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臨症經應錄》~ 卷四 婦女疾病門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 婦女疾病門 (3)

1. 十、氣蒙胎

(案1)某(婦),經停六十餘日,飲食惡腥,間或嘔吐,頭暈,腰痠,勢同惡阻。自云前因嗔怒動肝,胸痛腹脹,氣鬱不伸。今診脈未現滑象,不可即以妊斷。先擬加減搖胎散試之。

蘇梗,廣皮,川玉金,陳香之皮,佛手片,廣木香,川杜仲,川續斷,四制香附,金橘葉,荷蒂

白話文:

【案例十:氣滯胎元】

有位婦女,月經已經延遲超過六十天,對腥味的食物感到噁心,偶爾會有嘔吐的反應,伴有頭暈和腰部痠痛,症狀很像是懷孕初期的妊娠反應。但她自己說之前因為生氣導致肝氣不順,出現了胸部疼痛和腹部脹滿的情況,氣機鬱結,無法暢通。目前診斷她的脈象尚未呈現出懷孕特有的滑脈,所以不能直接斷定她懷孕。

初步計劃使用加減版的搖胎散來治療看看。

藥方包含:紫蘇梗,陳皮,川芎,陳香的果皮,佛手片,廣木香,杜仲,川續斷,四制香附,金橘葉,荷蒂。

2. 十一、血瘕

(案1)桃源趙(婦),經阻腹痛,結塊如核,按之則堅,推之移易能動,此瘀血凝聚成瘕。痛久陽虛怯寒,陰虛骨蒸,心惕怔忡,業延半載。幸穀食可餐,生氣未衰,作中流之砥柱。理服牡丹皮散加雞血藤膏、太子參,一消一補,方能卻病。

牡丹皮散加雞血藤膏、太子參

白話文:

【案例十一、血瘕】

桃源的趙女士,月經來時腹部疼痛,且有如核一般的硬塊,觸摸會感到堅硬,但可以推移,這是因為瘀血聚積形成的瘤塊。長期的疼痛導致她體內的陽氣虛弱,畏寒,以及陰虛引起發熱,心裡常感到驚懼和悸動,這種狀況已經持續了半年。幸運的是,她還能夠正常進食,生命力並未顯著衰退,如同在湍急河流中的堅固石柱一般。於是,建議她服用牡丹皮散,並加入雞血藤膏和太子參,一方面消除病徵,一方面補養身體,這樣才能真正治療疾病。

而所用藥方為:牡丹皮散,再添加雞血藤膏與太子參。

3. 十二、經衍致病

(案1)某(婦),衝任血少,經事過期,因虛易受六淫之氣,襲入絡脈之間,兩腿痠痛多日。擬養血舒筋,俟血足筋強,則風寒濕自然解矣。

(方缺)

白話文:

【案例十二、經脈問題導致疾病】

(案例一)有位女性,她的衝脈和任脈血液不足,生理週期延遲。由於身體虛弱,容易受到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這六種外在環境因素的侵擾,這些不好的影響進入了她的經絡中,導致她雙腿痠痛了好幾天。我們計劃著用滋補血液、舒緩筋骨的方式來治療,等到她的血液充足、筋骨強壯後,風寒濕等外邪自然就會消失。

(未提供具體藥方)

4. 十三、肺腎不足

(案1)袁江唐(婦),氣血雙虛,肺腎不足。於是咳嗽氣喘,動則更甚,痰吐涎沫,飲食懶進。陽虛畏外寒即皮寒,陰虛生內熱即骨熱。延今累月,脈息細數無神,勢屬重候,再延非所宜也。

北沙參,雲苓,茯神,蜜炙橘絡,川貝,玉竹,金石斛,苡米,冬瓜仁,鮮百合

白話文:

【案例十三:肺腎功能不全】

案例一的患者是袁江唐女士,她的氣血兩方面都處於虛弱狀態,特別是肺和腎的功能不足。因此,她經常有咳嗽和呼吸困難的症狀,只要稍微活動,這些症狀就會加重。她會吐出大量的痰和口水,對飲食也提不起興趣。

她的身體狀況顯示,當陽氣不足時,她會非常怕冷,這反應在皮膚上;而當陰氣不足時,她會產生內部的熱量,這反應在骨骼上。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月,她的脈搏微弱且頻率高,缺乏活力,顯示病情嚴重,若再拖延下去,情況可能會更糟。

針對她的病情,我們將使用以下藥材進行治療:北沙參、雲苓、茯神、蜜炙橘絡、川貝、玉竹、金石斛、苡米、冬瓜仁、新鮮的百合。

5. 十四、癲

(案1)河口王(女),病後氣血未復,加以驚嚇,肝膽內傷,心血不附,包絡鬱熱。熱生痰,痰熱相爭,是以筋惕怔忡,神志時昧,怨哭不安,脈息細數兼滑。此乃虛中夾痰,勢屬癲症。法當寧心安神定志,佐以清化,徐徐治之。

