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存心

《曹仁伯醫案》~ 淋濁 (4)

回本書目錄

淋濁 (4)

1. 淋濁

照前方去萹蓄,加兩頭尖(二十一粒)

施(浙江),濕熱下注為濁,色黃而濃,諸節痠疼,且兼紅腫,牙齦作脹,飲食不思,舌苔白膩,大便不調,法當分理。

萆薢分清飲,去菖蒲,合導赤加大豆卷,苡仁

程(小園上),陽虛於下,血痹於中,少腹硬滿如石,小溲滴瀝而下,比之不利為癃更進一層,恐增喘汗而敗。

五苓散加滑石(二錢,包),白魚(十四個),木香(一錢五分),牛膝(一錢五分,鹽水炒),另抵當丸(五兩,研細末,醋蜜蔥汁調塗硬處)

又:硬者稍紅,癃者稍利,將前方守之可也。

照前方加戎鹽(一分)

又:小便似和而不能暢通,少腹似和而尚硬滿,舌苔濕白,脈息微弦。陽氣大虛,無力以通其痹也。

五苓散加川附(七分),木香(二錢),韭子(三錢),歸尾(七分),桃仁(一錢五分),穿山甲(四分)

又:病情如昨,濕白之苔漸變糙色,脈形帶數,所結之邪,鬱而為熱,陽虛難化也。

五苓合滑石白魚散加木香,韭子,檳榔,煎送抵當丸(二錢)

又:大便已通,瘀血食積未有不從此而去,然腹之堅者雖軟,其形尚大,苔色嫩黃,口乾溺熱,脈形弦數,小溲通而不利。濕熱鬱結於膀胱,勢所必致。

四苓合青囊丸加韭子(三錢),木香,滑石,白魚(四個),檳榔,沉香(一分)

吳:(吳江),膏淋日久,往往變作血淋。

知柏(八味)

金(溪港),血淋日久,泌別無力,不獨小腸之血,傳入膀胱,而已成之糞,未歸大腸者,亦隨小腸之血,滲入膀胱而俱出。昔人云與交腸有間者,大都類此,然則大便之漸秘,不能不早以慮之

八正散

白話文:

淋濁

浙江施氏療法:因濕熱下注導致淋濁,症狀為尿液顏色黃濁濃稠,關節痠痛伴紅腫,牙齦腫脹,食慾不振,舌苔白膩,大便不調。治療應分清寒熱。使用萆薢分清飲(去菖蒲),再加入導赤散和大豆卷、薏苡仁。

小園上程氏療法:因下焦陽虛,血瘀阻滯,症狀為下腹部硬滿如石,小便滴瀝不暢,比癃閉更嚴重,擔心加重喘汗而病情惡化。使用五苓散加滑石、白蔹、木香、鹽水炒牛膝,另用抵當丸研末,用醋、蜜、蔥汁調和外敷硬塊處。如果硬塊略微紅腫,小便略微通暢,則可繼續使用此方。 也可在上方基礎上加少量戎鹽。

如果小便看似通暢卻不順利,下腹部看似緩解卻仍然硬滿,舌苔濕白,脈象微弦,說明陽氣大虛,無法通利瘀滯。使用五苓散加川附子、木香、韭子、當歸尾、桃仁、穿山甲。

如果病情與昨日相同,濕白的舌苔漸漸變粗糙,脈象數而有力,說明邪氣鬱結化熱,陽虛難以化解。使用五苓散加滑石、白蔹、木香、韭子、檳榔,並用藥煎湯送服抵當丸。

如果大便已通,但瘀血和食積尚未完全排出,腹部雖然變軟但仍然腫大,舌苔嫩黃,口乾尿頻,脈象弦數,小便通暢但不順利,說明濕熱鬱結於膀胱。使用四苓散合青囊丸,並加入韭子、木香、滑石、白蔹、檳榔、沉香。

吳江吳氏療法:久患膏淋,常轉化為血淋,使用知柏地黃丸(八味)。

溪港金氏療法:久患血淋,泌尿功能衰弱,不僅小腸的血液流入膀胱,而且未完全進入大腸的糞便也隨血液滲入膀胱一同排出。古人說與交腸(直腸與膀胱之間的組織)有關的疾病大多如此,因此應及早注意大便秘結的問題。使用八正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