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葉氏醫案存真》~ 卷一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8)

1. 卷一

人參,茯苓,益智仁,煨木香,厚朴,新會皮

秋季寒熱滯下,總是長夏為暑濕病。蓋夏令脾胃司氣,治失其宜,致腹滿泄瀉,跗浮囊腫,皆濕邪無以走泄,阻遏流行氣機使然。腫脹勢減,仍不飢少食,兼吐瘀濁痰血,要知濕是陰濁,久鬱於中,必從熱化,初傷氣分,久而入絡。「病能篇」中,以濕腫屬脾。以脾為陰土,得陽乃運。

今氣困無以運行諸經,腑為窒痹。消則愈困,補則壅滯,當疏腑養臟為宜。凡腑以宣通為補,非徒偏熱偏寒治矣。

茯苓,厚朴,生穀芽,新會皮,生益智,澤瀉

兼用仲淳資生丸去黃連,每早粥後嚼一丸,約二錢。

食物滯於腸胃,太陰陽氣不旋,陶節庵用五積散。因汗冷厥逆,禁用攻表。昨主溫通開滯氣頗應,謂陽氣宜通也。

草果,香附,厚朴,陳皮,廣木香,茯苓

化服蘇合香丸。

血傷驟加驚恐,氣鬱熱升風旋,清神受蒙為厥。凡厥皆隸厥陰,今左股麻痹,忽爽忽迷,皆肝膽中相火、內風未得寧靜。病延數日,左脈小濡。熱勝津液暗傷,不宜純與攻滌苦寒,經旨以肝為剛臟,與胃腑對待。柔緩濡潤,陽和液復,可免癇症。

鮮生地,石菖蒲,柏子仁,阿膠,天冬,茯神

幼年久有遺精,目疾,不耐勞煩。先後天未曾充旺,秋季瘧邪再傷真陰,冬月夜熱,嗽痰失血,不飢不食,盜汗傷陽,陽浮不藏,漸干胃口,皆久虛勞怯之象。此恙屏絕酒色怒煩,須安閒坐臥百日,必胃口漸旺,病可漸除,古稱精生於穀食也。

北沙參,女貞實,茯苓,炒麥冬,米仁,川斛,芡實

脈左細數而勁,右數大而虛,此腎精肝血內虧,水不涵木,陽夾內風,暴起莫制,指臂拘攣,口目喎斜在左。蓋肝風陽氣從左而升,沖氣撞心,消渴暈厥,仲景列於「厥陰篇」中。凡肝屬陰木,必犯胃之陽土,飲食熱氣入胃,引動肝陽,即病發矣。此恙已六七年,陰損已極,必屏絕俗擾,怡悅情懷,然後滋養,堪固其陰,必有小效,無驟期速功。

炒鬆熟地,陳阿膠,大淡菜,萸肉,五味,芡實,金櫻子粉

客邸懷抱不舒,肝膽郁遏,升降失度,氣墜精開為遺泄,地、萸、龍、牡鈍澀,氣鬱者更郁,理氣和肝獲效,未經調理全功。當今冬令,溫舒收藏之氣未堅,失血之後,胸中隱隱不暢,未可凝陰,只宜降氣和血。

鉤藤鉤,降香,米仁,鬱金,茯苓,杜蘇子,丹皮,炒桃仁

形充脈弦,飲食如常。述左脅久脹,上年腫突肌潰,收結已來,脅中痛脹仍發,入夜更甚,僅僅仰臥,不可轉側,此支脈結飲,阻其周行氣機,病根非外非內,宜通其脈絡為是。

熟半夏,青黛,土貝母,白芥子,昆布,海藻,海浮石,土瓜蔞仁,蛤蜊殼粉

竹瀝一小杯,薑汁三十匙,泛丸。

凡經脈直行,絡脈橫行,經氣注絡,絡氣還經,是其常度。今絡脈窒塞,閃爍為痛,但在雲門上焦,猶是清氣流行之所,務取輕揚宣氣,亦可無礙,濕痰便血。《靈樞》所謂:上焦如霧。

白話文:

[卷一]

秋天寒熱交替,腹瀉下痢,大多是夏季暑濕病的延續。因為夏季脾胃主氣,調理失當,導致腹脹泄瀉,腳踝浮腫,都是濕邪無法排出,阻礙氣機運行的結果。腫脹減輕後,仍然不思飲食,還伴有嘔吐瘀濁痰血,要知道濕邪屬陰濁之氣,長期鬱結於內,必然化熱,初期傷及氣分,時間久了就會侵入血脈。「病能篇」中,將濕腫歸類於脾。脾臟屬陰土,需要陽氣才能運作。

