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葉氏醫案存真》~ 卷二 (11)
卷二 (11)
1. 春溫症(附暑濕熱)
上用諸膏並搗地黃為丸,早服五錢,人參湯送。
有年勞傷神瘁,膚無膏澤,時欲腹鳴啾痛,營血不得流行之故。開懷安逸,僅可帶病延年。
人參,當歸,肉桂,白芍,炙草,茯苓,遠志,熟地炭
產後腫脹不愈,顯然下焦先虛,肝腎氣散,不主收納,形寒痞悶,食少痰多,形消肉削,治從溫納,分利,攻消法。
濟生腎氣丸三錢,磨沉香汁三分,衝開水送。
身熱解墮,惡風汗出如雨,喘渴,不任勞事,《內經》謂漏風症。此飲酒汗出當風,邪留腠理也。
白朮,澤瀉,麋銜草,新會皮
音啞者,陽邪搏於三陰。少陰之脈循喉嚨,太陰之脈連舌本,厥陰之脈出咽喉故也。然陽邪搏陰之候,正未易治。
甘草,桔梗,蔞皮,麥冬,川連,杏仁,丹皮,生蒲黃,生地
上燥治氣,下燥治血,此為定論。今陽明胃汁之虛,因久痛嘔逆,投以香燥破氣,津液劫傷,胃氣不主下行,腸中傳送開合,皆失其職司。經云:六腑以通為補。豈徒理燥而已,仍議清補胃陰為法。
鮮生地,甜梨肉,天冬肉,人參,生白蜜
未交四九,天癸先絕,今年五十有二,初冬脊骨痛連腰胯,膝跗無力,動則氣喘,立則傴僂,耳鳴頭暈,上熱下冷,呼吸必經脈閃痛,時有寒熱,穀食日減少味,溺短便艱枯澀。此奇經脈病,漸成痿痹廢棄之疴。夫督脈行於身後;帶脈橫束於腰;維、蹻主一身之綱維。今氣血索然,八脈失養。
經謂:陽維為病,苦寒熱,而諸脈隸肝腎,陽明之間,故所患不專一所。交冬大地氣藏,天氣主降,為失藏失固,反現泄越之象。治病當法古人。如雲:痛則不通,痛無補法。此論邪壅氣血之謂,今以絡脈失養,是用補方中宣通八脈為正。冬至小寒,陽當生復,病勢反加,調之得宜,天暖溫煦,可冀痛止。
然陽藥若桂、附剛猛,風藥若靈仙、狗脊之走竄,總皆劫奪耗散,用柔陽辛潤通補方妥。
鹿茸,鹿角膠,淡蓯蓉,當歸,枸杞,生杜仲,牛膝,蒺藜,炒鹿角霜
腸澼下白沫者,肺氣下移。經言:氣並於陰,猶雲陽下陷也。又云:脈沉則生,浮則危者,恐虛陽欲撒之象,而真氣欲離耳。
人參,炮姜,桂枝木,黑於朮,炮附子,大棗,炙甘草
勉強搖精,致陽縮囊縱,不但形弱傴僂,肛門臍竅皆為收引,咽喉牽絆,自此食物漸漸減少,由精血之傷有形,最難自復。少厥兩陰脈,循喉嚨,開竅於二陰,既遭損傷,其氣不及充注於八脈,見症皆拘束之狀。上年進柔劑陽藥,服後頭巔經脈皆脹,耳竅愈鳴,想是藏陰宜靜,試以乘輿身怖,必加侷促不安,宜乎升陽之動,藥不靈矣。夫少陰內藏,原有溫蒸諸法,厥陰相火內寄,惡寒喜涼。
仿丹溪潛陽法,仍候高明定義。
元武版,知母,茯苓,秋石,生地,阿膠,遠志炭,柏子仁
白話文:
春溫症(附暑濕熱)
服用各種膏藥,並搗碎地黃製成丸藥,早起服用五錢,用人參湯送服。
患者因多年勞累傷神,皮膚乾燥無光澤,時常腹鳴疼痛,這是氣血運行不暢所致。建議患者保持心情舒暢,安心休養,只能盡力延年益壽。
藥方:人參、當歸、肉桂、白芍、炙甘草、茯苓、遠志、熟地炭
