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存心

《曹仁伯醫案》~ 痹症 (1)

回本書目錄

痹症 (1)

1. 痹症

何(松江),風寒濕三氣雜至,合而為痹。痹久則三氣之邪,未有不鬱而為熱,熱處濕中,變為大筋軟短,小筋弛長,軟短為拘,弛長為痿,痿少拘多,濕熱之邪,留於大筋為勝。舒筋一法,在所必需。

白話文:

風、寒、濕三種邪氣同時侵襲人體,就會導致痹症。痹症時間久了,三種邪氣就會鬱積化熱,熱邪與濕邪結合,導致大筋收縮變短,小筋鬆弛變長。大筋變短會引起拘縮,小筋變長會引起痿弱,痿弱的症狀比拘縮少,這是因為濕熱邪氣主要停留在在大筋中。因此,治療痹症時必須採取舒筋的方法。

苡仁,歸芍,白蒺藜丸威靈仙木瓜,牛膝,桑枝

白話文:

  • 薏苡仁
  • 當歸、芍藥
  • 白蒺藜丸
  • 威靈仙
  • 木瓜
  • 牛膝
  • 桑枝

周(無錫),風寒濕三氣雜至,合而為痹。痹從腰部腿骱而下,寒濕為多。

苓桂術甘,蓯蓉,牛膝,木瓜,防風防己當歸秦艽

白話文:

茯苓、桂枝、白朮、甘草、山茱萸、牛膝、木瓜、防風、防己、當歸、秦艽

李(光福),風寒濕三氣雜至,合而為痹。溫化為宜。

桂枝,二陳,茅朮,羌活萆薢,牛膝,當歸,松節

白話文:

桂枝: 驅散風寒

二陳: 化痰止咳

茅朮: 利尿通淋

羌活: 祛風濕,止痛

萆薢: 疏風活絡,止痛

牛膝: 利尿通淋,強健筋骨

當歸: 補血活血,止痛

松節: 活血通絡,止痛

周(吳江),周痹減半,而其所痹之邪,尚留於肩臂脅部。肺肝兩經,都被風濕之痰所阻。

指迷茯苓丸海桐皮,川斷,白芥子

白話文:

指迷茯苓丸:

  • 治療脾胃虛弱、食慾不振、腹瀉、浮腫。

海桐皮:

  • 治療咳嗽、氣喘、胸痛、腹痛。

川斷:

  • 治療骨折、跌打損傷、腰膝痠痛、筋骨無力。

白芥子:

  • 治療寒濕痺痛、腰膝痠痛、胸悶氣喘。

蠲痹去耆、草

張(江陰),風寒濕三氣雜至,合而為痹,若風氣勝者為行痹,若以春遇此為筋痹。此間之痹,四肢遊行,發於仲春之候,指臂強而難舉,左關脈息弦急,因風而成筋痹,不問可知。

白話文:

張某(江陰人),風、寒、濕三種邪氣混雜在一起,形成痹症。如果風氣較重,則為行痹;如果在春季出現,則是筋痹。這種痹症發生在四肢,遊走不定,在仲春季節發病,手指和手臂強硬難以抬舉。左關脈象弦緊,由於風邪導致筋痹,這是顯而易見的。

羚羊角散獨活、芎、防,加羌活,片薑黃甘草綠豆衣,龜版

白話文:

將羚羊角散劑除去獨活、川芎、防風,加入羌活、片姜黃、甘草、綠豆衣、龜甲。

顧(光福),右肩臑痠痛,延及臂肩,左脈芤數而浮,血虛招風所致。右屬肺,肺氣所主,久貯之痰,從而和之為患,兼理為宜。

白話文:

顧光福,右肩膀的肌肉痠痛,疼痛蔓延到手臂和肩膀,左手脈搏浮而快,這是血虛招致風邪入侵的緣故。右手屬肺,由肺氣主管,長期積聚的痰液從而和風邪一起作祟,需要同時調理。

蠲痹湯去防,加指迷茯苓丸,生薑

白話文:

蠲痹湯中去除防風,加入指迷茯苓丸和生薑。

秦(東山),瘧中之風濕痰邪竄入經絡,以致右肢痠痛,筋脈不舒,漸及於左,一手偏熱,口中乾苦,脈象弦數,肩背亦有不和之象,此名痹症。

白話文:

當患者患有瘧疾時,風濕痰邪入侵經絡,導致右側肢體痠痛,筋脈不暢通,逐漸蔓延至左側肢體,其中一側偏熱,口中乾澀苦味,脈象緊且快,肩背也出現不適感,這種情況稱為痹症。

牛蒡子散合蠲痹去防,加茯苓,炙草,羚羊角,桑枝

白話文:

