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葉氏醫案存真》~ 卷二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5)

1. 春溫症(附暑濕熱)

第七案,兩日連次更衣,臍間疼痛已止,胸鬲之間,略覺不和,則知病纏日久,不獨血液受虧,氣分亦為之不振。擬溫填藥餌,佐以通陽,庶幾中下兩顧。

蓯蓉,茯苓,杞子,小茴,柏仁,牛膝,人參,巴戟

範升九,四肢乍冷,自利未已,目黃稍退,而神倦不語。濕邪內伏,足太陰之氣不運。經言:脾竅在舌。邪滯竅必少靈,以致語言欲謇。法當分利佐辛香,以默運坤陽,是太陰里症之法。

生於術,草果仁,厚朴,木瓜,茯苓,澤瀉

第二案,身體稍稍轉動,語謇神呆,猶氣機未為靈轉,色脈非是有餘,而濕為陰邪,不徒偏寒熱已也。

生於術,石菖蒲汁,鬱金,茯苓,遠志,米仁

第三案,濕滯於中,氣蒸於上,失降,不得寐,口起白疳,仍不渴飲。開上郁,佐中運,利腸間,亦是宣通三焦也。

生於術,寒水石,米仁,桔梗,廣皮,豬苓,澤瀉

第四案,濕勝中宮不運,易生痰飲,不欲食,須使神機靈泛,少佐疏滯。

外臺茯苓飲去廣皮,加天竺黃、石菖蒲。

第五案,人參,金斛,枳實,於朮,茯苓,廣皮

第六案,脾胃不醒,皆從前濕蒸之累。氣升痰咳,參藥緩進。

炒川貝,茯苓,地骨皮,米仁,鬱金,淡芩

吳子純,連朝驟熱,必有暑氣內侵,頭熱目瞑,吸短神迷。此正虛邪痹,清補兩難,先與益元散三四錢,用嫩竹葉心二錢煎湯,涼用二三小杯,常用綠豆清湯服。

第二案,溫邪中傷之後,脾胃不醒,不飢,口渴,議清養胃津為穩。

鮮佩蘭葉,川斛,知母,大麥仁,炒麥冬

王廷佑,寒包鬱熱,亦屬溫邪。

桔梗,大力,連翹,蘇子,滑石,枳殼,赤芍,木通

寒熱漸除,間一日復來,即暑邪入里之徵,因正氣不振故也,但煩渴不減。舌苔黃厚,胃中滯濁猶然不清。河間方法,正直此症,非是抄竊舊方,乃去邪務盡之意。

暑風入肺,咳痰發熱,四肢無力,微冷,氣喘,神倦。恐邪犯心包,有慢脾驚搐之慮。擬進局方至寶丹,芳香逐暑,使喘緩神安,再商進和脾胃藥。

又案:有汗出熱緩,神識昏憒,邪熱內閉,未得外越,易變痙厥。進芳香開閉,以逐穢邪。牛黃丸。

又方:

生地,甘草,知母,淡竹葉,滑石,銀花

又方,:人參,生草,知母,南棗肉,麥冬,茯神,廣皮

徐方鶴,脈緩舌白帶灰黑色,心中煩熱,汗多渴飲,嘈雜如飢,肛中氣墜,如欲大便。平昔苦於脫肛,病雖夾濕熱,寒涼清濕熱之藥味難投,擬進和中法。

炒麥冬,粳米,川斛,半夏,南棗

,左脈數,舌白目黃,遍身發黃,左腰脅間痹痛。臥則氣逆,或噯氣,或咳嗆則痛不可忍。濕熱著於絡中,氣機阻遏不宣。況時邪一、九日,正邪勢方張之候,故攻病藥餌,往往難投,輕藥為穩。

白話文:

春溫症(附暑濕熱)

第七案:病人連續兩天多次換衣服,肚臍周圍的疼痛已經停止,但胸膈間略感不適,可知病情纏綿日久,不僅血液虧損,氣分也因此衰弱。計劃用溫補的藥物,輔以通暢陽氣的藥物,希望能夠兼顧中焦和下焦。

