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曹仁伯醫案》~ 咳嗽吐血
咳嗽吐血
1. 咳嗽吐血
倪(府前街),兩脅不舒,勞則失血,又兼上升之氣,無端而出之於口,或作咳而乘之於肺,甚則氣行血亦行,氣止血亦止。其為氣也,至大至剛。似屬古語云:上升之氣,自肝而出,中挾相火。然則兩脅屬肝,初病在肝,而今亦未出乎肝。肝者,將軍之官,其性本剛,剛則柔克。非柔不和一語,本為治肝而設,不能不宗之,以防其陡然上冒。
大熟地(五錢),磁石(三錢),青鉛(一兩,打),羚羊角(一錢五分),苡仁(一兩),側柏葉(三錢),川貝(一錢五分,去心),秋石(三分),藕節炭(三錢)
又:血之冒勢已平,而咳痰之中尚兼血色。氣未降,血易升,勢所必致,未便以小安為慰。
天冬,熟地,旱蓮草,青鉛,龜版,秋石,川貝,沙參,側柏炭,苡仁,磁石,藕節炭
陳(嘉興),上失血,下漏瘍而患咳嗽,未有不從陰虛而得。
六味加沙參,麥冬,川斛,川貝,陳皮
徐:(三鄉廟。),脾為生痰之源,肺為貯痰之器。咳嗽久而未輕,晨起更重,所吐之痰,稠稀不一,舌苔薄白,脈息小弦。欲清貯痰之器,庶必先絕生痰之源。然乎?否乎?
六君加麥冬,蘇子
吳(嘉興),臥不能正偃,正偃則咳甚而息有音。肺胃二經,皆作貯痰之器,然非一朝一夕如此,恐難取效。
蘇子降氣
嚴按:此肺咳也,《內經》肺咳之狀,咳而喘息有音。
又:痰飲久踞,外易招邪風,內易動陰火,一招一動,咳嗽必劇。然邪風外感,必有外感見證。據述所見之症,毫無外感情形,反有陰火內動之象。蓋所見咳嗽,日間本輕,夜亦不為遽重,每至寅時而劇。夫寅時氣血注肺之時,肺經貯痰,其氣已塞,此時氣血一注,其氣更塞。
塞則咳多嗽少,加之以嘔逆噁心,涕唾隨之,重之於火升面紅,噴嚏而呼吸短促,呀呷有聲,豈非火逆上氣,咽喉不利,肺咳之狀,咳而喘息有音,都被痰飲所動乎?如是者有年,其中寒熱溫涼、補瀉通塞,竟無見長之藥,而欲一舉兩得,收功於朝夕者,斷無是理。
蘇子降氣合麥門冬湯加竹瀝,風化硝,白芍
紫菀
周(濮院),脈數而澀,陽絡頻傷之後,咳嗆少痰,胸膈痞悶,喉癢乾渴,少納便結。酷暑內郁,化火傷陰,肺失清肅也。不宜久延,延則成損。損之所致,有外邪也,與本來勞怯者有間。燥令大行而遇此症,當以西昌法。
清燥救肺湯去麻仁,加羚羊角,川貝
又:進西昌法,咳嗆稍輕,納食少加,藥之的對病情也可知。然咽嗌常乾等症,尚未向衰,燥與火邪正甚,加味用之為要。
前方加花粉,鮮生地
丁(福山),肝火上衝於胃,胃家所積之血,從此而出,頻發頻止,每易歸入損門。慎之。
二至加白芍,炙草,忍冬藤,龍膽草,苡仁,枇杷葉,茅根,(另)金銀花藤,干剪草(三味熬膏)
馬(無錫。)咳嗽久而已緩,尚易吐血,右關脈數且急,陽明伏熱使然。
犀角地黃湯,枇杷露
陳(虎丘),小有寒熱之餘,咳嗽氣喘,痰血,少納,盜汗,神疲。想是勞倦體質,無力化邪,恐其喘甚汗多。
清燥救肺湯去麻仁,加炙草,阿膠,川貝,玉竹,茅根
吳(橫涇。)培養脾肺,兼化火邪,夜來得寐,而其所患咳嗽減矣。然減不足言,尚形咳逆,吐出咸痰,喉癢口乾,胸悶脈數,將瀉白散加味用之。
瀉白加二母,桔梗,淡芩,枇杷露
朱(海寧),咳嗽脈數,左關浮大,風邪深入肝經,化火傷肺也。咽痛音爍嗌乾,恐其成損。
補肺阿膠加瀉白,二母,蛤黛,羚羊角
徐(楓涇),去秋失血,其咳尚輕。惟冬間一咳,已交初夏加劇。音爍於上,便溏於下,能食無力,或咽痛,或嗌乾。想勞倦傷脾,不能制濕於中,焉得生金於上,防損。
訶子肉,通草,桔梗,甘草,茯苓,地骨皮,桑皮,苡仁,川貝,麥冬
奚(湖州。)咳嗽失血,一月有餘不斷。究恐喘冒,勿以緩而急之。
四生去艾,加瀉白,二母,枇杷露,茅根,忍冬藤,旱蓮草
周(顧山),陽絡頻傷,血皆紅色,此時吐者遽述粉紅。粉紅之血,營衛虛也。虛則不能攝血,血脫之於外,勢所必然。
歸脾(用丹參),苡仁,枇杷露
