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臨症經應錄》~ 卷四 婦女疾病門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婦女疾病門 (15)

1. 四十三、集方

[珠黃散]𪼥珠,犀黃,六一散,滑石,甘草

[琥珀抱龍丸]琥珀,辰砂,雄黃,膽星,殭蠶,全蠍,牛黃,麝香,天竺黃,赤苓

上法制,載在《古方選注》,各為末,蒸餅為丸,金箔為衣,燈心薄荷湯和勻服。

[桑菊散](辛涼輕劑),桑葉,菊花,杏仁,連翹,薄荷,桔梗,甘草,葦根

[紫雪丹]黃金,寒水石,石膏,滑石,磁石,升麻,元參,甘草,烏犀角,羚羊,沉香,木香,丁香,朴硝,硝石,辰砂,麝香

[連翹赤小豆湯](苦辛微寒法)連翹,赤豆,山梔,通草,花粉,香豆豉

(按:赤小豆乃五穀中之赤小豆,味酸,肉赤,涼水浸,取皮用,非藥肆中之赤小豆,藥肆中的赤小豆乃廣中野豆,赤皮、蒂黑、肉黃,不入藥也。)

摘錄《湯頭》不載方以便查閱

[孔聖枕中月]龍骨,遠志,龜板,菖蒲

[胃關煎]熟地,山藥,扁豆,甘草,焦乾姜,吳萸,白朮

[六安煎]即二陳湯加杏仁、白芥子

[六神湯]即四君子湯加扁豆、山藥

[四獸飲]即六君子湯加草果、烏梅、生薑、大棗

[薤露飲]薤白頭,瓜蔞實,半夏,桂枝木

[大半夏湯]半夏,人參,白蜜

長流水煎,和蜜揚二百四十遍,煮藥,溫服。

[雪羹湯]荸薺,海蜇

上二味,水二鍾,煎八分,服羹食物之味,調和勻也。雪喻其淡而無奇。

[大寶風味](酸苦寒法)生白芍,陳阿膠,生龜板,生牡蠣,生鱉甲,熟地黃,大麻仁,五味子,炙甘草,雞子黃,大麥冬

水八杯,煮取三杯,去滓,再入雞子黃,攪令相勻,分三次服。

[陶氏黃龍湯]大黃,芒硝,厚朴,枳實,甘草,人參,當歸

[新加黃龍湯](苦甘鹹法)大黃,芒硝,生地,甘草,人參,元參,麥冬,當歸,海參,薑汁

[宣白承氣湯]生石膏,生地黃,杏仁粉,瓜蔞皮

[杏仁滑石湯]杏仁,滑石,黃芩,黃連,化紅,半夏,玉金,厚朴,通草

[黃芩滑石湯](苦辛寒法)黃芩,滑石,茯苓皮,大腹皮,蔻皮,豬苓

[桑杏湯](辛涼法)桑葉,杏仁,沙參,象貝,梔子,香豉,梨皮

[清營湯](鹹寒苦甘法)犀角,生地,元參,竹葉心,麥冬,丹參,黃連,銀花,連翹

水八杯,煮取三杯,日三服。

[清絡飲](辛涼芳香法)鮮荷葉邊,鮮銀花,西瓜翠,扁豆花,絲瓜皮,鮮竹葉心

水二杯,煮取一杯,日三服,凡暑傷肺經氣分之輕症,皆可用之。

[五汁飲](甘寒法)梨汁,荸薺汁,葦根汁,麥冬汁,藕汁(或用蔗汁)

臨時斟酌多少,和勻涼服,不喜涼者,重湯燉服。

[黃氏牛黃清心丸]西牛黃,鏡面硃砂,黃連,黃芩,山梔,玉金

上為末,蒸餅和丸如黍大,今所用者乃蠟殼外護,內以真金滾丸是也。服時用燈心湯或薄荷湯和勻服。

白話文:

四十三、集方

**珠黃散:**珍珠、犀角黃、六一散、滑石、甘草

**琥珀抱龍丸:**琥珀、硃砂、雄黃、膽星、殭蠶、全蠍、牛黃、麝香、天竺黃、赤苓。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蒸熟的餅做成丸藥,再以金箔包裹,用燈心草或薄荷煎煮的湯水送服。

桑菊散(辛涼輕劑):桑葉、菊花、杏仁、連翹、薄荷、桔梗、甘草、葦根

**紫雪丹:**黃金、寒水石、石膏、滑石、磁石、升麻、玄參、甘草、烏犀角、羚羊角、沉香、木香、丁香、朴硝、硝石、硃砂、麝香

連翹赤小豆湯(苦辛微寒法):連翹、赤小豆、山梔子、通草、花粉、香豆豉。(註:此處赤小豆指的是五穀中的赤小豆,味酸,豆肉赤紅,需用涼水浸泡,取其皮使用,而非藥店中販售的赤小豆,藥店販售者為野生赤豆,赤皮黑蒂,豆肉黃色,不可入藥。)

(以下方劑摘錄自《湯頭》,為方便查閱,未載方劑製法)

**孔聖枕中月:**龍骨、遠志、龜板、菖蒲

**胃關煎:**熟地黃、山藥、扁豆、甘草、焦乾薑、吳茱萸、白朮

**六安煎:**二陳湯加入杏仁、白芥子

**六神湯:**四君子湯加入扁豆、山藥

**四獸飲:**六君子湯加入草果、烏梅、生薑、大棗

**薤露飲:**薤白頭、瓜蔞實、半夏、桂枝

**大半夏湯:**半夏、人參、白蜜。將藥材用長流水煎煮,加入蜂蜜攪拌二百四十遍,煮沸後溫服。

**雪羹湯:**荸薺、海蜇。以上二味藥材,加水煎煮至八分,服食時可依個人喜好添加食物調味,使其口感更佳。 「雪」字形容湯劑清淡無奇。

大寶風味(酸苦寒法):生白芍藥、阿膠、生龜板、生牡蠣、生鱉甲、熟地黃、大麻仁、五味子、炙甘草、雞蛋黃、麥冬。加水八杯,煎煮至三杯,過濾藥渣,再加入雞蛋黃攪拌均勻,分三次服用。

**陶氏黃龍湯:**大黃、芒硝、厚朴、枳實、甘草、人參、當歸

新加黃龍湯(苦甘鹹法):大黃、芒硝、生地黃、甘草、人參、玄參、麥冬、當歸、海參、薑汁

**宣白承氣湯:**生石膏、生地黃、杏仁粉、瓜蔞皮

**杏仁滑石湯:**杏仁、滑石、黃芩、黃連、赤芍、半夏、玉金、厚朴、通草

黃芩滑石湯(苦辛寒法):黃芩、滑石、茯苓皮、大腹皮、蔻仁皮、豬苓

桑杏湯(辛涼法):桑葉、杏仁、沙參、貝母、梔子、香豆豉、梨皮

清營湯(鹹寒苦甘法):犀角、生地黃、玄參、竹葉心、麥冬、丹參、黃連、金銀花、連翹。加水八杯,煎煮至三杯,每日三次服用。

清絡飲(辛涼芳香法):鮮荷葉邊、鮮金銀花、西瓜翠衣、扁豆花、絲瓜皮、鮮竹葉心。加水二杯,煎煮至一杯,每日三次服用,適用於暑熱傷及肺經氣分的輕症。

五汁飲(甘寒法):梨汁、荸薺汁、葦根汁、麥冬汁、藕汁(或用甘蔗汁)。可依個人情況調整用量,混合均勻後冷服,若不喜冷飲,可加水燉煮後服用。

**黃氏牛黃清心丸:**西牛黃、鏡面硃砂、黃連、黃芩、山梔子、玉金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蒸熟的餅做成黍米大小的丸藥,現代多用蠟殼包裹,內部以真金滾製丸藥。服用時用燈心草或薄荷煎煮的湯水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