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臨症經應錄》~ 卷四 婦女疾病門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婦女疾病門 (9)

1. 三十一、產後濕溫

(案1)蕭,由夏月產生吸受暑熱入肺,咳紅至秋未愈。今忽面赤,頭眩,舌苔干膩不黃,口常渴而不飲乎。按皮膚不甚燔蒸,業延四日,書名「濕溫」。顯系伏邪未入陽明已護膻中,致神昏譫語,診脈息濡數。自云:只熱無寒,此溫為陽邪,最善傷陰。故方擬改從濕溫辛溫法,變易辛涼輕宣上焦。所謂無開門揖盜之法,有輕以去實之能,免傳中下。

炒銀花,芥穗,牛蒡子,桔梗,炒梔子,薄荷,甘草,杏仁,白豆花

白話文:

【案例31:產後濕熱病症】

蕭女士在夏季生產後,因吸入夏季的熱氣,導致肺部受影響,咳嗽帶血直至秋季都未能康復。最近突然臉色泛紅,頭暈,舌苔乾燥且粘稠但不黃,常感覺口渴卻不想喝水。檢查皮膚,發現並無嚴重發燒現象,這樣的症狀已經持續四天,被診斷為「濕熱」病。

顯然,潛伏在體內的邪氣尚未進入陽明經絡,但是已經影響到膻中部位,導致她精神混亂,胡言亂語,脈搏頻率快而弱。她自己表示只有感到熱,沒有冷感。由於濕熱是屬性為陽的邪氣,非常容易傷害陰氣。因此,治療方案需調整為針對濕熱,使用辛溫的藥物,改變原本用辛涼輕宣上焦的方式。

這就像我們不能開門引賊,但可以採取輕柔的方法去除實質性的病痛,避免病情向下半身傳播。

治療使用的藥物包括:炒銀花,芥穗,牛蒡子,桔梗,炒梔子,薄荷,甘草,杏仁,白豆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