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徐養恬方案》~ 卷上 (4)
卷上 (4)
1. 六、暑濕熱
(案1)暑傷氣脈,虛汗泄,身有微熱,耳聾神呆。宜甘寒酸泄法。
益元散,茯苓,製半夏,青蒿,軟白薇,木瓜炭,鬱金,桑葉,丹皮,竹心
(案2)暑邪傷陰,脈小而緩,舌乾涸無胎,脘腹膨脝,按無結硬,呃逆見蛔。邪已深入厥陰之界,症屬極險。
細生地,犀角,炒丹皮,赤芍,鬱金,金鈴肉,延胡,炒枳實,米鉤,連翹,元參心,茅根
白話文:
夏天酷熱傷及氣脈,導致虛汗不止、身體微熱、耳聾神志不清。應該採用甘寒酸泄的方法治療。
益元散、茯苓、制半夏、青蒿、軟白薇、木瓜炭、鬱金、桑葉、丹皮、竹心。
夏季暑熱傷及陰液,脈搏細小而緩慢,舌頭乾燥無苔,脘腹脹滿,按壓沒有結塊硬塊,打嗝並伴隨蛔蟲症狀。邪氣已經深入厥陰之界,病情十分危險。
細生地、犀角、炒丹皮、赤芍、鬱金、金鈴肉、延胡、炒枳實、米鉤、連翹、元參心、茅根。
(案3)暑邪灼熱,脈弦數而虛,嘔逆湯水,舌光紫滑,動氣滿腹攻衝。年老陰虛,根蒂浮而不攝,症甚險迫。
麥冬肉,元武板,醋半夏,茯苓,西洋參,元精石,白芍,炙甘草
(案4)暑邪內閉,昏痙不語。是極險之候。
益元散,川連(菖蒲汁炒),鬱金,連翹心,元精石,木通,製半夏,茯苓,大貝母
(案5)汗疹兩得,兼發風塊,內邪有外泄之機。但大便屢通,脘腹尚痞滿而痛。此非有形食滯,乃暑邪格拒中焦,氣機不流利之故。至於痰嗽、吐蛔,亦屬厥陰陽明之候。擬仲景瀉心合溫膽法。
白話文:
暑氣過盛,導致身體發熱,脈搏跳動有力且快,但虛弱無力,容易嘔吐,喝水也吐,舌頭光滑紫紅,腹部有氣體上衝的感覺。老年人體質虛弱,陽氣不足,身體根基不穩,病情十分危急。
處方:麥冬、元武板、醋半夏、茯苓、西洋參、元精石、白芍、炙甘草。
暑邪侵入身體,導致昏迷抽搐,不省人事,這是非常危險的徵兆。
處方:益元散、川連(菖蒲汁炒)、鬱金、連翹心、元精石、木通、製半夏、茯苓、大貝母。
出汗疹同時伴有風塊,表示體內邪氣有向外排出的趨勢。但是大便頻繁,肚子仍然脹痛,這不是食物積滯,而是暑邪阻礙了中焦氣機,導致氣血流通不暢。至於痰咳、吐蛔蟲,也是屬於厥陰與陽明經脈失調的表現。擬採用仲景的瀉心湯合溫膽湯的方子來治療。
製半夏,黃芩,川連(姜水炒),炒枳實,炒廣皮,赤芍,軟白薇,赤苓,米鉤,加竹茹
(案6)寒熱如瘧,脘痛而嘔,舌黃,脈沉弱帶數。此暑濕伏邪壅遏中焦也,擬瀉心開解法。
小川連(姜水炒),製半夏,赤苓,炒枳實,瓜蔞皮,藿香,黑山梔,佩蘭,米鉤
(案7)咳嗽見血,舌胎黃膩,脈數大。此暑邪傷於肺胃也。
冬瓜子,苡仁,寒水石,滑石,桑枝,地骨皮,紫菀,桃仁泥,婦發灰
白話文:
製半夏、黃芩、川連(姜水炒)、炒枳實、炒廣皮、赤芍、軟白薇、赤苓、米鉤,加入竹茹。寒熱像瘧疾,胃脘疼痛伴隨嘔吐,舌苔黃,脈象沉而弱且略快。這是暑濕邪氣伏在中焦,阻礙中焦運化所致,擬採用瀉心開解的方法治療。
小川連(姜水炒)、製半夏、赤苓、炒枳實、瓜蔞皮、藿香、黑山梔、佩蘭、米鉤。咳嗽伴隨咯血,舌苔黃厚膩,脈象數而有力。這是暑邪侵犯肺胃所致。
冬瓜子、苡仁、寒水石、滑石、桑枝、地骨皮、紫菀、桃仁泥、婦發灰。
(案8)暑邪病逾兩候,舌光干帶黑,身有寒熱,呃忒頻頻,脈轉小數無神。老年液枯,胃汁由吐瀉而傷,邪少虛多,殊為可慮。
西洋參,麥冬,炙草,橘白,元精石,生白芍,川斛,細生地,赤苓,加竹茹
(案9)暑邪內蘊,頭旋掉眩,脈微身熱。虛不可支之象,須防瘛瘲痙厥。
醋半夏,赤苓,連翹,白薇,肥玉竹,生牡蠣,杭菊,鬱金,竹心
(案10)暑邪不得汗,久必滋變。
乾葛根,秦艽,淡芩,赤芍,青蒿,瓜蔞皮,枳實,飛滑石,山梔,杏仁
白話文:
如果暑熱病症持續超過兩個時辰,舌頭乾燥發光帶有黑色,身體忽冷忽熱,頻繁打嗝,脈象微弱細小無力,這就表示老年人體液枯竭,胃液因嘔吐腹瀉而受損,邪氣少而虛弱多,情況十分危急。
應當使用西洋參、麥冬、炙甘草、橘白、元精石、生白芍、川斛、細生地、赤苓,再加一些竹茹。
暑熱邪氣蘊積於體內,頭昏眼花,脈象微弱,身體發熱,呈現虛弱無力的狀態,必須預防瘛瘲、痙厥等症狀。
可以使用醋半夏、赤苓、連翹、白薇、肥玉竹、生牡蠣、杭菊、鬱金、竹心。
暑熱邪氣導致無法出汗,時間久了必定會發生變化。
需要用乾葛根、秦艽、淡芩、赤芍、青蒿、瓜蔞皮、枳實、飛滑石、山梔、杏仁。
(案11)昨進氣血兩清法,舌轉潤,但神蒙不爽。心包之痰熱熏蒸,中焦之暑邪留戀,尚防痙厥。
羚羊角,鉤鉤,益元散,鬱金,元精石,川連(菖蒲汁炒),淨連翹,竹茹
一帖後減羚尖、鉤鉤、元精石,加醋半夏、赤苓、天竺黃
(案12)身熱肢冷,脈沉數,舌胎黃,脘痞結,下泄頻頻。此暑邪格拒中焦也。
川連(薑汁炒),醋半夏,赤苓,炒枳實,小青皮,赤芍,佩蘭,蔞皮
(案13)吐瀉腹痛之後,呃忒頻頻,腹如仰瓦,當臍動氣,躍躍不時,絞切作痛,舌乾,脈細數。津液由吐下而傷,暑邪格拒中焦。年登花甲,最怕厥變。
白話文:
昨天用清氣血的方法治療,舌頭轉為潤澤,但精神仍然昏蒙不清爽。心包積聚的痰熱燻蒸,中焦的暑邪還沒有完全消散,要小心發生痙攣抽搐。
用羚羊角、鉤藤、益元散、鬱金、元精石、川連(用菖蒲汁炒)、淨連翹、竹茹。
一帖藥後減少羚羊角、鉤藤、元精石,加入醋半夏、赤苓、天竺黃。
病人身體發熱,四肢冰冷,脈象沉而數,舌苔黃厚,脘腹痞悶結實,頻繁腹瀉。這是暑邪阻滯中焦所致。
用川連(用薑汁炒)、醋半夏、赤苓、炒枳實、小青皮、赤芍、佩蘭、蔞皮。
患者在嘔吐腹瀉腹痛之後,不斷呃逆,腹部像翻轉的瓦片一樣,臍周圍氣機動盪不安,時時跳動,絞痛難忍,舌頭乾燥,脈象細而數。津液由於嘔吐腹瀉而損傷,暑邪阻滯中焦。患者年紀已經六十歲了,最怕發生厥逆。
醋半夏,赤苓,炒廣皮,川連(姜水炒),元精石,木瓜,生甘草,柿蒂,生白芍,竹茹
(案14)暑邪發斑,疹汗少,舌胎白滑,脈弦數,咳逆欲嘔。尚宜辛涼解表,勢防傳變。
