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葉氏醫案存真》~ 卷三 (13)
卷三 (13)
1. 卷三
北沙參,玉竹,麥冬,扁豆,生草,青甘蔗
嘉善(三十二),肺痿失音,形枯氣損,用甘藥調和,不宜辛散、滋寒矣。
黃耆,白芨,米仁,茯苓
葑門(六十九),望七精力不及壯盛,凡男子必下焦先虛。跌僕致損,乃系外傷,筋縱骨短,屈不能伸,是足外踝留著瘀凝。須俟夏月,令瘍醫磁針砭刺可愈。還少丹。
熟地,山藥,枸杞,萸肉,茯苓,杜仲,遠志,五味,楮實,小茴,巴戟,蓯蓉,石菖蒲
加棗肉為丸。
唯亭(十八),讀書身靜,心勞兼以夜坐,浮陽易升。年少雖未完姻,然情欲一萌,多致不自保惜。陰中龍雷,夾木中相火沸動,失血咳嗽,是臟陰不為寧謐。暫緩書卷,早眠晏起,百日中勿加雜念擾亂,可以全愈。若以草木希愈,非要領也。
知柏八味丸加五味子。
江寧(廿一),食已夕頃,酸水湧嘔,飢時不食,又不安適。此久病胃虛,而陽乏運行,濁陰凝聚使然。春季以辛溫開導氣分不效,思虛中挾滯,泄濁溫通必佐養正。苟不知避忌食物,焉能取效?
吳茱萸,淡乾薑,茯苓,熟川附,小川連,熟半夏
陝西(四十七),痰飲乃陰濁所化,以漸有形,阻礙陽氣,不得入於陰。陽蹻穴空,夜不熟寐。《靈樞》用半夏秫米湯,謂通陰交陽,痰飲不聚也。天王補心丹一派寒涼陰藥,轉為濁陰樹幟矣,護陽為要著。仲景云:凡痰飲當以溫藥和之。
小半夏湯加秫米。
同里(五十三),瘦人多燥,癉瘧熱氣由四末乘至中焦,胃中津液為邪熱劫燥,不飢不食,五味不美,是胃陰傷也。人身不過陰陽二氣,偏則病,離則不治矣!
人參,麥冬汁,知母,生甘草
糧船(四十),氣塞填胸阻喉,不知不食。問病起嗔怒,寅卯病來,臨晚病減。凡氣與火,必由少陽之木而升,故上午為劇。
瓜蔞皮,黑梔皮,薄荷梗,神麯,新會皮,青蒿梗
淮安(二十九),性情古執,氣鈍少靈慧。凡心藏神,腎藏精。少年先病,精神不易充旺,宜用六味加遠志、菖蒲,開通心竅腎精,俾得兩相交合。
流貞巷(三十七眷),上年五個月,小產二次,再加冬季服事病人。產虛在陰,勞傷在陽。此咳嗽吐黏濁,氣逆嘔食之由來也。凡食入胃傳陽,此咳是下虛不納,氣衝湧水上泛,胃乏運行,食亦繼出。奈庸工不明傷損陰中之陽,僅僅消痰清肺,一派寒涼,必致胃倒敗壞。
桂苓甘味湯。
泰興(三十七眷),十年前因夜食,凝滯閉氣,食物遂胃脘痛,嘔吐。病發腹大如懷妊,得氣後泄而脹消。經准不孕,來必腹痛,病根全在氣分。用藥必兼祛血分寒凝,乃合病機。
吳茱萸,秦椒,川楝子,高良薑,延胡索,蓬莪朮,生香附,南山楂
生薑搗汁泛丸。
白話文:
[卷三]
嘉善(32歲):肺痿失音,身體消瘦,元氣虧損,需用甘甜的藥物調和,不宜使用辛辣散寒的藥物。
葑門(69歲):年近七十,精力不如壯年,男性多先出現下焦虛弱。跌倒受傷,屬於外傷,筋絡鬆弛,骨骼縮短,彎曲不能伸直,是足踝外側瘀血凝滯。需要等到夏季,請瘍醫用磁針砭刺治療即可痊癒。還需服用一些補益的藥物。
唯亭(18歲):讀書時身體靜止不動,思慮過度又經常夜坐,容易導致陽氣浮動上升。雖然年紀輕,還沒結婚,但情慾萌動,往往不能自我節制。下焦陰氣不足,心火旺盛,導致咳嗽出血,這是臟腑陰氣不足所致。暫時放下書本,早睡晚起,一百天內不要讓雜念打擾,就能痊癒。如果只依靠草藥治療,效果不佳。
江寧(21歲):吃完飯不久,胃酸湧出,飢餓時不進食,也感到不適。這是長期患病導致胃虛,陽氣不足,不能運化水濕,濁陰積聚所致。春季用辛溫的藥物疏通氣機無效,考慮是虛證夾雜瘀滯,需要瀉去濁氣,溫通經脈,並兼顧滋補正氣。如果不注意飲食禁忌,怎麼能見效呢?
陝西(47歲):痰飲是陰濁之氣化生而成,逐漸成形,阻礙陽氣,不能進入陰經。陽蹻穴虛弱,晚上睡不好。《靈樞》中用半夏秫米湯,是為了通調陰陽,使痰飲不聚。天王補心丹等寒涼陰性藥物,反而會加重陰邪,護陽才是關鍵。仲景說:凡是痰飲都應該用溫熱的藥物調理。
同里(53歲):瘦弱的人多燥熱,瘧疾的熱邪從四肢末端上升到中焦,胃中津液被邪熱耗傷,不想吃東西,對任何食物都沒有興趣,這是胃陰受損。人體不過是陰陽二氣組成,偏盛偏衰則生病,陰陽離絕則無法治癒!
糧船(40歲):氣機阻滯,胸悶氣塞,喉嚨堵塞,不想吃東西。詢問病情得知,因發怒而致病,寅卯時發病,傍晚減輕。凡是氣與火,必然通過少陽之木而上升,所以上午症狀較重。
淮安(29歲):性格古板,氣質遲鈍,缺乏靈慧。心主神明,腎藏精氣。年輕就生病,精神不容易充沛,應該服用六味地黃丸加遠志、菖蒲,以疏通心竅,滋補腎精,使心腎相交。
流貞巷(37歲):去年五個月內兩次小產,又加之冬天照顧病人。產後虛弱損傷陰氣,勞累損傷陽氣。因此咳嗽吐出粘稠痰液,氣逆嘔吐食物。食物進入胃中傳化陽氣,咳嗽是下焦虛弱不能納氣,氣機衝擊湧向上泛,胃氣不足,所以食物也隨之嘔吐。一些庸醫不明白是陰中之陽受損,只單純地消痰清肺,使用寒涼的藥物,必然導致胃氣衰敗。
泰興(37歲):十年前因夜間進食,導致氣機阻滯,從此胃脘疼痛,嘔吐。發病時腹部膨脹如同懷孕,排出氣體後脹滿消退。月經不調,來經必腹痛,病根都在氣分。用藥必須兼顧驅除血分寒凝,才能符合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