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葉氏醫案存真》~ 卷二 (8)
卷二 (8)
1. 春溫症(附暑濕熱)
川連,草決明,石蓮,黃芩,烏梅,白芍
少腹痛,下痢帶血。
黃芩,炙草,炒銀花,炒丹皮
痢止咳頻,脈虛形寒,多悸。進甘緩法,小建中去姜,加玉竹。
陰絡受傷,下午黃昏為甚。非自治痢通套可效,大旨以守陰為法。
熟地炭,建蓮,茯苓,五味子,赤石脂,澤瀉,阿膠
稚年頻頻傷風咳嗽,汗出痰多,不嗜谷菜,乃衛外不固,肺易偏傷冷熱。當春升氣泄,忽然指握無力,走動足疲,語言或謇,常有嘔惡。蓋衛應乎胃,胃屬陽明,其脈主司束筋骨,以流利九竅,而四肢原屬脾胃,舌為心苗,脾竅通焉。此皆久傷氣分,乘氣泄而病,乃虛症也。治法以充脾胃脈絡,疏竅諸藥皆當屏絕,百日可期其效。
人參,蜜炙耆,歸身,炙草,廣皮,白芍,防風根,煨姜,棗子
脈虛數,喉乾舌燥欲咳,乃陰虧於下,燥爍於上,非客病也。
生地,熟地,天冬,麥冬,扁豆
咳嗽肉消,老弱腎病,食入腹脹,大便稍利,勢減兼之,晝甚夜輕。據是氣分陽府失宣,徒執虛治不效。經云:二虛一實者,偏治其實。開一面文也,據經以疏方。
米仁,茯苓,澤瀉,杏仁,寒水石
脈細咳逆,不得側眠,肌消色奪,經水已閉,食減便溏。久病損及三陰,漸至胃氣欲敗,藥餌難挽。擬進建中法,冀得胃旺納穀,庶幾帶疾延年。
建中湯去姜。
王公美,脈沉而咳,不能著枕而臥,此老年下元虛,氣不攝納。濁氣痰飲,皆為陰象,乘暮夜陰時寐發。發散清潤皆非,當以小青龍法,開太陽經,撤飲下趨。
小青龍去麻、辛、草。
徐(十四歲),幼沖多六氣之擾,少七情之傷,痛在下焦肢末,初痛必系寒濕痹阻於經絡之中,方書謂為寒為痛,為濕為腫。砭刺疏通,引動脈中之氣血,原得小效。寒濕邪氣屬陰,久蓄不得解散,蒸腐血液,變熱成膿,附骨癰瘍,久而精神日憊,理必延為漏卮矣。三年宿疴,寒暑迭更,邪必渙解,此為損症。凡女子二七而天癸至,謂體陰用陽也。昔因客氣而致病,再因痛傷,已損及真氣,諸症所稱難狀痼疾矣。今倐熱蒸蒸,喉燥嗆咳,納食日減,乃損至精髓,草木攻邪,日加剝斫。參苓養氣,難充形質。投藥必不見長,無治病成法可遵。蓋以有情之虛,養非氣味之乘,強望胃納扶持,至春回寒谷,再議丸方。身體熱蒸多嗆火升,用糯稻根鬚,漂、洗潔,陰乾,兩許煎湯。服此能退陰分燔灼之熱。種植以來,不見天日,得水土之養,清而不克之藥。人參非助熱之藥,《本草》云:陰中之陽,其氣主升,故不宜單用。食少易熱,咳嗆,耆朮歸地,皆為壅滯。以人乳旋成粉,和參末捏作錢許小丸,俾濡養血中之氣。藉人身之生氣,胃氣略好,當與景岳一氣丹,制膏與服,中有紅鉛一味,世間無有真者,以真坎氣二十四枚代之,合乎二十四氣以默運耳。
白話文:
春溫症(附暑濕熱)
患者下腹疼痛,腹瀉帶血,服用川連、草決明、石蓮、黃芩、烏梅、白芍。
之後痢疾停止,但咳嗽頻繁,脈象虛弱,形體寒冷,容易心悸。於是採用甘溫緩和的治療方法,服用小建中湯去薑,並加入玉竹。
患者陰絡受損,症狀在下午黃昏時最嚴重。一般的治療痢疾的藥方無效,治療重點應放在滋陰補虛。服用熟地炭、蓮子、茯苓、五味子、赤石脂、澤瀉、阿膠。
