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臨症經應錄》~ 卷二 七情內傷門 (5)
卷二 七情內傷門 (5)
1. 十三、肝脾心腎傷
陰往陽來,升降有常,痞滿漸化,大便已結,形色俱起,奈寐不深沉,乃心氣虧虛,不能下交於腎,若陰平陽秘,精神乃至,擬五寶、歸脾合方,養心脾腎以和肝。
自服養心脾和肝腎以來,納食頗香,諸恙悉退,漸趨佳境。因積勞思慮,久恙內傷最難驟復,必得養心熄怒,心得太和之氣,庶臻康豫,以養榮湯治之。
氣主煦之,血主濡之。進養榮法,神安得寐,納穀頗香,既合機宜,依先進步。今因陰虛熱結,痔發腫痛,原方,冬至節再議。
冬至節來,諸恙向安,痞脹漸消,精神飲食俱佳,惟痔發腫痛難安。按《經》曰:「飲食自倍,腸胃乃傷」,「經脈橫解,腸癖為痔」。乃濕熱下注,陰虛氣虧所致。養正氣以化濕熱,生脈、六君,合養心秫米法。
痔名雖多,不越內因外因、虛實寒熱。緣於筋脈橫解,風濕熱而成。中氣不振,氣不化濕,腫痛無寧,寐食忽廢,暫以防風秦艽丸以治其標,再擬補中益氣加槐花以治其本。外科書曰:凡一切外症,中虛之人,若過服寒劑則正氣先虛,陽氣一虧更不易治。有諸內必現諸外,外醫亦必明內之理。
今日已出稀糞,連昨晚二次,臍痛腹鳴而痔不減,其非實火,大便燥結之故可知矣。虛火宜補,實火宜瀉。
(方缺)
白話文:
陰陽運行有規律,腹部脹滿逐漸減輕,大便已經成形,身體狀況也有好轉,但睡眠不深沉,這是因為心氣不足,無法將氣血下行滋養腎臟。只要陰陽平衡,精神就會好轉。因此,擬定以五寶丹、歸脾湯合方的方案,來滋養心、脾、腎,調理肝臟。
服用滋養心脾和肝腎的藥方後,食慾變好,諸多不適都消失了,身體狀況逐漸好轉。但因為長期勞累和思慮過度,舊疾難以迅速痊癒,必須養心、避免動怒,讓心氣平和,才能恢復健康,因此用養榮湯治療。
氣能溫煦身體,血能滋潤身體。服用養榮湯後,精神好了,睡眠也改善了,食慾也很好,藥效符合預期,病情持續好轉。但現在陰虛內熱,痔瘡腫痛,原方暫停,冬至再作調整。
冬至到了,病情大多好轉,腹脹逐漸消退,精神和食慾都很好,只是痔瘡腫痛仍難以忍受。《內經》說:「飲食過量,則腸胃受損」、「經脈阻塞,則腸癖成痔」,所以這是濕熱下注,陰虛氣虧造成的。治療方法是益氣化濕熱,用生脈散、六君子湯,再配合養心秫米法。
痔瘡的種類很多,但根本原因不外乎內外因素、虛實寒熱。它源於筋脈阻塞,風濕熱邪入侵。中氣不足,氣無法化解濕邪,導致腫痛難忍,睡眠和食慾都受到影響。先用防風秦艽丸治療痔瘡的表面症狀,再用補中益氣湯加槐花來治療根本原因。外科書籍記載:所有外症,體虛的人,如果過度服用寒涼藥物,會損傷正氣,陽氣虧損更難治療。內在因素必然會表現在外在,治療外症也必須明白內在的道理。
今天已經排出稀便,昨晚也拉了兩次,肚臍疼痛,腹部鳴響,但痔瘡沒有減輕,這說明不是實火,而是大便乾燥引起的。虛火要補,實火要瀉。
(處方缺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