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仁伯醫案》~ 咳嗽吐血 (2)
咳嗽吐血 (2)
1. 咳嗽吐血
馬(無錫。)咳嗽久而已緩,尚易吐血,右關脈數且急,陽明伏熱使然。
犀角地黃湯,枇杷露
陳(虎丘),小有寒熱之餘,咳嗽氣喘,痰血,少納,盜汗,神疲。想是勞倦體質,無力化邪,恐其喘甚汗多。
清燥救肺湯去麻仁,加炙草,阿膠,川貝,玉竹,茅根
吳(橫涇。)培養脾肺,兼化火邪,夜來得寐,而其所患咳嗽減矣。然減不足言,尚形咳逆,吐出咸痰,喉癢口乾,胸悶脈數,將瀉白散加味用之。
瀉白加二母,桔梗,淡芩,枇杷露
朱(海寧),咳嗽脈數,左關浮大,風邪深入肝經,化火傷肺也。咽痛音爍嗌乾,恐其成損。
補肺阿膠加瀉白,二母,蛤黛,羚羊角
徐(楓涇),去秋失血,其咳尚輕。惟冬間一咳,已交初夏加劇。音爍於上,便溏於下,能食無力,或咽痛,或嗌乾。想勞倦傷脾,不能制濕於中,焉得生金於上,防損。
訶子肉,通草,桔梗,甘草,茯苓,地骨皮,桑皮,苡仁,川貝,麥冬
奚(湖州。)咳嗽失血,一月有餘不斷。究恐喘冒,勿以緩而急之。
四生去艾,加瀉白,二母,枇杷露,茅根,忍冬藤,旱蓮草
周(顧山),陽絡頻傷,血皆紅色,此時吐者遽述粉紅。粉紅之血,營衛虛也。虛則不能攝血,血脫之於外,勢所必然。
歸脾(用丹參),苡仁,枇杷露
又:血有所歸,今日止矣。然石脈芤大,尚屬氣分大虛,不能攝血之象。血脫益氣之法,正為此等證而設,當取之。
歸脾湯
吳(橫涇),陽絡頻傷,咳嗽咽痛,脈形細數,神倦少納。積損成癆,陰火已沖之象。
六味合生脈加百合
張(樂榮坊巷。)咳嗽一爽,經絡之精夜潤矣。潤則所留之瘀血,從此而出,胸前悶痛,從此而輕,豈非美事!但漏瘍日久,陰氣下泄,陰火上升,肺金仍受其刑。脈形細數,口舌乾燥。一損損於下,自下而損及於上之形,未有艾也。欲卜其旋元吉,未許穩成。
六味合四陰,加黃明膠,二母,枇杷露
陸(嘉興),咳嗽未止,胸悶先開,膹郁之屬於肺者,已有清肅之機。然雖得其機,尚不能作貯痰之器,亦不能竟為生水之源,此咳嗽嗌乾所以不能即愈也。清燥之品已有餘,救肺之味還不足。
清燥救肺加大生地,花粉,川貝
裘(海門),形寒傷肺,傳入大腸,咳嗽於上,外瘍於下,久而不愈,咽爍嗌乾,脈形弦緊帶數。所謂一損損於肺,此症是也。
芎枳,四物,紫蘇,紫菀,杏仁
又:得汗則咳嗽自松,然所達之邪,不足以盡其病,前方加減可也。
前方(加)麥冬,甘草
郁(長安),時病中之咳嗽失血,經年未愈,加之以寒熱,重之以盜汗,脈弦而數,肌肉暗削。積虛成損,恐至積損成勞。
當歸六黃合四陰去草、芩,加川貝,生蛤殼
彭(通州),咳嗽已經四載未痊,然亦無大害,惟深秋病劇之餘,常難脫體,輕則生痰,重則動血,胸或痛,口多幹,脈形澀數,是肺病也。不宜再延,延久恐成一損。
白話文:
咳嗽吐血
