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葉氏醫案存真》~ 卷一 (10)
卷一 (10)
1. 卷一
脈大弦緩,目黃,納食後中脘滯痛,腹鳴泄瀉。夏病至深冬未安,緣瀕海潮濕久蒸,兼以懷抱少暢,脾胃之陽日困,所受水穀之氣少運,清濁升降失度,外因六氣未去,留連脾胃內傷。法當辛香調氣醒中,陽氣流行,濕鬱可去,腥膻重味宜忌。
煎方:杜藿香,煨木香,生茅朮,草果,陳皮,生香附汁,茯苓,厚朴
服十劑。
丸方:生於術,人參,益智仁,生茅朮,砂仁,茯苓,小青皮,厚朴,新會皮
瘕結在左,腹形長大,必大便得通,脹滿可減。年前詢病,因嗔怒,且久寡多郁,以泄木調氣得效,今冬又發。用大針砂丸十日,白晝頗減,入夜大脹,議通陽泄濁方法。
肉桂,麝香,阿魏,青皮,當歸鬚,郁李仁,川楝子
蜜丸。
腎精下損乏陰,氣上乘,浮陽上灼,咽喉痛痹,有喉宣發現,咳嗽喘促,是下焦元海不司收納,衝脈之氣上衝所致。故日進潤劑,望其咳減,為庸醫之良法,實釀病之禍階,現在胃弱便溏,則非治嗽可療矣。勞怯不復,當以固真納氣,培扶胃口,希冀加谷則吉。
人參,茯苓,芡實,坎氣,湘蓮子,秋石,五味子,胡桃
冬溫咳嗽,忽值暴冷,外寒內熱,引動宿痰伏飲,夜臥氣衝欲坐,喉咽氣息有聲。宜暖護安居,從痰飲門越婢法。
麻黃,甘草,石膏,生薑,大棗
當風受涼,遂致左偏麻木,已經三載,今年勢緩,痛聚於腰,寒冷煩勞痛甚,此氣血凝遏,壯年不為大害。議以酒醒之,是治風先治血之意。
當歸,沉香,川芎,松節,生於術,海桐皮,片薑黃,黃耆,桂枝,羌活,沒藥,虎脛骨
奔馳氣火,乘絡失血,用繆氏氣降使血歸經。
蘇子,茯苓,丹皮,降香,米仁,茺蔚子,桃仁,藕節汁
向來經水不調,衝任脈病,醫未明奇經脈絡,久治無功。後患陰瘧延虛,經來色淡淋漓,少腹攻觸㽲痛,晨必瘕泄。當通陽攝陰,非破泄真氣,偏寒偏熱之治。
鹿角霜,補骨脂,炒當歸,小茴香(炒黑),白茯苓,炒川椒,紫石英,淡肉蓯蓉
便後純血,食減力疲,脈左堅,是中年陰虧。
熟地,炒白芍,當歸,柿餅炭,炙草
黴雨滂沱,咽喉暴痛,必因濕邪干肺,痛止納食無礙,咽水則嗆,兼吐涎沫,此痹阻在喉不在咽,仍以輕劑理肺。
枇杷葉,馬兜鈴,通草,米仁,射干,茯苓
陽微陰聚,致濁氣矇蔽清神。苓、桂不應,議用大半夏湯合附子粳米湯法。
半夏,人參,白蜜,附子,白粳米
據述瀉血五日,血止即患咳嗆,左脅下有形如梗,身動行走,必眩暈欲僕。春夏減食,秋冬稍加。交冬,人迎脈絡結癭,診脈虛,左關尺數。此肝腎精血因驚恐憂勞所傷,陽失陰戀,絡中空隙,陽化內風,鼓動不息,日就消爍不肯復,為郁勞之症。四旬以外,生氣已淺,非治病可卻。春夏,身中真氣不耐發泄可知,屏絕家務,開懷頤養,望其病緩。
白話文:
[卷一]
脈象有力但較緩慢,眼睛發黃,飯後胃脘部脹痛,肚子咕嚕咕嚕叫並腹瀉。夏天患病,到冬天還沒好,是因為長期住在海邊潮濕的地方,加上心情鬱悶不暢,脾胃陽氣日漸衰弱,吃下去的食物消化吸收不良,清濁之氣升降失調,外在的六淫邪氣也沒有去除,長期停留在脾胃造成內傷。治療方法應該用辛香溫燥的藥物來調理氣機,使陽氣運行,濕邪就能去除,辛辣刺激、腥臭濃重的食物應忌食。
