茯苓,狗脊,茅朮,仙靈脾,獨活,防己,靈仙

濕痹,絡脈不通,用滲濕苦溫藥小效,但汗出形寒,泄瀉食減,陽氣大衰,可知難以濕甚生熱例治。通陽宣行,以冀脈絡流通。

生於術,茯苓,附子,米仁,金毛狗脊,萆薢

高年液涸風動,酒濕氣蒸,足趾曾經腐瘍,經年來或麻痹,或牽制,不能轉側,已成筋骨之痿,兼之火升眩暈,頭面清竅常似不爽,大便艱澀,四五日始一更衣。陽氣不能潛伏,陰液日就枯槁。老來痿躄,原無復元之法,診得脈數動疾,溫燥之補,無益反害,仿丹溪虎潛之制,稍為加減,冀得津液少存,亦安閒永年之算,非攻病也。

大生地(一斤),淡天冬(三兩),肉蓯蓉(一兩五錢),懷牛膝(二兩),生白芍(三兩),虎骨膠(二兩),柏子仁(二兩),肥知母(一兩),川黃柏(一兩)

長夏濕痹,經脈流行氣鈍,兼以下元脈絡已虛,痿弱不能步趨,脊膂常似痠楚,大便或結或溏,都屬肝腎、奇經為病。蓋必佐宣通脈絡為正治法,倘徒呆補,夏季後必滋濕擾,須為預理。

肉蓯蓉,小茴香,巴戟天,歸身,遠志,鹿角霜,桑椹子,生茅朮,茯苓,熟地(薑汁製)

另用金毛狗脊三斤,煎膏和丸。

俞天音,脈左大,舌乾白苔,腫痛流走四肢,此行痹。喘急不食二十日外矣。

羚羊角,木防己,白芍,桂枝,杏仁,薑黃

脈微而澀,微為陽氣虛,澀為陰血傷。去冬已下肢獨冷,步趨無力,高年內乏藏納之司,入夏身動加喘,肉腠麻痹若蟲行。此真陽失蟄,胃陽失護,生生意少,豈攻病藥石所宜?喻嘉言先生所謂大封大固,莫令真陽泄盡而暴脫,皆為此也,錄嚴氏《三因方》。

人參,白朮,附子

俞文調先生,《靈樞》云:神傷思慮則內脫,意傷憂愁則肢廢,皆痿症也。脈形大虛無力,常餌補陽,而今操持縈思,猶未能免,病必遷延。

枸杞,歸身,甘菊,桂枝,虎骨

交冬宜藏,老年下虛,二氣少續,忽然右瘓,舌喑,面亮戴陽,呵欠,吸氣短欲嗆。此非外來客邪,皆根本先怯。平昔眩暈,肝臟虛風,顯然水不生木。坎中真陽內寓,必溫理其下。凡陽主乎通,陰主乎攝。扶過七日,少陽生氣再振,望其偏廢延永。倘攻風劫痰之治,非本氣自病法則。

人參,熟附,遠志,茯神,鮮菖蒲(搗汁沖)

四十二歲,右脈澀,左脈微,飲食不能健運,噯嘔,間或溏泄,此中宮陽氣欲寂,當用辛溫以補之。

人參,乾薑,茯苓,淡吳萸,胡蘆巴

左脈弦大空虛,右脈虛軟澀滯,能食不能運,便溏跗腫,此係積勞傷陽。壯歲經年不復,當作虛症,宜補脾腎治。

人參,於朮,茯苓,煨益智,淡附子,白芍,甘草,乾薑,胡蘆巴

正氣已虛,熱邪陷伏,故間瘧延為三日,其象為厥,舌涸,胸痹,噦嘔,恐成翻胃呃逆之症,先以旋覆代赭,鎮其上逆之氣,以瀉心散其胸中之熱。

人參,川連,白芍,旋覆,代赭,牡蠣

陽氣結閉,已成關格,病屬不治,姑用進退黃連湯,上下合法。

黃連,白芍,桂枝,人參

頻頻勞怒,肝氣攻觸胃脘,胃陽日衰,納食欲吐,胃不主降,腸枯不便。仿仲景食谷則噦,用吳茱萸湯。

人參,黃連,茯苓,乾薑,吳茱萸

陽微,嘔吐,不飢。

人參,半夏,茯苓,白芍,淡附子

春夏陽升,肝木乘胃,嘔吐,吐不已,寢食減廢,氣失下降,腸中不通,病乃懷抱抑鬱。兩月之久,不敢再以疏泄為治。

人參,川連,烏梅,川楝肉,生白芍

十九歲,翻胃三月,粒米不存,左脈大空虛,右脈細小虛澀,納食少停,即湧出口,面白神瘁,大便燥結。此陰血枯槁,陽氣鬱結,已成膈症。勉擬補中納下法。

人參,於朮,麥冬,葦莖,牛涎,半夏,益智,茯苓

發熱痰喘,胸滿身痛,左邊睪丸不時逆上,痛不可忍。肝脈弦急,肺脈獨大。此肺肝受邪之故也。肝為木臟,其化風,其生火,風火合邪,旺於本位,則為熱為痛。乘於肺金,則為痰為喘。法宜滋達肺金,兼疏肝木。

蔞仁,紫菀,半曲,川貝,桔梗,枳殼,杏仁,蘇子,柴胡,秦艽

狐疝:

淡蓯蓉,枸杞,巴戟,茯苓,沙蒺藜,當歸,茴香,真肉桂

陰莖作痛,痛甚而憒。診兩脈,浮虛而澀,浮為氣虛,澀乃精傷。陰陽兩虛,得之憂思勞郁,而傷中也。經云:陽明為氣血之海,主潤宗筋。又陽氣者,精則養神,柔則養筋,今多悒鬱,則氣必傷。又任勞倦,則血必耗。氣血兩傷,宗筋失潤,故令作痛。治以當歸補血湯,加人參、甘草、秦艽、桂心、紅花,繼用歸脾湯調理。

患溺血症,已三月矣。前用升補法不應,右脈虛澀無神,左關獨弦,莖中作痛,下多血塊,形色憔悴,又多噯氣。據脈論症,乃肝脾積熱也。肝熱則陰火不寧,而陰血自動,以血為肝臟所藏,而三焦之火,又寄養於肝也,故溺血莖中作痛。脾熱則濕氣內壅,而生氣不伸,以脾為濕土之化,而三焦之氣又運行於脾也,故時時噯氣,形色憔悴。法當益肝之陰,則火自平,利脾之濕,則氣自和。

生地,白芍,萆薢,丹皮,甘草,車前

繼用逍遙散,加車前、萆薢。

下血不已,汗出躁煩,心悸恍惚,頭不安枕,轉側不能。兩脈虛澀,虛為氣虛,澀為陰傷。人身陽根於陰,陰附於陽,兩相維繫者也。今陰血暴亡,虛陽無偶,勢必外越矣。虛陽外越,而陰愈無主,其能內固乎?陰陽相離,氣血兩虧,法宜兼補。然血有形,難以驟致,氣無形,可以急固。

