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孟英

《王孟英醫案》~ 卷二 (1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17)

1.

三診:脈來較靜,小溲漸行,雖未更衣,已能安穀。濁得下降,導以清通。前方去貝、楝,加歸尾錢半,桃仁十粒,送服導水丸十粒。

四診:腿涼便滯,氣少下趨,顴面時紅,火炎上僭,兩脅較熱,絡聚痰瘀。疊授清宣,更衣色黑,噫氣漸罷,酸水不嘔,納穀頗增,脈稍和緩。法仍緩導,冀刈根株。前方去枳實、歸尾,減導水丸五粒。

五診:各恙皆減,眠食漸安,火猶易升,頭疼面赤,頰酸結核,脅熱未蠲,脈漸柔和,且參清養。前方去白前、青黛、紫菀、黃連,加銀花、貝母、黃菊、丹參、陳細茶、橄欖。

六診:積痰下降,頸核漸平,舌紫口乾,卯辰熱僭。陰虛木旺,氣道尚未肅清。養血靖風,自可使其向愈。前方去陳茶、蔥須,加石斛。

留贈善後方:(便色轉正用此)

沙參(八錢),冬蟲夏草(二錢),女貞(三錢),丹參(三錢),鮮竹茹(四錢),川斛(五錢),鹽水泡橘紅(八分),黃菊(三錢),旋覆(三錢),黑梔(三錢),川貝(四錢),金鈴肉錢半。另以炙鱉甲、漂䖳各一兩,葦莖二兩,絲瓜絡五錢,煮湯代水煎藥。

又:諸恙盡瘳,用此滋養。前方去橘紅、菊花、金鈴,梔子、旋覆,加石英、沙蒺、茯苓各三錢,蓯蓉、當歸各錢半,湯引去葦莖,加炙坎、板一兩,藕二兩。

鮑繼仲於季春望日,忽然發冷而喘汗欲厥。速孟英視之,脈沉弦而軟滑帶數。是素患痰飲,必誤服溫補所致也。家人始述去冬服胡某腎氣湯,頗若相安,至今久不吐痰矣。孟英曰:病在肺。肺氣展布,痰始能行,雖屬久病,與少陰水泛迥殊。辨證不明,何可妄治?初服頗若相安者,方中附、桂剛猛,直往無前,痰亦不得不為之辟易。又得地黃等厚濁下趨之品,迴護其跋扈跳梁之性。

然暴戾之氣,久而必露。柔膩之質,反阻樞機。治節不伸,二便澀少,痰無出路,愈伏愈多。一朝卒發,遂壅寒於清陽升降之路,是以危險如斯,須知與少陰虛喘,判分霄壤,切勿畏虛妄補。投以薤、蔞、枳、杏、旋、赭、橘、半、菀、茹、蘆根、蛤粉、雪羹之劑而平,繼與肅清肺氣而滌留痰,匝月始愈。

朱紺云令正,去年娩後,自乳而月事仍行,至仲冬乳少汛愆,咸以為妊也。既而右脅筋絆作疼,漸及肩背。醫投平肝藥,痛益甚。改用補劑,遂嗽痰帶血,人皆以為損矣。廣服溫補,其病日增。延至仲春,臥榻已匝月。群醫束手,始求診於孟英。面赤足冷,時時出汗,食減無眠,脈來右寸溢,關尺滑而微數,左手弦而帶滑,舌赤而潤,微有白苔,氣逆口渴。所吐之血,淡紅而夾痰涎。

大解溏,小溲短且熱。曰:沖為血海,而隸於陽明。自乳而姅不爽期者,血本有餘也。因陽明經氣為痰所阻,而不能流通輸布,致經斷乳少,痰血轇輵而為絡痹竄痛,醫者不為分導下行,病無出路,以致逆而上溢。再投補劑,氣愈窒塞,在山過顙,夫豈水之性哉!予葦莖湯,加茜根、海螵蛸、旋覆、滑石、竹茹、海䖳為劑,和藕汁、童溺服。以肅肺通胃,導氣化痰,而領血下行,覆杯即愈。

白話文:

[痰]

**三次診斷:**脈象較為平靜,小便逐漸通暢,雖然還沒換衣服,已經可以進食了。濁氣下降,用清通的藥物引導。之前的藥方去除貝母、苦楝皮,加入當歸尾半錢,桃仁十粒,服用導水丸十粒。

**四次診斷:**腿涼,大便不通暢,氣息微弱下陷,顴骨偶爾發紅,熱邪上逆,兩脅較熱,經絡阻塞痰瘀。繼續使用清熱宣通的藥方,換上黑色衣服後,呃逆之聲漸漸消失,不再嘔吐酸水,食慾明顯增加,脈象稍為和緩。治療方法仍以緩慢引導為主,希望徹底根除病根。之前的藥方去除枳實、當歸尾,減少導水丸五粒。

