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仁伯醫案》~ 浮腫 (3)
浮腫 (3)
1. 浮腫
馬(無錫),浮腫咳嗽,繼以嘔吐噁心,曾經向愈。而腫之痞滿,獨不能除,後即因此而嘔吐又作。浮腫又增,二便失調,脈形細小,苔白不渴,足部硬冷。陰虛寒飲使然,恐其喘甚而敗。
桑皮,腹皮,苓皮,陳皮,五加皮,杏仁,葶藶,芥子,車前子,白附子,禹餘糧丸
張(松江),腫者鍾也,為水濕所鍾聚也。鍾聚之腫,每甚於足,所謂濕則下先受之是也。然獨在於下,邪所當然,而其自下腫上,男子得之,其病為逆。據述此病頻發頻止,脾虛不能制濕,亦屬顯然。
四苓,防己,陳皮,厚朴,五加皮,藿香
浦(嘉定),浮腫自上而下,自下而中,中即脹滿,咳嗽不爽,無汗氣短,胸痞妨食,脈息浮弦,風邪夾濕,由外而之內也。防喘。苔白便溏,溺短,感邪已欲為熱,熱亦宜清,不能獨化風濕。
防己,茯苓,石膏,厚朴,杏仁,澤瀉,萊菔子,腹皮,製半夏,桑皮
又:胸之痞,便之溏,似屬漸和,咳嗽不作,更為美事。而中宮之脹滿、上下之浮腫。苔白氣短,溺少口乾,脈息沉弦,防食惡風等症,正屬不輕。
防己,石膏,厚朴,茯苓,澤瀉,萊菔子,桑皮,車前子,香附,霞天曲
浦(嘉定),足脛腫曰水,水乃濕所聚也,故曰濕勝乃腫。然則腫者鍾也,為水濕所鍾聚也,今年歲土不及,濕邪無路可消,結而為腫,欲消其所鍾之濕,不能不崇其土。
茅朮,厚朴,藿香,肉桂,青皮,茯苓,半夏,防己,炮姜,木瓜
包(史家巷),濕鬱之熱,為浮為腫為脹,從下而延及上焦,日甚一日。苔白口膩,嘔逆噁心,溺短便堅,加以耳鳴脈小,左關一部獨見浮弦,更有風引動於上焦,容易增喘,不能不慮。
五苓,陳皮,防風,防己,半夏,取五皮煎湯代水。
又:脈浮已和,獨形弦象,嘔逆雖止,浮腫不消。必得小便清長,則上甚之濕熱,或者下趨。
五苓,陳皮,半夏,牛膝,五皮飲(煎湯代水)
又:小便不長,膀胱之氣化失其常度也。既上之濕,難以下趨,徒增為熱,口稍干,齦帶疼,脈亦弦中見數也。
桂苓甘露飲去石膏,車前,牛膝,防風,陳皮,五皮飲(煎湯代水)
吳(盧州),先腫後咳,其治在脾。脾虛不能制濕,反易生痰,不但脾家自腫,而且累及肺金為咳,勢已不輕,加之形寒飲冷,肺氣更傷,腫滿按之作痛,咳逆不爽,惟見薄痰,飲食遞減,溺短便溏,脈形郁小,病勢有加無已。竊恐清肅不行,健運失常,陡然氣喘而敗。實必顧虛,瀉必先補,昨日行之,毫無動靜,想是虛處有益,實虛處無補。
將開鬼門,潔淨府兩治立方。
五苓合麻黃湯(用肉桂)
又:昨日兩法並行,自云合意,病邪之宜乎分散,不問可知,再以小青龍法合而用之。
白話文:
[浮腫]