產後腫脹未愈,明顯是因為下焦先虛,肝腎之氣散失,不能收納,因此出現畏寒、胸悶、食慾不振、痰多、消瘦等症狀。治療應以溫補、利水、消腫為主。
藥方:濟生腎氣丸三錢,研磨沉香汁三分,用開水送服。
患者身熱消退,畏風,汗出如雨,呼吸急促口渴,不能勞動,這在《內經》中稱為漏風症。這是因為飲酒後出汗,又受風寒,邪氣滯留在肌膚腠理之間。
藥方:白朮、澤瀉、麋銜草、新會皮
聲音嘶啞,是陽邪侵犯了三陰經脈。少陰經脈循行於喉嚨,太陰經脈連接著舌根,厥陰經脈經過咽喉。然而,陽邪侵犯陰經的症狀,並不容易治療。
藥方:甘草、桔梗、蔞皮、麥冬、川連、杏仁、丹皮、生蒲黃、生地
上焦燥熱治氣,下焦燥熱治血,這是確定的原則。現在患者胃陰不足,因長期疼痛嘔吐,服用辛香燥熱的藥物破氣,導致津液受損,胃氣不能下行,腸胃的開合運轉功能都失常。經書上說:「六腑以通為補。」所以,治療不能只單純地清熱燥濕,還需滋補胃陰。
藥方:鮮生地、甜梨肉、天冬肉、人參、生白蜜
患者未滿四十九歲,天癸卻已先絕,今年五十二歲,初冬時節脊柱疼痛,並連及腰胯,膝蓋腳踝無力,活動則氣喘,站立則彎腰駝背,耳鳴頭暈,上熱下冷,呼吸時經脈閃痛,時而寒熱交替,食慾日減,小便短少,排便困難且乾燥。這是奇經八脈的病變,逐漸發展為痿痹等廢疾。督脈循行於背部,帶脈橫束於腰部,維脈、蹻脈是維持全身氣血的綱維。現在患者氣血衰竭,八脈失養。
經書記載:「陽維脈生病,則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」,而諸脈又都與肝腎、陽明經脈相關,所以患者的病症並非單一病因所致。冬季大地之氣收藏,天氣主降,而患者卻出現氣血泄越的現象,治療應遵循古人方法。古人說:「痛則不通,痛無補法。」這是指邪氣阻塞氣血所致,而患者是絡脈失養,所以應該在補益的藥方中加入通利八脈的藥物。冬至小寒之際,陽氣將要生發,病情反而加重,如果調治得當,天氣轉暖後,疼痛可以緩解。
但是,像桂枝、附子等溫熱藥性峻猛,像靈仙、狗脊等祛風藥容易走竄耗散氣血,因此應該採用溫和滋潤的藥物來補益。
藥方:鹿茸、鹿角膠、淡蓯蓉、當歸、枸杞、生杜仲、牛膝、蒺藜、炒鹿角霜
大便排出白色泡沫,這是肺氣下移。經書上說:「氣並於陰」,如同陽氣下陷一樣。又說:「脈沉則生,脈浮則危」,恐怕是虛陽欲脫,真氣將要離散的徵兆。
藥方:人參、炮姜、桂枝、黑附子、炮附子、大棗、炙甘草
患者因過度房事,導致陽氣虧損,不僅體弱彎腰駝背,而且肛門、肚臍等部位都收縮牽引,咽喉也感到牽絆,從此食慾逐漸減少,這是因精血受損而出現的症狀,很難自愈。少陰經、厥陰經循行於喉嚨,開口於二陰,既然已經受損,其氣血就不能充盈於八脈,所以出現各種拘束的症狀。去年服用溫補陽藥後,頭頂經脈都脹痛,耳鳴加重,想來是藏陰需要靜養,如果再服用升陽的藥物,必然會加重病情,所以藥物治療無效。少陰經藏於內,本就有溫補的方法,厥陰經的相火內寄,畏寒喜涼。
仿照丹溪先生潛陽法,還需等待高明的醫生診斷。
藥方:知母、茯苓、秋石、生地、阿膠、遠志炭、柏子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