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葉氏醫案存真》~ 卷三 (3)
卷三 (3)
1. 卷三
熟地,枸杞,牛膝,遠志肉,茯神,川斛,天冬,甘菊炭
張石頑治春榜趙明遠,平時六脈微弱,己酉九月,患類中風,經歲不痊。邀石頑診之,其左手三部弦大而堅,知為腎臟陰傷,壯火食氣之候,且人迎斜內向寸,又為三陽經滿溢,入陽維之脈,是不能無顛仆不仁之虞。右手三部浮緩,而氣口以上微滑,乃痰沫壅塞於膈之象。以清陽之位,而為痰氣佔據,未免侵漬心主,是以神識不清,語言錯誤也。
或者以其神識不清,語言錯誤,口角常有微涎,目睛恆不易轉,以為邪滯經絡,而用祛風導痰之藥,殊不知此本腎氣不能上通於心,心臟虛熱生風之症,良非燥藥所宜,或者以其小便清利倍常,以為腎虛,而用八味壯水之劑,殊不知此症雖虛,而虛陽伏於肝臟,所以陽事易舉,飲食易飢,又非益火銷陰藥所宜。
或者以其向患休息久痢,大便後常有淡紅漬沫,而用補中益氣,殊不知脾氣陷於下焦者可用升舉之法,此陰血久利之餘疾,有何清氣在下可升發乎?若用升柴,升動肝腎虛陽,鼓激膈上痰飲,能保其不為喘脹逆滿之患乎?是升舉藥,不宜輕服也。今舉河間地黃飲子助其腎,通其心,一舉而兩得之,但不能薄滋味,遠房室,則藥雖應病,終無益於治療也。惟智者善為調攝為第一義。
熟地,巴戟天,蓯蓉,山萸肉,茯苓,薄荷,淡熟川附,肉桂,五味子,麥冬,川石斛,遠志,鮮石菖蒲
脈左大右濡,肝風震動,陽明脈空,舌強肢軟。是屬中絡,議用緩肝熄風。
連翹,丹參,元參,茯神,細生地,羚羊角
頭痛累月,陽脈大,陰脈澀,此陰衰於下,陽亢於上,盛下虛之候也。陽氣居上,體本虛也,而濁氣干之則實。陰氣居下,體本實也,而氣反上逆則虛。頭為清陽之位,而受濁陰之邪,陰陽混亂,天地否塞,而成病矣。法用六味地黃湯,加青鉛五錢。
頭痛經年不愈,早則人事明瞭,自午至亥,神氣昏憒不寧,風火之劑,雜治無功,兩脈俱沉且滑,此太陰陽明痰厥頭痛也。當用礞石滾痰丸,間服導痰湯,以盪滌其痰。次以六君子湯,少加秦艽、全蠍,調理而安。
五旬外不得安閒,凡惱怒煩動,多主五志之陽上舉,而肝膽相火為甚。幾年前,制壯水之劑加磁石、龜甲之沉潛,乃乙癸同治之義。今年暴暖多風,風熱上搏,清竅為蒙,濕熱蒸為膿水,此為客邪乘本體之虛。治標宜輕揚以清上,靜坐宅中,可以向安。
連翹,赤芍藥,草決明,羚羊角,薄荷梗,黃芩,山梔皮,荷葉梗
飯後服。
里真氣衰,不能貫通外膜,致聲若甕中,而蛙鳴、蚊震之聲不絕。前之流膿水,時令濕熱氣加也。今議補下、鎮納,收斂方法。
龜膠,磁石,牛膝,牡蠣,遠志,菖蒲,淡菜膠
白話文:
[卷三]
張石頑治療一位名叫趙明遠的病人,病人平時脈象微弱,己酉年九月患類似中風的病症,一年未愈。張石頑診斷發現,病人左手三部脈象弦大而堅,認為是腎臟陰液受損,虛火旺盛損耗元氣的表現;同時人迎脈斜向寸口,說明三陽經氣滿溢,入侵陽維脈,有發生昏迷癱瘓的危險。右手三部脈象浮緩,氣口以上微滑,顯示痰濁阻塞於膈肌的現象。由於陽氣的部位被痰濁佔據,容易侵犯心臟,所以病人神志不清,言語錯亂。
有人可能因為病人神志不清、言語錯亂、嘴角常有唾液、眼珠轉動困難,而認為是邪氣阻滯經絡,使用祛風導痰的藥物。但其實這是腎氣不能上達於心,心臟虛熱生風的症狀,並非燥熱藥物所能治療。也有人可能因為病人小便清長,認為是腎虛,而使用八味地黃丸等壯水之劑,但事實上,雖然是虛證,卻是虛陽潛伏於肝臟,所以性功能正常,容易飢餓,也不是溫補藥物所能治療的。
也有人可能因為病人之前患有久痢,大便後常有淡紅色黏液,而使用補中益氣的藥物。但脾氣下陷者才可以用升舉之法,而此為陰血長期下泄後的餘疾,哪有什麼清氣在下可以升發呢?如果使用升麻柴胡等升舉藥物,反而會升動肝腎虛陽,加劇膈上痰飲,更容易導致喘脹、逆滿等症狀。因此,升舉藥物不宜輕易服用。現在採用河間地黃飲子,以滋補腎陰,疏通心脈,達到雙重功效。但病人必須忌口,避免房事,否則即使藥物對症,也難以奏效。唯有病人自身積極配合調理,才是最重要的。
另一個病人的脈象,左手脈大,右手脈濡,是肝風震動的表現,陽明脈虛,舌強肢軟,屬於中風的絡脈證,應當使用緩肝熄風的藥物。
某病人頭痛數月,陽脈大而有力,陰脈澀滯,這是陰虛下陷,陽氣亢盛於上的表現,屬於下虛上實的證候。陽氣在上面,本體就虛弱,濁氣入侵則表現為實證;陰氣在下,本體就充實,但氣上逆則表現為虛證。頭部是清陽之位,卻受到濁陰之邪侵犯,陰陽混亂,造成疾病。治療方法是用六味地黃湯,加青鉛五錢。
某病人頭痛多年不愈,早晨神志清楚,從中午到晚上神志昏憒不安,服用溫散風火的藥物無效,兩脈都沉而滑,這是太陰陽明經痰濁引起的厥頭痛。應當服用礞石滾痰丸,間隔服用導痰湯,以清除痰濁。然後服用六君子湯,少加秦艽、全蠍,調理身體。
一位五十多歲的病人,經常煩惱怒氣,多為五志之氣陽氣上逆,肝膽相火旺盛所致。幾年前,曾服用滋陰潛陽的藥物,加入磁石、龜甲等,以達到陰陽平衡的效果。今年天氣乍暖還寒,風熱上犯,清竅受阻,濕熱蒸郁化膿,這是外邪乘虛而入。治療應當以清熱解表為主,讓病人保持安靜,有利於康復。
飯後服用。
某病人元氣衰弱,不能貫通於外,聲音嘶啞,如同甕中之聲,並伴有蛙鳴、蚊震般的聲音。之前的膿水,是時令濕熱之氣加重所致。現在考慮補益下焦、鎮納陰液,採用收斂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