**案例一:**一位無錫的病人,患有浮腫和咳嗽,接著出現嘔吐噁心,症狀曾一度好轉。但腫脹和痞滿卻始終未除,後來嘔吐再次發作,浮腫加重,大小便失調,脈象細小,舌苔白膩不渴,腳部冰冷僵硬。這是由於陰虛寒飲導致的,擔心病情加重而出現喘息。處方:桑皮、厚朴皮、茯苓皮、陳皮、五加皮、杏仁、葶藶子、芥子、車前子、白附子、禹餘糧丸。
**案例二:**一位松江的病人,腫脹如同鐘狀,是水濕聚集造成的。這種腫脹常先從下肢開始,正如“濕邪向下先侵犯”所說。但腫脹只在下肢,是邪氣聚集的自然結果,然而從下肢腫脹向上蔓延,在男性身上出現,則屬於逆證。據描述,此病反覆發作,脾虛不能制約濕邪,這也十分明顯。處方:四苓湯、防己、陳皮、厚朴、五加皮、藿香。
**案例三:**一位嘉定的病人,浮腫從上向下,再從下向上蔓延到腹部,腹部脹滿,咳嗽不止,無汗氣短,胸部痞悶影響飲食,脈象浮弦,這是風邪夾雜濕邪由外侵入引起的,需要預防喘息。舌苔白膩,大便溏稀,小便短少,邪氣已經有向熱轉化的趨勢,即使要清熱,也不能單純化解風濕。處方:防己、茯苓、石膏、厚朴、杏仁、澤瀉、萊菔子、厚朴皮、制半夏、桑皮。
**案例四:**胸部痞悶、大便溏稀症狀似乎有所好轉,咳嗽也停止了,這是好事。但腹部脹滿、全身浮腫、舌苔白膩、氣短、小便少、口乾、脈象沉弦、食慾不振、惡風等症狀,仍然不容輕忽。處方:防己、石膏、厚朴、茯苓、澤瀉、萊菔子、桑皮、車前子、香附、霞天曲。
**案例五:**一位嘉定的病人,足脛腫脹稱為“水腫”,水是濕邪聚集形成的,所以說濕邪盛則腫脹。腫脹如同鐘狀,是水濕聚集造成的。今年雨水不足,濕邪無法消散,積聚而形成腫脹,要消除聚集的濕邪,就必須健脾益土。處方:蒼朮、厚朴、藿香、肉桂、青皮、茯苓、半夏、防己、炮薑、木瓜。
**案例六:**一位史家巷的病人,濕熱鬱結,導致浮腫脹滿,從下肢向上蔓延,病情日益嚴重。舌苔白膩,口粘膩,嘔逆噁心,小便短少,大便堅硬,此外還有耳鳴,脈象細小,左關脈獨見浮弦,風邪也侵犯上焦,容易加重喘息,不能不警惕。處方:五苓散、陳皮、防風、防己、半夏,用五種皮類藥材煎湯代替水服用。
**案例六續:**脈象浮腫已好轉,但仍見弦象,嘔逆已止,但浮腫未消。必須小便通暢,則上焦的濕熱才能向下排除。處方:五苓散、陳皮、半夏、牛膝,五種皮類藥材煎湯代替水服用。
**案例六續二:**小便不通暢,膀胱氣化功能失常。上焦的濕邪難以下行,反而加重熱邪,口略乾渴,牙齦疼痛,脈象弦數。處方:桂苓甘露飲去石膏,加車前子、牛膝、防風、陳皮,五種皮類藥材煎湯代替水服用。
**案例七:**一位盧州的病人,先腫脹後咳嗽,治療重點在脾。脾虛不能制約濕邪,反而容易生痰,不僅脾胃自身腫脹,而且累及肺金而咳嗽,病情已經很嚴重,加上形寒飲冷,肺氣受損更甚,腫脹按之疼痛,咳嗽不止,僅見少量痰液,食慾減退,小便短少,大便溏稀,脈象鬱小,病情有加重趨勢,擔心清熱肅降不行,脾胃運化失常,突然發生喘息而危及生命。必須兼顧虛實,瀉法必須先補,昨天已採取措施,但毫無效果,看來補虛有益,單純補虛不足以奏效。 將採用開鬼門、潔淨府兩個處方。處方:五苓散合麻黃湯(用肉桂)。
**案例七續:**昨天同時使用兩種方法,病人自覺效果不錯,邪氣似乎有所分散,這是不言而喻的,再用小青龍湯加減合方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