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存心

《曹仁伯醫案》~ 瘧 (2)

回本書目錄

瘧 (2)

1.

清脾飲去樸、芩,加四獸飲,木瓜,牛膝

馬(甘露),寒熱如瘧,久而不已,口中乾苦,少寐少納,咳逆,脈細弦數。陰血內虧,留邪於肝也。

四物湯去芎,加羚羊角,青蒿,鱉甲,沙參,川貝,防風,杏仁(去皮)

馬(黎里),痎瘧日久,右脈弦細,左部模糊,元陽元氣,都被邪侵。

桂枝湯,何人飲加半夏,另金匱腎氣丸(瘧歇日服)

王(沈店橋),痎瘧日久,氣陰兩傷,右脈小,左脈弦數,口乾舌紅,神疲盜汗,少納言微,養中寓化為主。

川芎,鱉甲,當歸,生地,淡芩,人參,花粉,川貝,橘紅

史(芝苓巷),痎瘧生於陰也,陰中之陽不足,則所感風寒濕氣,無力以消,來勢稍輕,而其移早移晏,自無定期。

桂枝湯(加)鹿角霜,當歸,杜仲,香附,白薇,二陳湯

周(香山),瘧疾本屬脾寒,寒熱往來,兩輕一重,又有三陰大瘧之根,腎氣更弱,必須溫化。

鹿角霜,桂枝,冬朮,草果仁,當歸,青皮,川樸,半夏,陳皮,穿山甲,鱉甲,茯苓

秦(海門),三瘧皆生於陰,陰經之邪,無陽以化,所以寒重熱輕,汗多不渴,項痛腰疼,苔白氣喘,脈形弦細,右尺上衝甚銳。恐其枝葉未害,本實先拔,而有不克支持之變。慎之慎之。

桂枝湯合附子理中加青皮,草果仁

龔(崑山),寒熱往來,少陽症也。仲景早用和方。然小柴胡一湯,如遇口中乾,咽中痛,往往撤去半夏而用花粉,蓋為熱傷陰耳。如此類推,則活潑潑地矣。

小柴胡去半夏,加栝蔞根湯,人參易洋參,加元參,川貝,白芍,鱉甲,(嚴按:二師心古法,巨眼如燭)

潘(震澤),三陰大瘧,日久而輕,小有寒熱,口乾溺赤,體痠,加以咳嗽濃痰。想是瘧已傷陰,不耐風寒新感也。

小柴胡湯去半夏,加栝蔞根湯,瀉白散,鱉甲,川貝,橘紅,枇杷葉

馬(陸暮),寒熱日作,邪並於陽矣。然其所自來者,三陰也。究須溫化。

桂枝湯合何首烏散,二陳加當歸,鹿角尖,鱉甲,秦艽

張(寶山),寒熱往來,所發之期,或一日,或兩日,或數日,此瘧也。

桂枝湯合小柴胡湯加草果,檳榔,橘紅,茯苓,神麯

陳(楓涇),但熱不寒之瘧,渴喜熱飲,苔膩節疼,脈微自汗。邪盛陽虛,究恐不克支持,而增昏喘。

四獸飲加桂枝

金(洞庭山),三陰大瘧,瘧邪傷營,血從咳嗆而出,法當養化,未便用溫。

生地,當歸,青蒿,知母,苡米,川貝,白芍,丹皮,鱉甲,茅根,枇杷葉

沈(西匯),風寒之在三陰者,漸從外達,尚被濕熱濁痰所阻,寒熱分爭,自無一定之期,舌苔黃濁,然元陽不足,究難盡達。

小柴胡湯合何人飲加鹿角霜

鄭(港口),濕熱召暑,風亦隨之。寒熱往來,間日而作,舌苔滿布而白,脈息浮弦,頭痛口乾,噁心多汗。

白話文:

[瘧]

**病例一:**患者脾胃虛弱,瘧疾久治不愈,口乾苦,睡眠少,食慾差,咳嗽,脈象細弱而數。這是因為陰血不足,邪氣留滯肝臟所致。治療方案:四物湯去當歸川芎,加羚羊角、青蒿、鱉甲、沙參、川貝、防風、杏仁(去皮)。

**病例二:**患者瘧疾久病,右脈細弱,左脈模糊不清,元氣受損。治療方案:桂枝湯加半夏,另加金匱腎氣丸(瘧疾發作間歇期服用)。

**病例三:**患者瘧疾久病,氣陰兩虛,右脈細弱,左脈弦數,口乾舌紅,疲倦盜汗,食慾差,說話少。治療以滋補為主。治療方案:川芎、鱉甲、當歸、生地、黃芩、人參、花粉、川貝、橘紅。

**病例四:**患者瘧疾由陰虛引起,陽氣不足,導致風寒濕邪不能消除,發作時間不固定。治療方案:桂枝湯加鹿角霜、當歸、杜仲、香附、白薇,以及二陳湯。

**病例五:**患者瘧疾屬脾寒,寒熱往來,時輕時重,並伴有三陰大瘧的徵象,腎氣虛弱,需要溫化治療。治療方案:鹿角霜、桂枝、白朮、草果仁、當歸、青皮、川樸、半夏、陳皮、穿山甲、鱉甲、茯苓。

**病例六:**患者三陰瘧疾,陰經邪氣盛,陽氣不足,因此寒重熱輕,多汗不渴,頸項和腰部疼痛,舌苔白,氣喘,脈象細弱,右尺脈有力。需謹慎治療,防止病情加重。治療方案:桂枝湯合附子理中湯加青皮、草果仁。

**病例七:**患者寒熱往來,屬少陽病,但口乾咽痛,需根據情況調整藥方,避免熱傷陰。治療方案:小柴胡湯去半夏,加栝樓根湯,人參改用西洋參,並加元參、川貝、白芍、鱉甲。

**病例八:**患者三陰大瘧,病程較長,症狀較輕,但伴有口乾、小便赤、身體痠痛、咳嗽痰多。這可能是瘧疾傷陰,又感受風寒所致。治療方案:小柴胡湯去半夏,加栝樓根湯、瀉白散、鱉甲、川貝、橘紅、枇杷葉。

**病例九:**患者寒熱每天發作,邪氣侵犯陽氣,但病根在三陰,需溫化治療。治療方案:桂枝湯合何首烏散、二陳湯,加當歸、鹿角尖、鱉甲、秦艽。

**病例十:**患者寒熱往來,發作時間不固定,為瘧疾。治療方案:桂枝湯合小柴胡湯加草果、檳榔、橘紅、茯苓、神麴。

**病例十一:**患者僅發熱不寒,口渴喜熱飲,舌苔膩,關節痛,脈象微弱,自汗。這是邪盛陽虛,需謹慎治療,避免病情加重。治療方案:四獸飲加桂枝。

**病例十二:**患者三陰大瘧,瘧邪傷及營血,咳血,需以養陰為主。治療方案:生地、當歸、青蒿、知母、薏苡仁、川貝、白芍、丹皮、鱉甲、茅根、枇杷葉。

**病例十三:**患者風寒濕熱之邪阻於三陰,寒熱交替,時間不定,舌苔黃濁,元陽不足。治療方案:小柴胡湯合何人飲加鹿角霜。

**病例十四:**患者濕熱暑邪,兼有風邪,寒熱往來,間日發作,舌苔白厚,脈象浮弦,頭痛口乾,噁心多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