淡豆豉,山梔,淨連翹,葛根,炒赤芍,青蒿,秦艽,杏仁,藿香,加蔥白
(案15)暑風有汗,脈弦數大,舌胎黃、尖燥,手震神蒙,脘痞噯氣。三焦蘊結不松,病機極險。
全瓜蔞,枳實,肥玉竹,滑石,米鉤,大豆卷,連翹,黑山梔,川連(菖蒲汁炒),加竹葉
白話文:
夏天暑氣入侵,導致身上長斑疹,出汗不多,舌苔白滑,脈搏弦數,咳嗽反胃,還可能發展成其他病症,需要用辛涼解表的藥物來治療。可以用淡豆豉、山梔、連翹、葛根、赤芍、青蒿、秦艽、杏仁、藿香,以及蔥白來調理。
暑熱風邪導致出汗,脈搏弦數且有力,舌苔黃且乾燥,手發抖,意識迷糊,胸悶,有噯氣,說明三焦積熱,病情凶險,需要用清熱解毒、通利三焦的藥物來治療。可以用瓜蔞、枳實、玉竹、滑石、米鉤、大豆卷、連翹、山梔、川連,以及竹葉來調理。
另服萬氏牛黃丸。
(案16)暑風留戀,咳痰身熱,寐則囈語喃喃,神氣困頓。症恐糾纏滋變。
製半夏,茯苓,炒苡仁,黃芩,青蒿,大豆卷,廣皮,炙草,旋覆花,鮮荷葉
復診:汗少熱不解,脈數較緩於昨,唇齒乾板。再以辛涼透表,暑當與汗皆出之義。
乾葛根,黃芩,香青蒿,肥知母,赤芍,全瓜蔞,連翹,炒枳實,大豆卷,甘草,竹葉
(案17)暑風上受,目頭赤腫流行。
白話文:
另外服用萬氏牛黃丸。患者暑熱風邪留戀體內,咳嗽痰多,身體發熱,睡覺時說夢話,精神萎靡,病情恐會纏綿難愈。處方:半夏、茯苓、炒苡仁、黃芩、青蒿、大豆卷、廣皮、炙草、旋覆花、鮮荷葉。
復診:患者汗出減少,熱度不退,脈搏較昨日略微緩慢,嘴唇乾燥、牙齒緊閉。再次處方以辛涼透表,使暑熱和風邪一同排出。
處方:乾葛根、黃芩、香青蒿、肥知母、赤芍、全瓜蔞、連翹、炒枳實、大豆卷、甘草、竹葉。
患者因暑熱風邪從頭部侵襲,導致眼角紅腫,這種情況流行於人群中。
大豆卷,菊花,白蒺藜,山梔,牛蒡子,苦桔梗,滑石,連翹,薄荷,竹葉
(案18)暑風外擾,寒熱咳嗽。
冬瓜子,杏仁,大豆卷,滑石,青防風,製厚朴,前胡,苦桔梗,加西瓜翠衣
(案19)暑熱內蘊,移於肺,口渴飲水,小便無度,身微熱,無汗。此屬肺消。
白話文:
大豆卷、菊花、白蒺藜、山梔、牛蒡子、苦桔梗、滑石、連翹、薄荷、竹葉可用於治療暑風外擾,寒熱咳嗽。
冬瓜子、杏仁、大豆卷、滑石、青防風、製厚朴、前胡、苦桔梗,加西瓜翠衣可用於治療暑熱內蘊,移於肺,口渴飲水,小便無度,身微熱,無汗。此屬肺消。
益元散,麥冬,寒水石,桑皮,青蒿,覆盆子,花粉,桑螵蛸,加西瓜翠衣
(案20)暑熱餘邪,留於營分,舌絳而潤,音低不亮,斑點將化,脈弦大。宜清解心中之熱,兼育肺陰胃液。
犀角尖,連翹,人中白,元參,生甘草,細生地,麥冬,茅根,竹心
(案21)中暑,痙厥不語,脈大無倫,經水適至如崩。症屬極險。
製半夏,茯苓,益元散,鬱金,石菖蒲,軟白薇,紫丹參
另服萬氏牛黃丸。後改方加全蠍、遠志、鉤鉤。
白話文:
益元散的配方是麥冬、寒水石、桑皮、青蒿、覆盆子、花粉、桑螵蛸,再加上西瓜翠衣。
(案20)暑熱的邪氣還殘留在營分,舌頭紅而濕潤,聲音低沉不洪亮,斑點將要消失,脈象弦大。應該要清熱解毒,同時滋養肺陰和胃液。
藥方是犀角尖、連翹、人中白、元參、生甘草、細生地、麥冬、茅根、竹心。
(案21)中暑,出現痙攣抽搐不說話,脈象大而無規律,月經來潮如同崩潰。病情十分危急。
藥方是製半夏、茯苓、益元散、鬱金、石菖蒲、軟白薇、紫丹參。
另外再服用萬氏牛黃丸。之後調整藥方,加入全蠍、遠志、鉤鉤。
(案22)暑濕熱三氣結聚中焦,脘痞硬痛,舌黃,脈弦,寒熱如瘧。苦辛開解為先。
川連(姜水炒),醋半夏,瓜蔞,枳實,赤苓,黃芩,飛滑石,佩蘭
(案23)暑濕熱三氣格拒中焦,肢冷汗泄,嘔逆下利。症屬極險,勉擬分清。
甜桂心,赤苓,冬白朮,豬苓,澤瀉,寒水石,滑石,醋半夏,佩蘭
(案24)諸症皆減,脈轉大,舌紅目赤。手少陽之暑熱未清,衝於胃而欲嘔,立秋防變。
小川連(姜水炒),製半夏,丹皮,益元散,羚羊尖,青蒿,銀花炭,赤苓,炒枳實,鮮荷葉
白話文:
夏天濕熱三種氣交織在中焦,導致脘腹脹滿、疼痛堅硬,舌苔黃厚,脈象弦緊,時寒時熱像瘧疾一樣。先用苦辛味藥物疏解。
川連(用薑汁炒),醋半夏,瓜蔞,枳實,赤苓,黃芩,飛滑石,佩蘭。
夏天濕熱三種氣阻滯在中焦,四肢冰冷、汗液流出,嘔吐、腹瀉不止。症狀危急,盡力分清寒熱。
甜桂心,赤苓,冬白朮,豬苓,澤瀉,寒水石,滑石,醋半夏,佩蘭。
所有症狀都減輕了,脈象轉為有力,舌頭紅,眼睛發赤。手少陽經的暑熱尚未清除,衝擊胃部想要嘔吐,立秋時節要預防病情變化。
小川連(用薑汁炒),製半夏,丹皮,益元散,羚羊尖,青蒿,銀花炭,赤苓,炒枳實,鮮荷葉。
(復診)一服後,嘔勢仍舊。以竹葉石膏湯加元精石投之。
(案25)脈虛數,舌光,無汗。陰血素虧,暑邪外襲。辛涼解肌法中必佐存陰之品,預防內變。
益元散,葛根,青蒿,白芍,粉丹皮,細生地,炙甘草,薄荷頭,竹心
(案26)暑風傷於太陽,咳嗽發熱,自利無汗。經邪未徹,防其內入滋變。
大杏仁,滑石,大豆卷,香薷,粉前胡,苦桔梗,青蒿,枳殼
(案27)咳嗽發熱,得疹後,餘邪猶未盡徹。
大杏仁,滑石,青蒿,連翹,粉前胡,苦桔梗,黃芩,豆卷,香薷,苡仁,加蘆根
白話文:
病人再次就診,服用一劑藥後,嘔吐情況仍然沒有改善。醫生開了竹葉石膏湯,並加入元精石。
病人脈象虛弱而數,舌頭光亮,沒有汗。這是因為陰血長期虧虛,暑邪入侵所致。使用辛涼解肌的方法時,必須加入滋陰的藥物,以預防內部病變。
處方:益元散、葛根、青蒿、白芍、丹皮、生地、炙甘草、薄荷頭、竹心。
病人因暑風侵襲太陽經,出現咳嗽發熱,自利無汗。經邪尚未完全排除,需預防其侵入內部導致病變。
處方:大杏仁、滑石、大豆卷、香薷、前胡、苦桔梗、青蒿、枳殼。
病人咳嗽發熱,出疹後,但餘邪尚未完全清除。
處方:大杏仁、滑石、青蒿、連翹、前胡、苦桔梗、黃芩、豆卷、香薷、薏仁,並加入蘆根。
(案28)伏邪厥逆難退,猶見譫語神昏,舌強色赤,脈數,肢振。此邪留於心包絡,最防痙厥。
