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葉氏醫案存真》~ 卷三 (15)
卷三 (15)
1. 卷三
中由吉巷(廿八眷)
案佚。
人參,北沙參,茯神,青苧,真紋銀
關上(十九),氣泄,用陽藥固氣。若治嗽滋陰,引入勞病一途。
黃耆建中湯加人參。
同里(廿七),幼年成婚太早,精氣未充先泄,上年泄瀉,繼加痰嗽,納食較少,形肌日瘦。今秋深喉痛,是腎精內乏,陰中龍雷閃爍無制。當此秋令肅降,藏職失司,明歲穀雨,萬化開遍,此病危矣。
秋石拌人參,生紫石英,紫衣胡桃肉,茯神,女貞實,五味子
楓橋(十八),春正月,寒威未去,吸受寒氣,先傷胸膈胃脘之陽。食已,噯噫陳腐酸濁之氣,是清陽不為轉旋。忌進黏腥厚味,暫用蔬食數日。
蓽撥,益智仁,砂仁殼,土蔞皮,生薑
江寧(廿九),病人述上年五月住直隸白溝河,北方不比南地,濕蒸則熱,夜坐仍涼。想是時寒熱,亦是輕邪,醫用滾痰丸下奪,表邪閉結不出,肺痿,音啞喉癟,咽物艱難,仿徐之才輕可去實,用有氣無味之藥。
射干,生甘草,大力子,麻黃苗,蟬衣,囫圇滑石,連皮杏仁
無錫(廿二),嗽血秋季再發,夜熱汗出,全是陰虧見症,大忌肺藥理嗽。絕欲百日,助其收藏,胃口尚好,腎肝陰藥中,必佐攝納。
熟地,五味子,山藥,芡實,湖蓮,茯神
無錫(三十),脅痛失血,以柔劑緩肝之急。
炒熟桃仁,柏子仁,當歸尾,炒黑丹皮,鉤藤鉤
鳳陽(三十八),瘧後脾弱,肝乃乘之,中氣不舒,所以易生嗔怒。
焦白朮,生益智,茯苓,廣皮,枳實皮,檀香末
水泛為丸。
徽州(三十五),仲景云:厥陰病氣上撞心,明示木中風火上行,多氣少血,陰虛之象,治以癇症痰火有餘,大謬。
女貞子,天冬肉,茯苓,小生地,山萸肉,建蓮肉,赤金箔
淮安(廿二),露姜飲止瘧,是益中氣以祛邪,虛人治法皆然。脾胃未醒,宜忌腥酒濁味。
大半夏加益智、橘紅,薑汁泛丸
崑山(六十一),老年形寒,足痿嗆痰,男子下元肝腎先衰,真陰少承,五液變痰。倘情懷暴怒,內風突來,有痱中之憂。戒酒節勞,務自怡悅。壯其下,以清其上,是根本治法。
熟地,萸肉,淡蓯蓉,川石斛,青鹽,枸杞,淮牛漆,鹿角膠
山西(三十九),夏季吐血,秋深入冬頻發。診脈右弦空左濡,是形神兩傷,絡血不得寧靜,氣血因經營而耗,不比方壯矣。
黃耆建中湯。
開門橋(廿九),織梭肢體皆動,過勞則氣血不流,偏倚為病,在左脅痛,失血,肝絡傷,瘀發久必重。
炒桃仁,延胡索,降香末,炒丹皮,鉤藤勾
湖州(廿四),少壯病不復元,失於保養,延為勞嗽,胃氣尚好,可與填精固下。
都氣丸去丹、澤,加胡桃肉、二仙膠。
白話文:
[卷三]
中由吉巷(28歲):
病例資料遺失。
處方:人參、北沙參、茯神、青苧、真紋銀。
關上(19歲):
氣虛泄瀉,使用溫陽藥物固護元氣。如果治療咳嗽需滋陰,則容易導致勞損疾病。
處方:黃耆建中湯加人參。
同里(27歲):