牛蒡子散(一古方名,用於祛風除濕)加茯苓、炙甘草、羚羊角、桑枝。

大師(長興),肩臑臂痛之經絡都在三陽,而其累及陰經者,不過十之一二,本非內病可知。然遺精日久,曾患痎瘧,又值心力俱勞之體,陰血大傷,不免有血不養筋之義。經筋為患,漫無愈期,所以六脈細小,而左關一部獨形浮大也。湯丸並進乃妥。

白話文:

長興這位先生,肩部、上臂疼痛涉及的經絡主要是三條陽經,但影響到的陰經很少,不足十分之一二,根據這些症狀很難判斷是內病。然而,長久以來遺精、曾患瘧疾,加上過度操勞,導致陰血嚴重受損,不可避免出現血不能濡養筋脈的情況。經筋受損,病情很難好轉,所以六脈都細小,只有左關脈一段特別顯得浮大。因此同時服用湯劑和丸藥會比較合適。

蠲痹湯

陳(泉州會館),痛痹偏之於左,且有痿而不舉之形,脈息浮弦。血虛之體,風邪乘此而入也,理之不易。

蠲痹加大生地,木瓜,天麻

張(湖州),肩背痠疼,形寒少納,咳嗽久而如此。營虛血痹,風痰交阻於中,不能化解也。

蠲痹湯,指迷茯苓丸

沈(青浦),氣血兩虧,肩臑之痛延及手臂,動則如此,靜則尚安,非補不可之候。然風痰之留落於其間者,不能不兼理之。

白話文:

沈(青浦)這個人,氣血兩虛,肩膀和手臂疼痛,一活動就明顯,休息一會兒還能好一些,這是需要補益的時候了。不過,他體內還存在風痰,這些風痰不能不管。

八珍,蠲痹去防,加指迷茯苓丸

張(上海),大股紅腫作痛,延及於膝,且至脛骨亦有所傷,本屬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。久而不愈,膝骨日大而重,伸而難屈,脈形沉細而弦,欲成鶴膝風,不可忽視。

白話文:

張某(上海人),患有大面積的腫痛,延伸至膝蓋,甚至影響到了小腿骨。根據他的症狀,主要是風、寒、濕三種因素交互影響,導致了痹症。這種情況時間久了,膝蓋骨就會逐漸變大變重,伸直困難,脈象細弱而緊,有發展成鶴膝風的趨勢,不容忽視。

獨活寄生湯四物湯去芎,加四妙,苡仁,松節

白話文:

獨活寄生湯

  • 由四物湯移除川芎
  • 加入四妙散(茯苓、澤瀉、山藥、丹皮)
  • 加入薏苡仁和松節

現代白話文解釋:

此湯劑以四物湯為基礎,移除川芎,並加入四妙散、薏苡仁和松節。方中獨活具有祛風濕、解表散寒的功效;寄生具有補肝腎、壯筋骨的作用;四妙散具有健脾利水、滋補肝腎的功效;薏苡仁具有利水滲濕、清熱解毒的功效;松節具有行氣活血、祛風止痛的功效。此方合用,具有溫補肝腎、祛風濕、利水滲濕、行氣活血的功效,適用於風寒濕痹、腰膝痠痛、水腫等症。

孫(平望),最虛之體,便是容邪之處。處瘍之後,血分暗虧,虧則風濕之邪,乘此而襲,臂肩作痛,自右而移及於左,且兼項背𠘧𠘧,兩肢難舉,以冬遇此者為骨痹,以春遇此者為筋痹也。亦宜先從筋痹立方。

白話文:

孫平望認為:體質最虛弱的人,最容易受到邪氣入侵。在患過癰疽之後,氣血暗中虧損,虧損之後,風濕邪氣就會趁虛而入,導致手臂和肩膀疼痛,從右側逐漸蔓延到左側,同時頸部和背部僵硬,難以舉起雙肢。如果在冬季遇到這種情況,則稱為「骨痹」;如果在春季遇到這種情況,則稱為「筋痹」。治療時,都應該首先以治療筋痹為原則。

羚羊角散去獨、附,加川斷,烏藥

孟(常州),膝骨日大,上下漸形細小,是鶴膝風也。鶴膝風乃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之最重者。三氣之邪既可為痹於膝,豈不可以挾肺之痰痹於肘耳!蓋肺有邪,其氣留於兩肘,肘之所以痹於左者,左邊屬血,血屬陰,陰血既虧,無怪乎腰脊之凸出,接踵而來也。

白話文:

孟常州的膝蓋骨越來越大,上下關節越來越細小,這是「鶴膝風」的症狀。鶴膝風是由風、寒、濕三種邪氣交雜而成的痹症中最嚴重的。這三種邪氣既能導致膝蓋痹痛,難道不能夾著肺裡的痰邪導致肘部痹痛嗎?肺中如有邪氣,其氣就會停留在兩肘。肘部之所以左側痹痛,是因為左側屬血,血屬陰,陰血不足,所以腰脊凸出也就不奇怪了。

