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臨症經應錄》~ 卷三 幼童痘疹門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幼童痘疹門 (4)

1. 二十二、痘後便血

(案1)某,十七朝,痂雖落而未充,面無華色,飲食無多,脾虛不攝馴致腸中作痛,糞後便紅。此遠血也,出於肝肺。心肺之陽不能降,肝腎之陰不能升,陽不潛藏,陰絡受傷。況兼餘毒發揚,熱擾神明,煩躁譫語,戰慄肢涼,所謂熱深厥亦深。

(方缺)

白話文:

某人,十七天了,傷口結痂雖已脱落但尚未癒合,面色蒼白無光,食慾不佳,脾虛不能固攝,導致腸胃疼痛,排便後帶血。這是遠血,源於肝肺。心肺之陽氣不能下降,肝腎之陰氣不能上升,陽氣不潛藏,陰氣受損。再加上餘毒發散,熱邪擾亂心神,出現煩躁、神志不清、胡言亂語、四肢顫抖發涼,這就是所謂的熱深厥深。

2. 二十三、復感下利

(案1)汜水南馬廠,成云書乃郎,素本先天不足,加以暑濕內伏延經月餘,體削,勢欲成疳之象。近又下痢四天,紅白兼見,腹痛後重,幸身熱漸平,脈息數而微大,舌苔黃膩,間有乾嘔,口常渴而不飲。此乃熱入營分,無形之暑濕,夾有形之宿垢未清,症來非輕,謹防噤口等弊之險。擬芩芍湯加減,留方仍候高明教正。

酒炒黃芩,赤芍,茯苓皮,廣皮,炒黑銀花,飛滑石,焦楂肉,冬瓜仁,雞內金,生穀芽,枇杷葉

白話文:

一位名叫成云书的孩童,天生体质虚弱,又加上暑湿内郁,持续了月余,身体消瘦,眼看就要发展成疳疾。最近又开始腹泻四天,大便红白相间,腹痛且下坠,幸好发热症状逐渐减轻,脉象数而微大,舌苔黄腻,偶尔干呕,口渴却不想喝水。这种情况是暑热侵入营分,无形的暑湿加上体内宿垢未清,症状不容忽视,要谨慎预防噤口等危急情况。我拟用芩芍汤加減治疗,留方待高明指点。

此症由病後元氣受虧,近因復感下痢,雖然新瘥,奈脾胃蘇而未振,面浮肌瘦,脈細且數,又加體質柔脆,恐成疳疾。本屆可慮,況陰液未充,肝陽獨旺。愚細思之,惟議扶脾健胃,兼滋營液丸法,緩緩圖治,方克有濟。不然湯藥常投,必致損胃減谷。欲求速功,豈可得乎?

丸方:雲茯苓,懷山藥,冬瓜仁,薏苡米,新會皮,五穀蟲,大白芍,雞內金,六神麯,生穀芽,熟穀芽,佩蘭葉

上法制㕮咀為末,用黑穭豆衣、金釵石斛熬膏為丸。

白話文:

丸藥配方

茯苓、山藥、冬瓜仁、薏苡米、新會皮、五穀蟲、白芍、雞內金、六神麯、生穀芽、熟穀芽、佩蘭葉。

製法
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黑穭豆衣和金釵石斛熬製成膏,再製成丸藥。

(程)按:醫者性命之關係,豈可不為深求?最難者幼科也。業此道全賴心誠,看得真,辨得透,又何難之有?大抵不越乎先後天之強弱。緬《經》云:先身而生謂之先天,後身而生謂之後天。先天之氣在腎,是父母之所賦;後天之氣在脾,是水穀之所化。先天之氣為氣之體,體主靜,故子在胞中賴母息以養,生氣則神藏而機靜;後天之氣為氣之用,用主動,故育形之後資水穀以稟,生身則神發而運動。天人合德,二氣互用。

故後天之氣得先天之氣則生生而不息,先天之氣得後天之氣始化,化而不窮。但幼童小兒亦不能脫此圈子。何以見?蓋幼童受病多半由二氣衰薄,染病最易。或由飢飽不一,寒暄失調,則脾胃日敗,氣血漸傷。或拘管太過,則肝旺氣鬱屈,而不伸。或誦讀太急,陰傷氣耗,虧而難成或持重傷力,跌撲停瘀,經脈不和,真陰與元氣日漸衰乏,日復一日,遂有童損、龜胸、龜背等症。蓋小兒受病非由外感風寒,則內傷乳食,遂有驚風、咳喘、吐瀉、寒熱、疳癇等症。

白話文:

醫生肩負著性命攸關的責任,怎能不深入探求醫術?其中最難的就是兒科。要精通這門醫術,全靠真心誠意,觀察仔細,辨別透徹,又有何難?總歸來說,兒科疾病主要與先天和後天體質的強弱有關。古書上說:出生前形成的體質稱為先天,出生後形成的體質稱為後天。先天之氣存在腎臟,是由父母遺傳的;後天之氣存在脾臟,是由飲食消化轉化的。先天之氣是氣的本質,主靜,所以孩子在母體中依靠母親的呼吸來維持生命,生氣則神氣藏而不動;後天之氣是氣的功能,主動,所以孩子出生後依靠飲食來維持生命,生身則神氣發散而活動。天地人合一,先天和後天之氣相互作用。