犀角尖,連翹,細生地,鬱金,軟白薇,益元散,米鉤,石菖蒲,元參
另服萬氏牛黃丸。
(案29)熱勢不減,汗泄頻頻,脈細數帶弦,耳聾,肢振,時有譫語,面色青黃憔悴,神情煩亂不安,便通腹軟。並無表裡三焦實症可據。惟舌大胎白,不時渴飲,似屬伏邪未盡。但病經兩候,邪必向衰,不宜窮治。深慮氣液俱傷,肝風內動,倘見痙厥神昏,如何補救?方候高明裁之。
生鱉甲,龍齒,云茯神(辰砂拌),酸棗仁,雞子黃,阿膠(蛤粉炒),小川連(菖蒲汁炒),白芍,炙甘草
白話文:
患者昏迷不醒,還說胡話,舌頭僵硬且紅,脈搏快速,四肢顫抖,這是邪氣滯留在心包絡,最擔心出現抽搐。
治療用犀角尖、連翹、細生地、鬱金、軟白薇、益元散、米鉤、石菖蒲、元參。
另外服用萬氏牛黃丸。
患者的發燒情況未減,出汗頻繁,脈搏細而快且帶有弦,耳聾,四肢顫抖,偶爾說胡話,臉色青黃憔悴,神志煩躁不安,大便通暢,肚子軟。沒有表裡三焦實症可以依據。只有舌頭大、舌苔白,經常口渴,像是邪氣未盡。但病情已持續兩候,邪氣一定會消退,不宜過度治療。擔心氣血耗傷,肝風內動,如果出現抽搐昏迷,如何補救?需要高明的醫生來判斷。
治療用鱉甲、龍齒、茯神(辰砂拌)、酸棗仁、雞子黃、阿膠(蛤粉炒)、小川連(菖蒲汁炒)、白芍、炙甘草。
(案30)伏邪內郁,身熱無汗,懊憹脘悶,譫語,神呆。症勢方張未定,非小恙也。
淡豆豉,山梔,炒枳實,小樸,淨連翹,益元散,玉竹,米鉤,青蒿,薄荷頭
(案31)伏邪近冬而發,表裡分傳,寒熱下利,脈數而鬱。先擬喻氏逆挽法,即得應手為妙。
西羌活,防風,淨柴胡,川芎,炙甘草,漢獨活,桔梗,前胡,赤苓,枳殼,大豆卷,生薑,陳茶葉
復診:昨進逆挽法,得汗熱退,表邪諒已分解,但痢勢不減,脈小數而鬱,舌胎黃膩。暑濕伏邪偏於里者居多。再以分泄候正。
白話文:
病人體內邪氣鬱積,身體發熱卻不出汗,心裡煩躁,胸悶,神志不清,意識呆滯,病情尚未穩定,不是輕微的病症。
藥方:淡豆豉、山梔、炒枳實、小樸、淨連翹、益元散、玉竹、米鉤、青蒿、薄荷頭
病人體內的暑濕之邪在冬天發作,表裡皆有病症,出現寒熱交替、腹瀉的現象,脈象數而沉緊。先用喻氏逆挽法,效果會很好。
藥方:羌活、防風、淨柴胡、川芎、炙甘草、漢獨活、桔梗、前胡、赤苓、枳殼、大豆卷、生薑、陳茶葉
複診:昨天用了逆挽法,病人出了汗,發熱退了,表邪已經消散,但腹瀉依然沒有減輕,脈象細數而沉緊,舌苔黃膩。暑濕之邪多停留在裡,再用分泄的方法來治療。
漢獨活,防風,大豆卷,赤苓,左秦艽,炒茅朮,滑石,銀花炭,厚朴,楂炭,焦神麯
(案32)舌胎就躁,譫語神呆,脈芤,身熱汗少。伏邪內傳不達,病已連於包絡,勢多滋變。
山梔仁,連翹,廣鬱金,米鉤,枳實,羚羊尖,元參,白薇,薄荷,茅根
另服牛黃丸。
復診:神識稍清,諸恙不減。伏邪內蘊未達之象。
山梔仁,葛根,淨連翹,豆豉,青蒿,羚羊尖,黃芩,米鉤,滑石,茅根肉
(案33)伏邪內蘊熏蒸,夾痰熱肝風為患。脈兀數,神氣模糊,兩手、額上有汗,身體全無沾潤,目或上視,肢節牽引,竟有瘛瘲情。病機皆屬於里,勢怕痙厥險變。
白話文:
患者舌苔乾燥,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脈搏虛弱,身體發熱但汗出很少。邪氣潛伏在體內,未達表層,病症已經蔓延至包絡,病情容易發生變化。
醫生開了山梔仁、連翹、廣鬱金、米鉤、枳實、羚羊尖、元參、白薇、薄荷、茅根等藥材,並讓患者服用牛黃丸。
復診時,患者神志稍微清醒,但其他症狀未見減輕,邪氣仍然潛伏在體內,未達到表層。
醫生再次開了山梔仁、葛根、淨連翹、豆豉、青蒿、羚羊尖、黃芩、米鉤、滑石、茅根肉等藥材。
患者邪氣潛伏體內,蒸熏內臟,夾雜痰熱肝風,引起病症。脈搏沉細而數,神志模糊,雙手和額頭出汗,但身體卻沒有濕潤感,眼睛向上看,四肢抽搐,甚至出現抽搐症狀。病症屬於內裡,病情危急,容易出現痙攣和抽搐的險惡變化。
羚羊尖,米鉤,天竺黃,元參,淨連翹,大貝母,鬱金,白薇,天花粉,全瓜蔞,炒枳實,茅根
另服至寶丹。
(案34)汗下兩得,表裡通暢,伏邪透達可知。但熱蒸日久,痰熱尚蘊留於清道,宜從心肺調治。
羚羊尖,連翹,天竺黃,鬱金,米鉤鉤,川貝母,青蒿,花粉,黃芩,茅根
復診:舌就黃燥,神氣模糊不爽,津液虧耗,邪火內燔。急宜清營滋燥。
犀角尖,連翹,生甘草,元參,銀花,鮮生地,鬱金,丹皮,蘆根,茅根
再診:昨進活血滋陰之品,今晨又得汗疹,伏邪層出不窮,但舌猶就燥,陰液不回,糾纏可慮。
白話文:
患者服用羚羊尖、米鉤、天竺黃、元參、淨連翹、大貝母、鬱金、白薇、天花粉、全瓜蔞、炒枳實、茅根,並服用至寶丹後,汗出,表裡通暢,伏邪透達。但因熱蒸日久,痰熱尚存於清道,需從心肺調治,因此再服用羚羊尖、連翹、天竺黃、鬱金、米鉤、川貝母、青蒿、花粉、黃芩、茅根。復診時,舌苔黃燥,精神模糊,津液虧耗,邪火內燔,急需清營滋燥,故服用犀角尖、連翹、生甘草、元參、銀花、鮮生地、鬱金、丹皮、蘆根、茅根。再診時,患者服用了活血滋陰藥後,出現汗疹,伏邪層出不窮,但舌苔仍舊乾燥,陰液未回,情況令人擔憂。
生鱉甲,赤芍,全當歸,知母,香青蒿,人中黃,蟬衣,連翹,黃芩,枇杷葉
又診:病後傳痢,舌胎黃。餘熱未淨,早止為妙。
白頭翁,獨活,銀花炭,紫菀,生甘草,大豆卷,苦參,桔梗,加荷葉筋
(案35)自利已止,汗出溱溱,伏邪從外達,不致內陷,熱勢或作或止,皆屬轉機。但脈猶數大,舌胎黃而尖燥,暑濕伏氣尚蘊祟於裡。再以表裡分清。
煨葛根,青蒿,炒黃芩,赤芍,連翹,大豆卷,甘草,丹皮,元參
白話文:
用生鱉甲、赤芍、全當歸、知母、香青蒿、人中黃、蟬衣、連翹、黃芩、枇杷葉來治療。
病人病後傳痢,舌苔發黃,餘熱未消,要及早治療。
用白頭翁、獨活、銀花炭、紫菀、生甘草、大豆卷、苦參、桔梗,再加上荷葉筋來治療。
病人的腹瀉已停止,但依然出汗很多,說明餘邪從內部轉移到體表,並沒有深入內臟,雖然熱勢時而發作,時而停止,但都屬於轉機。但脈象仍然數而有力,舌苔黃而乾燥,說明暑濕伏氣還存在於體內,需要繼續用藥。