又:血有所歸,今日止矣。然石脈芤大,尚屬氣分大虛,不能攝血之象。血脫益氣之法,正為此等證而設,當取之。
歸脾湯
吳(橫涇),陽絡頻傷,咳嗽咽痛,脈形細數,神倦少納。積損成癆,陰火已沖之象。
六味合生脈加百合
張(樂榮坊巷。)咳嗽一爽,經絡之精夜潤矣。潤則所留之瘀血,從此而出,胸前悶痛,從此而輕,豈非美事!但漏瘍日久,陰氣下泄,陰火上升,肺金仍受其刑。脈形細數,口舌乾燥。一損損於下,自下而損及於上之形,未有艾也。欲卜其旋元吉,未許穩成。
六味合四陰,加黃明膠,二母,枇杷露
陸(嘉興),咳嗽未止,胸悶先開,膹郁之屬於肺者,已有清肅之機。然雖得其機,尚不能作貯痰之器,亦不能竟為生水之源,此咳嗽嗌乾所以不能即愈也。清燥之品已有餘,救肺之味還不足。
清燥救肺加大生地,花粉,川貝
裘(海門),形寒傷肺,傳入大腸,咳嗽於上,外瘍於下,久而不愈,咽爍嗌乾,脈形弦緊帶數。所謂一損損於肺,此症是也。
芎枳,四物,紫蘇,紫菀,杏仁
又:得汗則咳嗽自松,然所達之邪,不足以盡其病,前方加減可也。
前方(加)麥冬,甘草
郁(長安),時病中之咳嗽失血,經年未愈,加之以寒熱,重之以盜汗,脈弦而數,肌肉暗削。積虛成損,恐至積損成勞。
當歸六黃合四陰去草、芩,加川貝,生蛤殼
彭(通州),咳嗽已經四載未痊,然亦無大害,惟深秋病劇之餘,常難脫體,輕則生痰,重則動血,胸或痛,口多幹,脈形澀數,是肺病也。不宜再延,延久恐成一損。
清燥救肺去石膏麻仁,加絲瓜絡,川貝,花粉
此元氣已虛,又經炎熱之蒸灼,復傷其氣,所以至秋而發咳也。
金(嘉興),脈數,右部中按弦大,左部沉按細急。細急者,陰傷也;弦大者,伏邪也。陰傷則熱,伏邪亦然。左右之至數,自然見數。據述去春咯出純血,或帶紫紅之液,喉間從此黏痰,面部從此火升,口乾津不到咽,亦從此而間作。肺胃兩經,毫不介意;孰知二經一病,內熱薰蒸於上,毛竅常開於外,或風或溫,容易乘虛而入,陽絡重疊受傷,秋間猶可,冬令加劇。然則伏邪之化熱傷陰見證,而非陰虛不足,自內以生之弱症也。
陰既傷矣,不能不養,邪熱之伏留陽明,不能化盡,究屬此病之根,不能不以清熱為主。
忍冬藤,麥冬,川貝,知母,阿膠,地骨皮,石斛,花粉,枇杷露
仲(上津橋),寅時氣血注肺,肺受氣血之注,相傳更屬有權,清肅行矣,而反咳嗽喉癢,嗌乾氣逆,溺微黃,胸微悶,何氣使然?曰:風溫失血,得清涼而止。而風溫之邪,尚戀肺經,一被氣血所注,壅塞不通,此咳嗽等症,獨甚於斯故也。白為肺色,瀉白即所以瀉肺,瀉肺者瀉肺經所戀之風溫也。
加味瀉白散去參,加川貝花粉,銀花露
陳(崇明),咳傷血絡,絡傷之後,咳久不除,咳之所以不除,都為絡傷也顯然。然積虛成損,積損成勞,無怪乎脈形細數,內熱蒸蒸,神昏言微,不耐炎蒸,已露一斑矣。速速退歸林下,扶過三伏再商。
玉竹飲子加麥冬,丹皮,青鉛,阿膠
沈(王江涇),咳嗽半載,寒熱經月,苔白口膩,幹不多飲,痰不暢出,小溲色黃,脈形弦細。此係陰虛受風,久而不化,又患以暑,病情加劇也。傷風成勞,傷暑成瘵。勞瘵之根,最難下手,而況陽絡新傷,更難取效。
清燥湯去蒼朮,加杏仁,旋覆花,紫菀,枇杷露
諸(無錫),脈數右部澀小,左太浮弦。咳嗽兩月有餘,不獨上傷陽絡,且兼結腫肛門,便難口燥,顯系陰虧之體,不耐燥氣加臨,肺氣自戕,傳及於腸,極易成損,速以食色之性慎之。
清燥救肺加大生地,羚羊角,花粉,川貝
陳(木瀆),陽絡重傷,咳無虛日,且咳嗆連聲,痰始一應,往往盛於五更,肝火刑金水虧所致。近來大便易溏,亦在五更之候,脾陽下陷,不問可知。陽陷者必須溫而升之,水虧者又須清而降之,病在用藥兩難之際,必須斟酌。
六味合參苓白朮散,百花膏
又:溫升與清降並行,上下之見症無一不和,各得其所也大妙,所嫌左關一部之脈,弦雖當令,過大過急,肝陽內旺,腎水暗虛,養肝之法,合入前方。
照前方去桔梗,加牡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