固其氣,則氣自充。氣充則不必治血,而血自守矣。先用歸脾湯,繼以大造丸。

人參,白朮,茯神,棗仁,黃耆,龍眼肉,當歸,遠志,木香,甘草,生薑,大棗

寒熱如瘧,便血不已,左脅有塊,攻逆不已而作痛。脈弦數兼澀,弦則為風,數則為熱,澀則氣結。此肝脾之氣,悒鬱不宣,胸中陽和,抑而成火,故神明不精。肝之應為風,肝氣動則風從之,故表見寒熱也。人身左半,肝腎主之。肝風自逆,故左脅攻楚有塊也。肝為藏血之地,肝傷則血不守。且以風淫熱勝,益為亡血之由也。

生首烏,黃連,柴胡,黃芩,知母,枳實,厚朴

下血既久,真陰大損,臨晚熾熱而咳,乃陽失潛伏,宜甘酸益陰為治。

熟地炭,甘草,萸肉,山藥,五味,茯苓,芡實,木瓜

屢進潤血燥、熄虛風藥,諸症向安。入夏四月,苦於便難,寒熱。此夏令陽氣大泄,陰液更耗,虛風動灼為秘。古人每以辛甘化風主治,因體瘦不受溫補,復以鹹苦味入陰之意。

鮮生地,胡麻,制首烏,天冬,柏子仁,杞子,茯神,肥知母,川斛膏

面目悉黃,微見黑滯,煩渴腹滿,左脈弦數,右脈空大,此內傷發黃,為厥陰肝木,太陰脾土,二臟交傷之候也。夫肝為風臟,其性喜伸而惡屈,鬱則木不得伸而屈矣。鬱極則其氣盛,而風乃發,風發必挾其勢以賊脾。脾為濕土之司,土受克,而氣不行,則濕勝矣。風性雖善行,遇濕以留之,反壅滯經絡而不解,由是濕停熱瘀,而煩渴有加,其發黃也必矣。

雖曰風濕所致,實由木亢而不寧,土困而不舒,非外來風濕之比,況黑色見於面,則知並傷其腎,以脾病不行胃中谷氣,入腎反將脾中濁氣下流,故於黃中見黑滯耳,即其腹滿,亦是中氣不行,虛熱內壅,非結熱,當下之比,若誤下之,則臟氣空虛,風從內生矣。若誤汗之,則陽氣外解,濕愈不能行矣。

為商治法,平肝之亢,扶土之虛,兼解鬱熱,以清氣道,除濕蒸而和中氣。

人參,白朮,白芍,黃連,山梔,歸身,丹皮,茵陳,秦艽,柴胡,甘草,半曲

產後下損,八脈交虛,形寒內熱,骨痛耳鳴,血液日耗,生氣不充,冬季不得復元,春深發泄司令,延為勞瘵矣。

杞子,歸身,紫石英,沙蒺藜,茯神,蓮肉

產後陰傷,寒熱瘧,幾兩月病發,白帶淋漓,八脈空隙,大著腹有動瘕,下元虛憊已極,議固下真通脈方。

人參,鹿角霜,茯苓,歸身,蓯蓉,粗桂枝木

產後十二日,診脈數疾,上湧下垂,此血去陰傷,孤陽上冒,內風燔燎,肝魂不寧。面赤頭痛,晝輕夜重,陰弱陽亢,上實下虛。若不按法施治,必增瘛痙厥逆。議咸潤益下和陽方。

小生地,生牡蠣,淮小麥,阿膠,麥冬,元參

產後脈虛,舌白,背寒凜,身痛,乾咳,不飢,是血氣兩損,不肯復元,有蓐勞之慮。急當培養足三陰臟,莫以肺經咳嗽治,再伐胃氣,用貞元飲方。

熟地,歸身,炙草,茯神,杞子,桂圓肉

飢時服。

產後五十餘日,腹滿不減,膨脹愈甚,二便不爽,此因下焦空虛,腑陽失氣化之司,先宜通陽,得脹勢稍緩再議,方用五苓加椒目。

,此血痹之症,產蓐百脈皆動,春寒凜冽,客氣乘隙襲入經絡,始而熱勝,繼則寒多。邪漸陷於陰絡,致夜分偏劇汗多,神昏譫語,由邪逼神明,豈是小病?正如仲景劫汗亡陽、驚譫同例。議救逆湯減芍藥方治。

