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臨症經應錄》~ 卷三 幼童痘疹門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幼童痘疹門 (1)

1. 卷三 幼童痘疹門

2. 一、童損

(案1)袁江丁,少小之年,脈貴有神。今診右寸關細弱,右尺無神,此未老見衰之脈,加以稟賦先後天不足,天一生水之源本從何至?真陰既然日竭,虛陽亟致亢害。於是午後潮熱,自汗,懶食,咳嗽,頭暈,形瘦,力怯,氣粗,脅脹,彈腹聲膨,種種屬童損之症,症延日遠,趕緊調治為佳,所幸情竇未開,務須暫拋誦讀,保身服藥,自然奏績。尚再耽延,最防冬至節來陽長陰消之際,反增異端耳。

(方缺)

白話文:

【案例一】袁江丁,還在年幼的時期,脈象應當是有活力的。但現在檢查到他的右手脈搏微弱,尤其在右尺部(掌後橈側)脈象更是無力,這顯示他雖未老卻已呈現衰老的脈象,加上他先天與後天的身體條件都不足,人體的腎水(代表生命的原動力)究竟從何而來呢?既然真陰(指人體的精華部分)每天都在流失,虛陽(過度的陽氣)便會帶來傷害。因此他在下午時分出現潮熱,自發性出汗,食慾不振,咳嗽,頭痛,身形消瘦,力氣不足,呼吸粗重,肋脅部脹痛,腹部敲擊有膨脹感,這些都是屬於兒童期身體受損的症狀,如果病狀拖延太久,應立即進行治療為宜。幸運的是,他尚未開始對異性產生情感,必須暫時放下學習,專心養身吃藥,病情自然會好轉。若再延誤下去,最擔心的是到了冬至節氣,此時陽氣增長,陰氣衰退,病情反而會惡化。

(治療方案缺失)

3. 二、鼻血

(案1)喬二少爺,字小春。幼年發胖,體稟純陽,氣血俱盛,盛極則燔。本素厚味太過,不免炙煿之毒,少火化為壯火。血隨火升,溢出清竅。每日右鼻孔出血,據述無多,恐延久成衄。莫可泛然,作虛治。惟張景岳氣血兩治之玉女煎當可與嘗。

玉女煎,用中生地,加藕節。

白話文:

【二、流鼻血】

(案例1)有位喬家的二少爺,名字叫小春。他從小就體型偏胖,體質屬於純陽型,氣血都相當旺盛,但旺盛到了極點就會產生過熱的情況。他平時飲食口味重,攝取過多的油炸辛辣食物,導致原本的微火變成了強烈的大火。血液隨著這股火氣上升,從而從鼻子的清竅中溢出。每天他的右鼻孔都會流血,雖然他說流血量不多,但長時間下來可能會形成嚴重的鼻血問題。這種情況不能輕易的認為是虛弱所導致,並進行相應的治療。只有張景嶽的「氣血兩治」的玉女煎可能適合他。

在調製玉女煎的時候,會使用中等份量的生地黃,並添加藕節。

4. 三、龜胸

(案1)汜水成相公,素稟胎元不足,熱乳內蘊,蓋肺本清肅,為諸臟華蓋,水氣泛溢,肺為之浮。日久熱漸化風,痰滯肺氣昏亂。是以胸高脹滿,形如覆掌,咳嗽喘促,溏泄蒸熱,由此成疳,由疳而成龜胸,勿可小視。

三才膏,(見馮楚瞻錦囊書)

白話文:

(案例1)汜水的成相公,他天生體質就較虛弱,體內有熱氣和乳濁液長時間積聚。肺臟本來應該是清潔且肅靜的,像各臟器的保護傘,但體內的水氣過多,導致肺部功能失調。時間久了,熱氣逐漸轉變為風邪,痰濕阻滯,讓肺部運作混亂。因此他的胸部高高隆起,看起來像是手掌反扣的樣子,咳嗽、呼吸急促,還伴有腹瀉及發熱的情況,這些症狀發展成為疳疾,再由疳疾轉變為龜胸的病症,這不能輕視。

