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臨症經應錄》~ 卷二 七情內傷門 (6)
卷二 七情內傷門 (6)
1. 二十七、遺精
(案1)本郡迎熏門開二兄,《經》云:「有夢治心,無夢治腎」。吾兄病多由夢而泄,何可獨責之於腎?殊不知腎主相火,心主君火,一君一相,本稟賦既濟之理也。蓋心之所藏者神,神之所附者血,心主血,一疑而萌動,則氣亂神恍,鬱極生火致之。血液沸騰,心營漸熾,不能交於腎,故腎藏志,水火不濟,疑惑發生,似乎病亦發生,忽忽神無所定,遂難保遺泄之患。久必液竭精虧,則真元反更虛耗矣。
於此而思,節欲聚精無如君主,疑火莫制,則精又何由固密也。若能心靜神怡,不生疑慮,君火無自而起。君火一靜,水火相交,君寧相復,遺泄可愈。再加藥餌調治,則諸症從此悉除矣。吾兄之病最重在疑,曷不勉諸。
白話文:
我們郡裡迎熏門的兩個兄弟,古書上說:「做夢是心火過旺,不做夢是腎氣虛弱。」你哥哥的病大多是因為做夢而精氣外泄,怎麼能只怪罪於腎呢?殊不知腎主相火,心主君火,君相相生相克,本來就是天生註定的道理。
因為心臟主管神志,神志依附血液,而心臟主宰血液,只要有一點疑慮就會讓血液沸騰,神志恍惚,郁悶到極點就會生火,造成心火旺盛。血液沸騰,心臟的氣血越來越熾熱,就無法交融到腎臟,而腎臟主宰意志,水火不交,就會產生疑慮,而疑慮就像病一樣產生,神志恍惚不定,就難免會發生精氣外泄的毛病。時間久了,就會導致體液耗竭,精氣虧損,導致真元更加虛弱。
想到這裡,想要節欲聚精,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心火,如果疑慮太多,心火無法控制,精氣怎麼能固守呢?如果能心靜神安,不生疑慮,心火就無處而起。心火一靜,水火就能交融,君火就安定相火,精氣外泄就能痊癒。再配合藥物調理,各種病症就能從此消失。你哥哥的病最重要的是疑慮,趕快勉勵他吧。
(方缺)
(案2)某,陰虛相火易動,頻有遺泄,以致水不涵木,肝陽化風上舞,故頭暈時作,按脈弦小帶數,刻當升令,必須介屬潛藏,靜可制動也。
(方缺)
白話文:
這位患者因為陰虛而容易引起性慾亢進,經常出現漏精的情況。這樣導致了身體內水分不足,無法滋養樹木般的肝臟,使得肝陽上升並引發頭痛。他的脈搏呈弦狀且較細微,並且有些快。現在應該使用一些具有堅硬特性的藥物來抑制這種情況,使其能夠平靜下來控制住病情。
2. 二十八、陽關穴冷
(案1)某,診脈象流動較前尚好,兩尺微弱,因腎之真陽失守,下元不固,陽關穴痠冷年分已久。曾服桂附藥品,雖然相對,弟此患遇天陰更甚,晴暖即松,實屬火弱之徵,必須絕去費心勞勤事,助以藥餌,治以百日之遙,庶幾得之。刻下先擬七寶美髯法,暫服三帖再商。
制首烏,當歸身,甘枸杞,補骨脂,川杜仲,菟絲餅,懷牛膝
白話文:
(案1)某人,診脈象較先前有所改善,但兩尺脈微弱。這是因為腎臟的真陽之氣守不住,導致下元虛弱,陽關穴痠冷已有多年。以前曾服用過桂枝附子等藥品,雖然有些效果,但這位病人遇到陰天時病情會加重,天氣晴朗溫暖時則會緩解,這確實是火氣不足的徵兆。因此,必須要停止勞心勞力的工作,輔以藥物治療,需要百日之久才能有所好轉。現在先開立七寶美髯方,先服用三帖,再根據情況調整。