年幼患者經常感冒咳嗽,汗多痰多,不喜歡吃五穀蔬菜,這是因為衛氣不足,肺部容易受寒熱之邪侵犯。春天陽氣上升,孩子突然出現手指握力減弱、走路腿腳疲乏、說話含糊不清、經常想吐等症狀。這是因為衛氣與胃氣相關,胃屬於陽明經,主管筋骨,通行九竅,而四肢的氣血都來源於脾胃,舌頭是心的苗頭,與脾經相通。這些都是長期損傷氣分,遇到陽氣上升而發病,屬於虛證。治療方法應著重於補益脾胃,疏通經絡的藥物都應該避免使用,大約一百天可以見到療效。服用人參、蜜炙黃耆、當歸、炙甘草、廣皮、白芍、防風根、煨薑、大棗。
患者脈象虛弱而數,喉嚨乾燥,舌頭乾燥,想咳嗽,這是因為陰液虧損於下焦,燥熱之邪上犯,並非外感疾病。服用生地、熟地、天冬、麥冬、扁豆。
患者咳嗽導致身體消瘦,老年體弱腎虛患者,進食後腹脹,大便略微稀溏,病情時輕時重,白天重晚上輕。這是因為陽氣不能宣洩,單純的滋陰治療無效。醫書上說:兩種虛證伴隨一種實證時,應該優先治療實證。根據這個原則調整藥方。服用米仁、茯苓、澤瀉、杏仁、寒水石。
患者脈象細弱,咳嗽逆氣,不能側臥,肌肉消瘦,面色蒼白,月經已停,食慾減退,大便稀溏。長期疾病損傷了三陰經,胃氣將要衰敗,藥物難以挽救。考慮使用小建中湯去薑,希望增強胃氣,以利於進食,延緩病情。
王公美患者,脈象沉弱,咳嗽,不能平臥,這是老年人下元虛弱,氣機不能收斂。濁氣痰飲,都是陰寒之象,在晚上睡覺時加重。發散和滋潤的治療方法都不合適,應該使用小青龍湯去麻黃、細辛、甘草,疏通太陽經,消除水飲。
徐氏患者(十四歲),幼年時經常受到六邪的侵擾,以及七情所傷,下焦和四肢疼痛。初期疼痛是因為寒濕阻滯經絡,醫書上說寒則痛,濕則腫。針灸疏通經絡,可以取得一些效果。寒濕邪氣屬陰,長期積聚不能消除,會腐蝕血液,化熱成膿,形成骨癰,時間長了精神日漸衰弱,很可能發展成漏瘡。三年來的宿疾,寒暑交替,邪氣必然會消散,這是損傷元氣的病症。女子二七而天癸至,是指身體陰氣盛,陽氣用事。以前因為外邪而致病,又因為疼痛而加重病情,已經損傷了元氣,各種症狀很難描述,是頑固的疾病。現在身體發熱,喉嚨乾燥,咳嗽,食慾減退,這是損傷到精髓,草木攻邪,日益加重。參苓白朮散養氣,難以補充形體。服用藥物不見好轉,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。因為這是情志的損傷導致的虛證,補益藥物難以奏效,強行扶助胃氣效果也不好,等到春天回暖,再考慮服用丸藥。身體發熱,咳嗽嗆咳,使用糯稻根鬚,漂洗乾淨,陰乾,煎湯服用,可以消除陰分燔灼的熱邪。糯稻根鬚生長在不見天日的陰暗潮濕處,吸收水土精華,具有清熱而不傷正的作用。人參不是助熱的藥物,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人參是陰中之陽,其氣主升,所以不宜單獨使用。患者食慾不振,容易發熱,咳嗽嗆咳,黃耆、白朮、當歸、生地,都會導致氣機壅滯。使用人乳做成粉末,與人參末混合,捏成錢幣大小的藥丸服用,以滋養血氣。如果胃氣略有好轉,可以使用景岳一氣丹,製成膏劑服用,其中含有紅鉛一味,世間沒有真正的紅鉛,可以用真坎氣二十四枚代替,配合二十四節氣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