因此,後天之氣得到先天之氣的滋養,就能生生不息;先天之氣得到後天之氣的化生,就能化而不窮。然而,幼童和小兒也無法脫離先天和後天的影響。為什麼呢?因為幼童容易生病,大多數都是因為先天和後天之氣虛弱,染病容易。可能是因為飲食不規律,寒熱失調,導致脾胃虛弱,氣血損傷;也可能是因為管教過於嚴苛,導致肝氣鬱結,無法舒展;或是讀書過於急躁,導致陰氣受損,氣血耗損,體質虛弱;或者過度勞累,跌倒受傷,經脈不通,導致真陰和元氣日漸衰退,久而久之就會出現童損、胸廓畸形、脊柱畸形等疾病。此外,小兒生病,不是因為外感風寒,就是因為內傷乳食,因此會出現驚風、咳嗽喘息、嘔吐腹瀉、寒熱交替、疳積等病症。

且喜幼童情竇未開,尚易辨治,小兒臟氣清靈,隨撥隨應,果能確得其本,而撮取之一藥可愈。非男婦損傷,積痼癡頑者可比。至若痘疹一症,俗名天瘡,一名聖瘡,言其變化莫測。一名百歲瘡,言其自少至老只作一番。原其所由,實由胎毒內藏命門四肢百骸,而復因時氣外觸,傳染相似,是亦天行疫癘症也。

痘以稀朗為順,稠密為險,竟稀朗而收功,竟稠密而全功者,此亦天命,非人力能挽回也。痘有五要:一要出得盡,二要起發透,三要膿漿滿,四要收靨齊,五要結痂厚。論治將謂宗莊在田先生《千至金寶》,又偏於溫暖,溫暖是補益之稱。將謂宗費建中先生《救偏瑣言》,又偏於苦寒,苦寒即攻伐之別。

白話文:

且喜幼童情竇未開,尚易辨治,小兒臟氣清靈,隨撥隨應,果能確得其本,而撮取之一藥可愈。非男婦損傷,積痼癡頑者可比。

幸好孩童尚未成年,情慾未開,治療起來比較容易。兒童臟腑氣機清純靈活,隨便施治都能有所反應。只要能準確地找到病根,一味藥就能治癒。不像成年男女因傷病積累,或是長期患病、頑固難治的患者那樣難以治療。

至若痘疹一症,俗名天瘡,一名聖瘡,言其變化莫測。一名百歲瘡,言其自少至老只作一番。

至於麻疹這一疾病,俗稱天瘡,也叫聖瘡,意思是它的變化難以預測。還有人稱它為百歲瘡,因為它從小到老只會發生一次。

原其所由,實由胎毒內藏命門四肢百骸,而復因時氣外觸,傳染相似,是亦天行疫癘症也。

麻疹的病因,其實是胎毒藏在命門、四肢和全身各處,再受到時節氣候的影響,加上人與人之間的傳染,所以也是一種流行性疫病。

痘以稀朗為順,稠密為險,竟稀朗而收功,竟稠密而全功者,此亦天命,非人力能挽回也。

麻疹的疹子,稀疏輕淡為吉兆,密集成片為凶兆。即使是稀疏的疹子最終治癒,或者密集的疹子最終痊癒,這也是命運使然,人力無法逆天而行。

痘有五要一要出得盡,二要起發透,三要膿漿滿,四要收靨齊,五要結痂厚。

麻疹有五個要點:一是疹子要出得完全;二是疹子要發透,起於皮膚表面;三是疹子要充滿膿漿;四是疹子收斂時要齊全,不能留有殘缺;五是結痂要厚。

論治將謂宗莊在田先生《千至金寶》,又偏於溫暖,溫暖是補益之稱。將謂宗費建中先生《救偏瑣言》,又偏於苦寒,苦寒即攻伐之別。

關於麻疹的治療,有人推崇莊在田先生的《千金寶要》,其理論偏重溫暖,溫暖是補益的說法。也有人推崇費建中先生的《救偏瑣言》,其理論偏重苦寒,苦寒是攻伐的意思。

此二公懷見相背,用意淵深,作後學楷梯。奈後學每讀至此反懷疑莫釋,如駕一葉扁舟誤入汪洋,飄飄乎莫知其所止始終。宜攻耶?宜補耶?疑惑業生,有歧路亡羊之嘆。從舍弟(鈺)受令祖老先生業,命讀翁仲仁《痘疹金鏡錄》,真屬慈航普渡,回春於掌握之間,大得中和之道。以此較彼,忌無怪乎?後車云前車之謬。

