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存心

《曹仁伯醫案》~ 哮喘

回本書目錄

哮喘

1. 哮喘

何(通州),肺為貯痰之器。痰中有火,毛竅常開,風邪易感,哮喘時作。作則降氣為先,蓋以肺雖貯痰,而其所主者氣也,氣降則痰降,氣升則痰升。

蘇子降氣湯,杏仁,另指迷茯苓丸,礞石滾痰丸

錢(盪口),咳嗽哮喘,正在竊發之際,脘腹脹滿,皮膚浮腫,四肢逆冷,脈息細小,舌苔白膩。元陽不足,肺本虛寒,外不耐風邪,內不耐濁氣,交相為患也。恐其塞厥而敗。

蘇子降氣去夏草,防己,茯苓,冬朮,川附,杏仁

金(猛將衙),咳嗽而兼呀呷有聲,哮喘病也。當發之時,宜治其上。

蘇子,橘紅,半夏,歸身,人參,乳香,白果,杏仁

王(吳江),哮喘本宜辛降,而大便久溏,雖利乎辛,不利乎降。

二陳,桂枝,桑皮,淡芩,杏仁,白果

蔡(常熟),哮為上喘,喘出於肺也。肺本清肅,何以作喘?而不知肺為貯痰之器,容易招風,亦易阻氣,氣機不利,則呀呷有聲矣。

指迷茯苓丸

孫(楓涇),脾為生痰之源,肺為貯痰之器,夫脾屬土,健運者也;肺為金,堅剛者也。何以有生痰貯痰之患?而不知兩經虛者,各失其體,所進飲食,不能運化氣血,陡變為痰,一有風邪外束,呀呷有聲,上喘自作,以昭肺病,不獨平日之脾虛痞脹而已。然此時哮病不作,從痞立方為要。

茯苓丸,冬朮,杏仁,橘紅,雞內金

程(臬橋),形寒飲冷則傷肺,所貯之痰,因此而動,動則呀呷有聲,臥難著枕,哮喘作焉,愈發愈勤,甚至生痰之源,源源而來,已昭腎氣下虛,不獨肺病而已。現在右脈滑大,標病為急,宜先治之。

三子養親合蘇子降氣去歸、桂,瀉白,冬瓜子,杏仁

金(嘉興),痰飲內留,最為咳嗽之蒂;老痰內伏,又為哮喘之根。哮喘多年,時發時愈,今歲更勤,即咳嗽之症,亦無全愈之日。痰飲老痰,一在於肺,一在於脾,脾肺兩經,比之往時則弱,弱則痰飲老痰之竅踞者,毫無向化之期。培養脾肺,最為此症要藥,然獨治其本,而未及其標,現在屬標病者,痰飲也。

咳嗽見於老痰哮喘之餘,正須著眼治之,以使苟安,未識是否?

茯苓丸加旋覆花,桑皮,紫菀茸,杏仁,白果,發哮時服蘇子降氣湯

鍾(湖州),肺為嬌臟,不耐邪侵,一傷於悲哀,二傷於發散。從此相傳無權、清肅失司。木寡於畏,怒則為哮,毛竅常開,寒則亦發。當發之時,肺經所貯之痰,脾經所生之痰,無不攸歸於竅,呀呷有聲,臥難著枕,如是者數數矣。現在不發之時,脈靜而細弦,元陽不足,非補不可,非溫亦不可。

紫菀茸,銀杏肉,玉屏風合貞元,兩儀,金水六君加五味,桑皮

韓(南壕),肺為嬌臟,不耐邪侵,若有熱伏於中者,則毛竅常開,風邪易感,感則哮喘發焉。然上病外邪,固能如是,而不知腎氣虛者,脾氣衰者,一經勞動,亦易喘急,是以喘勢有加無已,標本同病也。

六味,瀉白,麥冬,蘇子,牛膝,竹瀝

胡(奉賢),似哮非哮,而實肝腎下虛,氣已早不歸元。苟有所傷,則下氣上逆,吸不歸根而喘矣。速為靜養,以免虛脫。

金水六君,生脈,牛膝,牡蠣,胡桃肉,杏仁,金匱腎氣丸、金水六君丸(二味和勻,清晨青鉛一兩,煎湯送下。)

朱(吳江),愈發愈勤之哮,肺經病也,腎氣虛矣。然究其兩經所病,未有不因乎脾衰,衰則所進飲食,生痰生飲,內可以動腎氣,外可以招肺風。欲斷此哮,必須崇土。況現在咳嗽獨甚寅時前後,食積生痰,更宜崇土者乎。

六君,神麯,炒楂,麥芽

楊(安徽),哮喘時發,發則胸悶咳逆,臥難著枕,病之常也。惟所出之痰,或帶紅色,口中之味,亦作氣穢,肩背痠痛,脈形小數。肺胃兩經,必有伏熱在裡,蒸開毛竅,容易招風,最為累事。現在哮止二日,吐出之痰,黏而且黃,尚從咳出,不能不以清法。

桑皮,骨皮,杏仁,冬瓜子,絲瓜絡,白果,川貝,蘇子,蘆根,浮石,苡仁,如哮喘發作時加萊菔子,白芥子,紫菀,桔梗

朱(吳江,復診),至哉坤元,萬物資生,所進飲食,生氣生血,不致生痰生飲,咳嗽自除。所謂治病必求其本,誠哉是言也。

六君,九味資生丸

又:(丸方)金水六君合參苓白朮加神麯,麥芽,山楂

楊(關上),肺俞伏痰,招風則發哮喘,呀呷有聲,臥難著枕,甚至寒熱分爭。近來平善之事,呼吸短氣,痰聲不利,脈象弦滑。肺胃兩經都被痰所貯也,權以導滌法。

指迷茯苓丸,蘇子,橘紅,杏仁,炙草,旋覆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