產後絡脈傷,腹痛頻發,嗔怒,食物不宜則甚。當調和脈絡,庶不延成痼疾,宜蔥白丸。

胎殞陰損於下,厥陽上泛,久有夙病癇症,心營肺衛,最易矇蔽,是神志或昏或清,皆夾雜夙疾。惡露自行,豈是瘀痹?姑用輕法,以開上膈。

枇杷葉,薏苡仁,杏仁,通草,雲苓

下焦陰虧不攝,裡熱泄瀉,厥陽上泛頭痛,又產後兼病損。

甘草,熟地,茯神,芡實,山藥,建蓮,川斛

蓐勞,下虛溏泄,近有風溫,咳嗽發熱。暫用手太陰上焦藥四五日。

桑葉,沙參,麥冬,玉竹,甘草,扁豆

久瀉無不傷腎,況兼產後起因,補中必當理下,是為脾腎兩補。

五味子,生杜仲,雲茯苓,杜芡實,菟絲粉,臺人參,補骨脂,焦白朮

肝陽化風為厥,腎液下衰,水不生木,而藏納失職,此壯盛年歲,已有下虛上實之象。大意養腎主以溫潤,治肝須得清涼,乃仿複方之法。

大熟地,茯苓,遠志,蓯蓉,鹿茸,柏子仁,補骨脂,懷牛膝,黃柏,天冬

精羊肉煮爛搗為丸。

怒勞陽升暴厥。苦降和陽,使清神不為濁蒙,便可清爽。此論平時調理,養肝腎之陰,宜至靜之劑,從經旨下虛上盛主治。

生地,熟地,龜板,菖蒲,遠志,茯苓

脈右澀左微,色悴不華,食減不能健運,噯嘔溏泄,此中宮陽氣欲寂。法宜辛溫通補,失治釀成中滿難調。

人參,泡茱萸,茯苓,泡淡姜,胡蘆巴

驟然驚駭,經府氣亂,有失常度之流行,是以腫脹無定所,飲食如常,病不在裡,何得紛紛雜治?調其氣血,以俟營衛宣通。

桑枝,遠志,歸身,桂枝,鉤鉤,白蒺藜

病傷久不肯復,食入不運,脾胃之陽日困,與治中法。

煨益智,茯苓,於朮,廣皮,白芍,煨姜,南棗

脈沉右小,左虛大,臍上有動氣,䐜脹不嗜食,艱於大便。此中氣大虛,肝氣內變,忌用攻伐消導,宜泄肝和胃。

茯苓,益智仁,鬱金,穀芽,烏梅

寒濕損傷脾陽,遂成中滿之症,乃淡泊不堪所致。

附子,乾薑,茯苓,白芍,胡蘆巴

脈沉屬水,初因食物之滯,繼為下奪太速,脾陽頓傷,氣窒濕聚,為腫脹矣。

大腹皮,茯苓皮,厚朴,豬苓,澤瀉,老薑皮,新會皮,甜葶藶,杏仁

懷抱抑鬱,營血受傷,入暮脘痛喜按,乃傷陰絡,非實痛也。

柏仁,桂圓,茯神,遠志,廣皮

精氣不足體質,再加思慮鬱結心脾,營血受傷,口味甜,血隨溢,稍過飢,脘中痛。營主中焦,宜以歸脾養營之屬。

人參,大棗,遠志,茯神,甘草,歸身,白芍,桂圓

脈左大堅弦,肝風震動,脾胃絡脈不和,不知飢,不安寐,口流涎,右肢腫。當兼理中焦之絡,議用茯苓飲法。

茯苓,枳實,人參,炙草,半夏,廣皮,遠志炭

金式兼,按:太陽經之膀胱俞,在脊骨間十九椎之旁,小便後從茲出汗,是太陽之氣不固也。凡天將雨,則頭眩目花。經云:頭眩,其過在巨陽,是清氣之不升也。勞則夢寐不安而遺,飲食不適意即作瀉,是逆其志而運化失常。此瀉在下焦,統屬太陽病,諸陽不能保舉,而生種種之疾。議茸珠丸、大安腎丸理膀胱氣,自必獲效。

鹿茸,茯神,人參,蓯蓉,萆薢,菟絲餅,秋石,柏仁,川斛,補骨脂,白蒺藜,桑螵蛸

吳文生,胃中不和,痛瀉。

茅朮,厚朴,廣皮,木香,炮姜,茯苓,豬苓,澤瀉,砂仁

汪介臣,鼻冷涕淚,腹脹仍空,形色衰奪,脈微而澀。陽氣已憊,濁陰日聚,為脹滿不食,危期至速,勉議通陽方法。

人參,茯苓,淡附子,淡乾薑

胃弱,肝氣不和,口中吞酸作苦,食物無味。擬進加味溫膽湯法。

溫膽湯加人參、川斛。

脾胃不和,腹膨痛,夜自汗,先疏利氣滯,保和丸、焦鍋巴、陳茶,薑湯下。

脈沉遲,腫脹腹滿,莖縮溺不利,起於上年冬底,痰飲咳嗽,氣逆不得臥,誤認腎虛水泛之恙療治,遂致增劇難調,勉擬進浚川丸以通水道,得小便頻利,冀其勢緩。久瀉傷腎,下午黃昏為甚,非通套藥所宜,擬溫腎法。

永隆號,屢通大便,脹勢不減,是陽氣愈傷,陰濁益壅矣,進通陽法,真武湯去白芍,加澤瀉、椒目。

腎陽虛則乏納氣之權,濁陰凝痞,少腹漸覺有形為脹。脾陽虛則健運失司,食少易滯。受病既屬內傷,固以理臟真為最要。益火暖土,使中下之陽得安,迄今圖治。至冬至一陽來復,必獲全效。

川椒,附子,白芍,茯苓,甘草

因時病而不慎口腹,以致咳痰嗆逆,肌肉消爍,食下䐜脹,甚則吐食,而成虛損矣。病在土不生金,金衰則不制木,互相戕克,有不能起之象,議以養金制木,使中焦無賊邪之患,壯火培土,使上焦得清化之權亦是一法,未知何如。

甜沙參,淮小麥,鮮蓮肉,南棗,懷山藥,雲茯苓,燕窩

繼進方:

人參,山藥,白芍,茯苓,炙草,南棗,鮮蓮肉

茹素胃弱,向系肝陽熱熾,今微眩,耳鳴,心怔。議甘以養胃緩熱,少佐酸味。

酸棗仁,柏子仁,炙甘草,鮮白藕汁,大生地,甜細真北沙參,大麥冬,雲茯苓,萸肉炭

肝風上巔,頭旋耳鳴,麻痹足寒,微嘔便澀,經阻三年,久病治從血絡中法。

茺蔚子,柏子仁,枸杞子,料豆皮,制首烏,甘菊

詢左脅下,每日必有小痛,逾時其痛勢布散胸臆背部,從來不延及於腹中下焦,是腑絡為病。凡久病從血治為多,今既偏患於上,仍氣分之阻,而致水飲瘀濁之凝,此非守中補劑明甚,但攻法必用丸以緩之,非比驟攻暴邪之治,當用穩法。議以陽明少陽方法,俾樞機開闔舒展,諒必有裨益矣。

生鉤藤(另研粉),生香附(水磨澄粉),風化硝,炒半夏,茯苓,生白蒺藜(去刺)

竹瀝、薑汁泛丸。

厥陰腹痛引胸脅,便難,睪丸腫。

當歸鬚,延胡索,小茴香,桃仁泥,川楝子,官桂

李隆吉,客寒入於腸絡,欲大便必先腹痛,便解痛已,旬日無溺氣下泄,此屬腸痹。

公丁香柄,柴胡,木香,白芍,烏藥,川楝子

化入更衣丸五粒。

朱客,肋稍隱隱痛,臥起咳甚,冷汗,背有微寒,兩足帶冷,身體仰臥稍安。左右不堪轉側,此皆脈絡中病。良由客寒閉其流行,兩脈逆亂,上犯過也。治在血分,通絡補虛。

枸杞子(炒),咸蓉干,當歸(小茴同炒黑),桃仁(炒),炙山甲

脈數重按無力,左腰脅痛不能轉側,舌苔白,邊紅,心中熱悶,不欲飲,是濕邪滯著,經絡阻痹,宜進氣分輕清之藥,庶幾不傷正氣。

苡仁,杏仁,川貝,佩蘭葉,西瓜翠衣

,脈數,左腰脅疼未止,舌苔黃,昨進芳香輕劑略安,仍不宜重藥。

佩蘭葉,浙茯苓,南沙參,薏苡仁,川貝

,脈數無力,左腰脅疼未止,舌色轉紅,是病邪雖稍緩,卻陰氣已經不振,進清餘熱略兼養陰方。

川貝,淡芩,麥冬,阿膠,川斛,知母

又案,:脈數無力,左腰脅疼未止,舌苔已退。雖病邪稍緩,但陰氣仍然不振,議用清餘熱略兼養陰方。

川貝,淡芩,麥冬,阿膠,川斛,元參

胸中不爽,是痰氣之阻,仿小青龍法,開太陽為主。蓋少陰逆,太陽氣化不至也。

五味,炙草,茯苓,杏仁,泡淡姜,生白芍

腑氣鬱滯為熱,中宮少谷為虛。腹滿溺濁,口中味淡,乃幼科五疳之病。

使君子(一兩),雞肫皮(一兩),肉果(五錢),川連(五錢),乾蟾(一隻),枳實(五錢),蕪荑(五錢),新會陳皮(一兩),山楂肉(一兩),白芍(一兩),人參(三錢),飯灰(一兩)

水泛為丸,米飲送下二錢,每早空心服一服。

尖田人案,腹痛三年,夜分乃發。發必腹滿,嘔不出物,繼而泄瀉,此為脾厥。脾為太陰之臟,在臟體屬陰,其運用則陽。厥陰肝病必有前陰見症,用治中法。

人參,木瓜,炮姜,廣皮,青皮,生益智,茯苓

淋症愈後半年,交五六月復發。雖系肝膽鬱熱,亦必是暑邪內蘊,六腑皆為之不利,胸腹如悶,溺色赤混如血。宜先清熱宣腑陽,然後再調本病。

捲心竹葉,寒水石,車前子,牛膝根,廣橘紅,黑山梔,川鬱金,滑石

忍精而溺,尿管閉塞,此淋症也。古云:痛則不通,用《千金》方法。

杜牛膝,麝香(三分研細調入)

久瀉欲嘔,腹中有形,升起痛楚,小便不利,喜食麥面,皆肝厥,內風襲胃之症。緣稚年驚恐,多煩多哭,氣逆風旋,蛔不自安而動。久調必痊,必當苦降辛宣酸泄,風木得和,脾胃可安。東垣老人治脾胃,必先遠肝木矣!