據述腰痛於前,咳嗽於後,肺與腎經先受風寒濕三氣之邪,鬱蒸為熱,所以鼻流清涕,小溲常黃,脈形細小,左關獨見弦數,右寸獨形滑象,甚至身體偏側肌肉暗削,行步無力,虛態百出。恐其難以支持,因病致虛而脫。

白話文:

據說腰先疼痛,之後咳嗽,肺部和腎臟經絡最先受到風寒濕三種病邪的侵襲,鬱結蒸發化為熱火,所以鼻子流清鼻涕,小便經常呈黃色,脈象細小,只有左關脈呈現弦狀且數次,右寸脈呈現滑脈的象徵,甚至身體偏向一側,肌肉暗淡消瘦,行走無力,虛弱的症狀表現得很明顯。擔心患者難以堅持下去,因為疾病導致虛弱而脫離。

羚羊角,當歸,白芍桂枝杏仁知母,羌活,苡仁,制蠶,秦艽,桑枝,竹瀝,茯苓

白話文:

羚羊角、當歸、白芍、桂枝、杏仁、知母、羌活、苡仁、制蠶、秦艽、桑枝、竹瀝、茯苓

潘(南匯),一臂不舉,此為痹,載在風門,即名風痹也亦宜。然此痹起於外瘍,陰血早虛,虛則風邪內襲,未免有之。古人之治風先養血,非無意也。

白話文:

潘(南匯),一隻手臂不能抬起,這是痹症,病根在風門穴,所以也稱為風痹。但是,他的痹症是從外傷引起的,陰血早就虛弱,陰血虛弱,則風邪容易入侵。古人治療風痹,先養血,不是沒有道理的。

四物,川斷,烏梢,白蒺藜,苡仁,橘紅

錢(湖州),病後遺邪於筋,筋從轉後背作疼,變為下體麻痹,屈而不伸,以致大筋軟短,軟短為拘也。

羌獨活,熟地,炙草,苡仁,茯苓,木瓜,歸身,澤瀉桑寄生,牛膝,秦艽,於術,香附,制蠶,鎖陽,丹皮,白芍,五加皮

白話文:

獨活、熟地、炙草、苡仁、茯苓、木瓜、當歸、澤瀉、桑寄生、牛膝、秦艽、防風、香附、僵蠶、鎖陽、丹皮、白芍、五加皮

朱(平湖),陽明繞遍一身諸絡,風熱之邪,曾傳陽明,陽明之血,從上而溢。既溢之後,一身諸絡有如蟲行皮中狀,是熱去風留也。

白話文:

朱(平湖)說:陽明經絡遍佈全身,風熱邪氣曾經傳播到陽明經,陽明經的血液從上面溢出。溢出後,全身的經絡就像蟲子在皮膚中爬行一樣,這是熱氣消退,但風氣仍然存在的表現。

蒺藜丸,防風,桑皮,陳皮忍冬藤赤芍,苡仁

白話文:

白蒺藜丸

成分:

  • 白蒺藜
  • 防風
  • 桑皮
  • 陳皮
  • 忍冬藤
  • 赤芍
  • 苡仁

徐(太倉),濕熱不攘,大筋軟短,小筋弛長,軟短為拘,弛長為痿。此乃不痿而拘,拘之為病,濕熱邪氣,獨在於大筋,不言而喻。然軟短之拘,雖為濕熱之不攘,而濕熱之中,似乎濕勝乎熱,所以脈弦濡小,帶有數意,舌苔滿布帶些黃意,溺不變,口不渴,四肢痠軟,經筋痠疼,甚至下病及上,以昭濕則下先受之之義。羌活勝濕湯一法,最為第一要著。

白話文:

徐(太倉)認為,體內濕熱不通,大筋就會變短變軟,小筋就會變長變鬆。短軟表示有拘束感,長鬆表示有萎縮感。這是一種既不萎縮也不拘束的病症,其病因顯然是濕熱邪氣獨存在於大筋中。然而,短軟的拘束感雖然是由於濕熱不通所致,但在濕熱中,似乎濕氣比熱氣更為嚴重。因此,脈象弦細濡軟,略帶數脈,舌苔滿佈且微黃,小便未見異常,口中不渴,四肢痠軟,經筋疼痛,甚至下半身的病症影響到上半身,這說明濕氣之下先受之義。羌活勝濕湯法是首選要方。

羌活,茅朮,茯苓,防風,橘紅,金狗脊半夏木香藿香,秦艽,香附,白蒺藜,炙草,當歸

白話文:

羌活、茅朮、茯苓、防風、橘紅、金狗脊、半夏、木香、藿香、秦艽、香附、白蒺藜、炙草、當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