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臨症經應錄》~ 卷四 婦女疾病門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婦女疾病門 (14)

1. 四十三、集方

[歸脾湯]於術,人參,黃耆,當歸,甘草,茯神,遠志,酸棗仁,木香,龍眼肉,加薑棗煎。

[四神丸]補骨脂,肉豆蔻,吳萸,五味子

上為末用大棗百枚,姜八兩切片,同煮爛,去姜搗丸。

[四神丸]甘枸杞,黃甘菊,熟地,當歸頭,茯苓,女貞

蜜丸。目有赤脈者加白蒺藜。

[人參養榮湯]即十全大補湯除川芎,加五味、陳皮、遠志、薑棗。

[生脈散]麥冬,五味子,人參

[防風秦艽丸]防風,秦艽,白朮,歸尾,桃仁,枳實,地榆,澤瀉,皂角子

[歸芍地黃丸]即六味地黃丸加歸芍。

[一陰煎]生地,熟地,芍藥,麥冬,甘草,牛膝,丹參

[大補元煎]熟地,黨參,山藥,杜仲,棗仁,枸杞,萸肉,炙甘草,破故紙,白朮,肉桂,附子,加生薑三大片、核桃仁三個為引

[荷露玉女煎](辛涼合甘寒法)生地,知母麥冬,懷牛膝,石膏,荷葉露

[三才湯]天門冬,大生地,人參

[犀角地黃湯]烏犀角,生地黃,芍藥,丹皮,茯苓,澤瀉

[七寶美髯丹](注見案中)

[陽和湯]麻黃,熟地,白芥子,炮姜,甘草,鹿角膠,肉桂

[安老丹]人參,黃耆,熟地,當歸,山萸肉,阿膠,香附,荊芥,黑白醜

[保陰煎]生地,熟地,白芍,山藥,續斷,黃芩,黃柏,甘草

[搖胎散](注見案中)

[牡丹皮散]丹皮,元胡索,歸尾,桂心,赤芍,牛膝,三稜,莪朮,酒水煎。

[十味溫膽湯]半夏,陳皮,茯苓,甘草,枳實,竹茹,人參,生地,遠志,棗仁

[天麻二陳湯]天麻,半夏,陳皮,茯苓,甘草

[益母八珍丸]即四物四君子合方加益母膏為丸

[黑神散]熟地,當歸,白芍,甘草,官桂,炮姜,蒲黃,黑豆,童便酒合煎。

[小定風珠](注見案中)

[逍遙散]當歸,白芍,柴胡,茯苓,白朮,甘草,生薑,薄荷,加丹皮、梔子,名調經逍遙散。

[當歸生薑羊肉湯](注見案中)

[清燥救肺湯](辛涼甘潤法)桑葉,杏仁,麥冬,石膏,人參,阿膠,胡麻仁,甘草,枇杷葉

水一碗,煎六分,食後服。

[參苓白朮丸]人參,茯苓,白朮,扁豆,陳皮,山藥,甘草,連蓮,砂仁,苡米,桔梗,棗湯調服。

[人參至寶丹]人參,犀角,硃砂,雄黃,琥珀,玳瑁,麝香,水安息(如無以旱安息代之),西牛黃,龍腦,金銀箔

[藕節玉女煎]即前玉母煎去荷葉露加藕節。

[大肥兒丸](見馮林之瞻錦囊書)

[三才膏](見馮林之瞻錦囊書)

[導赤散]生地,木通,甘草梢,竹葉

[歸宗湯]大黃,生地,赤芍,青皮,牛蒡子,木通,荊芥,山楂

[保元煎]人參,黃耆,甘草

以上㕮咀,水二鍾,煎六分,去滓溫服。

[雞鳴散]牛蒡子

炒香研細,臨服加入雄雞冠血五匙,狀元紅酒少許,調勻,以炒荊芥三分,煎湯服。

白話文:

四十三、集方

歸脾湯:組成藥物為黃耆、人參、當歸、甘草、茯神、遠志、酸棗仁、木香、龍眼肉,加薑棗煎煮。

四神丸(一):補骨脂、肉豆蔻、吳萸、五味子研磨成粉末,用一百枚大棗、八兩切片薑同煮爛,去除薑後,再將藥粉搗成丸劑。

四神丸(二):枸杞子、甘菊、熟地黃、當歸頭、茯苓、女貞子,製成蜜丸。若眼睛有紅血絲,可加入白蒺藜。

人參養榮湯:即十全大補湯去除川芎,再加入五味子、陳皮、遠志,並加薑棗煎煮。

生脈散:麥冬、五味子、人參。

防風秦艽丸:防風、秦艽、白朮、當歸尾、桃仁、枳實、地榆、澤瀉、皂角子。

歸芍地黃丸:即六味地黃丸加上當歸、白芍藥。

一陰煎:生地黃、熟地黃、白芍藥、麥冬、甘草、牛膝、丹參。

大補元煎:熟地黃、黨參、山藥、杜仲、酸棗仁、枸杞子、吳茱萸肉、炙甘草、破故紙、白朮、肉桂、附子,加生薑三大片、核桃仁三個引藥。

荷露玉女煎:(辛涼合甘寒法)生地黃、知母、麥冬、懷牛膝、石膏、荷葉露。

三才湯:天門冬、生地黃、人參。

犀角地黃湯:犀角、生地黃、白芍藥、丹皮、茯苓、澤瀉。

七寶美髯丹:(註見案中)

陽和湯:麻黃、熟地黃、白芥子、炮薑、甘草、鹿角膠、肉桂。

安老丹:人參、黃耆、熟地黃、當歸、山茱萸肉、阿膠、香附、荊芥、黑白丑。

保陰煎:生地黃、熟地黃、白芍藥、山藥、續斷、黃芩、黃柏、甘草。

搖胎散:(註見案中)

牡丹皮散:丹皮、元胡索、當歸尾、桂心、赤芍藥、牛膝、三稜、莪朮,用酒水煎煮。

十味溫膽湯: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、枳實、竹茹、人參、生地黃、遠志、酸棗仁。

天麻二陳湯:天麻、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。

益母八珍丸:即四物湯與四君子湯合方,再加入益母草製成丸劑。

黑神散:熟地黃、當歸、白芍藥、甘草、官桂、炮薑、蒲黃、黑豆,加童便酒一起煎煮。

小定風珠:(註見案中)

逍遙散:當歸、白芍藥、柴胡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、生薑、薄荷,再加丹皮、梔子,稱為調經逍遙散。

當歸生薑羊肉湯:(註見案中)

清燥救肺湯:(辛涼甘潤法)桑葉、杏仁、麥冬、石膏、人參、阿膠、胡麻仁、甘草、枇杷葉,水煎服。

參苓白朮丸: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扁豆、陳皮、山藥、甘草、蓮子、砂仁、薏苡仁、桔梗,用棗湯調服。

人參至寶丹:人參、犀角、硃砂、雄黃、琥珀、玳瑁、麝香、水安息(如無可用旱安息代替)、西牛黃、龍腦、金銀箔。

藕節玉女煎:即荷露玉女煎去除荷葉露,加入藕節。

大肥兒丸:(見馮林之瞻錦囊書)

三才膏:(見馮林之瞻錦囊書)

導赤散:生地黃、木通、甘草梢、竹葉。

歸宗湯:大黃、生地黃、赤芍藥、青皮、牛蒡子、木通、荊芥、山楂。

保元煎:人參、黃耆、甘草,水煎服。

以上諸方,水兩杯,煎至六分,去渣溫服。

雞鳴散:牛蒡子炒香研細,服用時加入雄雞冠血五匙、狀元紅酒少許,調勻,再用炒荊芥三分煎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