用煨葛根、青蒿、炒黃芩、赤芍、連翹、大豆卷、甘草、丹皮、元參來治療。
前方有川連、獨活、葛根、豆卷、青蒿、甘草、元參等味。
復診:諸恙稍減,舌猶灰燥,右脈數。胃熱陰虛,宜清化生津法。
鮮生地,黃芩,川斛,甘草,粉丹皮,犀角尖,赤芍,麥冬,茆根,枇杷葉
(案36)伏邪蘊結,纏綿不解,脘腹痛勢少減,按之猶見痞滿,舌胎鋪白,脈小數。交節防變。
制川樸,檳榔,草蔻仁,鉤鉤,小青皮,嫩桂枝,杏仁,石菖蒲,姜皮
(案37)伏邪蔓延三焦,寒熱泄瀉,周身浮腫。症屬極險。
白話文:
前方有川連、獨活、葛根、豆卷、青蒿、甘草、元參等藥材。
復診後發現病情略有好轉,但舌頭仍然乾燥,右脈跳動頻繁。這是胃火旺盛、陰虛所致,需採用清熱生津的方法。
處方:鮮生地、黃芩、川斛、甘草、粉丹皮、犀角尖、赤芍、麥冬、茅根、枇杷葉。
(案36)邪氣潛伏於體內,纏綿不休,脘腹疼痛略有減輕,但按壓仍然感到痞滿,舌苔覆蓋白色,脈搏細弱而跳動頻繁。要預防病情轉變。
處方:制川樸、檳榔、草蔻仁、鉤藤、小青皮、嫩桂枝、杏仁、石菖蒲、姜皮。
(案37)邪氣蔓延至三焦,出現寒熱交替、泄瀉、全身浮腫等症狀,病情極為危重。
大豆卷,滑石,大腹皮,赤苓,小川樸,煨葛根,黃芩,紋秦艽
(案38)伏邪久留,白疹乍發,耳鳴,左脅結癖痛脹。症屬糾纏。
淨柴胡,黃芩,小青皮,牡蠣,炙草,羚羊尖,赤苓,白蒺藜,製半夏,川樸
(案39)伏暑內迫傷陰,脈細數,舌強幹燥,神識昏蒙,壯熱不得汗。病經十六日,鬱結不松,邪無出路,最怕痙厥風波。
犀角尖,元參,炒枳實,柴胡,赤芍,細生地,黃芩,炙草,丹皮,花粉
(案40)伏邪未盡,陰分已虧,右脈弦大,脘痞動氣築築。擬清泄少陽,兼以滋搜,望其厥變不來為妙。
白話文:
大豆卷、滑石、大腹皮、赤苓、川樸、煨葛根、黃芩、紋秦艽。
(案38)邪氣久留體內,突然出現白疹,耳鳴,左側脅肋有結塊疼痛腫脹。症狀屬於糾纏不清。
淨柴胡、黃芩、小青皮、牡蠣、炙草、羚羊尖、赤苓、白蒺藜、製半夏、川樸。
(案39)暑熱內侵,傷了陰氣,脈搏細數,舌頭僵硬乾燥,神智昏迷,發燒卻不能出汗。病程已達十六天,鬱結不散,邪氣無路可出,最怕發生痙攣抽搐。
犀角尖、元參、炒枳實、柴胡、赤芍、細生地、黃芩、炙草、丹皮、花粉。
(案40)暑邪尚未完全去除,陰氣已經虧損,右側脈搏弦數而有力,胃脘痞悶,動則氣逆上衝。想要清瀉少陽,同時滋陰搜邪,希望病症不再出現變化。
羚羊尖,鉤鉤,青皮,淨連翹,生鱉甲,佩蘭
(案41)伏邪,寒熱發黃。宜表裡分消。
淨柴胡,黃芩,綿茵陳,赤苓,澤瀉,炒茅朮,大豆卷,黑梔,滑石,豬苓
(案42)伏邪,寒熱便血,脈郁數,舌胎黃白。法宜疏解表裡。
淨柴胡,枳實,炒白芍,生甘草,銀花,炒荊芥,楂炭,豆卷,檳榔
(案43)寒熱如瘧,脈軟數,舌黃口苦,汗疹無多;素有咳嗽之恙,氣喘形瘦。此伏邪久留於肺系,年老正虛,防其糾纏滋變。
羚羊尖,桑葉,肥玉竹,青蒿,冬瓜子,南花粉,南沙參,生甘草,黃芩
白話文:
羚羊角尖、鉤藤、青皮、連翹、生鱉甲、佩蘭,用於治療伏邪導致的寒熱發黃,宜表裡分消。
淨柴胡、黃芩、綿茵陳、茯苓、澤瀉、炒茅術、大豆卷、黑梔子、滑石、豬苓,用於治療伏邪導致的寒熱便血,脈象郁數,舌苔黃白,法宜疏解表裡。
淨柴胡、枳實、炒白芍、生甘草、銀花、炒荊芥、山楂炭、豆卷、檳榔,用於治療寒熱如瘧,脈象軟數,舌苔黃,口苦,汗疹不多,且素有咳嗽,氣喘形瘦,此伏邪久留於肺系,年老正虛,防其糾纏滋變。
羚羊角尖、桑葉、肥玉竹、青蒿、冬瓜子、南花粉、南沙參、生甘草、黃芩,用於治療此症。
(案44)伏邪久留,由陰虛而不化,連進滋搜藥,得汗疹,似屬佳境。脈細數,舌無胎,左脅瘧癖,乘機竊發,脹及中脘。邪少虛多,尚有轉瘧糾纏之累。
生鱉甲,丹皮,全當歸,柴胡(鱉血拌),花粉,黃芩,炙草,連翹,茅根肉
後改方去鱉甲、連翹、茆根,加參鬚、生薑。
復診:諸瘧少差,心營伏火未清,尚恐滋變。
犀角尖,元參,細生地,鬱金,連翹,生甘草,銀花,嫩竹葉,衝入蔗漿、梨汁各一杯
(案45)伏邪傷肺,先寒後熱,咳嗽。症屬糾纏。
旋覆花,杏仁,白薇,小樸,桑皮,冬瓜子,桂枝,豆卷,黃芩,苡仁
白話文:
患者久病未愈,因陰虛導致邪氣停滯不散,服用滋補藥物後,出現汗疹,看似病情好轉。但脈搏細數,舌苔薄白,左脅有瘧疾病症,趁機發作,並伴隨腹部脹滿。邪氣少而虛弱多,仍有瘧疾反复發作的可能性。
最初處方為鱉甲、丹皮、全當歸、柴胡(以鱉血拌)、花粉、黃芩、炙草、連翹、茅根。
之後調整藥方,去掉了鱉甲、連翹、茅根,加了參鬚和生薑。
複診時,瘧疾症狀有所減輕,但心營伏火未清,仍需注意病情變化。
調整藥方為犀角尖、元參、細生地、鬱金、連翹、生甘草、銀花、嫩竹葉,並加入蔗漿和梨汁各一杯。
患者因伏邪傷肺,先寒後熱,咳嗽,病症反复纏綿。
處方為旋覆花、杏仁、白薇、小樸、桑皮、冬瓜子、桂枝、豆卷、黃芩、苡仁。
(案46)伏邪壯熱,自利無汗,脈數,舌黃微燥,神識昏蒙,時時棄衣欲走。陽明三焦之邪充斥,表未解,裡熱已深,極為險重。
淡豆豉,煨葛根,黑山梔,黃芩,肥知母,益元散,連翹,石菖蒲,青蒿,嫩竹葉,服後飲薄荷湯一杯。
(案47)繆,左,三十。伏邪入營,化劫陰。昨用芳香清利,神識稍清。刻下身現紅疹,舌仍絳涸。宜急清心營伏熱,勿使液奪。
烏犀尖,元參,鮮生地,粉丹皮,銀花,連翹,米鉤,生甘草,赤芍,炒枳實,鬱金,茅蘆根
(案48)左,幼。汗疹兩多,熱猶不淨,氣液皆虧矣。
白話文:
患者高燒不退,腹瀉卻不流汗,脈搏快速,舌苔黃且略乾,神智昏沉,經常想脫衣服逃跑。這是陽明經和三焦經的邪氣充斥,表症未解,裡熱已深,病情十分危急。
用淡豆豉、煨葛根、黑山梔、黃芩、肥知母、益元散、連翹、石菖蒲、青蒿、嫩竹葉煎服,服藥後飲用薄荷湯一杯。
患者姓繆,三十歲,伏邪入侵營氣,化為劫陰。昨天用芳香清利的方法治療,神智略有好轉。現在身上出現紅疹,舌頭仍然紅而乾燥。應當迅速清心營伏熱,不可使津液外泄。
