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葉氏醫案存真》~ 卷三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11)

1. 卷三

蜜丸,淡鹽湯送下。

脈細有遺症,是陰虛不主收納。因沖氣上激為咳嗽,肺藥無益。今胃納頗好,急宜填下絕欲,安養尚可圖愈。

熟地,枸杞,建連,茯苓,山藥,芡實

胃病治法:

小川連(三錢,鹽水炒),鹿角霜(一兩),炒當歸(一兩),淡姜(五錢),生香附(二兩),生曬茯苓(二兩),炒黑小茴(一兩),山楂肉(二兩,炒),生川楝子肉(一兩)

水泛為丸。

右足痛方

此痿症也!因肝腎兩虛,陽明脈絡失用,筋縮牽強,足痛不堪動作,當溫散下焦,莫進疏解。

川烏,北細辛,萆薢,乳香,沒藥,韭菜地上白頸地龍

晚蠶沙煎湯泛丸,每日服二錢,陳酒下。

形瘦身長,稟乎木火。肝風內動,夾火上巔,忽然眩厥跌僕。況陽舉遺濁,陰分久虛,擬壯水之主,以治陽光法。

大生地,大熟地,天冬,麥冬,鹽水,炒川柏

痛脹甚於暮夜,病根已在陰經。從前溫補相安,今則服之不應。因以寒凝痰滯為患,進神保丸即上吐下瀉。此非有形之滯矣!斯臟液日耗為虛,腑經陽氣窒塞為實。行痹日久,時愈時發,脈來六至,濕熱居多。今關節腫痛,遊走不定,是濕熱中又夾風火矣!總宜養血清熱,兼用風劑,庶幾有中病情耳。方失

陽邪入厥陰之陰,嘔逆二三日不止,腹痛便秘,發熱口乾,手足冷。

麥冬,蔗汁,枳實,沉香,川連,阿膠,赭石,人參,韭白,豭鼠糞

痧是肺胃氣分邪火,內迫津液,上焦受損,元未全復,更為夏熱內蒸其血。不必為陰虛治,秋末入冬,用清燥意。

天冬,麥冬,知母,貝母,水梨肉

久嗽失音,脈小,痰冷,沖氣,入暮為重。此肺虛氣餒,不易驟愈,酒家有飲邪。

桂苓甘味湯。

奔走煩勞,暴熱上蒸,致身中陽氣不交於陰,四肢麻木,內風屬陽之化。左屬肝,肝性剛,柔劑為宜。若用酒藥,益助其動陽,是矛盾矣。

生地,天冬,白藕汁,沙蒺藜,桑寄生,女貞子,炒枸杞,川石斛

夏月足跗肌浮,是地氣著人之濕。傷在太陰、陽明,初病失血,繼而嘔涎拒食。此脾胃濕傷漫延乃爾!

五苓散去澤瀉加益智、厚朴、滑石、陳皮。

吳江陳(三十八),酒客脾胃自來不旺,大便不實,奔走勞動,失血乃形色之傷。止血理嗽,無非清滋,聲音日啞。肺痿氣餒,難治之症。

人參,茯苓,米仁,灸草,白芨,黃精

楓橋汪(四十),脅膈左右,懊憹不舒,嘔逆帶血。凡人臟腑之外,必有脈絡拘拌,絡中乃聚血之地。中年操持,皆令耗血,血不和氣,氣攻入絡,病狀難以自明。宣通血分以和絡,俾不致瘀著,可免噎膈反胃。

新絳,青蔥管,橘葉,桃仁,瓜蔞仁,鉤勾

盪口(四十六),面黃白削瘦無神,腹大臍突,足冷腫重,自言如著囊沙。曾經用藥攻下,下必傷陰,而脹滿不減,乃濁陰錮閉,陽傷見症。病在不治之條,但用藥究宜溫熱,以冀通陽泄濁。

白話文:

[卷三]

蜜丸,用淡鹽湯送服。

脈象細弱且有遺留症狀,這是陰虛導致臟腑氣血不能收納的表現。因衝氣上逆而引起咳嗽,單用肺藥無效。目前胃口尚可,應及時補充氣血,禁慾休息,調養身體,病情尚可痊癒。

藥方:熟地、枸杞、建中劑(連翹)、茯苓、山藥、芡實

胃病治療方法:

藥方:小川連(三錢,用鹽水炒)、鹿角霜(一兩)、炒當歸(一兩)、淡薑(五錢)、生香附(二兩)、生曬茯苓(二兩)、炒黑小茴香(一兩)、山楂肉(二兩,炒)、生川楝子肉(一兩)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水泛制成丸劑。

右足疼痛治療方法:

這是痿證!由於肝腎兩虛,陽明經脈運行失常,筋脈攣縮牽引,導致足部疼痛難以活動,應溫補下焦,不宜使用疏通解表的方法。

藥方:川烏、北細辛、萆薢、乳香、沒藥、韭菜地上莖(白頸地龍)

用晚蠶沙煎湯泛丸,每日服用二錢,用陳酒送服。

患者形體消瘦,身高較長,體質屬木火之性。肝風內動,夾雜火邪上擾,突然出現頭暈目眩、昏厥跌倒。而且還有遺精、遺濁的症狀,陰分久虛,應該補益腎水,以治療陽亢之證。

藥方:生地黃、熟地黃、天冬、麥冬、鹽水、炒川柏

疼痛腫脹尤其在夜間加重,病根已在陰經。以前溫補治療效果不錯,現在卻無效。這是因為寒邪凝滯,痰濁阻礙經絡所致,服用溫補藥物反而出現嘔吐瀉肚。這不是有形的阻滯!而是臟腑精液日漸耗損而虛弱,腑經陽氣阻塞而致實證。行痹久病,時好時發,脈象六至,多為濕熱之證。現在關節腫痛,遊走不定,是濕熱之中又夾雜風火!總之,應養血清熱,兼用祛風藥物,才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藥方暫缺

陽邪侵入厥陰經的陰分,嘔逆不止二三日,腹痛便秘,發熱口乾,手足冰冷。

藥方:麥冬、甘蔗汁、枳實、沉香、川連翹、阿膠、赭石、人參、韭菜白、豬鼠糞

痧症是肺胃氣分邪火,迫使津液外泄,上焦受損,元氣尚未完全恢復,又遇夏季暑熱內蒸血液。不必單純以陰虛論治,秋末冬初,應以清燥為主。

藥方:天冬、麥冬、知母、貝母、水梨肉

久咳失音,脈象細小,痰液清冷,衝氣上逆,入夜症狀加重。這是肺虛氣弱,不易迅速痊癒,可能與飲酒傷肺有關。

藥方:桂枝茯苓甘草湯

奔走勞碌,暴熱上蒸,導致體內陽氣不能與陰氣相交,四肢麻木,內風屬於陽氣化生。左側屬肝,肝性剛強,宜用柔潤之劑。如果使用酒類藥物,反而會助長陽氣活動,這是矛盾的。

藥方:生地黃、天冬、白藕汁、沙苑蒺藜、桑寄生、女貞子、炒枸杞子、川石斛

夏季足部肌肉浮腫,這是地氣濕邪侵襲人體。損傷在太陰、陽明經,初期失血,繼而嘔吐涎沫,拒絕飲食。這是脾胃濕邪損傷蔓延所致!

藥方:五苓散去澤瀉,加益智仁、厚朴、滑石、陳皮

吳江陳(38歲),嗜酒,脾胃虛弱,大便不成形,奔走勞動,失血導致面色蒼白。止血理咳,應以清潤滋養為主,聲音日漸嘶啞,肺痿氣虛,難以治療。

藥方:人參、茯苓、米仁、艾草、白芨、黃精

楓橋汪(40歲),脅肋兩側脹滿疼痛不適,嘔吐帶血。凡是人體臟腑之外,必然有經絡纏繞,經絡之中是聚血的地方。中年操勞,都會耗損血液,血不和則氣不順,氣攻入經絡,病情難以自明。疏通血分,使經絡和暢,以免瘀血阻塞,避免噎膈反胃。

藥方:生地黃、蔥白、橘葉、桃仁、瓜蔞仁、鉤藤

盪口(46歲),面色萎黃,消瘦無神,腹部膨脹,肚臍突出,足部冰冷腫脹,自覺如同腹內裝滿沙子。曾經服用攻下藥物,必然傷及陰液,而脹滿卻未減輕,這是濁陰阻塞,陽氣受損的表現。病症不在一般治療範圍,但用藥宜溫熱,以期通陽泄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