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葉氏醫案存真》~ 卷三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4)

1. 卷三

同蜜丸。

曹漢臣,厥陰頭痛,舌乾消渴,心下煩疼,無寐多躁,小腹脹滿,小便滴瀝,時時痙搐,最怕厥竭。

阿膠,鮮生地,雞子黃,小黑豆皮

煎半盞,即以湯藥送滋腎丸三錢。

稚年陽有餘陰不足,驟加驚恐,厥陽直升為頭痛,身不發熱,二便自通,豈是風寒停滯?羌、防、葛、姜辛溫,混發陽經,愈升其陽,必致損目,宜養陰藥。

周身掣痛,頭不可轉,手不能握,足不能運,兩脈浮虛。浮雖風象,而內虛者,脈亦浮而無力。以脈參症,當是勞倦傷中,陽明不治之候。陽明者,五臟六腑之海,主束筋骨,而利機關。陽明不治,則氣血不榮,十二經絡無所稟受,而不用矣。衛中空虛,營行不利,相搏而痛,有由然也。法當大補陽明氣血,不與風寒濕所致成痹者同治。

人參,黃耆,歸身,甘草,桂枝,秦艽,白朮

患痛風,發熱神昏,妄言見鬼,手足瘛瘲,大便不行,此少陰腎氣受傷也。腎既受傷,病累及肝,肝旺火熾,神明內亂,木合火邪,內入則便閉,外攻則身痛,法當滋其內,則火自熄,風自除,痛自止。

生首烏,蔞仁,桂枝,秦艽,桔梗,黃連,知母,枳殼

服一劑,症漸減,但心神不安,身體如在舟車,此腎氣虛,而肝肺為之不治。正《內經》子虛母亦虛也,母病子亦病也。夫肝藏魂,肺藏魄。二臟不治,故魂魄為之失守耳。

人參,甘草,生地,麥冬,遠志,棗仁,羚羊角,川貝,橘紅,茯神

患風三月,周身流走作腫,手不能握,足不能履,診其脈,浮大而數,發熱口乾。此陰虛生內熱,熱勝則風生,況風性善行,火熱得之,愈增其勢,傷於筋脈,則縱緩不收,逆於肉理,則攻腫為楚也。

生地,黃芩,黃連(酒炒),紅花,羌活

左脈如刃,右脈緩澀。蓋陰虧本質,暑熱為虐,水穀氣蒸,濕流肢末,遂成攣痹。已經泄瀉食減,陽明脈中氣衰極矣,緩治可以冀功。

生於術,茯苓,狗脊,茅朮,仙靈脾,獨活,防己,靈仙

濕痹,絡脈不通,用滲濕苦溫藥小效,但汗出形寒,泄瀉食減,陽氣大衰,可知難以濕甚生熱例治。通陽宣行,以冀脈絡流通。

生於術,茯苓,附子,米仁,金毛狗脊,萆薢

高年液涸風動,酒濕氣蒸,足趾曾經腐瘍,經年來或麻痹,或牽制,不能轉側,已成筋骨之痿,兼之火升眩暈,頭面清竅常似不爽,大便艱澀,四五日始一更衣。陽氣不能潛伏,陰液日就枯槁。老來痿躄,原無復元之法,診得脈數動疾,溫燥之補,無益反害,仿丹溪虎潛之制,稍為加減,冀得津液少存,亦安閒永年之算,非攻病也。

大生地(一斤),淡天冬(三兩),肉蓯蓉(一兩五錢),懷牛膝(二兩),生白芍(三兩),虎骨膠(二兩),柏子仁(二兩),肥知母(一兩),川黃柏(一兩)

白話文:

[卷三]

同蜜丸:

某患者(曹漢臣),厥陰頭痛,舌頭乾燥口渴,心窩處煩悶疼痛,失眠多躁,小腹脹滿,小便點滴而下,時常抽搐,最怕厥陰之氣衰竭。用阿膠、鮮生地、雞蛋黃、小黑豆皮煎湯半碗,用此湯藥送服滋腎丸三錢。