藥方如下:
制首烏,當歸,甘枸杞,補骨脂,川杜仲,菟絲餅,懷牛膝。
3. 二十九、脾虛發腫
(案1)某,診得脾脈沉細,土虛已極,濕困中州,是以周身浮腫,兩脅脹痛,咳嗽胸悶,現當春令,肝木司權,分明剋土之象。今擬一法暫行扶土抑木,俾脾一旺則濕氣自行乎矣。
連皮赤白茯苓,土炒白朮,新會皮,法半夏,宣木瓜,冬瓜仁,炒穀芽,漢防己,懷牛膝,生苡米
用嚴氏實脾飲加減,取其補土製木之能,然王道無近功,必以緩得效。
白話文:
案一:
這位病人,診斷發現脾脈沉細,說明脾土虛弱到了極點,濕邪困阻中焦,因此出現周身浮腫、兩脅脹痛、咳嗽胸悶的症狀。現在正是春季,肝木當令,其旺盛之氣明顯克制脾土,正是所謂的“肝木剋脾土”。
因此,我擬定一個暫時性的治療方案,以扶助脾土、抑制肝木,待脾土恢復生機,濕氣自然消散。
方劑如下:
連皮赤白茯苓,土炒白朮,新會皮,法半夏,宣木瓜,冬瓜仁,炒穀芽,漢防己,懷牛膝,生苡米。
此方取自嚴氏實脾飲,並加以加減,意在補益脾土,制約肝木。但是,治病求本,急功近利不可取,必須以緩慢的方法才能取得療效。
連皮赤苓,宣木瓜,於術,橘絡,半夏曲,冬瓜仁,生苡米,懷山藥,牛膝,澤瀉,川厚朴,生薑
白話文:
連皮赤苓、木瓜、於術、橘絡、半夏曲、冬瓜仁、生苡米、懷山藥、牛膝、澤瀉、川厚朴、生薑。
4. 三十、溺痛滴瀝
(案1)某,水道不清,心腎不交,淫溢而下移熱膀胱,小便痛澀滴瀝,清濁並至如膏,症已九天。服參苓琥珀止痛清心之品,病勢稍減一二,但脈息微細無神,實屬真陰耗損,水火不相既濟,藥餌宜緩功調治可也。
白茯苓,黃柏,肥知母,沙參,土炒白朮,川萆薢,澤瀉,生苡仁,益智仁,甘草梢,蓮子心,燈心
白話文:
(案1)
某人,水道阻塞不清,心腎之間不能互相溝通,導致腎氣過盛而向下移熱至膀胱,出現小便疼痛澀滯,滴滴答答,清濁混雜如膏狀,症狀已持續九天。服用人參、茯苓、琥珀等止痛清心之品,病情稍稍減輕,但脈象微弱細小,無力無神,可見其真陰已耗損,水火失衡,無法互相調和。因此,藥物治療應以緩功調治為宜。
處方
白茯苓、黃柏、肥知母、沙參、土炒白朮、川萆薢、澤瀉、生苡仁、益智仁、甘草梢、蓮子心、燈心。
5. 三十一、兩肋痛
(案1)郭(左),兩肋作痛,得食即緩,此胃絡虛,肝氣滯。
當歸鬚,大白芍,桂枝木,橘絡,蛀青皮,宣木瓜,川黃白芍,醋炒柴胡,元胡索,新絳屑,沉香末(絹包紮)
白話文:
案1:
郭先生,兩側肋骨部位疼痛,吃了東西就緩解,這是胃絡虛弱,肝氣鬱滯所致。
藥方:
- 當歸鬚
- 大白芍
- 桂枝木
- 橘絡
- 蛀青皮
- 宣木瓜
- 川黃白芍
- 醋炒柴胡
- 元胡索
- 新絳屑
- 沉香末(用絹布包裹)
6. 三十二、三陰不足
(案1)某,三陰不足,寒濕痰凝,隧道致滑,肉門、關元俞兩處麻木不仁,紅腫痛俱無,皮冷色晦,當擬陽和湯達其病所,拔其病根。《經》云:「熱則流通之」,皆不越乎此。
大熟地,麻黃,白芥子,炮姜,炙甘草,鹿角膠,上肉桂,雙臘酒
白話文:
(案1)某人,三陰虛寒不足,寒濕痰凝積聚,導致經絡通道變得滑利,肛門和關元俞穴附近麻木無感,既無紅腫也無疼痛,皮膚冰冷且顏色晦暗,應當服用陽和湯,將藥力送到病灶處,拔除病根。《經書》中說:「熱則流通之」,所有治療方法皆不脫離此原則。