藥方:蓯蓉、茯苓、枸杞子、小茴香、柏子仁、牛膝、人參、巴戟天

範升九案:四肢忽冷忽熱,腹瀉尚未停止,黃疸略有減輕,但精神倦怠,不說話。濕邪內伏,足太陰經的氣機運行不暢。經書說:「脾的竅穴在舌上。」邪氣滯塞竅穴,必然導致反應遲鈍,所以說話含糊不清。治療方法應當兼顧利濕和辛香溫陽,以促進陽氣的運行,這是治療足太陰經內證的方法。

藥方:生薑、草果仁、厚朴、木瓜、茯苓、澤瀉

第二案:身體稍微轉動就感到困難,說話含糊不清,精神呆滯,氣機仍然運行不暢,面色和脈象並不屬於氣血有餘的狀態,但濕邪屬陰邪,不單純是寒熱之邪。

藥方:生薑、石菖蒲汁、鬱金、茯苓、遠志、米仁

第三案:濕邪停滯於中焦,熱邪蒸騰於上焦,氣機不能下降,導致失眠,口腔生出白色的瘡口,但卻不口渴。治療應當疏通上焦鬱結,輔助中焦運化,通利腸胃,也就是宣通三焦。

藥方:生薑、寒水石、米仁、桔梗、廣皮、豬苓、澤瀉

第四案:濕邪盛於中焦,氣機運行不暢,容易產生痰飲,不想吃東西,需要使神機靈活,略微疏通濕滯。

藥方:外台茯苓飲去廣皮,加天竺黃、石菖蒲

第五案:藥方:人參、石斛、枳實、生薑、茯苓、廣皮

第六案:脾胃功能失調,都是先前濕邪蒸騰造成的後遺症。氣機上逆導致咳嗽痰多,用藥應當緩慢推進。

藥方:炒川貝母、茯苓、地骨皮、米仁、鬱金、黃芩

吳子純案:連續幾日高燒,一定是暑熱內侵,頭痛、眼瞼腫脹、呼吸急促、神志不清。這是正氣虛弱,邪氣阻滯的狀態,清補兩難,先服用益元散三四錢,用嫩竹葉心二錢煎湯,涼服二三小杯,經常服用綠豆湯。

第二案:溫邪傷後,脾胃功能失調,不飢,口渴,應當以清養胃津為宜。

藥方:鮮佩蘭葉、石斛、知母、大麥仁、炒麥冬

王廷佑案:寒邪束縛鬱熱,也屬於溫邪。

藥方:桔梗、大力子、連翹、蘇子、滑石、枳殼、赤芍、木通

寒熱症狀時好時壞,一天好一天壞,這是暑邪入裡之徵,因為正氣不足的緣故,但煩渴不減。舌苔黃厚,胃中濁氣仍然未清。河間派的治療方法,正好針對此症,並不是抄襲舊方,而是徹底去除邪氣的意思。

暑邪侵入肺經,咳嗽痰多發熱,四肢無力,稍冷,氣喘,精神倦怠。擔心邪氣侵犯心包,有慢驚風抽搐的危險。計劃服用局方至寶丹,芳香化暑,使呼吸平緩,精神安寧,再考慮服用健脾胃的藥物。

另案:有汗出,熱退,神志昏憒,邪熱內閉,未得外泄,容易轉變為痙攣抽搐。服用芳香開竅的藥物,以驅除邪氣。藥方:牛黃丸。

其他藥方:生地黃、甘草、知母、淡竹葉、滑石、金銀花

其他藥方:人參、生甘草、知母、南棗肉、麥冬、茯神、廣皮

徐方鶴案:脈象緩弱,舌苔白膩,帶灰黑色,心中煩熱,汗多口渴,飢餓感明顯,肛門下墜,好像要大便。平時就患有脫肛,雖然病情夾雜濕熱,但寒涼清熱利濕的藥物難以服用,計劃服用和胃的藥物。

藥方:炒麥冬、粳米、石斛、半夏、南棗

徐氏案:左脈數,舌苔白,眼睛發黃,全身發黃,左腰肋間疼痛。臥下時氣逆,或者噯氣,或者咳嗽嗆咳時疼痛難忍。濕熱停滯在經絡中,氣機阻滯不通。而且邪氣盛行於一、九日,正邪勢力相持的時期,所以攻邪的藥物往往難以使用,輕藥為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