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仁伯醫案》~ 浮腫 (1)
浮腫 (1)
1. 浮腫
吳(夾鋪橋),面腫曰風。腫退而變為一身脹滿,咳嗽氣塞,脈小左浮右沉,溲短肢冷。所感之邪風,自肺而傳入脾也,恐為喘塞而敗。
小青龍湯合麻杏石甘湯
王(吳江),病後移邪於肺,咳嗽不已,繼以浮腫,或見小有寒熱、溺黃,氣升防喘。就病中無汗,臥難著枕而論,當以小青龍法。
小青龍合石膏湯
汪(崇明),一身盡痛,變為浮腫,是風濕為病也。病已向愈,元氣未充,所有餘邪,容易招暑,季夏腹中作脹,脹極而滿,甚至上下均見浮腫,脈形弦細,舌苔滿白,小水不長,以昭陽氣內虧。法當溫化,以冀不喘。
春澤合防己黃耆
陳(吳江),男子以自下腫上為逆、究其所以致此之故,濕邪無路可出,氣又自外而來,互相交結,故苔白口乾,脈弦不能食也。幸未氣喘。
防己,茯苓,陳皮,冬朮,澤瀉,牡蠣,紫蘇,桑皮
李(葑門),因於氣為腫,腫之見症,未有不屬於氣也明矣。然氣有虛實,右脈軟弱,左關帶弦,脾經不足,濕氣有餘,或因肝氣內逆,風邪外觸,皆可作也。
茯苓,防己,黃耆,桂枝,冬朮,陳皮,乾薑,桑皮,炙草
盧,男子自下腫上為逆,已逆而舌苔不生,逆中之逆也,能不慮其喘乎。
防己,石膏,冬朮,茯苓,炙草,五加皮,黨參,黃耆另濟生腎氣丸,禹餘糧丸
陸(北壕),因於氣為腫,然面腫曰風,足脛腫曰水。想是氣虛之體,風水外襲而共成此腫也。
防己黃耆湯,茯苓,桂枝,陳皮,制川附,桑皮
周(松江),咳喘於前,浮腫於後,病經一載,脈息沉弦。肺之清肅不行、脾之健運失常、身中痰濕,犯於上焦,或行於下部,漫無向愈之期,非所宜也。
防己茯苓湯,桑皮,五加皮,橘紅,川椒目,杏仁,紫菀,蘇子,另金匱腎氣丸
吳(江村橋),風邪從陽而親上,濕邪從陰而親下。下腫而延及於上,上腫而累及於中。上下相移,久而時發時止,未有如今日之發而不肯愈也。現在陰囊既腫,大便既溏,濕甚於風之候,治濕為主,治風次之,然不喘乃妥。
五苓,防己,桑皮,陳皮
蔣(無錫),面部浮腫,延及周身,甚至脹滿,又增咳嗽,寒熱氣逆、不得臥下,二便失調,脈形弦細,此係風邪夾濕,脾肺兩傷也。臍已外突,理之棘手。
防己黃耆湯合麻黃湯,羌活,米仁,厚朴,白芍,冬朮
又:昨得微汗,臥能得寐,面之浮者稍退,溺之短者稍長,所用之藥,似屬的對,然余者未便舉以為喜。
防己黃耆湯去耆,白芍,冬朮,厚朴,腹皮,羌活
又:浮腫日退一日,似屬佳兆。然在上者已可,而在下者尚甚。
防己茯苓湯,厚朴,米仁,腹皮,羌活,川椒,白芍,杏仁,冬朮
又:邪之浮腫於外,雖見日輕,脹滿於中,仍然見重,口乾且苦,溺短不長,咳嗽氣短,四肢逆冷,脈形細小,一飲一食一湯一藥,無一舒者,邪氣填滿脘中,正虛不克消化也。筋已露,臍已突,何從下手?