幼年結婚過早,精氣未充盈便過度消耗,去年開始泄瀉,繼而出現咳嗽痰多,食慾不振,形體日漸消瘦。最近秋深喉嚨疼痛,這是腎精虧損,陰精不足以制約陽氣亢盛的表現。正值秋季陰氣收斂,臟腑功能失調,明年穀雨時節萬物生長,病情恐將加重,此病危急。
處方:秋石拌人參、生紫石英、紫衣胡桃肉、茯神、女貞子、五味子。
楓橋(18歲):
春季正月,寒邪未盡,吸入寒氣,首先損傷胸膈胃脘的陽氣。飯後出現噯氣,排出陳腐酸臭之氣,這是清陽之氣不能正常運轉的表現。忌食黏膩腥臭厚味食物,暫時食用蔬菜幾日。
處方:蓽撥、益智仁、砂仁殼、土蔞皮、生薑。
江寧(29歲):
病人自述去年五月居住直隸白溝河,北方氣候與南方不同,濕氣重且寒冷,夜晚久坐受寒。可能是當時寒熱夾雜,屬輕微外邪,當時用滾痰丸攻下,導致表邪閉結於內,出現肺痿,聲音嘶啞,喉嚨緊縮,吞咽困難,仿效徐之才的方法,宜輕瀉實邪,使用有氣味淡薄的藥物。
處方:射干、生甘草、大力子、麻黃苗、蟬衣、囫圇滑石、連皮杏仁。
無錫(22歲):
秋季再次咯血,夜間發熱盜汗,都是陰虛的表現,絕對禁止使用溫燥的肺藥治療咳嗽。禁慾百日,以助陰精收藏,胃口尚可,在滋補腎肝陰藥的基礎上,必須加入收斂藥物。
處方:熟地、五味子、山藥、芡實、蓮子、茯神。
無錫(30歲):
脅肋疼痛伴失血,使用柔緩的藥物緩解肝臟急症。
處方:炒熟桃仁、柏子仁、當歸尾、炒黑丹皮、鉤藤。
鳳陽(38歲):
瘧疾之後脾虛,肝氣乘虛而上,中氣不暢,所以容易發怒。
處方:焦白朮、生益智仁、茯苓、廣皮、枳實皮、檀香末,水泛為丸。
徽州(35歲):
張仲景說:厥陰病邪氣上衝心臟,說明肝木之氣化為風火上逆,多氣少血,是陰虛的表現,用治療癇症痰火過盛的方法治療,是大錯特錯的。
處方:女貞子、天冬、茯苓、生地、山茱萸、蓮子、赤金箔。
淮安(22歲):
露姜飲治療瘧疾,是通過益氣來祛邪,虛弱體質的治療方法都是如此。脾胃功能尚未恢復,應忌食腥味、酒類及油膩厚味食物。
處方:大半夏加益智仁、橘紅,薑汁泛丸。
崑山(61歲):
老年人畏寒,足部痿弱,咳嗽痰多,男性下元肝腎先衰,真陰不足,五液化為痰濁。如果情緒暴怒,內風驟起,會有中風的危險。戒酒節勞,保持心情舒暢。補益下元,以清泄上焦,是根本的治療方法。
處方:熟地黃、山茱萸肉、淡蓯蓉、石斛、青鹽、枸杞子、淮牛膝、鹿角膠。
山西(39歲):
夏季吐血,秋季加重,冬季頻繁發作。診脈右脈弦細,左脈濡弱,這是形神俱傷,血絡不得安寧,氣血因耗損而不足,與年輕力壯時不同。
處方:黃耆建中湯。
開門橋(29歲):
紡織時肢體活動頻繁,過度勞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偏於一側而致病,左側脅肋疼痛,失血,肝絡受損,瘀血日久必將加重。
處方:炒桃仁、延胡索、降香末、炒丹皮、鉤藤。
湖州(24歲):
年輕時患病未痊癒,缺乏保養,導致日久成勞嗽,胃氣尚好,可以考慮補益腎精,固澀下元。
處方:都氣丸去丹參、澤瀉,加胡桃肉、二仙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