現在氣機衰弱,無法運行全身經絡,腑臟阻塞不通。消減病情反而更虛弱,補益則更加壅滯,應該疏通腑臟,滋養臟器為宜。所有腑臟都以通暢為補益,不能單純用溫熱或寒涼之法治療。

茯苓、厚朴、生穀芽、新會皮、生益智仁、澤瀉,配合仲景淳資生丸(去黃連),每次早飯後嚼服一丸,約二錢重。

食物停滯於腸胃,太陰陽氣不能正常運轉,陶節庵用五積散治療。因為有出汗、畏寒、脈微弱等症狀,所以不能使用攻表藥物。昨天用溫通開滯的方法效果不錯,說明陽氣應該通暢。

草果、香附、厚朴、陳皮、廣木香、茯苓,化服蘇合香丸。

因外傷出血,又加之驚恐,氣機鬱滯,熱邪上升,導致頭暈目眩。所有厥逆之症都屬於厥陰,現在左腿麻痹,時好時壞,都是肝膽中的相火、內風未得平息的緣故。病情持續數日,左脈細弱。熱邪亢盛,津液暗傷,不宜單純使用攻邪的苦寒藥物,經書上說肝屬剛臟,與胃腑相對應。治療應以柔緩濡潤為主,溫和陽氣,恢復津液,避免癲癇發作。

鮮生地黃、石菖蒲、柏子仁、阿膠、天冬、茯神。

從小就有遺精、眼疾,不能勞累。先天後天之氣都不充盛,秋季瘧疾再次損傷真陰,冬天夜晚發熱,咳嗽痰多,吐血,不思飲食,盜汗傷陽,陽氣浮散不能收藏,胃口越來越差,都是久病虛勞的表現。這種病症必須戒酒戒色,避免煩惱,需要安心靜養百日,胃口自然會慢慢好轉,病情也會逐漸痊癒,古人說精氣生於飲食。

北沙參、女貞子、茯苓、炒麥冬、米仁、川貝母、芡實。

左脈細數有力,右脈數大而虛弱,這是腎精肝血虧虛,水不能涵養木,陽氣夾雜內風,突然發作無法控制,手指臂膀拘攣,口眼歪斜在左側。這是肝風陽氣從左側上升,衝擊心臟,導致消渴、暈厥,仲景在「厥陰篇」中有所記載。肝屬陰木,必然犯胃之陽土,飲食熱氣入胃,就會引動肝陽,疾病因此而發作。這種病已經六年七載,陰損已極,必須遠離俗事,保持心情愉悅,然後再慢慢滋養,鞏固陰氣,才能見效,不能操之過急。

炒熟地黃、阿膠、大麥芽、吳茱萸肉、五味子、芡實、金櫻子粉。

旅途中心情鬱悶,肝膽鬱結,升降失調,氣機下陷,精氣外洩。生地、茱萸、龍骨、牡蛎等藥性鈍澀,氣機鬱滯者服用會更加鬱滯,理氣和肝才能見效,尚未完全痊癒。現在是冬天,溫和收藏之氣尚未穩固,失血之後,胸中隱隱不適,陰氣尚未凝聚,只能以降氣和血為主。

鉤藤、降香、米仁、鬱金、茯苓、杜仲子、丹皮、炒桃仁。

身體壯實,脈象弦數,飲食正常。患者訴說左側脅肋部長期脹痛,去年腫塊突出,皮膚潰爛,癒合後,脅肋痛脹仍然發作,入夜加重,只能仰臥,不能翻身,這是支脈瘀血阻礙氣機運行,病根既非外感,也非內傷,應該疏通經絡。

熟半夏、青黛、土貝母、白芥子、昆布、海藻、海浮石、土瓜仁、蛤蜊殼粉。

竹瀝一小杯,薑汁三十匙,調服藥丸。

經脈直行,絡脈橫行,經氣流注絡脈,絡脈之氣回歸經脈,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。現在絡脈阻塞,閃爍作痛,但發生在雲門穴(上焦),仍然是清氣運行之處,治療應以輕揚宣通氣機為主,這樣就能沒有問題,濕痰便血等症狀也會好轉。《靈樞》說:上焦如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