用烏犀尖、元參、鮮生地、粉丹皮、銀花、連翹、米鉤、生甘草、赤芍、炒枳實、鬱金、茅蘆根煎服。
患者姓左,年幼。汗疹很多,熱症尚未完全消除,氣液都已虧虛。
青蒿,丹皮,鮮首烏,桑葉,羚羊尖,穭豆衣,連翹,地骨皮,甘草,荷葉邊
(案49)左。伏邪,有汗熱不退,脈郁數,舌膩口乾,耳聾神呆。其勢正在方張。
淡豆豉,黑梔,飛滑石,枳實,青蒿,連翹,黃芩,花粉,佩蘭,竹葉
(案50)伏邪傷陰,病久怕其滋變。
生鱉甲,元參,花粉,丹皮,青蒿,淡芩,赤芍,生甘草
(案51)邪結中焦,脘腹板痛,舌焦燥,下之不松,病經二十餘日。勉擬涼膈法。
酒大黃,連翹,元明粉,黃芩,枳實,瓜蔞皮,元參,炙草
(案52)熱入血室,病經兩候。脈弦數,舌灰黃,唇焮,肢,目瞪神昏,身重不能轉側。種種惡款叢生,實難挽救。勉方以候高裁。
白話文:
患者左邊身體有邪氣入侵,伴隨發汗、發熱不退、脈搏跳動頻快、舌頭上有一層厚厚的白色苔、口乾、耳聾、神志不清醒。病情發展迅速,情況危急。
使用淡豆豉、黑梔子、滑石、枳實、青蒿、連翹、黃芩、花粉、佩蘭、竹葉等藥材治療。
邪氣入侵損傷了患者的陰氣,病情拖延久了,擔心會出現新的變化。
使用生鱉甲、元參、花粉、丹皮、青蒿、淡黃芩、赤芍、生甘草等藥材治療。
邪氣停留在中焦,導致脘腹板硬疼痛,舌頭乾燥、口渴,瀉下不暢,病程已經二十多天了。考慮使用涼膈法治療。
使用酒大黃、連翹、元明粉、黃芩、枳實、瓜蔞皮、元參、炙甘草等藥材治療。
熱邪進入血室,病情發展已達兩候。脈搏跳動頻快、弦緊,舌苔灰黃、嘴唇紅腫、四肢麻木、眼睛瞪視、神志昏迷、身體沉重無法翻身。出現多種危重症狀,難以挽回。只能根據病情發展,採取高明的治療方案。
大黃炭(醋炒),桃仁泥,芒硝,炒枳實,赤芍,元參,元精石,白薇
(復診)下之不解,狂越神昏痙厥將至矣!勉方以冀萬一。
軟白薇,元參,煨石膏,肥知母,鮮生地,連翹心,鬱金,生甘草
另服紫雪丹四分。
(案53)脈歇止,身灼熱,舌紅無胎。和營衛、清氣熱毫不應手,脈與症不合,便是難治。
細生地,阿膠,麥冬肉,芝麻,炙草,酒當歸,花粉,粗桂枝,鱉甲
(復診)身熱無汗,舌不起胎,兩脈空數歇止,與症不合,殊為棘手。勉擬從陰引陽,求汗於血,望有轉機。
白話文:
病人服用大黃炭(醋炒)、桃仁泥、芒硝、炒枳實、赤芍、元參、元精石、白薇後,病情未見好轉,反而出現神志不清、抽搐等危急狀況。醫生勉強開了軟白薇、元參、煨石膏、肥知母、鮮生地、連翹心、鬱金、生甘草,並另外服用紫雪丹,希望萬一能起作用。
病人脈象消失,身體發熱,舌頭紅且無苔,營衛氣血、清熱氣都不起作用,脈象與症狀不符,病情十分棘手。醫生再次開了細生地、阿膠、麥冬肉、芝麻、炙草、酒當歸、花粉、粗桂枝、鱉甲。
病人再次復診,身體發熱卻無汗,舌頭仍然無苔,兩脈虛弱且時斷時續,症狀與脈象不符,病情更加嚴重。醫生只能勉力嘗試從陰引陽,希望從血液中引出汗來,期待病情能有所轉機。
酒當歸,葛根,軟白薇,玉竹,花粉,生首烏,青蒿,炙草
(案54)瘧轉病,糾纏一月,有進無退,邪火內燔,神蒙譫語,舌紅胎黃而強,脈弦數,目赤,灼熱無汗。症怕痙厥之險。
烏犀尖,元參,西羚尖,連翹,生甘草,粉丹皮,赤芍,炙鱉甲,青蒿,酒芩,花粉,茅蘆根
復診:諸症不減,惟舌胎潮潤,語言少強。刻診:脈仍弦數,耳聾目赤,神蒙煩熱,氣促鼻扇。此係邪入心包,夾痰內閉,滋清法無益矣!勉擬芳香開竅,怕其喘急昏厥,便難措手。
天竺黃,連翹,鬱金,米鉤,元參心,紫菀茸,川貝,飛滑石,山梔,枇杷葉
另服至寶丹。服後又起瀉,去天竺黃、元參,加生白芍、炙草、炒銀花。
白話文:
一位患者患瘧疾一個月,病情反覆,沒有好轉,體內有熱邪,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舌頭紅而有黃苔,且舌頭僵硬,脈搏弦數,眼睛紅腫,發熱無汗。症狀令人擔憂,怕會發生痙攣。
醫生開了犀牛角尖、玄參、西羚羊角尖、連翹、生甘草、丹皮粉、赤芍、炙鱉甲、青蒿、酒製黃芩、花粉、茅根等藥。
再次診斷時,患者的症狀沒有減輕,只是舌苔變得濕潤,說話稍微好一點。脈搏仍然弦數,耳朵聾、眼睛紅、神志不清、煩躁發熱、呼吸急促、鼻翼扇動。醫生診斷認為邪氣已經入侵心包,伴隨痰液阻礙,滋陰清熱的方法無效,於是決定用芳香開竅的藥物治療。擔心患者喘不過氣來昏厥,就難以應對了。
醫生開了天竺黃、連翹、鬱金、米仁、玄參心、紫菀茸、川貝、滑石、山梔子、枇杷葉等藥。
患者服藥後出現腹瀉,醫生就減去天竺黃、玄參,添加生白芍、炙草、炒金銀花。
(案55)年甫周歲,感暑濕之氣而為吐瀉。刻下肢冷唇青,舌胎灰燥,時有躁擾之形。氣液兩奪,邪陷至陰,症勢最為沉重。
上條參,麥冬,醋半夏,赤苓,東白芍,炙甘草,枇杷葉,荷筋
(案56)連進分清之品,濕熱去半,右尺脈猶數大,舌胎焦黃未淨,動氣依然,口中焦臭。胃家黏膩之邪一時難以清化。法宗前議,藥取輕鬆。
綿茵陳,山梔,元精石,佩蘭,飛滑石,炒茅朮,赤苓,豆卷,青蒿,連翹,竹葉,茅根
(案57)大勢已解,惟舌尚焦乾,咳痰濃濁,津液未得全回,痰火膠黏肺絡,右目多赤。宜清金泄木法。
白話文:
一個剛滿周歲的孩童,因為暑濕之氣感染而出現嘔吐腹瀉。現在孩子四肢冰冷、嘴唇發青,舌頭上佈滿灰白的苔,並且時常躁動不安。由於氣液雙失,邪氣入侵到身體最陰寒的部位,病情十分危急。
針對上述症狀,使用生地黃、麥冬、醋製半夏、赤苓、白芍、炙甘草、枇杷葉、荷葉筋等藥材。
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,孩子濕熱之症減輕了一半,但右手的尺脈依然跳動頻繁且有力,舌苔焦黃尚未完全消退,仍然容易煩躁,口中還有焦臭味。由於胃中黏膩的邪氣一時難以清除,應繼續用藥,但藥性要輕柔。
採用綿茵陳、山梔子、元精石、佩蘭、滑石、炒茅術、赤苓、豆卷、青蒿、連翹、竹葉、茅根等藥材。
孩子的病情已趨於平穩,但舌頭依然乾燥,咳嗽痰液濃稠,津液尚未完全恢復,痰火膠黏肺部,右眼還有些發紅。因此,應該採用清金泄木的方法進行治療。
