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葉氏醫案存真》~ 卷一 (3)
卷一 (3)
1. 卷一
鹿角霜,鹿角膠,熟地炭,菟絲餅,青鹽,柏子仁
暑濕乃夏秋時令之病,其邪先著氣分,氤氳矇昧,有形無質,醫投攻奪,乃有形治法。氣傷陽損,至今肢冷溏泄,何一非陽微腫脹之徵?此宜溫補下中,莫治眼前。
人參,白朮,木瓜,淡附子,益智仁,炒廣皮,厚朴
高年少腹氣衝脘下,心肋時痛,舌底流涎,得甜味或靜臥少瘥,知飢不食,大小便日窒,此皆陰液內枯,陽氣結閉。喻西昌有滋液救焚之議,然衰老關格病,苟延歲月而已,醫藥僅堪圖幸。
大麻仁,柏子仁,枸杞子,肉蓯蓉,紫石英,炒牛膝
三陰瘧,是陰分伏邪。汗之、清之不解,但與膩滯補藥,邪無出路,遂致吐衄,寒自背起,督脈應乎太陽。
川桂枝,熟半夏,炒白芍,炒黑蜀漆,生牡蠣
淮海水鹹土潮,水土異氣,自口鼻受入,必聚募原,濕邪久郁化熱,陽明絡損血溢,咳嗽,視目黃面亮,顯然濕熱變痰。況病已數年,若是陰虛,必不能延久至今也。從濕熱例治。
杏仁,厚朴,米仁,赤茯苓,塊滑石,綿茵陳
淋屬肝膽,而酒性濕熱之氣,肝膽先受,滓汁次及腸胃。濕甚熱鬱,溺竅氣阻,莖管窄隘。久病積熱愈深,不受溫補,當忌酒肉厚味。分利雖投,不能卻病。從經義苦味法濕,參以解毒。
料豆皮,牡丹皮,黑山梔,蘆薈,龍膽草,真青黛,金銀花,胡黃連
陰虛汗泄精遺,理應固攝。但先哲澀固之藥,必佐通滑以引導澀味,醫知斯理者鮮矣。
熟地,萸肉,杜芡實,五味子,龍骨,遠志,茯神
用豬脊髓、金櫻子膏搗和為丸。
幼稚驚癇,至十三歲患發,每發必於子夜陽動之時。想陰未充溢,肝風乘陽,冒亂神識,痰涎上湧,治痰清火無效。蓋肝為腎子,木中陰火燔灼腎液,皆為上泛矣。女子天癸得來,斯病當有愈期。
大熟地,懷山藥,當歸身,茯苓塊,山萸肉,紫石英,丹皮,澤瀉,河車膠
便濁、精濁兩者迥殊。據述素有夢遺,濁發遺止,則知精濁矣。分清飲、八正散治濁套藥,與此無涉,當固補下焦,不必分利。
熟地,遠志,沙蒺藜,線魚膠,山萸肉,覆盆子,菟絲餅,生龍骨,茯苓塊
臭穢觸入,遊行中道,募原先受,分布三焦上下。頭脹,脘悶,洞泄。以芳香逐穢法。
藿香梗,生香附,茯苓皮,白豆蔻,飛滑石,炒厚朴,新會皮
食下脘中噎阻,背脅氣逆而痛,脈右寸獨大。據述由嗔怒致病,當與清金制木,形瘦津少,勿用破氣燥血。
枇杷葉,桔梗,紫降香汁,川貝,蘇子,生香附汁
凡憂愁思慮之內傷不足,必先上損心肺。心主營,肺主衛,二氣既虧,不耐煩勞,易於受邪。惟養正則邪自除,無麻、桂大劫散之理,故內傷必取法乎東垣。今血止脈軟,形倦不食,仍嗆咳不已,痰若黏涎,皆土敗金枯之象,急與甘緩補法。
白話文:
[卷一]
鹿角霜、鹿角膠、熟地黃炭、菟絲子餅、青鹽、柏子仁等藥材。
夏季和秋季容易患上暑濕病,這種病邪首先侵犯人體的氣分,瀰漫模糊,似有若無,如果用攻伐的方法治療,就是用有形的治療方法對待無形的病邪。由於氣受傷、陽氣受損,導致如今肢體冰冷、大便溏瀉,這些都明顯是陽氣虛弱的徵兆。治療應該溫補脾胃,不要只顧眼前症狀。
人參、白朮、木瓜、淡附子、益智仁、炒製的廣皮、厚朴等藥材。
老年人少腹、氣衝穴(位於小腹)和脘腹(胃脘部)以下部位疼痛,心肋部時常疼痛,舌下流涎,吃甜食或靜臥時症狀減輕,雖然感到飢餓卻不想吃東西,大小便不通暢,這些都是陰液枯竭、陽氣閉塞的表現。雖然有人提出滋養陰液、救治陰虛火旺的治療方法,但對於老年人這種關節疾病,只能延緩病情,藥物治療只能寄希望於幸運。
