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存心

《曹仁伯醫案》~ 婦人 (1)

回本書目錄

婦人 (1)

1. 婦人

畢(洞橋圩),一陰一陽結,謂之喉痹,所痹所結,仍不離乎一陰一陽之界,然其所以致此,實系乎陽明濕熱薰蒸於上,是以久而久之,地道漸形其閉,飲食難以下咽,甚至邪傳奇經,帶下赤白,氣怯神倦,脈軟頭暈且眩,不克支持也。防脫。

大熟地,西黨參,淡天冬,牛膝,紫石英,川貝,當歸身,鹿角霜,龜版膠,竹瀝,生甘草,椿根皮

又:進前方一劑,飲食之下咽者稍易,夜來得寐,晨起暢吐濁痰。想是衝脈隸於陽明,陽明之濕熱漸化,衝脈之逆氣亦能稍和。然須日有起色,庶免喘脫。

照前方

曹(太湖上),經期落後,帶下綿綿,牙齦腫腐,心悸且嘈,兩耳時鳴,口中乾燥。血虛生熱,濕鬱為熱,二者皆傷八脈也。當從八脈立方。

椿皮丸,四物湯去芎,加鹿角霜,龜版膠,茯神,紫石英,沙參

王(太倉),產後感冒風邪,膚熱形瘦,口乾腰痛,褥勞根也。

四物湯加豬腰子,蔥白合瀉白散加二母,紫蘇

朱(武進),血崩後寒熱咳嗽,久而不已,腋下結核,足跗浮腫,脈細弦數,陰虧血弱之體,外感風邪,無力以消化,往往遷延日久,變作虛損,勿以吐血不多而忽之。

地骨皮飲去芎,加青蒿,鱉甲,川貝,知母,枇杷露

陸(南潯),少腹之瘕聚及脘中脹痛,經年不愈,皮膚甲錯,大便反溏,脈形細澀,飲食不思,難以支持也。防脫。

四物湯(用生地),制蠶,童便

龔(湘城),婦人首重調經,經調則百病不生,此間之月事,或趨前,或落後,責在氣不調也。所以當來之日,逆氣裡急,即在平時,帶下腰痠,頭暈心悸,少寐耳鳴,諸虛不足之象,竟難脫體。非補不可,非調亦不可。

四烏湯去芎,加香附,紫石英,杜仲,龜版,蓮鬚,甘菊,茯神

周(平湖),女子以肝為先天,先天不足,月事不來,兩目乾澀,左關脈息弦而且數且浮。肝經氣火,少降多升也。

生地,歸身,白芍,桑葉,芝麻,牛膝,甘菊,川貝,丹皮,香附,女貞,石決明

郁(江陰),寒熱兩月有餘而愈,然熱尚獨留而不能退清者久矣,加之以腹大,重之以癥結,攻痛夜劇,月事不來,飲食遞減,大便或溏或結,脈象弦而帶澀,帶下綿綿,肌肉瘦削,口舌乾苦。寒凝血滯,八脈皆虛,棘手之候也。奈何!

紫石英(一錢),龜版(一錢),鹿角霜(三錢),當歸(一錢),白薇(三錢),白馬尿(三酒杯),香附(一錢),制蠶(三錢),童便(一酒杯)

又:癥結漸消,攻痛自除,腹之大者,亦從此漸和,大快事也。然口舌之干苦仍然,身體之留熱加劇,帶下雖少,月事未來,飲食遞減,大便帶黑,脈形弦細。八脈交虛,餘邪未盡,形神俱奪者如此,容易反復,慎之慎之。

白話文:

[婦人]

一位婦人患有喉痹,症狀是咽喉阻塞不通。這是陰陽失調造成的,但根本原因是陽明經的濕熱之邪上蒸,導致氣血運行受阻,久而久之,經絡阻塞,飲食吞咽困難,甚至邪氣入侵奇經八脈,出現帶下異常(赤白帶),氣虛乏力,神疲倦怠,脈象虛弱,頭暈目眩,身體虛弱難以支撐。需防治脫症。處方:熟地黃、黨參、天冬、牛膝、紫石英、川貝母、當歸、鹿角霜、龜板膠、竹瀝、生甘草、椿根皮。

服用上方一劑後,患者飲食下咽稍感輕鬆,夜間得以睡眠,早晨能咳出濁痰。這可能是衝脈隸屬於陽明經,陽明經的濕熱之邪漸漸化解,衝脈逆氣也稍稍緩和。但仍需持續觀察,避免出現氣虛脫症。繼續服用上方藥方。

另一位婦人,月經推遲,帶下量多綿綿不斷,牙齦腫脹腐爛,心悸、嘈雜,耳鳴,口乾舌燥。這是血虛生熱,濕邪鬱積化熱,兩者都損傷了奇經八脈,需從調理奇經八脈的角度用藥。處方:椿皮丸(方劑名)、四物湯(去川芎,加鹿角霜、龜板膠、茯神、紫石英、沙參)。

一位產後婦人,感冒受風邪侵襲,皮膚發熱消瘦,口乾腰痛,這是產後勞損所致。處方:四物湯(加豬腰子)、蔥白、瀉白散(加川貝母、白芍)。

一位婦人,血崩後出現寒熱咳嗽,久治不愈,腋下淋巴結腫大,足踝浮腫,脈象細弱弦數,這是陰虛血弱,外感風邪,身體虛弱無法抵抗風邪,病情容易遷延日久,轉化為虛損,不可因出血不多而輕忽。處方:地骨皮飲(去川芎,加青蒿、鱉甲、川貝母、知母、枇杷葉)。

一位婦人,患有少腹腫塊及脘腹脹痛多年不愈,皮膚粗糙,大便溏瀉,脈象細澀,食慾不振,身體虛弱難以支撐,需防治脫症。處方:四物湯(用生地黃)、制蠶砂、童便。

一位婦人,婦人養生首要調經,經期調順則百病不生。這位婦人月經或提前或延後,是氣血失調所致。平時也出現帶下、腰痠、頭暈、心悸、失眠、耳鳴等氣血不足的症狀,需同時補益和調理。處方:四物湯(去川芎,加香附、紫石英、杜仲、龜板膠、蓮子心、甘菊、茯神)。

一位女子,肝血不足,月經停閉,眼睛乾澀,左關脈脈象弦數浮大。這是肝經氣血不足,氣火上升過多所致。處方:生地黃、當歸、白芍藥、桑葉、黑芝麻、牛膝、甘菊、川貝母、丹皮、香附、女貞子、石決明。

一位婦人,寒熱交雜病症持續兩個多月才痊癒,但餘熱未清,腹部脹大,有癥塊,疼痛劇烈,尤以夜間為甚,月經停閉,食慾減退,大便時溏時結,脈象弦澀,帶下量多,身體消瘦,口乾舌苦。這是寒凝血滯,奇經八脈皆虛,病情棘手。處方:紫石英、龜板膠、鹿角霜、當歸、白薇、白馬尿、香附、制蠶砂、童便。

服藥後,癥塊逐漸消散,疼痛減輕,腹部脹大也逐漸好轉。但口乾舌苦仍然存在,體內餘熱加劇,帶下減少,月經仍未來潮,食慾減退,大便色黑,脈象弦細。這是奇經八脈都虛弱,餘邪未盡,氣血神形俱傷,容易反覆發作,需謹慎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