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葉氏醫案存真》~ 卷一 (17)
卷一 (17)
1. 卷一
炒香枇杷葉(一兩),桔梗(一錢),紫菀茸(三錢),炒杏仁(三錢),米仁(三錢),白通草(一錢)
上藥煎清湯一杯。
渴飲不解,經謂之膈消,即上消症也,言心移熱於肺,火刑金象。致病之由,操心太過,刻不寧靜。當卻盡思慮,遣懷於栽花種竹之間,庶幾用藥有效。
生地,天冬,棗仁,人參,柏子仁,知母,金石斛,生草,元參
腹中如有水狀,行則腹鳴濯濯。經言:肺移寒於腎,水氣客於大腸,如囊裹漿,按之不堅,屬火衰陽虛,不得轉輸於膀胱,謂之湧水。
人參,附子,茯苓,白朮,乾薑,炙草
手足軟,不能坐立,是屬痿也。痿症《內經》歷言:五臟之熱,髓枯骨軟。治應苦堅滋營,今之醫者多作陽虛治之,痿症不愈,皆由是也。
虎潛丸。
厥者,脈動而身靜謂之屍厥。此氣閉於外,氣血未亂,通其陽則生。今厥而脈亂,氣血並走於上,如天地之郁,則沙飛水湧,莫之可當,為之大厥。此人身之根蒂空虛,三陽並羸,俟其氣返則生,不返則危矣。
大熟地,磁石,代赭石,五味子,白芍,人參,河車
白話文:
[卷一]
將枇杷葉(10克)、桔梗(1克)、紫菀(3克)、炒杏仁(3克)、米仁(3克)、白通草(1克)炒香後,煎成一杯清湯服用。
如果喝水後仍覺口渴,經書上稱之為膈消,也就是上消症,是指心火移熱於肺,火克金的現象。 發病原因是操勞過度,心神不寧。應該盡量減少思慮,將心思放在種花養竹之類的事情上,這樣藥物才會有效。
(治療上消症的藥方藥材:生地、天冬、棗仁、人參、柏子仁、知母、金石斛、生草、元參)
如果腹部像裝了水一樣,走路時還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,經書上說這是肺寒移於腎,水氣停留在腸道,像囊袋裡裝著漿液一樣,按壓不實,屬於火衰陽虛,無法將水氣輸送到膀胱,稱為湧水症。
(治療湧水症的藥方藥材:人參、附子、茯苓、白朮、乾薑、炙甘草)
手腳無力,無法坐立,這是痿症。痿症,《內經》中記載:是五臟之熱,導致骨髓枯竭,骨骼軟弱所致。治療應該使用苦寒藥物滋養陰液。現在很多醫生都當作陽虛治療,導致痿症久治不愈,都是因為這樣。
(治療痿症的藥方藥材:虎潛丸)
厥症,脈搏跳動而身體靜止不動稱為屍厥。這是氣閉於外,氣血沒有紊亂,只要通暢陽氣就能恢復。但是如果厥症伴隨脈象紊亂,氣血都上衝,如同天地閉塞,沙石飛揚,洪水泛濫,無法控制,這就稱為大厥。這種情況是人體根本虛弱,三陽都衰弱了,等待氣息恢復才能生存,氣息不恢復就危險了。
(治療大厥的藥方藥材:熟地黃、磁石、赭石、五味子、白芍、人參、河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