西羚尖,花粉,鮮沙參,元參,炒知母,冬瓜子,桑皮,地骨皮,蘆根
(案58)兩旬之病,脈數大不衰,身熱面赤,舌胎黃膩,咳嗽痰稠。肺胃痰熱未清,久則生變。
冬瓜子,苡仁,西羚尖,桑葉,地骨皮,瓜蔞皮,花粉,酒芩,滑石,蘆根
(案59)心經蘊熱,得清而化,所以神識稍清,舌起黃薄之胎,但脈猶數大,咳嗽音啞。其勢漸移肺絡居多。宜輕清上焦,兼以熄風和陽法。
西羚尖,貝母,生甘草,淨連翹,桑皮,天竺黃,桔梗,紫菀茸,白薇,活蘆根
(案60)大便已泄三次,腹如仰瓦,舌胎脫化,尚嫌紅燥,脈雖稍起,虛數不靜。胃腑之邪結無幾,身中之津液難回,救陰無速功,仍屬可虞。
白話文:
西羚尖、花粉、鮮沙參、元參、炒知母、冬瓜子、桑皮、地骨皮、蘆根。
持續兩周的病症,脈象跳動迅速且不減弱,身體發熱臉色發紅,舌頭上有厚厚的黃色苔,咳嗽痰液粘稠。肺胃積熱未消,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變化。
冬瓜子、苡仁、西羚尖、桑葉、地骨皮、瓜蔞皮、花粉、酒芩、滑石、蘆根。
心經蘊熱,服用清熱藥物後熱氣消散,因此神志稍有恢復,舌頭上出現薄薄的黃色苔,但是脈象仍然跳動迅速,咳嗽聲音嘶啞。病症逐漸轉移到肺部經絡居多。宜用輕清上焦,兼以熄風和陽的方法治療。
西羚尖、貝母、生甘草、淨連翹、桑皮、天竺黃、桔梗、紫菀茸、白薇、活蘆根。
已經腹瀉三次,肚子像翻過來一樣,舌苔脫落,但仍然顯得紅燥,脈象雖然稍微恢復,但虛弱不穩定。胃腸積聚的邪氣不多,體內的津液難以恢復,滋陰補液效果不快,仍需謹慎。
臺參鬚,麥冬,細生地,桑葉,阿膠,人中白,川斛,地骨皮,茅根,枇杷葉
(案61)汗下兩得,身熱不退,耳聾咳嗽,脈來弦數。邪留肺絡,尚需白疹補發。
青蒿,黃芩,生甘草,連翹,花粉,貝母,鬱金,蒡子,白薇,尖鉤,蘆根
(案62)肺邪蘊遏,咳喘發熱。病機險重。
炒牛蒡,前胡,杏仁,桔梗,蜜兜鈴,淡芩,香薷,枳殼,冬瓜子
(復診)脈微身熱,喘急音啞,舌光絳,胎黃,脘腹痛脹。此陰虛於下,邪蘊於上,症屬險迫。
炒枳實,瓜蔞,冬瓜子,苡仁,兜鈴,炒牛蒡,桔梗,飛滑石,元參
白話文:
服用台參鬚、麥冬、細生地、桑葉、阿膠、人中白、川斛、地骨皮、茅根、枇杷葉後,患者雖然出了一身汗,但身體仍舊發熱,並且出現耳聾咳嗽,脈象弦數。這是因為邪氣留滯在肺絡,尚未完全排出,還需要繼續發散出白疹。
接著,使用青蒿、黃芩、生甘草、連翹、花粉、貝母、鬱金、蒡子、白薇、尖鉤、蘆根治療。
患者肺部邪氣鬱結,導致咳嗽喘息發熱,病情危重。
後來改用炒牛蒡、前胡、杏仁、桔梗、蜜兜鈴、淡芩、香薷、枳殼、冬瓜子治療。
復診時,患者脈象微弱,身體發熱,喘息急促,聲音嘶啞,舌苔光紅,眼白發黃,腹部脹痛。這是因為患者陰虛於下,邪氣蘊積於上,病情危急。
再次調整藥方,使用炒枳實、瓜蔞、冬瓜子、苡仁、兜鈴、炒牛蒡、桔梗、飛滑石、元參治療。
(案63)濕熱內蘊,分利不應,舌黃,脈數大,脘痞時痛,得嘔乃寬,間有寒熱。此中焦之病。擬瀉心開解法。
姜川連,赤苓,熟半夏,枳實,柴胡,炒猴姜,青皮,金鈴子,香附,炒神麯
(案64)舌轉潤,脈亦數大,但身熱未退。營陰之邪達於衛分,尚恐傳變。擬仲景太陽陽明兩解法。
軟白薇,玉竹,酒當歸,葛根,淡芩,粗桂枝,白芍,炙草
(案65)清火而火不化,救陰而陰不回,勢將痙厥。擬扶正清邪法。
臺參鬚(一錢),煨石膏(甘蔗汁拌炒,四錢),炙草(五分),炙龜板(四錢),炒生地(三錢),肥知母(炒,二錢),風梗米(四錢)
白話文:
患者濕熱內積,排泄不暢,舌頭發黃,脈搏急數有力,胃脘悶脹時常疼痛,嘔吐後才舒服,偶爾出現寒熱交替。這是中焦的病症。擬用瀉心開解的方法治療。
處方:生薑、川連、赤苓、熟半夏、枳實、柴胡、炒猴姜、青皮、金鈴子、香附、炒神麴。
患者舌頭濕潤,脈搏也急數有力,但體溫仍未下降。營陰的邪氣已經到達衛分,恐怕會發生變化。擬用仲景太陽陽明兩解的方法治療。
處方:軟白薇、玉竹、酒當歸、葛根、淡芩、粗桂枝、白芍、炙草。
患者清熱卻熱氣不消,滋陰卻陰氣不回,有發生痙攣抽搐的危險。擬用扶正清邪的方法治療。
處方:臺參鬚、煨石膏、炙草、炙龜板、炒生地、肥知母、風梗米。
(案66)病及兩月,形瘦腹膨,脈郁數,舌黑,便泄。正氣大傷,伏邪究未盡徹,難治。
漢獨活,白芍,炒銀花,柴胡,炒枳實,大豆卷,赤苓,炙草
(案67)伏邪病後,少腹尚有痛墜之形,小便時或不爽,汗泄頻頻,脈細數無神,舌紅,胎黃薄。陰分已虛,濕熱余氛逗留,調之非易。
金鈴子,延胡,粉丹皮,赤苓,地骨皮,淡竹葉,甘草,細生地,茅根
(案68)徐,右。伏暑病經十日,脈來弦數,舌紅,便泄,身熱少汗。望其發疹轉瘧,漸次而解,症屬糾纏可慮。
香青蒿,葛根,淡芩,赤芍,粉丹皮,大豆卷,連翹,炙草,茅根
白話文:
病人已經生病兩個月了,身體消瘦腹部卻膨脹,脈象鬱滯而數,舌頭發黑,大便稀溏。正氣已經大傷,潛伏的邪氣還沒有完全消散,治療起來很困難。
使用獨活、白芍、炒銀花、柴胡、炒枳實、大豆卷、赤苓、炙草。
病人是患了暑濕邪氣導致的病,病後下腹部仍然有疼痛墜落的感覺,小便時可能不暢,容易出汗,脈象細弱而數,沒有力量,舌頭發紅,顏色淡黃。陰分已經虛弱,濕熱餘毒仍然殘留,調養起來不容易。
使用金鈴子、延胡、粉丹皮、赤苓、地骨皮、淡竹葉、甘草、細生地、茅根。
病人姓徐,住在右邊。暑熱病已經持續了十天,脈象弦而數,舌頭發紅,大便稀溏,身體發熱但出汗很少。觀察到病人開始長疹子,然後轉變成瘧疾,病情慢慢好轉,但症狀糾纏不清,令人擔憂。
使用香青蒿、葛根、淡芩、赤芍、粉丹皮、大豆卷、連翹、炙草、茅根。
復診:疹雖未見,有轉瘧之象。
法半夏,赤苓,青蒿,赤芍,丹皮,淨連翹,甘草,淡芩,竹茹,生鱉甲,淨柴胡
(案69)張,右,五十。伏暑夾氣鬱,淹延三候,熱勢下午則甚,舌黃,脈數。諸恙並無增減,惟脘痞鬆解。藥不見效,宜候高明再議。擬丹溪法,未識可否?