川黃連,白芍,烏梅,乾薑,桂木,人參,川楝子,川紅椒(炒黑)

為末,烏梅肉為丸,每服二錢,米飲下忌食甘。

老人久嗽,古人但以溫養脾腎,未必以肺藥,見病治病貽害。但身小質薄,絡脈單弱,桂附雄猛,液枯必犯肺瘍。此溫劑通納為無弊耳。

薑汁製熟地(四兩),補骨脂(一兩五錢),枸杞子(二兩),懷牛膝(一兩五錢),茯苓(四兩),五味子(一兩五錢),胡桃肉霜(三兩),淡蓯蓉(一兩),車前子(一兩五錢),角沉(五錢)

蜜丸,淡鹽湯送下。

脈細有遺症,是陰虛不主收納。因沖氣上激為咳嗽,肺藥無益。今胃納頗好,急宜填下絕欲,安養尚可圖愈。

熟地,枸杞,建連,茯苓,山藥,芡實

胃病治法:

小川連(三錢,鹽水炒),鹿角霜(一兩),炒當歸(一兩),淡姜(五錢),生香附(二兩),生曬茯苓(二兩),炒黑小茴(一兩),山楂肉(二兩,炒),生川楝子肉(一兩)

水泛為丸。

右足痛方

此痿症也!因肝腎兩虛,陽明脈絡失用,筋縮牽強,足痛不堪動作,當溫散下焦,莫進疏解。

川烏,北細辛,萆薢,乳香,沒藥,韭菜地上白頸地龍

晚蠶沙煎湯泛丸,每日服二錢,陳酒下。

形瘦身長,稟乎木火。肝風內動,夾火上巔,忽然眩厥跌僕。況陽舉遺濁,陰分久虛,擬壯水之主,以治陽光法。

大生地,大熟地,天冬,麥冬,鹽水,炒川柏

痛脹甚於暮夜,病根已在陰經。從前溫補相安,今則服之不應。因以寒凝痰滯為患,進神保丸即上吐下瀉。此非有形之滯矣!斯臟液日耗為虛,腑經陽氣窒塞為實。行痹日久,時愈時發,脈來六至,濕熱居多。今關節腫痛,遊走不定,是濕熱中又夾風火矣!總宜養血清熱,兼用風劑,庶幾有中病情耳。方失

陽邪入厥陰之陰,嘔逆二三日不止,腹痛便秘,發熱口乾,手足冷。

麥冬,蔗汁,枳實,沉香,川連,阿膠,赭石,人參,韭白,豭鼠糞

痧是肺胃氣分邪火,內迫津液,上焦受損,元未全復,更為夏熱內蒸其血。不必為陰虛治,秋末入冬,用清燥意。

天冬,麥冬,知母,貝母,水梨肉

久嗽失音,脈小,痰冷,沖氣,入暮為重。此肺虛氣餒,不易驟愈,酒家有飲邪。

桂苓甘味湯。

奔走煩勞,暴熱上蒸,致身中陽氣不交於陰,四肢麻木,內風屬陽之化。左屬肝,肝性剛,柔劑為宜。若用酒藥,益助其動陽,是矛盾矣。

生地,天冬,白藕汁,沙蒺藜,桑寄生,女貞子,炒枸杞,川石斛

夏月足跗肌浮,是地氣著人之濕。傷在太陰、陽明,初病失血,繼而嘔涎拒食。此脾胃濕傷漫延乃爾!

五苓散去澤瀉加益智、厚朴、滑石、陳皮。

吳江陳(三十八),酒客脾胃自來不旺,大便不實,奔走勞動,失血乃形色之傷。止血理嗽,無非清滋,聲音日啞。肺痿氣餒,難治之症。

人參,茯苓,米仁,灸草,白芨,黃精

楓橋汪(四十),脅膈左右,懊憹不舒,嘔逆帶血。凡人臟腑之外,必有脈絡拘拌,絡中乃聚血之地。中年操持,皆令耗血,血不和氣,氣攻入絡,病狀難以自明。宣通血分以和絡,俾不致瘀著,可免噎膈反胃。

新絳,青蔥管,橘葉,桃仁,瓜蔞仁,鉤勾

盪口(四十六),面黃白削瘦無神,腹大臍突,足冷腫重,自言如著囊沙。曾經用藥攻下,下必傷陰,而脹滿不減,乃濁陰錮閉,陽傷見症。病在不治之條,但用藥究宜溫熱,以冀通陽泄濁。

生川附,椒目,炒乾姜,炒小茴,車前子

長善濱,歐詈大聲用力,氣迸失音,雖陰虛腦泄,亦必用輕陽肅上。

桑葉,枇杷葉,生甘草,象貝,米仁,沙參

勞傷胃痛。

熟桃仁,延胡索,柏子仁,當歸尾,炒丹皮,漏蘆

(十九),沖年陰火未寧,情志不和,易於動怒,氣火迸逆,絡血隨之上溢。問納食不旺,氣衝血上,必撫摩氣降,血不出口,但絡中離位之血,恐致凝遏,越日必氣升湧逆矣。

蘇子,丹皮,降香末,炒桃仁,米仁,炒楂炭,韭白汁

紹興眷,(三十一),少腹痛堅,攻及當臍。每午後必氣脹滯痛,貫串腰尻,環跳肉腠之間,肌膚亦漸浮腫。再問經事愆期,僅得些微黃水,是陰寒已入血絡。病蓋起於產蓐,累及奇經八脈,身傴不直,俯不能仰,此肝腎入奇經之見症。

炒枯腎氣湯。

徽州(四十六),此痰飲宿病,勞怒遇冷即發。十年之久,焉能除根?

