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葉氏醫案存真》~ 卷三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2)

1. 卷三

脾胃陽微,不運寒痰,噫氣,腎虛陰走,遺精無夢。

人參,山藥(炒),熟地(炒),建蓮,生牡蠣,龍骨,枸子,麋角膠

男子脈大為勞。暑月陽不伏藏,初夏陽升血溢,皆內損少固。填精固氣,是為藥餌,靜攝絕欲,經年可復。

線魚膠,真沙苑,五味,龜板,茯神,淡萊膠,金櫻膏,石蓮,芡實

,才交春三月,每夜寒熱,渴飲,汗出,是皆陰損於下,孤陽獨自上冒也。虛勞兼有漏瘍,加以情懷悒鬱,損傷不在一處,少腹及腰肋痛,議治在肝胃之間。

桃仁,旋覆花,丹皮,新絳,青蔥,柏子仁

許友官,幼年瘍潰成漏,後天不能充長,其吐血後,嗽不止,夜熱,晨汗熱止,日見色奪肉消,減食噁心,便溏。乃勞怯陰陽,中下並傷,草木藥餌,何能挽回生生真氣?難效之症。

人參,山藥,芡實,炙草,五味,熟地炭

寒熱半年,少時色黃,氣短咳嘔,是內損營衛迭偏,勞怯重病。

人參,茯苓,黃耆,炙草,煨姜,南棗

汪正中,填固包舉,遺精已緩,新正勞煩氣泄,病後神耗精奪,當此升泄氣候,以安神固攝法。

桑螵蛸,金櫻子粉,茯神,人參,生龍骨,當歸身,金箔,龜板

陳昇葵弟,勞病先傷陰氣,繼而陽傷,夏季脾胃不和,䐜脹腹鳴,晨泄。凡陽虛外寒,陰虛熱蒸,皆虛不肯復元之象,非草木可為。病人述腹中氣通小愈,用藥當宗此旨。

人參,穀芽,茯苓,白芍,炙草,新會皮

右瘓,舌喑,足痱,頭岑,面戴陽,呵欠,微呃,診脈小濡而緩,此腎納失司,肝風震突。但病起耳後暴腫,必兼溫熱客氣。清上輕揚,腫勢頗減,七日以來,當陰陽經氣一小周天,不必以時邪引病為惑。昔河間《宣明方論》中謂:舌強難言,其咎在乎舌下。筋脈不主流動,以腎脈縈及舌本耳。

其主地黃飲子,取意濁藥清投,機關漸靈,並無礙乎上氣痰熱,仿此為法。

熟地,肉蓯蓉(漂淡),遠志(炒黑),川石斛,茯神,枸杞子,牛膝,石菖蒲

脈象左部稍振,水虧木中風動,左牙痛,蓋風從內旋,乃陽之化風,只以春深地氣上升之候,多升少降,無非下元不司收納,虛證何疑?況因目恙,頻用韭子煙燻,查本草藥性,辛辣升騰助陽,孫真人於遺濁用之,藉其升陽以涵陰,更無漏泄耳。今痱中八日,聲音漸振者,乃精氣略有寧靜,里竅略有靈機,是順境也。

乃不明此理,仍用辛以泄氣,加人參亦是清散上焦之藥,以肝腎臟虛,在於至陰,若再投辛以傷其陰,必致虛症蜂起焉。望其向安,倘必以上有火熱,古稱實火宜清,虛火宜補,溫養柔和,與溫熱剛燥迥異,幸勿疑訝。

生地,川斛,麥冬,茯神,阿膠,女貞子

十二日來,干支一輪,右肢痿木,右跗足略有痛象,舌竅未靈,味少甘美,虛象顯然。三日前,主家以齒痛為熱,醫迎主見,即投辛涼解散,此症虛在肝腎下焦,若不固納維本,漫無著落,仍以前法,加入涼肝可也。

白話文:

[卷三]

