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遵

《集驗方》~ 卷第十二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十二 (2)

1. 治耳病方

治耳聾方。

杏仁(去皮尖熬),葶藶子(熬),鹽末(各等分)

上三味,搗研,以少許豬脂和合煎,以綿裹塞耳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二)

又方

附子(炮),瓜子,杏仁(去皮熬各等分)

上三味,搗,以綿裹,塞耳中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二)

又方

白話文:

治療耳聾的方子。

杏仁(去掉皮和尖端後熬煮),葶藶子(熬煮),鹽末(各取相等份量)

將上述三種材料搗碎研磨,加入少量豬油混合煎煮,然後用棉花包裹起來塞入耳朵中。(出自《外臺》卷二十二)

另一個方子:

附子(炮製過的),瓜子,杏仁(去掉皮後熬煮,各取相等份量)

將這三種材料搗碎,用棉花包裹,塞入耳朵裡。(出自《外臺》卷二十二)

巴豆十四枚,搗。鵝脂半兩,火熔,內巴豆和,取如小豆,綿裹內耳中,瘥,日一易。瘥三十年聾。(《肘後方》卷六)

治聤耳出膿水散方。

白話文:

巴豆14粒,搗碎。鵝油半兩,加熱熔化,加入巴豆末,拌勻。取如綠豆般大小,用棉花包好,塞入耳中,直至痊癒。每天更換一次。堅持治療,三十年的耳聾也能治癒。(《肘後方》卷六)

礬石(三兩),烏賊魚骨(一兩),黃連(一兩),龍骨(一兩)

白話文:

  • 礬石:三兩

  • 烏賊魚骨:一兩

  • 黃連:一兩

  • 龍骨:一兩

上四味,搗末,以棗核許綿裹,塞耳中,日再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二)

治耳痛有汁出方。

熬杏仁令赤黑,搗如膏,以綿裹塞耳,日三易,三日即愈。(《肘後方》卷六)

治蜈蚣入耳方。

炙豬肉掩耳,即出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二)

白話文:

將四味藥材搗碎成粉末,用像棗核大小的棉花包裹起來,塞入耳朵中,每天更換兩次。

治療耳朵疼痛且有分泌物流出的方法是:將杏仁炒至赤黑色,搗成膏狀,用棉花包裹後塞入耳朵,每天更換三次,連續三天就能痊癒。

對於蜈蚣進入耳朵的情況,可以用烤過的豬肉覆蓋在耳朵上,蜈蚣就會出來。

2. 治鼻病方

治鼻中息肉,通草散方。

通草(半兩),礬石(一兩熬),真朱(一銖),細辛(三分)

白話文:

通草(半兩):用通草的根莖,重量為半兩。

礬石(一兩熬):用礬石,經過熬製後,重量為一兩。

真朱(一銖):用真朱,重量為一銖。

細辛(三分):用細辛的根莖,重量為三分。

凡四物,合冶下篩,展綿如棗核,取藥如小豆,著綿頭,內鼻中,日再。(《醫心方》卷五)

白話文:

凡四物,混和在一起,然後過篩。把棉線搓成棗核形狀,取藥物像綠豆大小,放在棉頭上,然後塞入鼻孔中。一天兩次。

3. 治口舌病方

治口中臭散方。

甘草(五兩),芎藭(四兩),白芷(三兩)

凡三物,治下篩,酒服方寸匕,日三。(《醫心方》卷五)

治口瘡方。

白話文:

治療口臭的散方:

甘草(五兩),芎藭(四兩),白芷(三兩)

將這三種材料研磨成細粉,每次用酒送服一方寸匕的量,一天服用三次。(出自《醫心方》卷五)

治療口腔潰瘍的方子。

升麻,黃柏,大青

上三味,以水煮含之,冷吐,瘥止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二)

又方

白話文:

升麻:

升麻是一種藥材,具有發散風熱、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的功效。常用於治療感冒、發燒、頭痛、咽喉腫痛、痢疾、麻疹等疾病。

黃柏:

黃柏是一種藥材,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、止瀉止痢的功效。常用於治療痢疾、腹瀉、胃腸炎、肺熱咳嗽、瘡瘍腫痛等疾病。

大青:

大青是一種藥材,具有清熱解毒、利咽消腫、止血涼血的功效。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、扁桃體炎、牙齦腫痛、目赤腫痛、瘡瘍腫痛等疾病。

蘆根(四兩),黃柏,升麻(各三兩),生地黃(五兩)

白話文:

蘆根(240 公克),黃柏、升麻(各 180 公克),生地黃(300 公克)

上四味,切,以水四升,煮取二升,去滓含,取瘥。含極冷吐,卻更含之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二)

治口中生瘡方。

取黃柏削去皮,作如鴨舌含之,咽汁彌好,蜜漬含亦佳。(《醫心方》卷五)

治重舌方。

以鈹針刺舌下腫者,令血出愈,勿刺大脈也。(《醫心方》卷五)

白話文:

將上述四味藥材切好,加入四升水煮至剩兩升,去掉渣滓後含在口中,直到痊癒。如果含的藥液變得太冷,就吐掉再換新的含。

治療口腔潰瘍的方法。

取黃柏削去外皮,做成像鴨舌的形狀含在口中,吞下它的汁液效果更好,也可以用蜂蜜浸泡後含著。

治療重舌症的方法。

使用鈹針刺破舌下腫脹的地方,讓血液流出即可痊癒,但要避免刺到大的血管。

4. 治唇病方

治沈唇緊唇方。

以青布卷燒炷著斧上,取汁塗之良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二)

