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臨症經應錄》~ 卷一 六氣雜感門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六氣雜感門 (2)

1. 一、春溫

元參,麥冬,花粉,金銀花,連翹,黃芩,丹皮,梔仁,炒大貝,綿紋軍,枳實,輕滑石,羚羊角,板藍根,白蘆根,蔞仁

春溫斑疹十三天,大便屢解不徹,胸腹按痛稍減,舌苔厚膩漸宣,灰色不退,尖赤乾燥欠津,按脈數軟。此係里滯邪熱久踞,是以未能驟清,陰液為傷,仍屬耽險。擬用瀉南實北,佐以緩攻之劑。

細生地(取汁),元參,麥冬,大貝母,知母,丹皮,犀角片,天花粉,滑石,炒山梔,京赤芍,熟軍錠,連翹

春溫斑疹十四天,現已過經,但里滯尚未清楚,勢難屢攻,惟陰液耗竭,夙昔肝陽用事,加以邪氛不靖,致令面赤時煩多語。今診脈象較前稍有和洽,苔膩灰黑腐退,此層退之消息也,務宜平心息慮,藥餌調攝,庶幾脫然無累,擬五心湯加味為善。

元參心,麥冬心,連翹心,竹葉心,蓮子心(另煎,衝入),白茯神,霍石斛,橘皮(鹽水炒),貝母,上西珀(乳石,細研),真枇杷露(燉用,衝入),犀角(鎊)

病今十五天,案已疊載,前方毋再瑣述。今診脈症頗平,仍擬原法出入,謹慎調護是穩當之策也。

前方去竹葉心、上西珀,加粉丹皮、銀花露。

白話文:

一、春溫

患者患春溫,斑疹持續十三天,大便多次不成形,胸腹按壓疼痛稍減,舌苔厚膩漸漸消退,但仍呈灰色且未完全消退,舌尖紅赤乾燥,口乾舌燥,脈象數而軟。這是因為體內邪熱停滯日久,難以迅速清除,導致陰液受損,病情仍屬危險。治療方案擬採用瀉南實北(瀉火通便,滋陰補腎)的方法,輔以緩慢攻邪的藥物。

患者患春溫,斑疹持續十四天,已過病程高峰,但體內邪熱仍未完全清除,不宜頻繁攻治,主要是因為陰液耗竭,加上以往肝陽亢盛,邪氣未淨,導致面部潮紅,煩躁,多言。目前脈象較前有所好轉,苔膩呈灰黑色,並開始腐敗脫落,這是病情好轉的跡象。應當保持心平氣和,配合藥物調理,才能順利痊癒。擬用五心湯加味治療。

患者病情持續十五天,之前的治療方案已記錄在案,不再贅述。目前脈象和症狀均有所好轉,仍擬沿用之前的治療方案,略作加減,謹慎調護才是穩妥之策。之前的藥方去除竹葉心、上西珀,加入粉丹皮、銀花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