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葉天士曹仁伯何元長醫案》~ 葉天士醫案 (4)

回本書目錄

葉天士醫案 (4)

1. 五、痢疾門

(五十四方)

(案1)溫熱內伏而為下利,腑氣失宣,熱氣上灼,致咳痰、溲數。仿潔古芩芍之例,取酸苦屬陰,正以和其陽耳。

桔梗白芍,炒銀花,黃芩烏梅

(案2)利頻陰傷,脂液咸耗,神形已見衰微。稚年易實易虛,伏熱亦令爍陰,肛墜裡急,書謂氣陷,其陰虛不固耳。仿酸甘化陰法。

熟地炭,石蓮,炙草,懷山藥,五味,塊苓

(案3)下痢十三日,右關前按之實大,肌表畏冷,臥則神混,轉多惡夢,且不欲食,喉舌乾涸。脈症不符。思夏至後,陰不克復,陽欲散越,謬議守陰固攝,以護陽根。

熟地炭,雲苓,五味,江西赤石脂

水煎一半,投入炒粳米貳兩,再煎一二沸服。

(案4)久痢,腎虛不攝,致無味、脫肛。胃關不固,中氣漸傷,春深木旺,有廢食腫脹之憂。

熟地炭,炙草,肉桂,炒當歸乾薑,白芍,禹餘糧人參,赤石脂

(案5)下痢,陰傷,便血。

熟地,炙草,山藥,柴胡,當歸,廣皮,升麻黃耆

(案6)痢後腸風。

炒歸身,炒樗皮,荊芥炭,炒銀花,炒白芍,炒槐米,炒丹皮,炒地榆

(案7)痢後腸風,下血,便溏。

人參,廣皮,蒼朮,黃耆,柴胡,木香,炙草,升麻,黃連

(案8)休息痢。

濟生腎氣丸

(案9)紅積,小溲不利。

楂炭,草果澤瀉,藿梗,川樸,廣皮豬苓木瓜

(案10)先瀉,後利紅,復嘔逆,不思飲食。此臟陰為病,最有冷厥、慢驚之變。議以上下交徵,當治其中之法。

人參,白芍,廣皮,塊苓,益智,建蓮

(案11)舌乾微渴,腹痛自利。里未調和,陰液已涸。

人參,當歸,烏梅,熟地,白芍,楂炭

(案12)暑邪從口鼻入,由中道而至膜原,故胃先不知飢而下痢也。暑邪未盡,中氣先傷,法當暑醒胃,則下痢自緩。

扁豆衣,烏梅,冰糖,川石斛,木瓜,大麥

(案13)脈遲,下利,腹痛,喜熱飲,食下則痞脹。平昔飲酒,中宮必有濕滯也。

草果,黃芩,白芍,澤瀉,杏仁橘白枳實,乾荷葉

(案14)濕熱為痢,向來下焦陰虛,勿過燥劫陰。

黃芩,楂炭,塊苓,白芍,木瓜,澤瀉

(案15)濕在下,熱在上,致胃脘不和。歸、術宜忌用。

黃連,烏梅,橘紅,楂炭,黃芩,豆蔻,白芍

(案16)伏熱下利,形消爍,鼻煤唇赤,腹痛軟膨。已經延綿多日,嘔惡不肯納穀,此為禁口。良由胃虛,熱壅不清。神脫如驚最怕。

人參,烏梅,茯苓藿香,黃連,白芍,澤瀉,楂炭

(案17)高年穀少氣衰,暑濕在胃,下痢紅白,欲嘔,氣逆,飲食不進。乃禁口毒痢,非輕小症。古人謂:痛宜和。久患目疾不愈,肝膽久鬱熱也。

黃連,人參,當歸,石決明,黃芩,石蓮,白芍,楂炭

(案18)茹素,中氣久虛,先瀉後痢,謂脾傳腎,復下純血。都是逆症,不可忽略。議以調血、行疏滯、理虛,以質虛不堪磨耐多日耳。

當歸,人參,廣皮,黃連,白芍,烏梅,楂炭,銀花

(案19)陰傷腹脹,陽浮身熱,陰液劫則口渴,胃口弱則進谷無味,一派虛象。但治脾胃,瀉不得止。大法益三陰以固之,通陽腑以宣之。

熟地炭,人參,山藥,炒丹皮,塊苓,五味

(案20)痛痢已止,神倦欲昏,下午四肢微冷。此陰傷及陽之象。宜鎮陽攝陰方法。

人參,遠志,五味,熟地,龍骨附子

(案21)久瘧傷陰,陰不固攝,肛墜裡急,頻至圊,不得便。與腸風臟毒參看頗同。議以酸甘攝陰為法。但瘧系經,邪勢已內陷臟腑,高年當此,最屬不合。

人參,炙草,烏梅,熟地,白芍,芡實

(案22)瘧傷於經,痢傷於臟,故先痢後瘧者多輕,先瘧後痢者多凶。今瘧痢並行,經臟兩傷,況兼胃倒不納穀食,古人無縷治之條。前議柔劑甘補攝陰,少佐酸泄和陽,以熱邪深陷,陰液告涸故耳。議以禹餘糧赤石脂丸固澀手陽明大腸,關閘之徹,用冷參湯與服。