姜山梔,建曲,淨連翹,米鉤,制香附,粉丹皮,川芎,薄荷頭,青蒿,省頭草
(案70)第一案:重九日。伏邪瀰漫三焦,汗多不解,脈數,脘悶,便泄,氣粗。最怕神昏痙厥。
淡豆豉(三錢),黑梔(三錢),枳實(一錢半),大杏仁(三錢),滑石(三錢),淨連翹(三錢),前胡(一錢半),全瓜蔞(三錢),石菖蒲(一錢半),米鉤(三錢),加蘆根(一兩)
白話文:
複診後發現,疹子雖然還沒出現,但有轉變成瘧疾的跡象。
藥方:半夏、赤苓、青蒿、赤芍、丹皮、連翹、甘草、黃芩、竹茹、鱉甲、柴胡。
(案例69)張姓患者,右邊身體不適,五十歲。暑氣夾雜着氣鬱,病症持續了三候,下午發熱加重,舌頭發黃,脈搏跳動很快。其他症狀沒有增減,只是感覺腹部脹滿,但鬆軟。之前的藥物沒有效果,應該等候高明的醫生再做決定。考慮使用丹溪的治療方法,不知道是否可行?
藥方:生薑、山梔子、建曲、連翹、米仁、丹皮、川芎、薄荷、青蒿、省頭草。
(案例70)第一個案例:重陽節那天。暑邪瀰漫三焦,出汗很多,止不住,脈搏跳動很快,腹部悶脹,大便稀泄,呼吸急促。最怕出現神志昏迷,抽搐的症狀。
藥方:淡豆豉(三錢)、黑梔子(三錢)、枳實(一錢半)、杏仁(三錢)、滑石(三錢)、連翹(三錢)、前胡(一錢半)、瓜蔞(三錢)、石菖蒲(一錢半)、米仁(三錢),加入蘆根(一兩)。
又方,初十日:鮮生地(一兩),丹皮(一錢半),野鬱金(一錢半),連翹(三錢),大黃(酒炒,一錢半),烏犀尖(一錢半),赤芍(一錢半)
第三案,十一日:伏火劫陰入營,舌焦涸而強,神昏譫語,下後不解,症勢最為險重。
烏犀尖(一錢半),元參(三錢),鮮生地(一兩),鱉甲(一兩),連翹心(三錢),粉丹皮(一錢半),鬱金(一錢半),淡芩(一錢半),知母(一錢半),加竹葉、茅蘆根煎湯代水,另服紫雪丹五分。
又方,十二日:小川連(七分),炒菖蒲(一錢半),淨連翹(三錢),野鬱金(一錢半),黑梔(三錢),綠蘆薈(一錢),真青黛(一錢),淡芩(一錢),元明粉(一錢),酒當歸(二錢),酒大黃(二錢),生甘草(五分),龍膽草(酒炒,二錢)
白話文:
第十日,用鮮生地一兩、丹皮一錢半、野鬱金一錢半、連翹三錢、酒炒大黃一錢半、烏犀尖一錢半、赤芍一錢半。
第三案,第十一日,伏火劫陰入營,舌頭乾裂而硬,神智昏迷且說胡話,瀉後症狀未解,病情十分危急。
用烏犀尖一錢半、元參三錢、鮮生地一兩、鱉甲一兩、連翹心三錢、粉丹皮一錢半、鬱金一錢半、淡芩一錢半、知母一錢半,再加竹葉、茅蘆根煎湯當水服用,另服紫雪丹五分。
第十一日,用小川連七分、炒菖蒲一錢半、淨連翹三錢、野鬱金一錢半、黑梔三錢、綠蘆薈一錢、真青黛一錢、淡芩一錢、元明粉一錢、酒當歸二錢、酒大黃二錢、生甘草五分、酒炒龍膽草二錢。
又方,十三日:酒大黃(一錢半),連翹(三錢),生山梔(三錢),黃芩(一錢),小川連(七分),炒菖蒲(一錢半),鬱金(一錢半),薄荷頭(六分),生甘草(五分),青黛(三錢),元參心(三錢),竹葉(廿片),白蜜(三匙衝入)
另服萬氏牛黃清心丸一粒,石菖蒲汁化。
(案71)凌,左。脈弦大少數,舌胎黃白微燥,身熱汗少。伏邪未化,津液就燥。擬歸葛飲意。
酒當歸(一錢半),葛根(一錢),青蒿(三錢),花粉(三錢),淡竹葉,淡芩(一錢半),炙甘草(五分),赤芍(一錢半),大豆卷(八錢),姜皮(四分),加竹葉(廿片)
白話文:
服用酒大黃、連翹、生山梔、黃芩、小川連、炒菖蒲、鬱金、薄荷頭、生甘草、青黛、元參心、竹葉,用白蜜沖服。另服萬氏牛黃清心丸一粒,用石菖蒲汁化開。患者左脈弦大少數,舌苔黃白微燥,身熱汗少,屬於伏邪未化,津液已燥,擬用歸葛飲治療。方劑包括酒當歸、葛根、青蒿、花粉、淡竹葉、淡芩、炙甘草、赤芍、大豆卷、姜皮,並加竹葉。
(案72)左。復病身熱,又將半月,脈細數,舌黃,咳嗽,小便不爽。正陰大傷,暑濕熱三氣蘊伏,最為可慮。
益元散,杏仁,冬瓜子,桑皮,地骨皮,細生地,木通,淡竹葉,苡仁,川萆薢,赤苓加蘆根、西瓜翠
(案73)常,十二。吐瀉之後,即起驚厥,是系夾虛慢驚風之症。刻診:脈兀小無神,鼻冷舌強,身無大熱,神氣困倦。中虛伏熱,調治甚為棘手,節屆霜降,難防滋變。
軟白薇,元參,淨連翹,鬱金,肥玉竹,遠志炭,甘草,石菖蒲,米鉤,天竺黃,薄荷頭
第二案:幼年瀉後,鼻冷脈小,煩躁身熱,唇焦齒垢,舌胎黃厚,干強難伸。伏火內燔,陽症陰脈,最難調治。
白話文:
(案72)病人左邊身體,病了半個月了,體溫仍然很高,脈搏細弱而快,舌頭發黃,咳嗽,小便不順暢。陰氣大傷,暑濕熱三種邪氣都蘊藏在體內,情況非常嚴重。
藥方:益元散、杏仁、冬瓜子、桑皮、地骨皮、生地、木通、淡竹葉、薏仁、川萆薢、赤苓加蘆根、西瓜翠衣。
(案73)病人常某,十二歲。嘔吐腹瀉之後,馬上就開始抽搐,這是虛寒夾雜驚風的症狀。檢查脈象:脈搏微弱無力,鼻子冰冷,舌頭僵硬,身體沒有發熱,精神萎靡不振。體內虛弱,又潛伏着熱氣,治療起來非常棘手,眼看着霜降季節就要到了,很難預防病情變化。
藥方:軟白薇、元參、連翹、鬱金、玉竹、遠志炭、甘草、石菖蒲、米鉤藤、天竺黃、薄荷。
第二案:一個小孩,腹瀉之後,鼻子冰冷,脈搏微弱,煩躁不安,身體發熱,嘴唇乾燥,牙齒上有垢,舌頭上黃苔厚重,乾燥強硬,難以伸展。體內伏火內燒,陽證陰脈,非常難治。
烏犀尖,連翹,鮮生地,元參,野鬱金,益元散
另服牛黃清心丸。
第三案:厥逆回,脈亦起,伏熱有外達之機。但身熱未退,時時煩躁,心肝風火不熄,尚恐反復。
烏犀尖,元參,鮮生地,連翹,石決明,軟白薇,鬱金,甘中黃
第四案:伏暑驚厥之後,內症雖平,身熱不解。津液傷而汗難得,必待汗出,自然白疹布發,方有向愈之期。
青蒿,黃芩,花粉,甘草,粉丹皮,生首烏,連翹,鬱金,杏仁,炒赤芍,薄荷頭,葛花,茅根肉
(案74)何。邪伏三焦手少陽,無陰則何以化?
