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仁伯醫案》~ 便血
便血
1. 便血
彭(上海),心肝所生所藏之血,不能統之於脾,滲入下焦,鮮者紫者盡從糞之前後而出,久而久之,面容黑瘦,脈息芤弦,飲食大減,將有浮喘之形。慎之慎之。
黃土湯(阿膠用蒲黃末拌炒)
又:芤弦之革脈稍和,所患諸症,自屬安適,前方的對無疑。所嫌小溲渾濁,內痔作痛,亦須兼理。
黃土湯(阿膠用蒲黃拌炒),合赤豆當歸散
又:溫通瘀血,革脈已和,獨形芤象,腹痛已除,尚下滲血,痔痛溺濁,飲食雖增,口舌乾痛。陰虛留熱,暗傷營分可知,仿以黑止紅意。
黑地黃丸合赤豆當歸散,槐花散
鄭(寧波),心生之血,脾氣虛者失其統領之常,不能藏之於肝,反為滲入腸間,血從大便而出,誰曰不然。而不知滲之已久,不獨氣從下陷,而且陰絡暗傷,暗傷所有之血,無不從穿處以行,有如輕車熟路,漫無止期,營衛肌肉,皮毛筋骨,有損無益,自知不覺支持,飲食減少,言語無神,脈形芤澀而數,歸入虛勞重候也。
勞者溫之,虛者補之,原屬一定章程,但血之下者,似屬漏卮情狀,如不以久塞其孔之法治之,雖日從事於溫補,亦屬徒然。
黑歸脾合赤石脂,龍骨,牡蠣,阿膠,伏龍肝
馬(上海),脾統血,肝藏血,統領失常,所藏者少,則左關脈息雖旺而芤,大便之餘,帶血不已,舌苔黃燥者如此,法當清養兼施。
加味歸脾,大生地,地榆
施(吳江),脾虛不能統血,或脫於上,或脫於下,補脾之虛,以攝其血,尚易為也。惟凝滯於中,中宮變出塊壘者,腹部脹滿,最為難治。難治初非不冶,然亦竟無許治之理。
四物湯合丹參,炒楂,茺蔚,茯苓,炙草
白話文:
[便血]
彭(上海),心臟和肝臟產生及儲存的血液,無法由脾臟有效掌控,導致血液滲入下消化道,無論是鮮紅或是紫黑色的血都隨著排泄物前後流出。長時間下來,面容變得黧黑消瘦,脈搏虛弱且帶弦象,飲食量大幅減少,可能會出現喘息浮淺的症狀。必須特別小心。
黃土湯(使用蒲黃末拌炒的阿膠)
另外,若芤弦的革脈稍微和緩,患者各種症狀自然會感到舒適,前開的藥方應無疑問。然而,小便混濁以及內痔疼痛的問題也需要一併處理。
黃土湯(使用蒲黃拌炒的阿膠),搭配赤豆當歸散
再者,溫通瘀血,革脈已經和緩,唯獨形芤的現象仍然存在,腹痛已經消除,但仍有滲血,痔瘡疼痛、尿液混濁,雖然食慾增加,但口舌仍乾燥疼痛。陰虛導致的熱留,可見已傷害到營血,因此要考慮使用黑止紅的療法。
黑地黃丸搭配赤豆當歸散,槐花散
鄭(寧波),心臟產生的血液,脾氣虛弱者無法正常統領,無法由肝臟儲存,反而滲入腸道,血液隨著大便排出,這確實是事實。然而,如果滲血情況持續太久,不僅會導致氣血下陷,甚至會傷害陰絡,受傷的血管會從破損處流血,就像輕車熟路,沒有停止的期限,影響營衛肌肉、皮毛、筋骨等,只有損害而無益處,不知不覺中身體機能下降,食慾減少,說話無力,脈象芤澀且頻率加快,屬於嚴重的虛勞症候。
對於勞損,應溫補;虛弱,應滋補,這是一定的原則。但是對於出血的情況,類似漏卮的狀態,如果不採取長期堵塞孔洞的方法來治療,即使每天進行溫補,也是徒勞無功。
黑歸脾合赤石脂,龍骨,牡蠣,阿膠,伏龍肝
馬(上海),脾臟掌控血液,肝臟儲存血液,如果脾臟的統領功能失常,肝臟儲存的血液就會減少,左關脈象雖然旺盛但虛弱,大便時持續有血,舌苔黃燥,應該同時進行清熱和滋養。
加味歸脾,大生地,地榆
施(吳江),脾虛無法控制血液,可能導致上部或下部出血,補充脾臟的虛弱,以收攝血液,相對容易。然而,如果血液在中間凝滯,形成腹部腫塊,腹部脹滿,是最難治療的。雖然難治,並非不能治療,然而實際上也找不到有效的治療方法。
四物湯搭配丹參,炒楂,茺蔚,茯苓,炙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