大麻仁、柏子仁、枸杞子、肉蓯蓉、紫石英、炒製的牛膝等藥材。
三陰瘧疾,是陰分伏藏的邪氣作祟。發汗、清熱等治療方法無效,如果只用滋膩的補藥,邪氣無處發洩,就會導致吐血、衄血,寒邪從背部升起,督脈反應在太陽經。
川桂枝、熟半夏、炒製的白芍藥、炒製的黑蜀漆、生牡蠣等藥材。
淮河地區水鹹土濕,水土氣候不同,病邪從口鼻吸入,必然積聚在募原穴(位於胸部),濕邪長期鬱結化熱,陽明經絡受損,導致出血,出現咳嗽、眼睛發黃、面容光亮,明顯是濕熱化痰的表現。況且病情已經持續多年,如果只是陰虛,不可能延續至今。因此,應該從濕熱的角度治療。
杏仁、厚朴、米仁、赤茯苓、滑石塊、綿茵陳等藥材。
淋證屬於肝膽的病症,而酒的性質是濕熱,肝膽首先受到侵害,酒的糟粕則次及腸胃。濕邪過重,熱邪鬱結,導致小便通路氣機阻滯,尿道狹窄。久病積熱日深,不能接受溫補,應該忌酒及辛辣厚味的食物。雖然瀉下通利的方法可以暫時緩解,但不能根治疾病。應該根據經義,採用苦味藥物祛除濕邪,並配合解毒藥物。
料豆皮、牡丹皮、黑山梔子、蘆薈、龍膽草、真青黛、金銀花、胡黃連等藥材。
陰虛導致汗液過多、遺精,理應採用固澀的治療方法。但是古代先賢的固澀藥物,必須配合通利滑泄的藥物來引導澀味藥物的效力,懂得這個道理的醫生很少。
熟地黃、茱萸肉、芡實、五味子、龍骨、遠志、茯神等藥材。
將豬脊髓和金櫻子膏搗碎混合製成藥丸。
兒童驚癇症,到十三歲才發病,每次發作都在子夜陽氣活動的時候。可能是因為陰精未充盈,肝風乘虛而動,擾亂神志,痰涎上涌,單純的治療痰濁、清熱的方法無效。因為肝臟與腎臟相關,肝屬木,木中陰火灼傷腎液,都向上泛起。如果女子月經來潮,這種病就會好轉。
大熟地黃、懷山藥、當歸身、茯苓塊、山茱萸肉、紫石英、丹皮、澤瀉、河車膠等藥材。
小便混濁和精液混濁是兩種不同的病症。根據描述,患者素有遺精,精液混濁,遺精停止後,混濁才停止,可知是精液混濁。分清飲、八正散治療小便混濁的藥方,與此無關,應該固補下焦,不必通利。
熟地黃、遠志、沙苑蒺藜、線魚膠、山茱萸肉、覆盆子、菟絲子餅、生龍骨、茯苓塊等藥材。
臭穢之氣侵入人體,在經絡中運行,募原穴首先受侵害,並遍佈三焦上下。出現頭痛、脘腹脹滿、腹瀉等症狀。應該使用芳香化濕的方法驅除穢濁。
藿香梗、生香附子、茯苓皮、白豆蔻、飛滑石、炒製的厚朴、新會陳皮等藥材。
食物停留在胃脘部,感到梗阻,背部和脅肋部氣逆疼痛,脈象是右寸脈獨大。根據描述,此病是由於嗔怒而起,應該清泄肺金,抑制肝木,患者形體消瘦,津液不足,不能使用破氣耗血的藥物。
枇杷葉、桔梗、紫降香汁、川貝母、蘇子、生香附子汁等藥材。
凡是因憂愁思慮導致的內傷不足,必然首先損傷心肺。心主血脈,肺主衛氣,這兩種氣如果都虧損,就難以承受勞累,容易受邪氣侵襲。只有調養正氣,邪氣自然就會消除,沒有必要使用麻黃、桂枝等峻猛的藥物,因此內傷的治療應該學習東垣派(指張仲景學派)的醫理。現在患者出血停止,脈象軟弱,身體倦怠,不想吃東西,還不斷咳嗽,痰液黏稠,這些都是脾土敗壞、肺金枯竭的表現,應該使用甘緩的補益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