需使用「三才膏」治療,此方在馮楚瞻的《錦囊書》中有詳細記載。

5. 四、龜背

(案1)某,腮腫疳還盛,脊高,力已衰。此因未滿半周,強令坐早,失護背脊,以致客風吹撲,傳入於髓。《經》云:五臟皆繫於背,久則風生蟲,蟲蝕脊髓,背骨似折,高露為龜矣。

大肥皂丸,(見馮楚瞻錦囊書)

白話文:

【四、龜背】

(案例一)有個人,他的臉頰腫脹,營養不良的情況嚴重,且背部拱起,體力已經很衰弱。這是因為在他還不到半歲的時候,就強迫他提早學坐,忽略了對他背部的保護,導致外來的風寒侵襲,風寒進入到了骨髓之中。根據醫典記載:人體的五臟都與背部有著密切的聯繫,如果長時間受到風寒影響,就會在體內生成病蟲,這些病蟲會侵蝕脊髓,使得背部骨骼像被折斷一樣,拱起突出,形狀就像龜殼一樣。

治療上,可以使用大肥皂丸。(該藥方可參考馮楚瞻的《錦囊書》)

請注意,以上內容是基於古代醫學理論進行的現代語翻譯,實際病情應由專業醫生診斷並開具適當的藥物治療。

6. 五、口糜

(案1)某,心脾積熱,移於小腸,口舌破爛,溺澀,欲成口糜。急宜清降。

生甘草,苦桔梗,山梔子,黃芩,生地,木通,連翹,寸麥冬,釵石斛,竹葉,燈心

白話文:

(案例5)有個人,因為心臟和脾臟累積過多熱氣,熱氣影響到了小腸,導致他的口腔和舌頭破損潰爛,排尿也感到不暢,眼看就要形成嚴重的口腔潰瘍。這情況需要緊急進行清熱和降火的治療。

治療上會使用:生甘草,苦桔梗,山梔子,黃芩,生地,木通,連翹,寸麥冬,釵石斛,竹葉,燈心等藥材。

7. 六、慢脾驚

(案1)某,先後兩天不足,肝熱素盛。復因風暑相搏,熱急生驚,乃風乘火勢,火借風威,連綿十餘日。目定神呆,面白嘔吐。此屬未成急驚轉為慢脾驚。症最難醫治,勉用六君煎加減以盡心力。

孩兒參,白茯苓,焦於術,消橘紅,製半夏,白扁豆,炒苡米,金石斛,小紅棗,炒黃荷蒂

白話文:

(案例1)有個人,他的脾氣功能連續兩天都不足,且平時肝臟的熱度就較旺盛。後來又因為受到風邪和暑氣的雙重影響,導致體內熱度升高,產生驚嚇的症狀。這就像風助長了火勢,火又藉助風力更熾烈,這種狀態持續了十多天。他出現眼神呆滯,臉色蒼白,並伴有嘔吐的現象。這種情況屬於從急驚轉變為慢脾驚,是非常難以治療的病症。盡管如此,我還是努力地使用六君子湯進行加減調配,以期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。

