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遵

《集驗方》~ 卷第二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第二 (6)

1. 治中風諸急及風熱方

治中風口喎噼不正方。

取空青如棗者,著口中含咽之,即愈。(《醫心方》卷三)

治卒不得語方。

煮大豆取汁,稍含咽之。(《醫心方》卷三)

又方

取桂一尺,水三升,煮取一升,頓服之。(《醫心方》卷三)

治卒暴風,口面僻,半身不隨不轉,竹瀝湯方。

白話文:

治療中風導致嘴巴歪斜不正的方法。

取像棗子大小的空青礦石,放在口中含著慢慢吞下,馬上就能痊癒。(出自《醫心方》第三卷)

治療突然失去說話能力的方法。

煮大豆取其汁液,稍微含在口中然後慢慢吞下。(出自《醫心方》第三卷)

另一種方法

取一尺長的肉桂,加三升水煮沸,煮至剩下一升,一次性服用。(出自《醫心方》第三卷)

治療突然遭受風邪侵襲,導致嘴巴歪斜、面部偏斜,半身不遂,不能轉動的方法,使用竹瀝湯方。

竹瀝(三升),防風,防己,升麻,桂心,芎藭,羚羊角(屑,各二兩),麻黃(四兩去節)

上八味,切,以水四升,合竹瀝,煮取二升半,分為三服,三日服一劑,常用。忌生蔥。(《外臺》卷十四)

白話文:

三升竹汁,一兩防風、防己、升麻、阿膠,二兩桂心、川芎,羚羊角刮碎二兩,四兩麻黃(去掉節)。

西州續命湯,治中風痱,身體不自收,口不能語,冒昧不識人,不知痛處,但拘急,中外皆痛,不得轉側,悉主之方。

白話文:

西州續命湯,用於治療中風痱,患者身體不自主地抽搐,不能說話,神志不清,不認識人,也感覺不到疼痛,但身體緊繃僵硬,內外皆痛,無法翻身。本方為此類疾病的首選方劑。

麻黃(六兩,去節),石膏(四兩,碎,綿裹),桂心,當歸,甘草(炙,各二兩),芎藭,乾薑,黃芩(各一兩),杏仁(四十枚去皮尖兩仁)

白話文:

麻黃:六兩,去除節。

石膏:四兩,搗碎,用棉布包好。

桂心:兩兩。

當歸:兩兩。

甘草:炙甘草,兩兩。

芎藭:一兩。

乾薑:一兩。

黃芩:一兩。

杏仁:四十枚,去皮尖,取兩仁。

上九味,切,以水一斗九升,先煮麻黃再沸,吹去沫,後下諸藥,煮取四升,初服一升,稍能自覺者,勿熟眠也,可臥厚覆,小小汗出已,漸漸減衣,勿復大覆,不可復服,瘥。前服不汗者,更服一升,汗出即愈。汗後稍稍五合一服,飲食如常,唯忌生蔥、海藻、菘菜。(《外臺》卷十四)

治與前大續命湯同,兼治產婦大去血者,及老人小兒方。

白話文:

服用九味藥材,切碎,以一斗九升的水煮沸,先將麻黃煮沸,並吹去浮沫,再加入其他藥材,煮取四升,第一次服一升,如果稍有感覺的人,不要睡熟,可以蓋厚被子,輕微出汗後,逐漸減少衣物,不要再蓋很多被子,不可再服用,即為治癒。前面服用沒有出汗的人,再服用一升,出汗後便痊癒。出汗後少量服用五合一劑,飲食照常,唯獨忌諱生蔥、海藻、大白菜。(《外臺》卷十四)

甘草(炙),桂心,當歸,人參,石膏(碎,綿裹),乾薑(各二兩),麻黃(三兩,去節),芎藭(一兩),杏仁(四十枚,去皮尖兩仁)

白話文:

  • 甘草(炙):經過炙烤的甘草

  • 桂心:桂樹的樹皮中心部分

  • 當歸:當歸的根部

  • 人參:人參的根部

  • 石膏(碎,綿裹):將石膏研成細末,用棉布包起來

  • 乾薑(各二兩):經過烘乾的生薑,每種各二兩

  • 麻黃(三兩,去節):麻黃的莖,去節後用三兩

  • 芎藭(一兩):川芎的根部,用一兩

  • 杏仁(四十枚,去皮尖兩仁):杏仁,去皮和尖端後,用四十枚

上九味,㕮咀,以水一斗,煮取四升,服一升。當小汗,薄覆脊,憑几坐,汗出則愈。不更服,無所禁,勿當風。並治但伏不得臥,咳逆上氣,面目洪腫。忌海藻、菘菜、生蔥。範汪方主病及用水升數煮取多少並同。汪云:是仲景方,本欠兩味。(《外臺》卷十四)

白話文:

取上九味藥物,細細咀嚼混合後,加入一斗水,煮沸後取四升藥液,服用一升。服用之後,應保持身體微微出汗,並薄覆背部,身體靠幾支撐著坐下,如果汗液大量排出則痊癒了。痊癒之後不用再服用藥物,飲食上沒有任何禁忌,但不要吹風。所有症狀都可治療,但是隻能平躺,不能趴臥,咳嗽逆氣上升,面部腫脹。忌諱吃海藻、大白菜、生蔥。範汪方中記載的病症、加減味藥物以及煮藥的升數與煮取的藥液數量等,都與本方相同。範汪說:這是仲景的方劑,原本少了兩味藥。(《外臺》卷十四)

小黃耆灑,大治風虛痰澼,四肢偏枯,兩腳弱,手不能上頭,或小腹縮痛,脅下攣急,心下有伏水,脅下有積飲,夜喜夢,悲愁不樂,恍惚善忘,此由風虛,五臟受邪所致。或久坐腰痛,耳聾卒起,眼眩頭重,或舉體流腫疼痹,飲食惡冷,澀澀惡寒,胸中痰滿,心下寒疝,藥皆主之。及婦人產後余疾,風虛積冷不除者方。

白話文:

小黃耆酒,可以治療風虛痰濕、四肢偏枯、兩腳虛弱、手不能舉過頭頂、小腹疼痛、脅下攣急、心下有伏水、脅下有積飲、夜間多夢、悲愁不樂、恍惚善忘等病症。這些病症是由風虛引起的,五臟受到邪氣侵犯所致。或因久坐腰痛、耳聾突然發作、眼眩頭重、或全身浮腫疼痛麻痺、飲食喜熱怕冷、振振惡寒、胸中痰多、心下寒疝等病症,此藥都能主治。還有婦女產後餘疾,風虛積冷未除的病症,也可用此方治療。

黃耆,附子,蜀椒,防風,牛膝,細辛,桂心,獨活,白朮,芎藭,甘草,薯蕷(各三兩)秦艽,大黃,葛根,乾薑,山茱萸(各二兩),當歸(二兩半)

白話文:

黃耆、附子、蜀椒、防風、牛膝、細辛、桂心、獨活、白朮、芎藭、甘草、薯蕷(各150公克)

秦艽、大黃、葛根、乾薑、山茱萸(各100公克)

當歸(125公克)

上十八味,㕮咀,少壯人無所熬煉,虛老人微熬之,以絹袋中盛,清酒二斗漬之,春夏五日,秋冬七日,可先食服一合,不知可至四、五合,日三服,此藥攻痹甚佳,亦不令人吐悶,小熱宜冷飲食也。大虛加蓯蓉二兩;下痢加女葳三兩;多志加石斛、菖蒲、紫石各二兩;心下多水者,加茯苓、人參各二兩,薯蕷三兩。

白話文:

將以上十八種藥材打成粉末,強壯的年輕人不需煎煮,虛弱的老人則需稍加煎煮,將藥粉裝在絹袋中,倒入二斗清酒浸泡,春天和夏天浸泡五天,秋天和冬天浸泡七天,可以先服用一杯,不知不行,最多可以服用四五杯,一天服用三次,這種藥非常適合治療痹症,而且不會讓人感到噁心和煩悶,但服用後宜吃冷飲和食物。如果身體非常虛弱,可以加入二兩蓯蓉;如果腹瀉,可以加入三兩女葳;如果思慮過多,可以加入二兩石斛、菖蒲和紫石;如果心下有多餘的水,可以加入二兩茯苓和人參,三兩山藥。

酒儘可更以酒二斗重漬滓,服之不爾,可曝滓搗,下酒服方寸匕,不知稍增之,服一劑得力,令人耐寒冷,補虛,治諸風冷神良。(《千金方》卷七)

白話文:

如果酒浸漬後喝完了,還可以再用二斗酒重新浸漬藥渣,服用藥酒卻沒有效果,可以把藥渣曬乾後搗碎,每服一匙和藥酒一起服用。如果不知不覺中漸漸增加藥量,一劑藥服用後見效,能讓人耐受寒冷,補虛,治風寒神效。(《千金方》卷七)

風癲論曰:風癲病發則仆地,吐涎沫無知,若強掠如狂及遺糞者難治,無方。(《外臺》卷十五)

治風熱心躁,口乾狂言,渾身壯熱,及中諸毒,龍腦甘露丸。

白話文:

風癲病發作時會倒地,口中流出涎沫,失去知覺,如果出現像瘋狂一樣的強烈抽搐以及大小便失禁的情況就很難治療,沒有藥方可以治。

用於治療風熱引起的心煩意亂、口乾舌燥、胡言亂語、全身高燒,以及中毒等症狀,可以用龍腦甘露丸。

寒水石半斤,燒半日,淨地坑內盆合,四面濕土擁起,候經宿取出,入甘草末,天竺黃各二兩、龍腦二分,糯米膏丸彈子大,蜜水磨下。(《證類本草》卷四)

白話文:

寒水石半斤,燒半天,在乾淨的坑內用盆子合起來,四周用濕土堆起來,等過了一天一夜取出,加入甘草末、天竺黃各二兩、龍腦二分,用糯米膏做成彈子大小的丸子,用蜂蜜水磨碎服用。(《證類本草》卷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