馬(無錫): 久咳稍有好轉,但仍容易吐血,右關脈搏數且急促,是陽明伏熱導致的。 用犀角地黃湯和枇杷露。
陳(虎丘): 略有寒熱症狀殘留,咳嗽氣喘,痰中帶血,食慾不振,盜汗,精神疲倦。可能是勞累導致體質虛弱,無法抵抗邪氣,擔心喘息加重,汗出過多。用清燥救肺湯去麻仁,再加入炙甘草、阿膠、川貝母、玉竹、茅根。
吳(橫涇): 調養脾肺,兼顧化解火邪,夜間睡眠改善,咳嗽減輕。但減輕程度有限,仍有咳嗽逆氣、咳出鹹痰、喉癢口乾、胸悶脈數等症狀,用瀉白散加味治療。 用瀉白散加生地黃、麥冬、桔梗、黃芩,並用枇杷露。
朱(海寧): 咳嗽,脈搏數,左關脈浮大,風邪深入肝經,化火傷肺。咽喉疼痛,聲音嘶啞,咽喉乾燥,擔心病情加重。用補肺阿膠湯加瀉白散、生地黃、麥冬、蛤粉、羚羊角。
徐(楓涇): 秋天失血,咳嗽較輕。但冬天咳嗽,到初夏加重,聲音嘶啞,大便溏瀉,能吃但無力,偶爾咽喉痛或乾燥。可能是勞累傷脾,無法控制體內濕邪,所以肺金不能正常運作,需預防病情加重。用訶子肉、通草、桔梗、甘草、茯苓、地骨皮、桑白皮、薏苡仁、川貝母、麥冬。
奚(湖州): 咳嗽伴隨出血,一個多月未愈。擔心病情加重,不可掉以輕心。用四生丸去艾葉,加瀉白散、生地黃、麥冬、枇杷露、茅根、忍冬藤、旱蓮草。
周(顧山): 多次損傷陽絡,出血都是鮮紅色,但這次吐出的血是粉紅色。粉紅色血代表營衛兩虛,氣血虛弱無法攝血,導致出血是必然的。用歸脾湯(用丹參代替),加薏苡仁、枇杷露。
**(周,續):**出血已止,但脈搏沉而大,仍屬氣虛,無法攝血。需用益氣攝血的方法治療。用歸脾湯。
吳(橫涇): 多次損傷陽絡,咳嗽咽喉痛,脈搏細數,精神倦怠,食慾不振。積勞成疾,陰虛火旺。用六味地黃丸合生脈散加百合。
張(樂榮坊巷): 咳嗽有所好轉,經絡得到滋潤,瘀血排出,胸悶減輕。但久病傷陰,陰虛火旺,肺金受損,脈搏細數,口乾舌燥。病情從下而上發展,治療不易。用六味地黃丸合四物湯,加黃明膠、生地黃、麥冬,並用枇杷露。
陸(嘉興): 咳嗽未愈,但胸悶已減輕,肺部鬱熱已有所消散。但仍無法正常化痰,咳嗽咽乾難以痊癒。清燥之品已足夠,需增加滋陰之品。用清燥救肺湯加大生地黃、花粉、川貝母。
裘(海門): 受寒傷肺,傳入大腸,上咳嗽下瀉,久治不愈,咽喉乾燥,脈搏弦緊數。這是肺部受損導致的。用芎藭丸、四物湯、紫蘇、紫菀、杏仁。
(裘,續): 出汗後咳嗽減輕,但邪氣未盡清除,需加減藥方。前方加麥冬、甘草。
郁(長安): 患病期間咳嗽出血,經年未愈,伴有寒熱,盜汗,脈弦數,肌肉消瘦。積虛成損,擔心發展成勞傷。用當歸六黃湯合四物湯去甘草、黃芩,加川貝母、生蛤殼。
彭(通州): 咳嗽四年未愈,但並無大礙,深秋病情加重,容易復發,輕則生痰,重則出血,胸痛,口乾,脈搏澀數,是肺病。不宜延誤治療,以免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