藥方:熟地黃、麻黃、白芥子、炮姜、炙甘草、鹿角膠,以上藥物皆用雙臘酒浸泡服用。
7. 三十三、下焦嘔吐
(案1)某,嘔吐舉發累月經年,雖屢進泄肝安胃法,減而未愈。原屬胃陽虧乏,脾不散精,殊不知命門火力不足,奉生者少,腎虛水泛為痰,肝無液養,濁結氣聚,氣逆上衝,阻胃之降,失其流行之機,故時發時止,此下焦吐也。今仿經旨二方,一則益火之源以消陰翳,壯水之主以鎮陽光;一則專理腸間屈曲之處,搜滌絡道之痰,可帶藥回府調養,徐待獲效。
(方缺)
白話文:
某人嘔吐已經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了,雖然多次使用泄肝安胃的方法,症狀有所減輕,但始終未痊癒。根本原因是胃陽不足,脾臟無法散布精氣,卻不知道命門火氣不足,滋養生命的精氣也很少,腎臟虛弱,水氣上泛形成痰,肝臟沒有精液滋養,濁氣積聚,氣逆向上衝擊,阻礙了胃氣下降,失去了正常運行的機制,所以時而發作時而停止,這是下焦引起的嘔吐。現在參考醫書中的兩個方子,一個是補益火源來消散陰寒,壯盛水氣的主宰來鎮壓陽氣的過度活躍;另一個是專門調理腸道曲折處,清除絡脈中的痰濁,可以帶藥回家調理,慢慢等待藥效顯現。
8. 三十四、濕
(案1)王如金,形體豐盈,脈來濡滑,三陰內虧,濕濁鬱而不化,氣運遲難,以致胸次時痛,目中白珠色黃,小便間溺白濁。按濕熱為患非只一端,可化痰亦可化飲,虛中夾實,不可小視。擬用理脾滲濕固精之法緩之治之,自然諸症日減,則正氣日增矣。
(方缺)
(丁)按:喜怒憂思悲恐驚,七情內傷非六氣可比。六氣現諸外,顯而易見,七情現諸內,暗而難明。六氣天成也,七情人為也,天成人為四字包括廣大矣。道光辛巳,恩科吾赴秋園。三場後,契友邀遊,渠等均臨榮社評論文章,估擬科名。而我心不以科名自專,性嗜書籍,獨往書坊遍閱架上書籍之簽。
白話文:
(案1)
王如金,身材豐滿,脈象滑潤,三陰經氣虛弱,濕濁之氣鬱結不化,氣血運行遲緩,導致胸部時常疼痛,眼白泛黃,小便時有白濁。
濕熱之症并非只表現為一種症状,它可以化為痰,也可以化為飲,虚弱之体夹杂实症,不可轻視。
拟采用健脾渗湿、固精之法,緩慢治疗,自然諸症就会逐渐减轻,正气也会逐渐增强。
(丁)
喜怒忧思悲恐惊,七情内伤比六气之伤更难处理。六气影响的是人体外在,显而易见,而七情伤及的是人体内在,隐蔽难辨。六气是天生之气,七情是人自身所生,天人二字涵盖了广阔的领域。
道光辛巳年,恩科考试,我赴秋园应试。三场考试后,友人邀约游玩,他们都去荣社评论文章,估量科举名次。而我心中并不执着于科名,喜爱书籍,独自前往书坊,翻阅架上的书籍标签。
儒書何其多也,醫書亦復不少。以儒可以顯人,以醫可以救人。閱至抄本《濟世經驗良方》,興起展卷視之,有「養生篇」,黃帝問岐伯曰:「余聞上古之人,年皆度百歲,而動作不衰,今時之人,年未半百而動作皆衰,時勢異耶?人將失之耶?岐伯對曰:上古之人,知道者,法於陰陽,和於數術,飲食有節,起居有常,不妄作勞,故能形與神俱,而終其天年,度百歲乃去。
今時之人不然,以酒為漿,以妄為常,醉以入房,欲竭其精,耗散其真,不知持滿,不時御神,務快其心,逆於生樂,起居無節,善妄作勞,故半百而衰也。」觀此則壽命修短,全在精氣神明依相附之。寶滿盈曷常病於人也,並必得其壽也。統而言之,為醫者心不可泥古,泥則不能融會貫通也。