處方:杜藿香、煨木香、生白術、草果、陳皮、生香附子汁、茯苓、厚朴
服用十劑。
丸藥處方:生白術、人參、益智仁、生白術、砂仁、茯苓、小青皮、厚朴、新會皮
左側腹部有腫塊,腹部腫大,必須大便通暢,脹滿才能減輕。去年也曾問診,因生氣及長期寡婦生活鬱結於心,用疏肝理氣的藥物後見效,今年冬天又復發。服用大針砂丸十天,白天症狀有所減輕,晚上卻嚴重腫脹,考慮採用通陽泄濁的方法。
藥物:肉桂、麝香、阿魏、青皮、當歸鬚、郁李仁、川楝子
蜜丸。
腎精虧損,陰精不足,陽氣上浮,咽喉疼痛腫脹,喉嚨有異物感,咳嗽氣喘,這是下焦的元氣不能收攝,衝脈之氣上衝所致。所以每天服用滋潤的藥物,希望能減輕咳嗽,這是庸醫常用的方法,其實是導致病情加重的禍根,現在胃弱便溏,單純治療咳嗽是無法治癒的。身體虛弱無力,應該以滋補腎精、納氣固元為主,調理脾胃,希望增加食慾則吉利。
藥物:人參、茯苓、芡實、澤瀉、蓮子、牡蠣、五味子、胡桃
冬天咳嗽,突然遇到嚴寒,外寒內熱,引起宿痰伏飲,晚上臥床時氣往上衝,想坐起來,喉嚨有呼氣的聲音。應該注意保暖,安靜居住,從痰飲的角度用越婢湯加減。
藥物:麻黃、甘草、石膏、生薑、大棗
受寒後導致左側肢體麻木,已經三年了,今年症狀緩解,疼痛集中在腰部,寒冷勞累時疼痛加劇,這是氣血凝滯,壯年人並非大害。考慮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,這是治療風先治血的意思。
藥物:當歸、沉香、川芎、松節、生白術、海桐皮、片薑黃、黃耆、桂枝、羌活、沒藥、虎骨
氣血運行失常,導致出血,使用繆氏氣降法使血歸經。
藥物:蘇子、茯苓、丹皮、降香、薏苡仁、益母子、桃仁、藕節汁
經期一直不調,衝任脈有病,醫生沒有明瞭奇經八脈,久治無效。後來患了陰瘧,導致虛弱,月經顏色淡薄,量多淋漓,小腹脹痛,早晨必定腹瀉。應該調理陽氣,收斂陰氣,而不是耗散元氣,不要偏寒偏熱地治療。
藥物:鹿角霜、補骨脂、炒當歸、炒黑小茴香、白茯苓、炒川椒、紫石英、淡肉蓯蓉
大便後帶血,食慾減退,體力下降,左脈堅實有力,這是中年陰虛的症狀。
藥物:熟地黃、炒白芍、當歸、柿蒂炭、炙甘草
梅雨季節,咽喉突然疼痛,一定是濕邪侵犯肺部,疼痛停止後,進食無礙,喝水會嗆,並吐口水,這是痺阻在喉嚨,不在咽喉,仍用輕劑調理肺部。
藥物:枇杷葉、馬兜鈴、通草、薏苡仁、射干、茯苓
陽氣虛弱,陰氣聚集,導致濁氣蒙蔽清神,茯苓桂枝之類的藥物不適合,考慮用大半夏湯合附子粳米湯的方法。
藥物:半夏、人參、蜂蜜、附子、粳米
據說瀉血五天,血止後就咳嗽氣促,左脅下摸到像梗一樣的東西,身體活動或行走時,就會頭暈眼花,想倒下。春夏食慾減退,秋冬稍有增加。冬天交接的時候,頸部出現腫塊,脈象虛弱,左關脈和尺脈有力。這是肝腎精血由於驚恐憂慮勞累所傷,陽氣不足,陰氣凝聚,經絡空虛,陽氣化為內風,不斷鼓動,病情日漸加重,難以恢復,是鬱勞之症。四十歲以後,生機已淺,不是單純治療疾病就能痊癒的。春夏季節,身體的真氣不能承受過度發泄,這可以看得出來,要避免操勞家務,保持心情舒暢,慢慢調理,希望病情緩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