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葉氏醫案存真》~ 卷一 (14)
卷一 (14)
1. 卷一
天冬,地黃,人參,胡麻,桑葉,首烏(生用)
瞳神散大無光,乃動怒陽盛,致血耗水涸,精采散越之象,治宜養血斂液。
熟地,五味,萸肉,茯苓,女貞子,白芍,炙草
丸方:
熟地,五味,茯苓,磁石,萸肉,枸杞,白芍,青鹽,龜膠丸。
此肝風夾陽,上逆為厥,得之惱怒驚憂,屬七情之病。厥陰肝脈,貫膈乘胃,是以脘中不飢,不思納穀,木犯土位也。其頭暈目眩,亦肝風獨行至高之地,而精華之血不得營矣。前用苦降、酸泄、辛宣,病有半月不愈,議兼重鎮主之。
川連,吳萸(炒),白芍,烏梅,淡乾薑,生牡蠣
脾胃久虛不復,泄瀉嘔逆,不欲食,喘促,腹膨,煩渴,無寐,是虛中夾暑,最慮慢驚。宜和補中土,兼清暑熱,必得嘔止瀉緩,寢食得宜,庶不致變。
人參,廣皮,木瓜,大腹皮,川連,泡姜,烏梅,茯神
形弱脈小,腰痹痠軟,足跟痛,是下元精血暗虧,未老先衰,防致痿痹。溫養宜柔,勿以桂、附剛愎。
蝗魚膠,沙苑蒺藜,甘枸杞子,首烏,茯神,虎骨膠,牛膝,柏子仁
溶膠為丸。
壯年形體充壯,時見眩暈,目淚暗出。前議脈濡大,便久溏,用白朮益土,桑葉泄木。入冬尻骨跟痛,耳鳴。皆下少攝納,當固其下虛,不致內風自動。
九蒸首烏,補骨脂,炒黃甘菊,菟絲子,蝗魚膠,蒺藜(炒),枸杞子
膠汁搗丸。
久勞郁悖,夏季尿血,延及白露,溺出痛澀,血凝成塊,阻著尿管。夫淋症,方書列於肝膽部,為有濕熱阻其宣化氣機,故治法苦辛泄肝,淡滲通竅,施於壯實頗效。今望八老翁,下焦必憊,況加精血自敗,化為瘀濁,真氣日衰,機竅日閉。診候之際,病人自述,夢寐若有交接,未嘗遺泄。
心陽自動,相火隨之,然清心安腎等法,未能速效,暫以清營通瘀,宣竅之劑。
天冬,生蒲黃,龍膽草,龜板,生地,阿膠,丹皮,焦黃柏
頭中清竅痹窒,風火夾陽上升,味變酸濁,明是火化。火鬱發之,治從經旨,以茶調散一錢,臥時用真苦丁茶一錢五分,煎汁調服,俾上竅內膜無阻,冀有小效。
藁本,辛夷,蒼耳子,蔓荊子,川芎,菊花
苦丁茶為末。
凡熱甚而厥,其邪必在陰分,古稱熱深厥深。病中遺泄,陰傷邪陷,發表攻裡,斷難施用,和正托邪,是為穩法。
草果,黃芩,知母,人參,炒半夏
五更時服。
高年氣血皆虛,新涼上受,經絡不和,腦後筋掣牽痛,陰氣安靜,乃陽風之邪,議用清散輕劑。
新荷葉,青菊葉,連翹殼,藁本,苦丁茶
太陽開,小水自利。陽明傷,則失其闔,濁上逆。四肢冷汗,氣喘,胸腹脹悶,都是陽微欲脫,脈絕厥逆,勉與通脈四逆湯,回陽驅陰以挽之。
淡乾薑,泡附子,人參,豬膽汁
服藥後,脈微繼者生,暴出者死。
白話文:
[卷一]
天門冬、地黃、人參、胡麻、桑葉、生首烏
瞳孔放大無光,是因動怒導致陽氣過盛,造成血液耗損、津液枯竭,精氣外泄的現象,治療應以養血斂液為主。
熟地黃、五味子、茱萸肉、茯苓、女貞子、白芍藥、炙甘草
丸劑:
熟地黃、五味子、茯苓、磁石、茱萸肉、枸杞子、白芍藥、青鹽、龜膠丸。