白話文:
烏犀尖、連翹、鮮生地、元參、野鬱金、益元散等藥材,另外服用牛黃清心丸。
第三個病患,症狀是厥逆回,脈象也起,體內伏熱有外達的趨勢。雖然身體發熱尚未退,時常煩躁,心肝風火也未熄滅,還擔心會反覆發作。
治療方案是使用烏犀尖、元參、鮮生地、連翹、石決明、軟白薇、鬱金、甘中黃等藥材。
第四個病患,是暑熱驚厥之後,內症雖然平息,但身體發熱仍然未退。津液受損,難以出汗,必須等到汗出,自然長出白疹,才能預期恢復。
治療方案是使用青蒿、黃芩、花粉、甘草、粉丹皮、生首烏、連翹、鬱金、杏仁、炒赤芍、薄荷頭、葛花、茅根肉等藥材。
第七十四個病患,邪氣潛伏於三焦手少陽經,沒有陰氣如何化解呢?
生鱉甲,米鉤,粉丹皮,鬱金,西羚尖,黑梔,連翹,青蒿,甘草,南花粉,大杏仁,前胡,加蘆根
(案75)曹。濕熱伏邪陷入厥陰,脈郁數,小便頻數澀痛,兼有赤色成淋,左脅痛掣,不能轉側,身仍微熱。症屬棘手。姑擬疏泄肝邪,捷於應手乃妙。
龍膽草,柴胡,山梔仁,黃芩,童木通,金鈴子,桃仁,旋覆花,新絳,青蔥管
(案76)左,四旬。暑濕濁邪蘊結下焦,膀胱氣化不行,肝經疏泄失職,以致少腹脹滿作痛,小便澀而不利,脈來弦細。病經半月,正氣漸虛,雖有對症之藥,恐難見效。
炒蒼朮,肉桂,赤苓,豬苓,金鈴子,福澤瀉,滑石,青皮,延胡,寒水石,陳海蜇(漂淡一兩),大荸薺(淨打六個,煎湯代水)
白話文:
病人曹某,濕熱邪氣侵入厥陰,脈象浮數,小便頻繁、澀痛,且帶有紅色尿液,左脅肋疼痛難忍,無法翻身,身體依然略微發熱,症狀十分棘手。暫且考慮疏泄肝經之邪氣,快速見效才是上策。
藥方:龍膽草、柴胡、山梔仁、黃芩、童木通、金鈴子、桃仁、旋覆花、新絳、青蔥。
病人左某,四十歲。暑濕濁邪停滯在下焦,膀胱氣化功能失常,肝經疏泄失調,導致少腹脹滿疼痛,小便澀滯不暢,脈象弦細。病程半月,正氣漸虛,即使有針對症狀的藥物,恐怕也難以奏效。
藥方:炒蒼朮、肉桂、赤苓、豬苓、金鈴子、福澤瀉、滑石、青皮、延胡、寒水石、陳海蜇(漂淡一兩)、大荸薺(淨打六個,煎湯代水)。
(案77)張,右,二十餘。伏邪深藏未達,少腹痛,寒熱無汗,舌乾燥,脈弦數。津傷熱鬱,勢在輕出重入之間。
淨柴胡,赤芍,粉丹皮,枳實,酒延胡,金鈴子,米鉤,花粉,連翹,茅根肉
(案78)薛,右,二十六。伏邪,寒熱往來,四肢厥冷,脘痛無形,脈弦數,舌燥,經水適來將止。病在厥陰少陽之間,勢非輕淺。
淨柴胡,赤芍,炙草,枳實,白薇,旋覆花,新絳,粉丹皮,歸鬚,加蔥管
第二案:邪留厥少兩經,最怕糾纏滋變。
淨柴胡,赤芍,粉丹皮,連翹,南花粉,軟白薇,元參,金鈴子,延胡,淡芩,炙草,茆根肉
第三案:厥陰之病減,少陽伏邪逗留艱出,糾纏可慮。
白話文:
張姓男子,二十多歲。邪氣深藏體內尚未發作,小腹疼痛,發冷發熱但不流汗,舌頭乾燥,脈象弦數。津液受損,熱氣鬱結,病情時好時壞,難以捉摸。
藥方:柴胡、赤芍、丹皮、枳實、延胡索、金鈴子、米鉤、花粉、連翹、茅根。
薛姓男子,二十六歲。邪氣侵犯,發冷發熱交替出現,四肢冰冷,胃部疼痛不明原因,脈象弦數,舌頭乾燥,月經即將結束。病情介於厥陰和少陽之間,不容輕視。
藥方:柴胡、赤芍、炙甘草、枳實、白薇、旋覆花、絳丹、丹皮、當歸鬚,並加入蔥管。
第二個病例:邪氣停留在厥陰和少陽兩經,最怕糾纏不清,發生變化。
藥方:柴胡、赤芍、丹皮、連翹、南花粉、白薇、元參、金鈴子、延胡索、黃芩、炙甘草、茅根。
第三個病例:厥陰經的病症減輕,但少陽經的邪氣仍然停留,難以消除,糾纏不清,令人擔心。
青蒿,黃芩,南花粉,丹皮,連翹,炙草,白薇,鮮生地,米鉤,鬱金,茆根肉
(案79)黃,左,九月二十三日。伏邪汗多,旬日不解,脈弦數,舌胎黃白,疹雖見,猶寒熱往來。症屬糾纏難愈。
炒牛蒡,連翹,大豆卷,黃芩,飛滑石,大杏仁,青蒿,花粉,米鉤,淨蟬衣,淨柴胡
又診,廿五日:汗疹暢徹,熱猶不止,脈細數,舌淡白。正虛邪戀之象,總屬糾纏難愈。
炒牛蒡,連翹,地骨皮,青蒿,花粉,炒枳實,赤芍,炙草,柴胡,茆根肉
甲戌八月廿七日鈔至此。
白話文:
九月二十三日,病人因暑邪入體,出汗不止,已持續十天,脈象弦數,舌苔黃白,雖然有疹子出現,但仍然寒熱交替,症狀糾纏不清,難以痊癒。
醫師開了炒牛蒡、連翹、大豆卷、黃芩、飛滑石、大杏仁、青蒿、花粉、米鉤、淨蟬衣、淨柴胡等藥物。
九月二十五日複診,病人汗疹已暢通,但熱症未退,脈象細數,舌苔淡白,呈現正虛邪戀的狀態,仍然糾纏不清,難以痊癒。
醫師改開炒牛蒡、連翹、地骨皮、青蒿、花粉、炒枳實、赤芍、炙草、柴胡、茆根肉等藥物。
八月二十七日,記錄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