**五次診斷:**各種症狀都減輕了,睡眠和飲食逐漸恢復正常,但仍然容易出現火邪上浮的現象,頭痛面紅,臉頰酸痛有結塊,脅下熱感尚未完全消除,脈象漸漸柔和,可以開始考慮清養的治療方法。之前的藥方去除白前、青黛、紫菀、黃連,加入金銀花、貝母、黃菊花、丹參、陳皮細茶、橄欖。

**六次診斷:**痰濁下降,頸部腫塊漸漸消平,舌頭紫暗口乾,卯時(早上五點到七點)熱邪上逆。屬於陰虛木旺,氣道尚未完全肅清。以養血平肝的治療方法,自然可以使其向好的方向發展。之前的藥方去除陳皮細茶、蔥鬚,加入石斛。

善後方:(大便顏色恢復正常後使用)

沙參(八錢),冬蟲夏草(二錢),女貞子(三錢),丹參(三錢),鮮竹茹(四錢),石斛(五錢),鹽水泡製的橘紅(八分),黃菊花(三錢),旋覆花(三錢),黑梔子(三錢),川貝母(四錢),金鈴子(半錢)。另用炙鱉甲、漂浮的藠頭各一兩,葦莖二兩,絲瓜絡五錢,煮湯代替水煎藥服用。

**另:**所有症狀痊癒後,用這個方子滋養身體。之前的藥方去除橘紅、菊花、金鈴子、梔子、旋覆花,加入石英、沙苑蒺藜、茯苓各三錢,肉蓯蓉、當歸各半錢,煎藥時不用葦莖,加入炙甘草、炙白朮各一兩,藕二兩。

**病例一:**鮑繼仲在季春望日(春季的某一天),突然發冷並伴有喘息、出汗、以及瀕臨休克的症狀。孟英醫生迅速診治,發現脈象沉弦而軟滑且稍快。病人素來患有痰飲,很可能是誤服溫補藥物導致的。家屬敘述,去年冬天服用胡某的腎氣湯,當時症狀似乎有所好轉,但至今很久沒有咳痰了。孟英醫生說:病情在肺。肺氣舒展,痰才能運行,雖然是久病,但與少陰虛寒導致的水腫完全不同。辨證不清,怎能胡亂治療?一開始服用似乎有所好轉,是因為方劑中附子、桂枝藥性峻猛,直接攻邪,痰也只好暫時退讓。而地黃等藥物又會使濁邪下行,反而助長了痰邪的囂張氣焰。

然而,暴烈的邪氣,時間長了必然會顯露。柔膩的藥性,反而阻礙了機體的調節功能。治療方法不得當,二便不通暢,痰無處排出,積聚得越來越多。有一天突然發病,痰邪阻塞了清陽升降的通道,所以病情危急至此。必須知道這與少陰虛寒導致的喘息完全不同,千萬不要害怕虛證而盲目進補。於是,孟英醫生使用了薤白、蔞仁、枳實、杏仁、旋覆花、赭石、橘皮、半夏、紫菀、竹茹、蘆根、蛤粉、雪羹等藥物平息病情,然後再用藥物肅清肺氣,清除滯留的痰邪,一個多月後才痊癒。

**病例二:**朱紺云令正,去年生產後,哺乳同時月經仍在,到仲冬(農曆十一月)時,乳汁減少,月經停止,大家都以為她懷孕了。後來右脅部筋脈牽扯疼痛,漸漸蔓延到肩背。醫生使用平肝的藥物,疼痛反而加劇。改用補益的藥物,就開始咳嗽並咳出帶血的痰,大家都認為是傷到了身體。廣泛服用溫補藥物,病情卻日益加重。到仲春(農曆二月),臥床已經一個多月了。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,才來找孟英醫生求診。面紅、足冷,經常出汗,食慾減退、失眠,右側寸脈洪大,關脈尺脈滑而稍快,左側脈弦而滑,舌頭紅潤,舌苔薄白,氣逆口渴。咳出的血是淡紅色,並夾雜痰液。

大便稀溏,小便短少且熱。孟英醫生說:沖脈是血海,但又屬於陽明經。自哺乳同時月經不斷的,說明血本就有餘。因為陽明經的氣血被痰邪阻塞,不能正常運行輸布,導致月經停止、乳汁減少,痰血凝滯造成經絡痹阻、竄痛,醫生沒有疏導下行的治療方法,病情沒有出路,所以逆而上溢。再次服用補益藥物,氣機更加阻塞,就好比水往高處流,這豈是水的本性嗎!於是孟英醫生開了葦莖湯,加入茜草根、海螵蛸、旋覆花、滑石、竹茹、牡蠣等藥物,用藕汁、童尿送服。以肅清肺氣、通調胃氣、化痰,使血液下行,服藥後立刻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