桂苓五味甘草湯。

楓橋(四十三),此肝病也。肝屬木主筋,木臟內寄風火。情志不適,熱自內起,爍筋襲脈,肢體為之牽強不舒。惟怡悅靜養,可希漸愈,藥無除根之理。

何首烏,枸杞子,桑寄生,當歸身,杜仲,沙苑蒺藜

師婆橋(六十三),寒入厥陰之絡,結為氣疝。痛則氣脹上升,氣消絕無形跡。老年下元已乏,與破氣攻疝,宜溫養下元為主。尿管脹是阻溺,當佐以通陽,仿香茸丸法。

鹿茸,麝香,當歸,青鹽,韭子,蛇床子,覆盆子,大茴香

泰興(二十八),色脈是陰虛,其喉妨食納,乃陰乏上承,熱氣從左上升,內應肝腎陰火。前議復脈法,大便滑泄,知胃氣久為藥傷,不受滋陰,必當安閒靜室以調之,豈偏寒偏熱藥能愈?

人參,茯苓,扁豆,木瓜,石斛,北沙參

來安縣(四十六),病起痰飲,漸為嗽喘。外寒遇勞倦即發,發必胸膈氣脹,吐出稀涎濁沫,病退則痰濃,氣降乃已。凡飲邪皆陰濁凝聚。兩年之久,漸漸腹中痞悶妨食,肛門尻骨坐則無恙。行動站立,時時氣墜,若欲大便,顯系腎虛不能收攝。惑於在前見痰治嗽,苟非辛解,即屬寒降,乃致釀成錮疾。

腎氣湯加紫衣胡桃、沉香汁。

吳趨坊(四十五),清竅在上焦氣分。搐鼻宣通,固是好法,但久恙氣錮,濕痰必生,茶調散臥時服五分。

薄荷(八錢),川芎(四錢),荊芥(四錢),羌活(二錢),白芷(二錢),防風(一錢五分),細辛(一錢),炙草(二錢)

茶調勻服。

海寧(廿六),勞怯是腎精內損,真陰枯槁,龍雷之火,閃爍無制。腎脈循喉,屢受陰火燔灼,必糜腐而痛。冬無藏精,春生亦無生髮,胃氣已索,草木何能挽回?

豬膚湯。

葑門(三十九),過勞熬夜,陽升痰血。在土旺之令中,夜熱非外感。脈尺中動,左數。肝腎內虛,失收肅之令。

北沙參,玉竹,麥冬,扁豆,生草,青甘蔗

嘉善(三十二),肺痿失音,形枯氣損,用甘藥調和,不宜辛散、滋寒矣。

黃耆,白芨,米仁,茯苓

葑門(六十九),望七精力不及壯盛,凡男子必下焦先虛。跌僕致損,乃系外傷,筋縱骨短,屈不能伸,是足外踝留著瘀凝。須俟夏月,令瘍醫磁針砭刺可愈。還少丹。

熟地,山藥,枸杞,萸肉,茯苓,杜仲,遠志,五味,楮實,小茴,巴戟,蓯蓉,石菖蒲

加棗肉為丸。

唯亭(十八),讀書身靜,心勞兼以夜坐,浮陽易升。年少雖未完姻,然情欲一萌,多致不自保惜。陰中龍雷,夾木中相火沸動,失血咳嗽,是臟陰不為寧謐。暫緩書卷,早眠晏起,百日中勿加雜念擾亂,可以全愈。若以草木希愈,非要領也。

知柏八味丸加五味子。

江寧(廿一),食已夕頃,酸水湧嘔,飢時不食,又不安適。此久病胃虛,而陽乏運行,濁陰凝聚使然。春季以辛溫開導氣分不效,思虛中挾滯,泄濁溫通必佐養正。苟不知避忌食物,焉能取效?

吳茱萸,淡乾薑,茯苓,熟川附,小川連,熟半夏

陝西(四十七),痰飲乃陰濁所化,以漸有形,阻礙陽氣,不得入於陰。陽蹻穴空,夜不熟寐。《靈樞》用半夏秫米湯,謂通陰交陽,痰飲不聚也。天王補心丹一派寒涼陰藥,轉為濁陰樹幟矣,護陽為要著。仲景云:凡痰飲當以溫藥和之。

小半夏湯加秫米。

同里(五十三),瘦人多燥,癉瘧熱氣由四末乘至中焦,胃中津液為邪熱劫燥,不飢不食,五味不美,是胃陰傷也。人身不過陰陽二氣,偏則病,離則不治矣!

人參,麥冬汁,知母,生甘草

糧船(四十),氣塞填胸阻喉,不知不食。問病起嗔怒,寅卯病來,臨晚病減。凡氣與火,必由少陽之木而升,故上午為劇。

瓜蔞皮,黑梔皮,薄荷梗,神麯,新會皮,青蒿梗

淮安(二十九),性情古執,氣鈍少靈慧。凡心藏神,腎藏精。少年先病,精神不易充旺,宜用六味加遠志、菖蒲,開通心竅腎精,俾得兩相交合。

流貞巷(三十七眷),上年五個月,小產二次,再加冬季服事病人。產虛在陰,勞傷在陽。此咳嗽吐黏濁,氣逆嘔食之由來也。凡食入胃傳陽,此咳是下虛不納,氣衝湧水上泛,胃乏運行,食亦繼出。奈庸工不明傷損陰中之陽,僅僅消痰清肺,一派寒涼,必致胃倒敗壞。

桂苓甘味湯。

泰興(三十七眷),十年前因夜食,凝滯閉氣,食物遂胃脘痛,嘔吐。病發腹大如懷妊,得氣後泄而脹消。經准不孕,來必腹痛,病根全在氣分。用藥必兼祛血分寒凝,乃合病機。

吳茱萸,秦椒,川楝子,高良薑,延胡索,蓬莪朮,生香附,南山楂

生薑搗汁泛丸。

舟里(五十),肺痿聲啞,胃減食入不安,難治之虛損。

戊己丸。

東山(六十),血痹氣滯,腹中不和,而大便燥,夏季以柔和辛潤,交霜降土旺之運,連次腹痛,目眥變黃。此非黃疸,是濕熱瘀留阻壅乃爾。

炒桃仁,郁李仁,茺蔚子,冬葵子,菠菜葉

淮安(四十六),食物有形之滯,從胃入腸。若心胸之下,皆陽氣遊行之所。因初起停食,幾年疑惑,其實陽不轉旋,而致結痹。

栝蔞薤白白酒湯。

揚州(四十四),痰飲哮喘,遇寒勞怒即發,小青龍湯去麻黃。

木瀆(三十二眷),經水不來是絡脈無血。古云:氣旺血自生,大忌通經。

人參,歸身,茯苓,桂心,鹿茸

精羊肉膠和丸。

黎里(四十四),形色脈象,確是陽虛。酒食聚濕,濕注入腸,腸痔下血。濕為陰濁,先傷脾陽,陽微氣衰,麻木起於夜半氣血交代之時,中年痱中,大有可虞。

人參,生於術,炮姜,炒黑附子,炙甘草

嘉興(十八),陰火必從晡暮而升,寐中呻吟,是浮陽不易歸窟。形瘦,食少,盜汗,攝固其下為是。

六味加阿膠、人中白。

嘉興(十一),腎肝內損,必致奇經失職,俗醫混稱「陰虛」,僅以錢仲陽小兒所用六味。曰「補陰和陽,益臟泄腑」,要知此時仲陽非為虛損設立。

人參,紫河車,坎氣,人乳粉,秋石,茯苓,五味子,紫衣胡桃

婁門(六十七),左右為陽陰之道路,向衰年歲,操持經營且不獲利,心境失暢,氣血不和,久則拘束為痛。甚於夜者,陽氣衰微,入夜陰用事而病加也。十二味養營法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,炙草,當歸,白芍,地黃,黃耆,陳皮,桂心,遠志