大抵要合天符歲氣,當分稟賦強弱,有先虛後實,先實後虛,有純虛純實,有半虛半實,頭緒雖多,一言以蔽曰:明辨之。疹雖胎毒痘之末疾,亦要出得盡。惟二經受病,脾與肺也。內應於手足太陰,外合於皮毛肌肉,多帶天地間歲行診戾不正之氣,鄉鄰傳染而成,故曰疹也。疹以春夏為順,秋冬為逆。

白話文:

這兩位醫家對於病情見解相背,用意深奧,是後學者的楷模。然而,後學每次讀到這裡,心中總是充滿疑惑,難以釋懷,就像駕著一葉扁舟誤入茫茫大海,飄飄蕩蕩,不知何去何從。究竟該採取攻邪的方法還是補虛的方法?疑惑油然而生,有迷失方向的感慨。幸好得到舍弟(鈺)的指示,讓我學習祖上老先生的醫術,並閱讀翁仲仁的《痘疹金鏡錄》,這才如慈航普渡,將我從困境中解救出來,如同掌握回春妙術,讓我明白了中和之道。拿這本書來比較之前的觀點,難怪會有如此大的差異,正如後車吸取前車的教訓。

總而言之,醫治痘疹要符合天時地利,需要根據患者的稟賦強弱,進行不同的治療。有的先虛後實,有的先實後虛,有的純虛,有的純實,有的半虛半實,情況很多,但歸根結底,只有一句話:明辨之。雖然痘疹是胎毒的末疾,但也要徹底治癒。痘疹主要影響脾肺二經,內應手足太陰,外合皮毛肌肉,多帶有天地間歲行氣候不正之氣,容易通過鄰近的人傳染,所以稱為疹。痘疹在春夏季節發病為順,在秋冬季節發病則為逆。

以其出於脾肺二經,一遇風寒勢必難出,且多變症,故於秋冬為不宜耳。疳疾者,疳者干也。干生乎濕,濕生乎土虛,土虛生於飲食不節,飲食不節生於初能飲食,見食即愛,不擇精粗,不知飽滿,食上加食,況小兒臟腑柔嫩,多食則不能化而脾氣鬱,脾氣既郁有拘急之象。兒之父母猶認為肌渴而強與之。

脾因鬱而水穀之氣不化,而脾愈郁,不為胃行津液,濕斯停矣。土惡濕,濕停而脾胃俱病矣。胃為陽明多氣多血之府,中焦受傷無以散精氣,則五臟之汁亦干。營衛氣餒,故多汗多血,愈虛血氣,故肢體日瘦,中焦濕聚不化而腹滿,腹日滿而肢愈瘦,故曰干生於濕也。種種古人來路知其要者,一言而終,不知其要者,流散無窮。

白話文:

由於這種疾病源於脾肺兩經,一旦遇到風寒就很难痊癒,而且症狀多變,因此在秋冬季節不适合治疗。疳疾,是指孩子身体虚弱,营养不良的病症。干(疳)是由湿引起的,湿则是由脾虚造成的,脾虚又是因为饮食不节造成的。孩子刚开始能吃东西的时候,看到食物就喜欢吃,不挑食,不知道饱,吃完了又吃,更何况小儿脏腑柔弱,吃太多就消化不了,脾胃就会郁结。孩子的父母还以为孩子口渴,就拼命喂他吃。

脾胃郁结,水谷之气无法消化,脾胃就更加郁结,无法将津液输送到胃,湿气就停留在体内。土性喜燥恶湿,湿气停滞,脾胃就会一起生病。胃为阳明经,是气血充盈的器官,中焦受损,无法散布精气,五脏的津液也会干涸。营卫气不足,所以容易出汗、流血,气血更加虚弱,因此四肢逐渐消瘦。中焦湿气积聚无法消化,导致腹胀,腹胀加重,四肢就更加消瘦,所以说干(疳)是由湿引起的。古人总结出治疗这种疾病的要领,明白其中道理的人,一句话就能说明白,不明白的人,就会陷入无穷的困惑。

今先生善於敏悟,聞一以知十。再參閱先生立案,不啻與古為鄰,深諳古人意,立方虛用補,實用攻,寒用溫,熱用清,虛實並見則攻補兼施,乃黃卷幼婦之章程也。無毫釐之差,千里之失。足稱先生一片婆心,保赤指南。歲屆

辛丑之春二月十日識於義貞祠秀峰程鍾

白話文:

您對於醫術十分敏銳,一學就會,非常厲害。而且我看過您的醫案,感覺您就像與古代醫學大師為鄰一樣,深諳古人的醫理。您在治療時,虛證就用補法,實證就用攻法,寒證就用溫法,熱證就用清法,如果虛實並見,就用攻補兼施的方法,完全遵循古代醫書的原則。您的醫術精準,毫釐不差,避免了千里之失。可見您是一位心懷善意,致力於守護孩童健康的良醫。

這是在辛丑年(2021年)二月十日,於義貞祠秀峰程鍾寫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