人參,蜀漆牡蠣大棗桂枝,龍骨,炙草

晚服禹餘糧赤石脂丸

(案23)瘧痢並作。經邪入里,色脈已屬不足。清邪即當和血。

黃芩,烏梅,楂炭,白芍,歸身,橘紅

(案24)脈澀,舌絳,耳聾,口渴,下利垢水七日,利後反有喘急。此乃陰氣走泄,陽獨上冒,有昏厥之危。就腹滿一證,亦是熱入之徵,非輕談易易可知。

生地炭,炒麥冬,炙甘草,生白芍,炒丹皮,小胡麻

(案25)暈厥瘛瘲,下利嘔逆,皆久延欲脫,三焦皆受戕賊,無法穩成。古人云:上下交病,當治其中。連理湯治之。

人參,乾薑,白芍,黃連,烏梅,茯苓

(案26)腸中濁氣不通,脾陽先已自餒,暮夜陽微䐜脹為甚。消導、苦燥,陽氣更傷。溫中佐運,並以分利,議治中湯意。

益智仁,茯苓,桂心,淡乾薑,茅朮,澤瀉

(案27)陽虛利積。

益智,乾薑,茯苓,茅朮,附子,澤瀉

(案28)久痢亡陰,胃陽亦弱。酒客不甘藥,仿少陰例,填實陽明為治。

炒粳米,赤石脂,禹餘糧,乾薑炭

(案29)久痢,三陰為腫。

八味丸:熟地,茯苓,丹皮,萸肉,山藥,澤瀉,附子、肉桂(各炒焦)

(案30)久痢紅積不止。

熟地炭,黑甘草,川斛,山藥,焦當歸,炮薑炭,茯苓

(案31)左數堅搏,熱入血分,下利不爽。

生地,楂炭,丹皮,炒銀花,阿膠,白芍,白頭翁黑豆

(案32)久久瀉痢,無有不傷腎藏。內熱已傷及陰,故燥皮為惡,液損愈多。宜陰藥中兼通腑氣。

熟地炭,炒楂,烏梅,木瓜,川斛

(案33)久痢傷陰,腎虛。谷不納,利不止。

熟地炭,炙草,川斛,炒當歸,楂肉,茯苓

(案34)久痢白積,濕熱不清。

茅朮,茯苓,半曲,黃柏,澤瀉,廣皮

(案35)壯年曾失血,秋月患滯下,至今血積便溏。此屬陰陽不肯收攝。

熟地炭,湖蓮,炒粳米,赤石脂,五味調入鴉片煙三分。

丸方:熟地,赤石脂,湖蓮,五味,禹餘糧,山藥粉,滾水和丸。

(案36)由利後腸風下血,此三陰受戕,幾年不痊,久傷失固矣。議進堵塞以熄內風。

赤石脂,炒粳米,木瓜,烏梅炭,炮薑炭

(案37)脾厥腹痛,久痢瀉血。

熟地炭,炙草,塊苓,川楝,炒當歸,乾薑,楂炭,白芍

(案38)久痢下血不止。

熟地,茯苓,丹皮,萸肉,山藥,澤瀉,附子,禹餘糧,赤石脂,水泛為丸。

(案39)飢不欲食,氣上衝至咽,此屬肝木犯胃。高年厥陰下痢,最是重症,必得安穀,方有愈期。

人參,乾薑,黃連,楂炭,白芍,烏梅,當歸

(案40)腹痛肛墜,利又不爽。腸中濕熱未清,腎陰又利而傷。仍宜調和,莫進辛燥止澀。

生地,當歸,楂炭,料豆衣,阿膠,白芍

(案41)腸胃濕熱內伏,近日冷熱不調,肺失宣降,則諸氣膹郁,致形寒畏冷,腹痛下痢。先用開氣宣暢分消法。

桔梗,當歸,楂肉,枳殼,麥冬

前方調肺利氣,通血和肝,使左升右降,旋轉而腸中壅遏自罷,此輕劑獲效矣!今日承漿環口紅瘰焮發,宜佐清熱,用芩芍湯

黃芩,蘇梗,當歸,白芍,楂肉,苡仁

(案42)濕熱去則利止,燥熱侵則咳痰。此五氣勝復,秋令燥氣由天而降,故上焦先受。仍清氣熱為主。

桑葉,象貝,蔞皮,連翹,淡芩,沙參通草

(案43)熱利傷陰,陰失上承,則上燥為咳,飲食不甘,胃陰亦弱。酒客不宜甘膩,前方苦降不應,已非邪熱深伏。議用養胃陰,即土生金意。

生扁豆,桑葉,沙參,炒麥冬,玉竹糯米

(案44)脈虛濡,寒熱後咽乾,少腹微痛,微痢。因勞碌飲食失節,中氣已虛,風木自動,心中苦飢。藥宜甘緩熄風。

炙草,茯苓,南棗,白芍,北參

(案45)痢久腎傷,氣不收攝,肛門錐痛下墜,小便不利。先擬升陽一法。

人參,鹿角霜,生菟絲,茯苓,炒當歸,調入陽起石末。

(案46)邪入至陰,陰瘧不止而下利。

生於術,防風獨活,生黃耆,附子,羌活

(案47)久瀉成利,腹痛,食減。

生茅朮,豬苓,肉桂,塊茯苓,澤瀉,椒目

(案48)痢後瀉血,小水不利,後墜。

熟地炭,塊茯苓,赤石脂,炒遠志,炒白芍,禹餘糧

(案49)脈弦,虛勞久咳,腸垢自利。

人參,炒當歸,炮薑炭,木瓜,米炒白芍,赤石脂

(案50)形損脈垂,咳嗽經月,下痢白膩。此上下交病,當治其中。用建中法。

桂枝,白芍,甘草,生薑,大棗,飴糖

(案51)大病後,飲食起居皆不如法,以致邪陷入里,舌乾,自利。恐其深入陰中,則危矣!

白芍,炙草,附子,枳實

(案52)利後陰傷,五心煩熱。稚年恐致疳病,最宜薄味調養,夏令可與清熱肥兒丸之屬。

白芍,湖蓮,澤瀉,乾荷葉,茯苓,丹皮,南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