具體藥方為:孩兒參,白茯苓,炒於術,陳皮,製半夏,白扁豆,炒薏米,金石斛,小紅棗,炒黃荷蒂。這些都是為了調理他的身體,希望可以改善他的病情。

8. 七、痘

(案1)繆十三公女,皮膚隱隱見點,腹痛不安,煩躁,嘔惡,神志恍惚,舌白,身熱,系外感嚴寒,內停食積,表裡兩重,謹防閉痘之險。議用開發腠理,望暢出為吉。

麻黃,葛根,牛蒡子,荊芥,蟬蛻,楂肉,青皮,枳實,川通草,苦桔梗,觀音柳

喜花見點,形細色滯,腹痛,煩躁,口乾咽痛,二便未行。奈天氣嚴寒,仍防半閉,法當升透,宣里,暢出為吉。

羌活,荊芥穗,葛根,牛蒡子,桔梗,青皮,甘草,楂肉,酒軍,枳實,淨蟬蛻,通草,前胡,觀音柳

晚診,顆粒漸出,大便已解,但形細色滯、大小不均,唇乾,咽痛,兼有腹疼,心煩,乃毒火潛伏。仍宜歸宗意升透為要。

前方加赤芍,去羌活、甘草、酒軍

喜花一朝,面部細碎顆粒大小不均,頂薄根滯,腹疼雖減,奈咽痛尤甚,唇腫,口乾,便溏,神煩。系毒火潛伏下險之症,當清咽透齊之劑。

芥穗,桔梗,牛蒡子,甘草,赤芍,連翹,楂肉,蟬蛻,木通草,羚角片,熟軍,芫荽

晚診:加馬勃、大貝母、山豆根,減芫荽、熟軍

喜花二朝,顆粒出之有八。奈面部冗碎,形平色滯,咽痛,口乾,唇有微腫,二便未行。此乃素本氣弱,又加天寒,毒火潛伏。先議墊陰逐毒,佐以利咽之劑。

小生地(取汁),荊芥穗,牛蒡子,元參,採連翹,生甘草,赤芍,細木通,苦桔梗,羚角片,山豆根,酒炒紋軍,冬筍尖,白蘆根

喜花三朝,顆粒雖齊,奈面部四肢細碎,根血板滯。乃氣弱毒盛,恐難行漿,所幸者咽痛稍減,二便亦行。議活血放白,佐以清熱利咽。

小生地,歸尾,連翹,元參,桔梗,牛蒡子,粉丹皮,天蟲,赤芍,上犀黃,雄雞冠血,竹筍尖,白蘆根,大紅洋縐

晚診:加北沙參(米炒)、血竭、糯米,減雞冠血、上犀黃

喜花四朝,顆粒頂平根滯,項下攢簇,氣血未附,咽痛雖鬆,奈面部冗碎色嫩。系體質虛弱,恐難化漿。法宜助氣、活血、提頂,速望放白漿行為吉。

西黨參,生大有耆,制山甲,全當歸,天蟲,京赤芍,元參,苦桔梗,牛蒡子,上口蘑,冬筍尖,蘆筍,大紅洋縐,上洋米

晚診:加上官燕

喜花五朝,面部已有清漿之勢,漸入佳境之象。奈頂平兼陷,根腳嬌紅。內因氣血不充,外被嚴寒所遏,最慮漿行不足,慎防七九朝癢塌之變。擬當歸助氣、養血、提頂、灌漿。

高麗參,酒炙黃耆,白歸身,紫草茸,元參,連翹,牛蒡子,白姜蠶,冬蟲夏草,制山甲,大紅洋縐,冬筍尖,口蘑,上洋米

晚診:加丹皮、大貝母、蘆筍尖

喜花六朝,服藥頗順,奈時值隆冬,嚴寒外束,今雖起綻行漿,無如皮薄頂平。書云:皮薄而嬌紅有漿亦系清稀,清稀則毒不能盡泄。恐八九日另生變端。法當氣血交補,統望應手漿者為吉。

白話文:

七、痘

案例一:一位十三歲的女孩,皮膚上隱約可見痘疹,伴隨腹痛、不安、煩躁、嘔吐、神志恍惚、舌苔白膩、發熱等症狀,這是因為外感嚴寒,內有食積,表裡都出現了問題,需謹防痘疹閉塞的危險。治療方案應以疏通肌膚腠理,使痘疹順利排出為佳。