海鹽(四十二),據述緣季秋,外邪變瘧,延及百日始愈。凡秋瘧,是夏月暑濕熱內伏,新涼外觸,引動伏邪而發。俗醫但知柴葛肌,暑濕傷在氣分,因藥動血,血傷攣痹,筋熱則弛,筋寒則縱,遂致釀成痿痹難效症。

當歸身,桑寄生,生虎骨,枸杞子,撫芎沙苑蒺藜

東山(三十四),精損於下,陰中龍雷之火燃爍莫制。失血後肛瘍膿漏,即陰火下墜所致。行走喘促,涎沫上湧,是腎不攝納,真氣五液變沫湧逆,無治痰治嗽之理。扶胃口,攝腎真,乃為對病之藥。

人參,茯苓,坎氣,五味子,紫石英,芡實,胡蓮,山藥

閭門(三十四),舌粉白,心中寒,嘔酸不止,理胃陽必佐泄肝逆。

吳茱萸,川楝子,生炒黑附子,高良薑,延胡索,雲茯苓

萬年橋(廿八眷),半產重於小產,左脅下瘕形,是氣乘肝絡,攻之則變為中滿。從前有震動,胎墜嘔逆,寒熱之傷。今當培養氣血,正旺則瘕自消,不可怠忽,致延勞怯。

當歸,白芍,鱉血制柴胡,茯苓,蒸於朮,南棗,炙甘草

中由吉巷(廿八眷)

案佚。

人參,北沙參,茯神,青苧,真紋銀

關上(十九),氣泄,用陽藥固氣。若治嗽滋陰,引入勞病一途。

黃耆建中湯加人參。

同里(廿七),幼年成婚太早,精氣未充先泄,上年泄瀉,繼加痰嗽,納食較少,形肌日瘦。今秋深喉痛,是腎精內乏,陰中龍雷閃爍無制。當此秋令肅降,藏職失司,明歲穀雨,萬化開遍,此病危矣。

秋石拌人參,生紫石英,紫衣胡桃肉,茯神,女貞實,五味子

楓橋(十八),春正月,寒威未去,吸受寒氣,先傷胸膈胃脘之陽。食已,噯噫陳腐酸濁之氣,是清陽不為轉旋。忌進黏腥厚味,暫用蔬食數日。

蓽撥,益智仁,砂仁殼,土蔞皮,生薑

江寧(廿九),病人述上年五月住直隸白溝河,北方不比南地,濕蒸則熱,夜坐仍涼。想是時寒熱,亦是輕邪,醫用滾痰丸下奪,表邪閉結不出,肺痿,音啞喉癟,咽物艱難,仿徐之才輕可去實,用有氣無味之藥。

射干,生甘草,大力子,麻黃苗,蟬衣,囫圇滑石,連皮杏仁

無錫(廿二),嗽血秋季再發,夜熱汗出,全是陰虧見症,大忌肺藥理嗽。絕欲百日,助其收藏,胃口尚好,腎肝陰藥中,必佐攝納。

熟地,五味子,山藥,芡實,湖蓮,茯神

無錫(三十),脅痛失血,以柔劑緩肝之急。

炒熟桃仁,柏子仁,當歸尾,炒黑丹皮,鉤藤鉤

鳳陽(三十八),瘧後脾弱,肝乃乘之,中氣不舒,所以易生嗔怒。

焦白朮,生益智,茯苓,廣皮,枳實皮,檀香末

水泛為丸。

徽州(三十五),仲景云:厥陰病氣上撞心,明示木中風火上行,多氣少血,陰虛之象,治以癇症痰火有餘,大謬。

女貞子,天冬肉,茯苓,小生地,山萸肉,建蓮肉,赤金箔

淮安(廿二),露姜飲止瘧,是益中氣以祛邪,虛人治法皆然。脾胃未醒,宜忌腥酒濁味。

大半夏加益智、橘紅,薑汁泛丸

崑山(六十一),老年形寒,足痿嗆痰,男子下元肝腎先衰,真陰少承,五液變痰。倘情懷暴怒,內風突來,有痱中之憂。戒酒節勞,務自怡悅。壯其下,以清其上,是根本治法。

熟地,萸肉,淡蓯蓉,川石斛,青鹽,枸杞,淮牛漆,鹿角膠

山西(三十九),夏季吐血,秋深入冬頻發。診脈右弦空左濡,是形神兩傷,絡血不得寧靜,氣血因經營而耗,不比方壯矣。

黃耆建中湯。

開門橋(廿九),織梭肢體皆動,過勞則氣血不流,偏倚為病,在左脅痛,失血,肝絡傷,瘀發久必重。

炒桃仁,延胡索,降香末,炒丹皮,鉤藤勾

湖州(廿四),少壯病不復元,失於保養,延為勞嗽,胃氣尚好,可與填精固下。

都氣丸去丹、澤,加胡桃肉、二仙膠。

吳江(廿七),肌肉日削,竟夜內熱,是內損陰虛,漸延勞祛,安逸可久。天噯氣泄,病必漸加。

早服牛乳一杯,另服補陰丸。

寧波(四十八),七疝肝病為多,病發有聲響為氣疝。寒入募絡,積疝堅硬下墜,宜八味加大茴香、胡蘆巴。

楓橋(廿七),眩暈嘔水,心中熱,神迷若癇,皆操持運機,君相升舉,蒙冒清神。生薑辛可通神,但氣溫先升,佐入涼降劑中乃可。

溫膽湯。

南潯(廿三),凡外熱入肺而咳嗽者,可用表散藥。若內傷累及於肺而致咳者,必從內傷治。汗之則泄陽氣,肺痿音低,顯然藥誤。

黃耆,黃精,棗仁,白芨

運漕(四十四),冬藏失司,咳吐涎沫,是腎病也。醫見嗽,咸以肺藥治嗽,宜其年餘無效。

桂苓甘味湯。

黃家巷(廿七),色奪脈促,寒露霜降嗽甚,風冷形肌凜凜,衛陽疏,氣易泄也。

小建中湯。

徽州(四十三),操持太過,肝腎浮陽上升乘胃,寤不成寐。

金匱酸棗仁湯。

興化(廿四),肛瘍成漏年餘,真陰五液皆傷,納食在胃,傳入小腸而始變化。因咳痰不出,必嘔盡所食乃已。喉痛失音,涎沫吐出,喉中仍似存留。明明少陰脈中陰火內爍,上燔陰液,蒸變涎沫,內損精血,醫見咳嗽音低,咸進清金潤肺,不明此咳嗆之原,是速其篤已。