這是肝風夾雜陽氣,上逆導致厥逆,因惱怒驚憂而起,屬於七情之病。厥陰肝脈貫穿膈肌,影響胃腑,所以脘腹不飢,不想進食,是木氣犯土位的表現。頭暈目眩也是肝風獨行至頭部,精血不能滋養所致。先前使用苦寒瀉下、酸味收斂、辛溫宣通的藥物,若半月未愈,應考慮加重鎮靜之藥。
川連翹、炒吳茱萸、白芍藥、烏梅、淡乾薑、生牡蠣
脾胃長期虛弱未恢復,出現洩瀉、嘔逆、不想吃東西、呼吸急促、腹部膨脹、口渴、失眠等症狀,這是虛弱夾雜暑熱,最怕轉變成慢驚風。應當溫和補益中焦脾胃,同時清除暑熱,必須等到嘔吐停止、洩瀉緩解,睡眠和飲食恢復正常,才不會病情變化。
人參、廣皮、木瓜、大腹皮、川連翹、炮薑、烏梅、茯神
身體虛弱、脈象細弱,腰部痠軟、足跟疼痛,這是下元精血暗中虧損,未老先衰,要預防痿痹的發生。溫養應以柔和為主,不要使用桂枝、附子等溫熱藥物。
鹿角膠、沙苑子、甘草、枸杞子、首烏、虎骨膠、牛膝、柏子仁
將膠類藥物製成丸劑。
壯年體格健壯,間歇性出現眩暈、眼淚暗流不止。先前診斷為脈象濡緩肥大,大便稀溏,所以使用白朮補益脾土,桑葉瀉肝木。入冬後出現臀部、足跟疼痛、耳鳴,都是下焦氣血虧虛,應當固攝下元,防止內風的產生。
九蒸首烏、補骨脂、炒黃甘菊、菟絲子、鹿角膠、炒蒺藜、枸杞子
用膠汁搗成丸劑。
長期勞累鬱怒,夏季出現尿血,持續到白露節氣,小便疼痛澀滯,血凝成塊,阻塞尿道。淋症在方書中歸屬於肝膽,是因為濕熱阻礙氣機宣洩,所以治療方法是用苦辛藥物瀉肝,淡滲藥物通利水道,對於壯實者療效頗佳。現在面對的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,下焦必然虛弱,更何況精血已經損傷,化為瘀濁,真氣日衰,機竅日閉。診脈時,病人自己說,夢中好像有性交,但並沒有遺精。
心陽自動,相火隨之而動,但是清心安神等方法,效果不快,暫時用清熱涼血、通利瘀血、宣通竅道的藥物。
天門冬、生蒲黃、龍膽草、龜板、生地黃、阿膠、丹皮、焦黃柏
頭部清竅閉塞,風火夾雜陽氣上升,味道變酸臭,明顯是火熱化痰。火熱鬱結而發病,治療應根據經方原則,用茶調服散劑一錢,睡覺時服用真苦丁茶一錢五分,煎水調服,讓上焦內膜沒有阻礙,希望略見效。
藁本、辛夷、蒼耳子、蔓荊子、川芎、菊花
將苦丁茶研成細末。
凡是熱證嚴重而出現厥逆,邪氣必然在陰分,古人稱為熱深厥深。病中遺精,陰精受損,邪氣內陷,發表攻裡的方法很難使用,和解正氣,托邪外出才是穩妥的方法。
草果、黃芩、知母、人參、炒半夏
五更時服用。
老年人氣血都虛弱,受了秋涼,經絡不通暢,後腦筋牽引疼痛,陰氣不足,是陽風邪氣,應當用清熱疏散的輕劑治療。
鮮荷葉、青菊葉、連翹殼、藁本、苦丁茶
太陽經氣開洩,小便自然通利。陽明經受損,則失去其閉合功能,濁氣上逆。四肢冷汗、氣喘、胸腹脹悶,都是陽氣衰微將要脫離,脈象絕無,應當使用通脈四逆湯,回陽救逆,以挽救生命。
淡乾薑、炮附子、人參、豬膽汁
服藥後,脈象微弱而漸強者生,脈象突然消失者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