處方:麻黃、葛根、牛蒡子、荊芥、蟬蛻、山楂肉、青皮、枳實、川通草、苦桔梗、觀音柳。

患者痘疹初起,疹點細小,顏色暗滯,伴隨腹痛、煩躁、口乾咽痛,大小便不通暢。雖然天氣寒冷,仍需預防痘疹閉塞,治療方法應以升發、透邪、宣通裡氣,使痘疹順利排出為佳。

處方:羌活、荊芥穗、葛根、牛蒡子、桔梗、青皮、甘草、山楂肉、酒軍(炮製過的酒)、枳實、淨蟬蛻、通草、前胡、觀音柳。

晚診:痘疹顆粒逐漸長出,大便已通,但痘疹形狀細小,顏色暗滯,大小不均勻,伴隨嘴唇乾燥、咽喉疼痛、腹痛、心煩等症狀,這是由於毒熱潛伏所致。仍需採用升發透邪的治療方法。

處方:上方加赤芍,去羌活、甘草、酒軍。

患者痘疹遍佈面部,疹點細小,大小不均,頂部扁平,根部顏色暗滯,腹痛減輕,但咽喉疼痛加重,嘴唇腫脹,口乾,大便稀溏,神志煩躁。這是毒熱潛伏,病情危重的症狀,應以清熱利咽為治療原則。

處方:荊芥穗、桔梗、牛蒡子、甘草、赤芍、連翹、山楂肉、蟬蛻、木通草、羚羊角片、熟軍(炮製過的酒)、芫荽。

晚診:加馬勃、大貝母、山豆根,減芫荽、熟軍。

患者痘疹已長出八成,但面部痘疹細碎,顏色暗滯,咽喉疼痛,口乾,嘴唇略微腫脹,大小便不通暢。這是由於患者體質虛弱,加上天寒,毒熱潛伏所致。治療方案應以益陰解毒,並佐以利咽為佳。

處方:生地黃汁、荊芥穗、牛蒡子、玄參、連翹、生甘草、赤芍、細木通、苦桔梗、羚羊角片、山豆根、酒炒紋軍(炮製過的酒)、冬筍尖、白蘆根。

患者痘疹雖然長齊,但面部及四肢痘疹細碎,根部血液瘀滯。這是由於氣虛毒盛,擔心痘漿難以順利排出,所幸咽喉疼痛減輕,大小便也通暢。治療方案應以活血化瘀,並佐以清熱利咽為佳。

處方:生地黃、當歸尾、連翹、玄參、桔梗、牛蒡子、丹皮、斑蝥、赤芍、犀角黃、雄雞冠血、竹筍尖、白蘆根、大紅袍茶。

晚診:加北沙參(米炒)、血竭、糯米,減雞冠血、犀角黃。

患者痘疹頂部扁平,根部顏色暗滯,頸部痘疹聚集,氣血未充盈,咽喉疼痛減輕,但面部痘疹細碎,顏色鮮嫩。這是由於體質虛弱,痘漿難以順利排出。治療方法應以益氣、活血、托毒,使痘漿順利排出為佳。

處方:黨參、黃耆(酒炙)、山甲(制)、當歸(全)、斑蝥、赤芍、玄參、苦桔梗、牛蒡子、口蘑、冬筍尖、蘆筍、大紅袍茶、糯米。

晚診:加官燕窩。

患者面部已有痘漿排出,病情好轉。但痘疹頂部扁平且凹陷,根部顏色鮮紅。內因氣血不足,外受寒邪,最擔心痘漿排出不足,需謹防七到九天後痘疹潰爛的風險。治療方案應以當歸益氣養血,托毒,促使痘漿順利排出。

處方:人參(高麗參)、黃耆(酒炙)、當歸(白)、紫草、玄參、連翹、牛蒡子、白僵蠶、冬蟲夏草、山甲(制)、大紅袍茶、冬筍尖、口蘑、糯米。

晚診:加丹皮、大貝母、蘆筍尖。

患者服藥後情況良好,但正值隆冬,寒邪外束,雖然痘疹已開始排出痘漿,但痘疹皮薄、頂部扁平。古籍記載:痘疹皮薄且顏色鮮紅,即使有痘漿排出,也稀薄,稀薄則毒邪不能完全排出。擔心八九天後會再次出現變化。治療方案應以益氣養血,使痘漿順利排出為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