豬膚湯。

宣興(十九),瘧痢後脾胃兩傷,用繆氏法。

雙補丸方。

齊門外(三十眷),上年產蓐無乳,已見血虛之象。延半年後經水不來,少腹瘕氣有形。病人自述背脊常冷,心腹中熱。視面黃色奪,問食少不美。夫督脈為陽脈之海,由腰而起,劑頸而還。下元無力,陽虛背寒。任脈為陰海之沖,虛攻入絡為瘕。考《內經圖翼》,病機宛然在目。此產損蓐勞,非是小恙。無如醫不讀書,見寒熱經閉而妄治,淹纏日久,速其篤已。

人參,鹿角膠霜,粗桂枝,當歸(小茴香炒),枸杞子,沙蒺藜,白薇

金匱(十七),夏伏暑濕,秋季如瘧,邪不盡解。能食不化,腹中氣滯有形,脾胃不和,用東垣清暑益氣法。

人參,黃耆,白朮,青皮,陳皮,神麯,炙草,麥冬,五味,黃柏,澤瀉,當歸,升麻,葛根,蒼朮

薑棗煎。

太平(四十九),左脅有形,漸次腹大,每投攻下泄奪,大便得瀉,脹必少減,繼則仍然不通。頻頻攻下,希圖暫緩。病中脹浮,下部加針刺以決水之出,腫消,病仍不去。病患六年,久已斷想此病之愈。要知此病初由肝氣不和,氣聚成瘕,屢發攻瀉,脾胃反傷。古云:臍突傷脾。今之所苦,二便欲出,痛如刀刺。蓋氣脹久下,再奪其血,血液枯,氣愈結矣。宣通宜以利竅潤劑。

琥珀屑(一錢),麝香(一分),大黑豆皮(四錢),杜牛膝(一兩)

二便通後接服:

茺蔚子,郁李仁,杜牛膝,當歸身,冬葵子

南京(廿八),環跳筋骨痠痛,少年精傷,陽維脈少護衛。

當歸,巴戟,生虎脛骨,枸杞,沙苑,蒺藜,川牛膝,羊內腎(搗)

橫涇(三十),勞傷虛體,脹病初愈,因動怒氣鬱不食,二便皆阻,從腸痹定議。仿丹溪開肺法,以肺主一身之氣化。

杏仁,蘇子,桑葉,紫苑,姜皮,桃仁

嘉興(五十三),情志內郁,心痛如絞,形瘦液枯,不可氣燥熱藥。

炒桃仁,柏子仁,小胡麻,炒丹皮,延胡索,鉤藤鉤

中由吉巷(四十七眷),病人述自腰以下頹然痿躄,肌肉麻木枯寂,二便不爽,上下氣不接續。顯然崩漏亡血,陽不下交於陰。中年日就衰奪,惟辛補潤燥,冀絡虛氣攻痛勢漸緩。

郁李仁,枸杞子,肉蓯蓉,冬葵子,柏子仁,桑寄生,松子仁,黑芝麻

流貞巷(四十九),漏經繼下如卵,形已見,血損氣結。按:任脈為病,女子帶下瘕聚,少腹形象是也。血傷忌投氣燥溫熱,但血藥不取沉滯,血中宣氣為是。

南山楂,茺蔚子,青蔥,新絳,生香,附

泰興(三十七),精未生成,強泄最難充旺,至今未有生育。視形瘦,問食少,精薄易泄。形脈不受剛猛陽藥,議藉血肉有情溫養氣血。

鹿鞭,羊內腎,淡蓯蓉,瑣陽,生菟絲子,枸杞子,舶茴香,牛膝,青鹽

楓橋(五十三),咽管似乎狹窄。一身氣化全在於肺,因胃熱薰肺,肺職失司,年紀日多,氣結痹阻,以薄味肅清上焦,藥宜氣輕理燥。

鮮枇杷葉,杜蘇子,米仁,桑葉,降香末,茯苓

陳家橋(三十六),濁止足腫,膝首腫痛,病起夏秋,必接地氣之濕,濕自下受。酒客內濕互蒸,內外合邪,湯藥決不取效。

蠲痛丹(一錢)六服。

閭門,中焦痛起,四末逆冷,汗出嘔涎及食物,此屬脾厥。

炒黑附子,粗桂枝,草果仁,延胡索,片薑黃

太倉(十八眷),每交夏五六月,喉間宿病俄發。既愈後仍然鼻塞火升,上熱下冷。經水或前或後,形瘦脈小數,是陰弱不旺,肝陽左升太速,右降不及。夏令陰伏於裡,陽泄上浮,乃發病根由。

阿膠,石決明,生地,天冬肉,丹皮,黑豆皮,銀花,白芍藥,丹參

十四歲室女,無溫熱藥之例,視色奪脈弱,下焦未寒先冷,經事淋漓,是衝任虛冷,二氣不交,冬宜藏陽,用溫攝升陽。

麋茸,人參,沙蒺藜,鹿角霜,歸身,杞子,紫石英,小茴香,蛇床子

同里(廿),夏令熱氣傷陰失血,冬藏氣降,血症必然不來。肉瘦精虧,嗽不肯已,但宜滋培臟陰,預防春深升泄。不可以藥理嗽,固本法加五味子。

人參,熟地,生地,麥冬,天冬,五味子

沭陽(五十四),住居臨海,風瘴癘氣,不似平原人眾稠密處。瘴癘侵入腦髓骨骱,氣血不和,漸次壅遏,上蒸頭面,清陽痹阻。經年累月,邪正混處其間,草木不能驅逐。憑理而論,當以蟲蟻向陽分疏通逐邪。

蜣螂(一兩),仙靈脾(五錢),蜂房(五錢),川芎(一錢)

火酒飛面泛丸。

同里(四十五),心痛得食而緩,是積勞營虛,大忌辛通破氣。

桃仁,歸身,柏子仁,桂圓肉,炒黑,芝麻

(廿三),病人遇春季失血,煩勞必有衄血。凡冬月大氣藏伏,壯年自能聚精匯神。不加保養,春半陽生升發,反為發病根機,是皆身中精氣之薄。胃旺安納,自節欲靜養,則神乃藏。

熟地,萸肉,山藥,芡實,湘蓮,茯苓,金櫻子,五味子,青龍骨

湖州(三十八),太陰腹脹,是久勞陽不飢,不能食,二便不通暢,溫以通陽,苦溫疏滯。

熟附子,熟大黃,草果仁,生厚朴,生薑,廣陳皮

山塘(七十五),立冬未冷,溫熱之氣外入,引動宿飲。始而狀如傷風,稀痰數日,繼則痰濃咽乾,是少陰脈中乏津上承,五液盡化痰涎。皆因下虛易受冷熱,是以飲邪上泛。老年咳嗽,大要宜調脾腎,最忌發散泄肺理嗽,暫用越婢法。

