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仁伯醫案》~ 瘧 (1)
瘧 (1)
1. 瘧
周(吳江),三陰大瘧,變為日作,陰經所伏之邪,從陰而出,大妙大妙。孰知瘧發日晏一日,所感風邪,仍從風府而下,蓋以三陰之陽衰而不旺,不能乘勢托出其邪,反被邪乘虛入,虛者益虛,飲食大減,肌肉暗削,身熱無力,大腹軟滿,足跗浮腫,脈微無神,所謂無陽則陰無以化也。際此冬至陽生之候,而有如此病情,危乎危乎!
桂枝,附子理中湯,鱉甲,白芍,鹿角霜
朱(無錫),痎瘧面色蒼黃,皮膚浮腫,食則腹瀉,自云痞滿,舌苔滿布,溲液渾濁。此係風濕之邪歸併太陰也,不增喘脹乃妥。
桂枝,附子理中湯,防己,陳皮,草果仁
程(竹行頭),但熱不寒之瘧,渴喜熱飲,苔膩節疼,脈微自汗,邪盛陽虛,究恐不克支持而增昏喘。
栝蔞桂枝湯,理中,四獸飲
俞(台州),三陰瘧後,小溲見紅,又兼白濁,復為寒熱似瘧,日夜分爭而作,左脅瘧母,乘此升逆,口乾脈弦,顯繫留邪於肝脾兩經,不宜再厥。
一柴胡飲去陳皮,加鱉甲,牛膝,歸身,另鱉甲煎丸
丁(常熟),三陰瘧疾,汗多而不發渴,寒濕為多,寒之餘加以夢泄,邪入於肝也。
制首烏,製厚朴,鱉甲,白芍,小青皮,煨姜,生於術,歸身,炙草,草果仁,雲苓,白蔻仁
秦(海州),間瘧變為三日一作,寒重熱輕,脘腹脹悶,口鼻乾燥而不發渴,脈形細弦,舌苔薄白。想是暑濕內伏,又有燥氣加臨。
清脾飲去芩、草果,加桑葉,陳皮,神麯,藿香
夏(上海),瘧屬脾寒。寒之為言,非溫非熱,乃陰象也。陰寒之氣,聚於脾經,發於陽明,寒熱往來,間日而作,喜飲熱湯,舌上苔白膩而濁,脈息濡小之中隱隱帶弦,面上之色黃中帶白,汗出不少,小溲夜多,少納少寐,噯氣不舒。際此冬至陽生之候,而患如是見證,陽之虛也甚矣。惟其陽虛,則陰寒之邪更不能消,所病之瘧,無怪乎漫無愈期,急須溫化。
桂枝湯加首烏,青皮,陳皮,歸身,茯苓,厚朴,半夏,草果
包(王天井巷),三陰大瘧,名曰痎瘧。閡者老也,言瘧老於三陰之界,漫無愈期。近來自覺神呆,且形痞硬,苔白脈遲,陽氣漸虛,不但不化瘧邪,而瘧邪反欲成臌也。急須大補脾陽。
附子理中湯加桂枝,厚朴,陳皮,半夏,茯苓,鹿角尖
吳(太湖上),瘧疾中之寒熱,久而未了,咳嗽不止,夜重日輕,口中乾苦,舌紅苔黃。風邪濕邪,深入營中,無從化解也。
四物桔梗湯,瀉白加青蒿,鱉甲,丹皮
尤(光福),痎瘧日久,黏汗頭眩,脈形細而隱弦,此虛也,不可以作實治。
何人飲去陳皮,加炙草,白芍,牡蠣,茯神,花粉
吳(關上),進脾胃法,嘔惡已止,納食亦加,痎瘧仍然,隱癖僭逆中宮,脈形弦細,舌苔干膩,暑邪正甚,陽氣內傷。
白話文:
[瘧]
周(吳江)的病人,患有三日瘧,病情演變為每天發作。陰經潛伏的邪氣從陰經排出,真是妙極了!然而,瘧疾發作時間一天比一天晚,這是因為先前感受的風邪,仍從風府穴向下蔓延。這是因為三陰經的陽氣衰弱,不能順勢將邪氣排出體外,反而被邪氣乘虛而入,虛弱更甚。病人飲食大減,肌肉消瘦,身體發熱無力,腹部軟弱脹滿,足踝浮腫,脈象微弱無力,這就是所謂的陽氣不足,陰氣也就無法轉化。正值冬至陽氣初生的時節,卻出現如此危急的病情,實在令人擔憂!