白話文:
浮腫
吳(夾鋪橋)的病人,臉腫是風邪引起的。腫消後全身脹滿,咳嗽氣喘,脈象是左脈浮而右脈沉,小便短少,手腳冰冷。風邪從肺部侵入脾臟,恐怕會導致喘息加重而危及生命。
治療:小青龍湯合麻杏石甘湯
王(吳江)的病人,疾病之後邪氣移到肺部,持續咳嗽,接著出現浮腫,偶爾略有寒熱,小便黃,氣往上衝,擔心會喘。根據病人無汗、臥床難以枕頭的情況,應該用小青龍湯的治療方法。
治療:小青龍湯合石膏湯
汪(崇明)的病人,全身疼痛,後來變成浮腫,這是風濕引起的。病情好轉,但元氣未復,殘餘邪氣容易受暑熱影響。夏季,腹部脹滿,脹到極點,甚至上下肢都浮腫,脈象弦細,舌苔滿布白色,小便量少,表明陽氣內虛。治療方法應溫化寒濕,以期不致喘息。
治療:春澤湯合防己黃耆湯
陳(吳江)的病人,男性,從下肢腫到上肢,這是邪氣逆行的表現。原因是濕邪無法排出,又受外邪入侵,互相交結,所以舌苔白、口乾、脈弦,不能進食。幸好還沒出現氣喘。
治療:防己、茯苓、陳皮、白朮、澤瀉、牡蠣、紫蘇、桑白皮
李(葑門)的病人,浮腫是氣虛引起的。浮腫的症狀,都與氣有關。但氣虛有虛實之分,右脈軟弱,左關脈弦,脾經不足,濕氣過盛,也可能是肝氣逆亂,外受風邪所致。
治療:茯苓、防己、黃耆、桂枝、白朮、陳皮、乾薑、桑白皮、炙甘草
盧姓病人的男性病人,從下肢腫到上肢,這是邪氣逆行的表現,而且舌苔不生,是逆上加逆的嚴重情況,不能不擔心會喘。
治療:防己、石膏、白朮、茯苓、炙甘草、五加皮、黨參、黃耆,另加濟生腎氣丸、禹餘糧丸
陸(北壕)的病人,浮腫是氣虛引起的。臉腫是風邪,足脛腫是水腫。可能是氣虛體質,受風水侵襲而導致浮腫。
治療:防己黃耆湯,加茯苓、桂枝、陳皮、制川附子、桑白皮
周(松江)的病人,先前咳嗽氣喘,後來浮腫,病了一年,脈象沉弦。肺的肅降功能失常,脾的運化功能失調,體內痰濕停滯,犯於上焦,或流注下部,沒有好轉的跡象,情況不容樂觀。
治療:防己茯苓湯,加桑白皮、五加皮、橘紅、川椒目、杏仁、紫菀、蘇子,另加金匱腎氣丸
吳(江村橋)的病人,風邪從陽經侵犯上焦,濕邪從陰經侵犯下焦。下肢腫脹延及上肢,上肢腫脹累及胸腹。上下交替腫脹,久病時發時止,但這次發病卻持續不愈。現在陰囊腫脹,大便溏瀉,濕邪重於風邪。治療以祛濕為主,治風為輔,沒有喘息就還好。
治療:五苓散,加防己、桑白皮、陳皮
蔣(無錫)的病人,面部浮腫,延及全身,甚至脹滿,又伴有咳嗽,寒熱、氣逆,不能平臥,二便失調,脈象弦細,這是風邪夾濕,脾肺兩傷。臍部突出,治療棘手。
治療:防己黃耆湯合麻黃湯,加羌活、薏苡仁、厚朴、白芍、白朮
又:昨天略微出汗,能平臥睡眠,臉部浮腫略減,小便量稍增,所用的藥物似乎對症,但其他症狀還不能完全高興。
治療:防己黃耆湯去黃耆、白芍、白朮、厚朴、茯苓皮、羌活
又:浮腫一天天消退,似乎是好兆頭。但上半身已好轉,下半身腫脹仍然嚴重。
治療:防己茯苓湯,加厚朴、薏苡仁、茯苓皮、羌活、川椒、白芍、杏仁、白朮
又:雖然外在浮腫減輕,但內在脹滿加重,口乾苦,小便短少,咳嗽氣短,四肢冰冷,脈象細小,吃喝拉撒睡,沒有一樣舒服的,邪氣充滿胃脘,正氣不足無法消化。筋脈外露,臍部突出,該如何治療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