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慎五堂治驗錄》~ 卷十 (1)
卷十 (1)
1. 卷十
(案403)周亦新茂材。癸酉年患吐血,服清降而血止,而舌赤如朱。昆醫屢用犀角地黃湯、三黃湯、補心丹均不效。診得脈如平人,余曰:此症頗奇,諒是誤餌伏火丹砂而毒入心、胃、腎也。昔賢張石頑亦曾見過,非杜撰也。方以人中黃、甘草、黑豆、阿膠、秋石、生地、女貞、首烏、旱蓮之類,三進而舌淡,十劑而全退矣。
(案404)羅少耕室。丁丑九月患鼻塞咳嗽,身有微熱,少頃神不語,喉中嘓嘓有聲,按脈右寸浮數,問其疾苦,惟點頭而已,可知神識尚清,不過風痰上壅太陰,而成喉痹耳。即針少商穴,喉通能語,服清泄之品而痊。過夜復厥,厥時有氣逆上,上過心胸即神昏息微,按之摩之,咳嗽一二聲而始醒。
頻頻而厥,舌苔薄白,便艱溲少,六脈滑大且硬,右大於左,發出赤丹且癢,搔之破流滋水,片時結痂,四肢尤多,是痰飲素盛,風熱相煽,猖狂無制,秋令金邪剋木。即葶、桑、旋、蒡、蔞、赭、沉、杏、蘇子、橘皮、竹瀝、薑汁飲之厥止,再以蘇、杏換菖、苓,調理而安。
(案405)薛子材內。丁丑九月患牙疼,甫至酉時神昏不語,四肢瘛瘲,呼之不應,若木偶也。戌末神清,肛痔凸出,燥屎欲解不解,明日酉刻又厥,切脈弦軟而空。曰:此乃木虛金實,金來刻木,至酉時而厥者,酉是金旺之時也。授以首烏、歸身、黑豆、甘草、蓯蓉、麻仁、臟連丸、菊花、天麻、鉤鉤,服三劑而愈。
斯病與羅症同一金剋木也,而一用瀉金,一用滋木者,以症有虛實也。
(案406)範煥內,北港。始內寒熱,隨即小產,產後惡露頗多,脘腹聚瘕上衝,氣促作嘔,頭痛,口苦且渴,脈微而代,舌苔糙厚,此伏邪內擾傷胎。從來產後最怕三沖三急,氣促惡嘔,豈非沖肺沖胃之危徵乎?若再上衝心,則無及矣。勉擬清化降逆,不過圖功於十一耳。
降香汁(五分),廣鬱金(一錢半),澤蘭(一錢半),當歸(一錢半),旋覆花(三錢),吳萸(三分),新絳(四分),飛滑石(三錢),川楝子(一錢半),姜皮(二分),青蒿(二錢),代赭石(五錢),枇杷葉(五錢),宋半夏(一錢半)
投劑犯款皆平,泄瀉亦止,寒熱日作,和解為主。
青蒿,宋半夏,金石斛,藿香,佛手,蟬衣,碧玉散,薔薇露,桑葉
(案407)周致祥,北漳涇。七情違和,昨起噯噫連聲,甚則有出無入,呃嘔交加,汗多,而兩足欲行不能動,而且冷,是腎氣不納,暫擬降逆納氣。
鮮柿蒂(十枚),刀豆子(十粒),香附(三錢),萱花(三錢),胡桃(三枚),沉香屑(一錢),赭石(三錢),金鈴子(二錢),合歡花(三錢),旋覆花(三錢)
白話文:
[卷十]
(案403)周亦新茂材,某年因吐血,服用清熱降火的藥物後出血停止,但舌頭卻紅得像朱砂一樣。許多醫生多次使用犀角地黃湯、三黃湯、補心丹等藥方,均無效。診脈後發現脈象如同正常人,我認為此症相當奇特,推測是誤服含丹砂的伏火丹藥,導致毒素侵入心、胃、腎。古人張石頑也曾見過類似病例,並非杜撰。於是處方以人中黃、甘草、黑豆、阿膠、秋石、生地黃、女貞子、何首烏、旱蓮草等藥物,服用三次後舌頭顏色變淡,服用十劑藥後病症完全痊癒。