脾胃陽氣不足,運化失常導致寒痰阻滯,出現呃逆,腎虛導致陰精外泄,遺精但無夢。

治療用人參、山藥(炒)、熟地黃(炒)、蓮子、生牡蠣、龍骨、枸杞子、鹿角膠。

男子脈象有力多為勞累所致。夏季陽氣不斂藏,初夏陽氣上升而導致血溢,都是內傷導致精氣不足。此方填補精氣、固攝元氣,配合靜養節慾,經年可癒。

治療用魚膠、沙苑子、五味子、龜板、茯神、淡萊膠、金櫻子膏、石蓮子、芡實。

某陳姓病人,立春後三月間,每夜寒熱交替,口渴多飲,汗出不止,這是由於下焦陰精虧損,陽氣獨盛上浮所致。虛勞又兼有漏瘡,加上心情鬱悶,損傷部位不止一處,少腹及腰肋疼痛,需從肝胃入手治療。

治療用桃仁、旋覆花、丹皮、赤芍、蔥白、柏子仁。

許友官,幼年患瘍潰爛成廔管,先天不足,後天失養,吐血後咳嗽不止,夜間發熱,早晨汗出而熱退,日漸消瘦,面色萎黃,食慾減退,噁心,大便溏瀉。這是由於勞累損傷了陰陽,中下焦俱傷,單憑草藥難以挽回元氣,是難治之症。

治療用人參、山藥、芡實、炙甘草、五味子、熟地黃炭。

寒熱病症持續半年,年輕時面色發黃,氣短咳嗽嘔吐,這是由於營衛失調,勞累導致重病。

治療用人參、茯苓、黃耆、炙甘草、炮薑、南棗。

汪正中,補益固攝,遺精已緩解,但近期因勞累導致氣虛,病後精神耗損,精氣虧虛,此時正值氣候升降之際,應當採用安神固攝的方法治療。

治療用桑螵蛸、金櫻子粉、茯神、人參、生龍骨、當歸尾、金箔、龜板。

陳昇葵之弟,勞病先傷陰氣,繼而陽氣受損,夏季脾胃失調,腹脹腹鳴,晨起泄瀉。凡陽虛外寒,陰虛內熱,都是元氣虧損難以恢復的症狀,非草藥所能奏效。病人自述腹部氣機通暢有所好轉,用藥應當以此為宗旨。

治療用人參、麥芽、茯苓、白芍、炙甘草、陳皮。

右半身癱瘓,舌頭僵硬,足部出汗,頭頂發熱,面部潮紅,打哈欠,輕微呃逆,脈象細小濡弱,這是腎臟失於攝納,肝風內動所致。但病情起於耳後腫痛,必兼有溫熱邪氣。清熱解表,腫勢已減輕,七日以來,陰陽經氣已走完一週天,不必執著於外邪入侵。古籍《宣明方論》中記載:舌頭強硬難言,病根在舌下。筋脈不通暢,與腎經絡於舌根有關。

治療用地黃飲子加減,意在濁藥下行,引邪外出,逐步使機體恢復功能,並不影響治療上焦痰熱,可效法此法。

治療用熟地黃、肉蓯蓉(漂洗)、遠志(炒黑)、石斛、茯神、枸杞子、牛膝、石菖蒲。

脈象左側略有力,水液虧損,肝風內動,左牙疼痛,這是陽氣化為風邪,因春深地氣上升,升多降少,下焦腎氣不固攝納所致,虛證無疑。況且因眼睛疾病,經常用韭菜子煙燻,查閱本草藥性,辛辣之物易上浮助陽,孫真人用於治療遺精,是利用其升陽以涵養陰精,防止精液洩漏。現痱子已八天,聲音漸強,這是精氣略有恢復,臟腑功能略有改善,這是好轉的跡象。

但不明此理,仍用辛辣之物泄氣,加人參也是清泄上焦的藥物,因肝腎精血虧虛,位於至陰之處,如果再用辛辣之物傷陰,必然導致虛症加重。希望他能康復,如果上焦確實有熱,古人說實熱宜清,虛熱宜補,溫養平和,與溫熱燥烈迥然不同,希望不要誤解。

治療用生地黃、石斛、麥冬、茯神、阿膠、女貞子。

十二天來,干支運轉一週,右肢痿弱無力,右腳踝略有疼痛,舌頭活動不靈,味覺減退,虛證明顯。三天前,家屬以牙痛為熱證,醫生聽信患者之言,使用辛涼解表藥物,此症虛在肝腎下焦,如果不固攝元氣,則無從入手,仍用前法,再加涼血的藥物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