又方

取亂髮、蜂房、六畜毛燒作灰,以豬脂和如膏,敷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二)

又方

鱉甲及頭垢,燒灰敷之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二)

又方

礬石燒末,和胡粉敷之,瘥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二)

白話文:

治療嘴唇乾裂的方子。

用青布包裹後點燃,放在斧頭上燒,取其汁液塗抹在嘴唇上,效果很好。

另一個方子是:

取一些亂髮、蜂巢和家畜的毛髮燒成灰,然後加入豬油調成膏狀,塗敷於患處。

還有一個方子:

將鱉甲以及頭上的污垢燒成灰,塗敷於患處。

另外一個方子:

把礬石燒成粉末,與胡粉混合後塗敷,直到痊癒。

5. 治牙齒病方

治齒痛方。

雞屎白燒灰末,以綿裹,置齒痛上咬咋之,瘥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二)

又方

白話文:

治療牙痛的方法。

將雞糞燒成灰,磨成粉末,用棉布包裹後放在疼痛的牙齒上咬住,可以緩解疼痛。(出自《外臺》卷二十二)

另外一個方法。

芎藭,細辛,防風,礬石(燒令汁盡),附子(炮),藜蘆,莽草

上七味,等分,搗篩為末,以綿裹彈丸大,酒漬燙所患處,含之勿咽汁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二)

又方

白話文:

  • 芎藭:川芎,具有活血化瘀,行氣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細辛:為細辛科植物細辛的根莖,具有溫經散寒,行氣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防風:中藥名,為防風屬植物防風的根,具有解表祛風,勝濕止痛的功效。

  • 礬石(燒令汁盡):礬石是指經過煅燒後,使之全部失去水分的礬石。具有收斂止血,燥濕止癢的功效。

  • 附子(炮):附子是毛茛科植物烏頭的根,炮製後稱為附子。具有回陽救逆,補火助陽的功效。

  • 藜蘆:為百合科植物藜蘆的全草,具有消痰止咳,祛風通絡的功效。

  • 莽草:為禾本科植物莽草的全草,具有清熱解毒,祛風止癢的功效。

獨活(三分),黃芩,芎藭,當歸,蓽茇(各二兩),丁香(一兩)

白話文:

獨活三分、黃芩、芎藭、當歸,蓽茇各二兩、丁香一兩。

上六味,切,以水五升,煮取三升去滓,微微含漱良久,吐卻更含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二)

又方

含白馬尿,隨左右含之,不三、五口瘥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二)

又方

白話文:

將上述六種材料切成小塊,加入五升水煮至剩下三升,去掉渣滓後,稍微含在口中漱口一段時間,然後吐掉再重新含漱。

另一個方法是含白馬的尿液,在口腔左側或右側含著,這樣做三到五次就能見效。

還有一個方法。

胡麻五升,水一斗,煮取五升,含漱吐之。莖葉皆可用之,神良,不過二劑,腫痛即愈。(《證類本草》卷二十四)

白話文:

芝麻五升,水一斗,煮汁五升,每天含在口中漱口後吐出。芝麻莖葉都可以用,療效神奇,服用兩劑即可治癒腫痛。(《證類本草》卷二十四)

治牙齒疼痛方。

取枯竹,燒竹一頭,以注錢上,得汁,多著齒上,即瘥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二)

治齲齒方。

取松脂銳如錐,注齲孔內,須臾齲蟲緣松脂出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二)

又方

煮雞舌香汁含之,瘥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二)

治風齒疼腫悶方。

莽草(二兩)

上一味,以水五升,煎取三升,含漱之,勿咽汁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二)

又方

椒(二十粒),枳根皮,莽草,細辛,菖蒲,牛膝(各二兩)

上六味,切,以水四升,煮取二升,去滓,細細含之,以瘥為度,未瘥,更作取瘥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二)

治齒楚痛方。

生地黃,桂心

上二味合,以含嚼,咽汁無妨。(《外臺》卷二十二)

消齒壅法。

朴硝為末,敷之,消。(《東醫寶鑑·外形篇》卷二)

白話文:

治療牙齒疼痛的方法。

取乾枯的竹子,燒熱一端,滴在銅錢上收集汁液,多塗抹在牙齒上,疼痛就會緩解。

治療蛀牙的方法。

取尖銳如錐的松脂,放入蛀牙孔內,不久蛀蟲會沿著松脂爬出來。

另一種方法

煮雞舌香汁含在口中,可以治癒。

治療因風引起的牙齒疼痛和腫脹的方法。

使用莽草(二兩),加水五升,煎至三升,用來含漱,不要吞下汁液。

另一種方法

花椒(二十粒),枳根皮,莽草,細辛,菖蒲,牛膝(各二兩)

將上述六種藥材切好,加水四升,煮至二升,濾去藥渣,慢慢含漱,直到症狀緩解,如果未愈,可再製作繼續使用直至痊癒。

治療牙齒劇痛的方法。

生地黃與桂心混合,含在口中咀嚼,吞咽汁液也無妨。

消除牙齒周圍腫脹的方法。

將朴硝研成粉末,敷在患處,可以消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