幼年陽氣有餘陰氣不足,突然受驚嚇,厥陰之陽氣直衝上行導致頭痛,身體不發熱,大小便通暢,這怎麼可能是風寒停滯呢?羌活、防風、葛根、生薑辛溫發散,會使陽經更為亢奮,反而傷及眼睛,應該服用養陰的藥物。

全身掣痛,頭不能轉動,手不能握物,腳不能行走,兩脈浮而虛弱。雖然浮脈是風邪的象徵,但由於身體虛弱,脈象才會浮而無力。根據脈象和症狀判斷,這是由於勞累傷及臟腑,陽明經失調所致。陽明經是五臟六腑之氣血的總匯,主管筋骨,並使關節靈活。陽明經失調,則氣血不能滋養,十二經絡都無法得到濡養而失去功能。衛氣不足,營氣運行不暢,互相搏擊而疼痛,是有原因的。治療方法應大補陽明經的氣血,不能與風寒濕邪導致的痹症同治。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甘草、桂枝、秦艽、白朮。

患者患痛風,發熱神志昏迷,胡言亂語,看見鬼怪,手足抽搐,大便秘結,這是少陰腎氣受損。腎臟受損,病情累及肝臟,肝火旺盛,神志混亂,肝木與火邪相合,內侵則大便秘結,外擾則身體疼痛,治療方法應滋養腎陰,則肝火自熄,風邪自除,疼痛自止。用生首烏、茺蔚子、桂枝、秦艽、桔梗、黃連、知母、枳殼。

服用一劑藥後,症狀逐漸減輕,但心神不安,身體感覺像在船上或車上顛簸一樣,這是腎氣虛弱,而肝肺的功能也失調。正如《內經》所說:「子虛則母亦虛,母病則子亦病。」肝藏魂,肺藏魄。這兩個臟腑功能失調,所以魂魄失守。用人參、甘草、生地、麥冬、遠志、棗仁、羚羊角、川貝母、橘紅、茯神。

患風病三月,周身遊走性腫脹,手不能握物,腳不能行走,診脈浮大而數,發熱口乾。這是陰虛生內熱,熱盛則生風,況且風性善行,火熱加劇,更增風勢,傷及筋脈,則筋脈鬆弛無力,逆於肌理,則形成腫脹疼痛。用鮮生地、黃芩、酒炒黃連、紅花、羌活。

左脈如刀割樣,右脈緩澀。這是由於陰血虧虛,暑熱侵襲,水穀精微蒸騰,濕邪流注肢體末端,形成攣痹。因為已經泄瀉,飲食減少,陽明經的氣血極度衰弱,緩慢治療才有可能見效。用生白朮、茯苓、狗脊、茅術、仙靈脾、獨活、防己、靈仙。

濕痹,經絡不通,用滲濕苦溫藥效果不佳,但患者出汗怕冷,泄瀉,飲食減少,陽氣大衰,可見不能用濕熱的方法治療。應該通陽宣行,使經絡通暢。用生白朮、茯苓、附子、薏苡仁、金毛狗脊、萆薢。

老年人陰液枯竭,風邪活動,因酒濕之邪蒸騰,足趾曾經潰爛,多年來或麻痺,或牽引疼痛,不能翻身,已經形成筋骨痿弱,兼有肝陽上亢導致頭暈,頭面感覺不清爽,大便秘結,四五天才換一次衣服。陽氣不能潛伏於下,陰液日漸枯竭。老年人痿痹,本來就難以恢復,診得脈象數動而疾,溫燥的補法無益反而有害,仿效丹溪翁的虎潛丸加減,希望能夠使津液稍微保存一些,也能安享晚年,這不是攻治疾病的方法。用大生地(一斤)、淡天冬(三兩)、肉蓯蓉(一兩五錢)、懷牛膝(二兩)、生白芍(三兩)、虎骨膠(二兩)、柏子仁(二兩)、肥知母(一兩)、川黃柏(一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