(案04)羅少耕的妻子,某年九月患鼻塞咳嗽,身體微熱,不久後神志不清,喉嚨有痰聲。診脈發現右寸脈浮數,詢問病情,她只能點頭,可知神智尚且清楚,只是風痰阻礙了肺經,導致喉嚨阻塞。於是針刺少商穴,喉嚨立即通暢,可以說話了,服用清泄之藥後病情痊癒。但夜間又出現厥逆,厥逆時氣逆上衝,衝到心胸時神志昏迷,呼吸微弱,按壓按摩後咳嗽一兩聲才醒來。
厥逆發作頻繁,舌苔薄白,大便秘結,小便量少,六脈滑大而硬,右側脈象大於左側,身上出現紅色疹子,奇癢難忍,搔抓後破裂流出津液,片刻後結痂,四肢尤甚。這是因為痰飲素盛,風熱互煽,病情猖獗難治,秋季金邪克木所致。於是處方以葶藶子、桑白皮、旋覆花、大薊、萹蓄、赭石、沉香、杏仁、蘇子、橘皮、竹瀝、生薑汁,服用後厥逆停止,之後再以蘇子、杏仁換成菖蒲、茯苓,調理身體使其恢復健康。
(案405)薛子材的家人,某年九月患牙痛,到了傍晚神志不清,四肢抽搐,呼之不應,如同木偶一般。戌時(傍晚七點到九點)神志恢復清醒,肛門痔瘡突出,想解燥屎卻解不出。第二天傍晚再次出現厥逆,診脈發現脈象弦細而空虛。我說:這是肝木虛弱,金肺過盛,金克木,到傍晚(酉時)厥逆發作,因為酉時是金旺的時候。於是處方以何首烏、當歸、黑豆、甘草、肉蓯蓉、麻仁、炙甘草湯、菊花、天麻、鉤藤,服用三劑藥後痊癒。
此病與羅氏妻子的病症相同,都是金克木,但一個用瀉金法,一個用滋木法,這是因為病情有虛實之分。
(案406)範煥,居住於北港。起初寒熱交替,接著小產,產後惡露過多,腹部脹痛,氣血上逆,氣促嘔吐,頭痛,口苦口渴,脈象微弱而時斷時續,舌苔粗糙厚膩,這是因為伏邪內擾傷及胎氣。產後最怕三焦之氣衝逆,氣促嘔吐,豈不是肺胃受損的危徵?如果再衝擊到心臟,就危險了。我盡力擬定清熱化瘀、降逆的方劑,希望在十一天內見效。
處方:降香(五分),廣鬱金(一錢半),澤蘭(一錢半),當歸(一錢半),旋覆花(三錢),吳茱萸(三分),新絳(四分),滑石(三錢),川楝子(一錢半),薑皮(二分),青蒿(二錢),代赭石(五錢),枇杷葉(五錢),半夏(一錢半)
服用後,諸症均有所改善,瀉下也停止了,寒熱交替仍然存在,以調和解表為主。
加服:青蒿、半夏、石斛、藿香、佛手、蟬蛻、碧玉散、薔薇露、桑葉。
(案407)周致祥,居住於北漳涇。因七情不順導致疾病,昨天開始噯氣不止,甚者有氣出無氣入,呃逆嘔吐,汗出很多,雙腳想走卻動彈不得,而且冰冷,這是腎氣不足。暫時擬定降逆納氣的方劑。
處方:鮮柿蒂(十枚),刀豆(十粒),香附(三錢),萱草花(三錢),胡桃(三枚),沉香(一錢),赭石(三錢),金鈴子(二錢),合歡花(三錢),旋覆花(三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