藥方:桂枝,附子理中湯,鱉甲,白芍,鹿角霜
朱(無錫)的病人,患有瘧疾,面色蒼白發黃,皮膚浮腫,進食則腹瀉,自訴胸腹痞滿,舌苔滿布,小便混濁。這是風濕邪氣侵犯太陰經所致,沒有喘脹症狀尚屬可以接受。
藥方:桂枝,附子理中湯,防己,陳皮,草果仁
程(竹行頭)的病人,只發熱不發冷的瘧疾,口渴喜喝熱水,舌苔膩,關節疼痛,脈象微弱,自汗,邪氣盛而陽氣虛弱,恐怕難以支撐,病情會加重出現昏迷和喘促。
藥方:栝蔞桂枝湯,理中湯,四逆湯
俞(台州)的病人,患三日瘧後,小便帶血,又出現白濁,並且反覆寒熱如瘧疾,晝夜交替發作,左脅部是瘧疾的病根,乘機向上逆行,口乾,脈象弦細,顯然是邪氣滯留於肝脾兩經,不宜再出現厥逆症狀。
藥方:一柴胡湯去陳皮,加鱉甲,牛膝,當歸身,另加鱉甲煎丸
丁(常熟)的病人,患三日瘧,汗多但不口渴,寒濕較重,寒邪之後又出現夢遺,邪氣已入侵肝經。
藥方:制首烏,制厚朴,鱉甲,白芍,小青皮,煨姜,生於術,當歸身,炙甘草,草果仁,雲苓,白蔻仁
秦(海州)的病人,間日瘧演變為三日瘧,寒重熱輕,脘腹脹滿,口鼻乾燥但不口渴,脈象細弦,舌苔薄白。想來是暑濕內伏,又兼有燥邪入侵。
藥方:清脾飲去黃芩、草果,加桑葉,陳皮,神麴,藿香
夏(上海)的病人,瘧疾屬於脾寒。所謂寒邪,並非溫熱,而是陰邪。陰寒之氣聚集在脾經,發病於陽明經,寒熱往來,間日發作,喜喝熱湯,舌苔白膩而濕濁,脈象濡細而隱隱帶弦,面色黃白,汗出不多,夜尿多,食慾少,睡眠少,噯氣不適。正值冬至陽氣初生的時節,卻出現這些症狀,陽氣虛衰已甚。正是因為陽虛,所以陰寒邪氣更難以消除,瘧疾也就難以痊癒,急需溫化陽氣。
藥方:桂枝湯加首烏,青皮,陳皮,當歸身,茯苓,厚朴,半夏,草果
包(王天井巷)的病人,患三日瘧,稱為痎瘧。痎瘧是指瘧疾久治不癒,纏綿日久。近日自覺神志呆滯,形體痞硬,舌苔白,脈象遲緩,陽氣日漸虛弱,不僅不能化解瘧邪,反而有發展成水腫的危險,急需大補脾陽。
藥方:附子理中湯加桂枝,厚朴,陳皮,半夏,茯苓,鹿角尖
吳(太湖上)的病人,瘧疾寒熱往來,久治不癒,咳嗽不止,夜間加重,白天減輕,口中乾苦,舌紅苔黃。風邪濕邪深入營位,難以化解。
藥方:四物湯加桔梗湯,瀉白散加青蒿,鱉甲,丹皮
尤(光福)的病人,痎瘧日久,黏汗頭暈,脈象細而隱隱帶弦,這是虛證,不能實證治療。
藥方:何人飲去陳皮,加炙甘草,白芍,牡蠣,茯神,花粉
吳(關上)的病人,經過健脾胃的治療,嘔吐已止,食慾也增加,但痎瘧仍然存在,邪氣阻滯於中焦,脈象弦細,舌苔乾燥膩滑,暑邪正盛,陽氣內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