青龍齒,丹參,茯神,橘絡,大貝,石斛,天竺黃,夜合花,白薇,蓮心,鮮竹瀝

白話文:

【十四、癲】

案例一:河口地區的王女士,在疾病康復後,身體尚未完全恢復,加上受到驚嚇,導致肝膽受損,心臟血脈無法正常運行,包裹心臟的組織有鬱結的熱氣。熱氣促使痰液生成,痰與熱氣相互作用,使得肌肉時常抽搐,心悸不安,精神狀態時而混亂,常常無故哭泣,感到極度不安,脈搏細弱且快速,同時帶有滑脈的特徵。這顯示她的情況是虛弱中夾雜著痰濕,診斷為癲症。治療應以安撫心神,穩定情緒,輔以清熱化痰的方式,逐步進行治療。

藥方包括:青龍齒、丹參、茯神、橘絡、大貝、石斛、天竺黃、夜合花、白薇、蓮心、鮮竹瀝等草藥。

6. 十五、癇

(案1)海州吳(女),肝膽鬱熱已久,致生痰涎。漲漫厥陰少陽,是以抽搐時作時止,迄今半載有餘,症成癇恙。痰火根深,非頃刻可消除。先擬十味溫膽湯合清心法,再訂丸方,緩調為穩。

十味溫膽湯加蓮子心

丸方:虎睛,烏犀角,遠志肉,山梔,十三制軍,大貝,煉蜜為丸。

(金)按:陳無擇云:癇病之發,其來猝至。由於驚嚇,臟氣不平,肝膽鬱熱,釀久成痰,痰涎瀰漫所致。應擬靈動鎮墜之品,毋使痰熱上乘,可保君主之官,以供神明之用。今選虎睛鎮心安魄,犀角入手厥陰,掃除鬱熱,君臣有化育之功,遠志寧神益志,梔子引三焦火屈曲下行,佐使無霸強之咎,協以制軍通肝經痰結,助以貝母為滌氣分痰蒙,外加煉蜜能留戀下焦,俾痰熱從二便解則神歸舍,肝膽相寧,脾胃健旺,庶免舉發矣。

白話文:

[十五、癲癇]

(案例1) 海州的吳女士,長期肝膽鬱悶產生熱氣,導致產生大量痰液。這些痰液擴散影響到肝和膽的功能,因而造成她時常出現抽搐的情況,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半年以上,形成了癲癇的病症。她的痰火根源深重,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全消除。首先我建議使用十味溫膽湯加上清心的方法來治療,然後再開出丸藥,長期調理比較穩妥。

十味溫膽湯再加上蓮子心。

丸藥配方:虎睛,烏犀角,遠志肉,山梔,十三制軍,大貝,最後用煉蜜製成丸狀。

(金) 根據陳無擇的說法:癲癇的發作,常常突然而來。主要是因為受到驚嚇,身體機能失衡,肝膽長久鬱悶產生熱氣,最終形成大量痰液,這就是癲癇的主因。應該選擇可以鎮定精神,去除痰熱的藥物,防止痰熱上升,這樣才能確保心臟健康,正常運作。我們選擇虎睛來鎮靜心神,犀角進入肝臟,掃除鬱悶的熱氣,遠志能安定精神,增強記憶力,山梔可以幫助三焦火氣順利下降,十三制軍可以疏導肝臟的痰結,貝母有助於清理肺部的痰,最後用煉蜜可以讓藥效更持久,這樣痰熱就可以通過大小便排出體外,精神回歸正常,肝膽功能平穩,脾胃也變得健康,這樣就能避免病情再次爆發了。

7. 十六、肝火沖肺

(案1)某,氣血素虧,加以肝火衝於肺絡,咳嗽吐血日多,骨蒸畏寒。現當春旺之時,其病更劇。脈診細數且弦,恐成不足,又兼經停七月,所慮尤深。

北沙參,茯神,金石斛,橘絡,大貝,丹參,連心麥冬,甘菊,阿膠,藕汁,葳蕤

白話文:

【十六、肝火影響肺部】

(案例1)有個人,他長期氣血不足,加上肝臟火氣旺盛,影響到肺部,導致他每天咳嗽並吐血的情況越來越嚴重,甚至出現骨蒸(一種潮熱症狀)及畏寒的情況。在春季肝氣最盛的時候,他的病情更是加重。經過脈診,發現他的脈象細數且帶有弦象,這顯示他體內陰血不足,再加上他已經七個月沒有月經,情況令人更加擔憂。

處方藥材有:北沙參、茯神、金石斛、橘絡、大貝、丹參、連心麥冬、甘菊、阿膠、藕汁、葳蕤。這些藥材主要用於滋陰降火,調理肝肺功能,以期改善他的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