麻黃,石膏,甘草,芍藥,生薑,大棗

槐樹巷(廿三),自乳能令陰傷,秋初巔脹失血,是肝火上衝使然。今妊身三月,法當養陰固胎。

人參,子芩,阿膠,桑寄生,白芍,黑殼建蓮

常熟(三十二眷),寡居無歡悅之念,肝膽中氣火鬱勃,直上直下,莫能制伏,失其疏泄之用,小溲成淋。謂肝脈環繞陰竅,用龍膽瀉肝法。

龍膽草,黃芩,梔子,當歸,生地,柴胡,澤瀉,木通,甘草,車前子

常熟(廿七眷),瘧母瘕聚有形,治有宣通氣血。第所述病狀,已是產虛。八脈交損,不敢攻瘕。

當歸生薑羊肉湯。

徽州(三十九),仲景論痰飲分二要:外飲治脾,內飲治腎。又云:凡飲邪必以溫藥和之。閱方從腎臟主治,不為背謬。陽氣微弱,濁陰固聚,自下上逆,喘不著枕。附子走而通陽,深為合理。第其餘一派滋陰,束縛附子之剽疾。

真武湯。

(四十九),積勞傷陽,腹膨仍軟,脈弦無胃氣,形肉衰削,理中宮陽氣之轉旋,望其進食,無能卻病矣。

人參,淡附子,穀芽,茯苓,益智仁,廣皮,炙草

北城下(三十六),溫疹是一股乖戾不正無形之氣,從口鼻吸受,上竅阻塞,嗆物,不得下咽。醫不辨有形無形,但曰清火寒降,至藥直入腸胃,與咽中不相干涉。

連翹心,馬勃,牛蒡子,銀花,鮮蘆根

武進(四十六),陽傷胃反。

熟附子,淡乾薑,桂枝,黃連,厚朴,茯苓

宿遷(四十七),冬月涉水,水寒深入筋骨,積數年而脛膝骨冷筋縱。病在下為陰,水寒亦是陰邪。久則氣血與邪混亂,草木不能驅逐。古人取蟲蟻佐芳香直攻筋骨,用許學士法。

炒烏頭,全蠍,麝香

飛面火酒泛丸。

同里(五十六),酒熱深入血分,瘀嘔盈盆,越六七年,病變反胃妨食,嘔吐涎沫。問大便仍通,結閉止在中脘,先通瘀開閉。

韭白汁,金墨汁,生桃仁,生蒲黃,延胡索,片薑黃

吳江(十六),天癸尚未至,肉瘦形悴,嗆嗽,著枕更劇,暮夜內外皆熱,天明微汗熱減,痰出或稠或稀,咽中總不爽利。此先天稟賦之薄,稍長真陰不旺,陰虛則生內熱。怡悅勿事針黹,必俟經來可得熱除。不然,即世俗所稱乾血勞怯。

復脈法去麻仁。

無錫(三十九),任脈為病,男子內結七疝,女子帶下瘕聚。問經水仍至,知是氣攻入絡,漸次有形,況產後又十六年不育,衝任之病顯然。

小茴,川楝子,橘核,甜桂枝,蓬莪朮,生附子,南山楂,雲茯苓

南京(三十二),通中焦氣血,痛緩嘔食,是胃氣虛逆。

旋覆代赭湯。

南京(三十五),頻年發失血症,嗽甚痰出,繼以嘔噯,日晡寒熱,夜深汗泄。據述醫見血,投以鬱金、薑黃、韭汁、製大黃,逐瘀下走,希圖血止,此是有餘治法。夫人稟陰陽,偏則致病。自內損傷,即是不足。脈左動數,尺不附骨,明明腎精肝血內奪,弱陰無能交戀其陽,衝陽上逆,吸氣不入,是以咳嗽氣並,旋必嘔噯濁涎黏沫。《內經》謂:五臟六腑皆令人咳。奈何今人以咳治肺,見痰降濁清熱,損者更損,殆不復臟陰腑陽消長之機,雜藥徒伐胃氣。經年累月,已非暴病,填實下隙,須藉有情之屬。

人參,紫衣胡桃,紫石英,茯神,五味子,山萸肉,河車膠,秋石

官宰弄(三十一),酒客多濕,腸胃中如淖泥,陽氣陷,血下注。昔王損庵以剛藥劫胃水濕。

理中湯加木瓜。

無錫(三十一),夏月帶病經營,暑濕乘虛內伏,寒露霜降,天涼收肅,暴冷引動宿邪,寒熱數發,形軟食減,汗出。醫工治嗽,恐其胃倒,漸致勞怯變凶。

歸耆建中湯。

雙林巷(廿六),早食嘔吐酸水濁涎,心口痛引腰胯。此陽微濁陰犯絡,例以辛熱。

川烏頭,高良薑,延胡索,川楝子,白豆蔻,茯苓

杭州(廿一),據述遺精頻致哮喘,病發必甚。此腎虛失納,真氣散越之疾,少年形瘦,難用溫藥,治當導入任脈陰海以固之。

人參,龜腹甲,坎氣,五味子,紫衣,胡桃,黃柏,芡實,金櫻子膏

雙林(廿七),痛而喜按屬虛,痰多肢冷,是脾厥病。大便三四日一通,乃津液約束。

炒熟桃仁,火麻仁,片薑黃,當歸鬚,炒延胡索

無錫(三十九眷),秋七月經停幾兩月,繼下血塊,疑是小產,遂經漏不止。入冬血淨,加五心脊椎骨熱,天明微汗熱緩。凡經漏胎走,下元真陰先損,任脈陰海少液,督脈陽海氣升,所謂陰虛生熱矣。以肝腎臟陰,精血損傷,醫投耆朮呆守中上,是不究陰陽氣血,不亦左乎。

人參,阿膠,建蓮肉,茯神,女貞子,萸肉,生白芍,炙草,糯稻根

包衙前(四十五),自胃痛起,咽食又噎,近加湧泛黏涎。中年經營,勞瘁陽傷,清氣不司轉旋,上不知飢,大便不爽,九竅不和,都屬胃病。

人參,熟半夏,胡蘆巴,蓽撥,茯苓,老薑汁

陸家濱(三十),陰邪盛為腫,便溏溺短,議通腑陽。

生炒黑附子,炒黑遠志,生於術,生厚朴,椒目,茯苓,豬苓,青皮

南京(三十七),外邪窒閉肺竅,用輕劑治上,食可下咽。水入必嗆者,此喉氣有阻也,仍以辛潤。

杏仁,紫苑,桑葉,茯苓,米仁,通草

錢塘(五十四),閱原案開列,皆肺腎病。男子中年以後,下元精血先虧,有形既去,自難充復。五液耗奪,內風陽氣易越。治宜從陰引陽,勿以桂附之剛愎。

鹿茸,鹿角霜,天冬,天麻,茯苓,淡蓯蓉,枸杞子,黃菊花

常山(四十三),食入脘悶,噯氣嘔吐覺爽,少焉仍然痞悶。視形軀充偉,按脈形小濡。中年陽微不運,即為不足,泄降氣分,攻痰是為有餘治法,非脈症所宜。

治中法。

淮安(三十二),武略用力迸氣,與酒色精傷不同。失血在長夏熱泄之令,胸脅跗骨皆痛,是肝胃絡傷。

桃仁,米仁,降香末,茯苓,蘇子,韭汁,炒山楂,丹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