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古今醫案按選》~ 卷四 (2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(26)

1. 兒科

邱浩川云:外洋無痘,後由他處傳染,患者滋多,惟畜牛取乳之家不染。醫者玩牛乳旁有青藍小疱,形與痘類,於是按古針刺法取牛痘之漿,種人兩臂消爍、清冷二穴,旬日果於種處出痘數顆,按日灌漿滿綻,按日結痂落靨,無一損傷,無一復出,以後即用小兒種出之漿,遞傳其種。

嘉慶十年,由小呂宋載嬰兒傳至廣東澳門,適浩川未出天花,身試果驗,行之家人戚友,無不驗者。於是洋行屬浩川往會館專司其事,歷十數年,種者盈千累萬,無一損失。按銅人圖消爍穴去肩頭四寸,清冷穴在肘上三寸,幼孩大小不等,以此類推。其刺穴種痘,用尖薄小刀長寸許,(仿洋刀式。

)其取漿用象牙小簪,兩頭尖利,刺皮僅一紙薄,闊一分許,將苗漿連刺出微血注於穴中,自然奏效,種幾顆,出幾顆;從不至多,不拘寒暑,不用服藥。如痘漿必不可得,亦有取靨作苗者,簡妙無比。又海豐張雨農司馬謂余曰:鼻孔種痘,猶或十失其一,惟牛痘萬無一失,其法傳自夷醫,由廣東而漸及川、黔、閩、楚各省。曩三兒曼臣嘗種牛痘於先君屏南署中,欲出幾粒,則種幾粒,目擊道存,允稱神技。

而三江不行其法者,一則痘醫衣食於此,若證無平險,治無方藥,則其道不重,其酬亦薄,必多方曲說以尼之;一則漿不易得,且有子之人,愛惜過甚,聞欲刀破其皮,不肯試種。其實微刺皮膚,殊不甚痛。凡欲保全子女身命者,慎勿惜分許之薄皮,而貽日後之大患也。然余近聞趙春山司馬之孫,曾種牛痘于都城,而復出天花,是必傳授不真,或奸人假託以圖利,皆不可知。但如此鬼蜮,不僅害人,且令良法見疑於世,尤為罪不容誅矣。

白話文:

[兒科]

邱浩川說:原本沒有天花,後來從別的地方傳染過來,患者很多,只有養牛擠奶的人家沒有染上。醫生發現牛的乳房旁有青藍色的小水泡,形狀與天花相似,於是根據古代針灸的方法,取牛痘的膿液,接種在人的兩臂「消爍」、「清冷」兩個穴位上。十天后,接種的地方果然長出幾個痘子,按天數膿液飽滿,按天數結痂脫落,沒有任何損傷,也沒有再次發病,以後就用小孩接種後產生的膿液,繼續傳播種痘。

嘉慶十年,從菲律賓帶來的嬰兒將天花傳到廣東澳門,當時邱浩川還沒有出過天花,親身試驗果然有效,他將此法用在他家人和朋友身上,都驗證有效。於是洋行請邱浩川到會館專門負責此事,十幾年來,接種的人數以萬計,沒有任何損失。根據銅人圖,「消爍」穴在肩頭上四寸,「清冷」穴在肘上三寸,小孩大小不同,以此類推。接種時,用尖薄的小刀,長約一寸(仿洋刀式),取膿液用象牙小簪,兩頭尖銳,刺破皮膚只有一張紙那麼薄,寬約一分,將痘漿連同少許血一起注入穴位中,自然就會奏效,接種幾個痘子,就會長出幾個痘子;從不會太多,不論寒暑,都不需要服藥。如果痘漿得不到,也可以取痘痂作為種苗,方法簡便妙不可言。海豐的張雨農司馬告訴我說:鼻孔接種天花,可能十次會失敗一次,而牛痘卻萬無一失,這個方法是從西方醫生那裡傳來的,從廣東逐漸傳到四川、貴州、福建、湖南等省。以前三江的曼臣曾在先君屏南署中接種牛痘,想長出幾個痘子,就會長出幾個痘子,我親眼看見,確實是神奇的技術。

但是三江地區很多人不用這個方法,一方面是因為痘醫靠此為生,如果天花沒有危險,治療也沒有藥物,那麼這個方法就不重要,報酬也少,他們就會多方阻撓;另一方面是痘漿不易得到,而且有孩子的父母,過於珍惜孩子,聽到要刺破孩子的皮膚,就不肯嘗試接種。其實只是輕微刺破皮膚,並不太痛。凡是想保護子女性命的人,不要吝惜一點點薄皮,而留下日後的巨大禍患。然而我最近聽說趙春山司馬的孫子,曾在京城接種牛痘,卻再次得了天花,這一定是傳授不真,或者有人假冒以圖利,都不好說。但是這種欺騙行為,不僅害人,而且使良好的方法在世人眼中產生懷疑,更是罪不容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