白話文:
儒家的書籍真是多不勝數,醫學書籍也同樣不少。讀儒書可以顯揚名聲,讀醫書可以救助他人。我最近翻閱到一本抄本《濟世經驗良方》,便興致勃勃地打開來看,裡面有「養生篇」,記載了黃帝問岐伯的對話:
「我聽說上古的人,都能活到一百歲,而且行動自如,不衰老。可是現在的人,還沒到五十歲就行動衰弱了,難道是時代不同了?還是人要失去這種長壽的本領了?」
岐伯回答道:「上古的人,懂得遵循天地陰陽的運行規律,掌握數術的精髓,飲食有節制,起居作息有規律,不隨意勞作,所以能夠形神合一,活到天年,活到一百歲才離開人世。
現在的人卻不然,以酒當水喝,胡作非為當成常事,喝醉了就縱慾,想要耗盡精氣,散盡真元,不懂得有所節制,不按時調節精神,一心追求快活,逆天而行,起居無度,經常胡亂勞作,所以不到五十歲就衰老了。」
由此可見,人的壽命長短,完全取決於精氣神三者是否相依相附。如果能夠精滿氣足,神明充沛,又怎麼會常年患病呢?這樣的人一定能長壽。
總之,做醫生的心態不可固執守舊,如果一味固執於古法,就無法融會貫通,真正掌握醫術的精髓。
其症有因虛受病轉變為實,先實後變為虛。有因外感而內傷,有因內傷而外感。猶有不內外因而內傷者,即如先生七情內傷案云:真陰不足,腎失司攝之權,氣不歸原則用金匱腎氣,並以攝納下元,實系治內傷之喘在腎。其次肺腎兩虧則用金水六君,並以符方書土能生金,金能生水,金水相承之意,實系治內傷之喘在肺腎,不治脾而培脾寓焉。
脾濕生痰,濁陰阻遏陽氣,則用苓薑朮桂湯加二陳蘇、杏、秫米,此闢經文通陽交陰之義,實系治痰飲內傷之喘在脾。若此治症,胸中定有確見,誠無指鹿為馬之訛,頗有駃中超群之妙。信,不誣也。
白話文:
患者的病症可能由虛轉實,或由實轉虛;也可能由外感導致內傷,或由內傷導致外感。此外,也有些病症既非外感,也非內傷,而是由內傷所引起,例如先生七情內傷的案例:由於真陰不足,腎臟失去統攝的功能,導致氣機不歸於原位,因此要用金匱腎氣湯來滋補腎氣,並以攝納下元的方式治療。這個案例屬於內傷導致的喘症,病位在腎。
另外,如果肺腎兩虛,則要用金水六君湯治療。這個方子符合「土生金,金生水,金水相承」的五行生克原理,實際上是治療肺腎兩虛導致的內傷喘症。雖然方子不直接治療脾臟,但卻能間接補益脾氣。
當脾臟濕氣過盛,產生痰飲,濁陰阻遏陽氣時,就要用苓薑朮桂湯加二陳蘇、杏、秫米來治療。這個方子符合經文中「通陽交陰」的原則,實際上是治療痰飲內傷導致的喘症,病位在脾。
如果按照上述方法治療,患者胸中一定會出現明顯的改善。這絕對不是胡亂醫治,而是有獨到之處,令人稱奇。這絕對不是虛妄之言,可以相信。
夫肺痹者病在氣分,氣滯血亦滯,血無氣不行,上焦清道,惟風熱可臨,釀久下損及胃,穀食減少,土虛生濕則窒塞經絡隧道,營液干膊臂屈伸不便,缺盆穴骨凸,用滋營養液膏加流氣之藥。《經》云:氣主煦之,血主濡之。煦者和也,濡者潤也,氣煦和,血亦濡潤矣。噎膈者情志不適病也。
悒鬱動肝,肝肺氣結,血液胃汁枯槁。上為噎,中為膈,下焦為反胃。食物易噎,噎則善嘔,昔張雞峰謂之:神思間病,陰枯於下,陽結於上,三陽結,謂之膈。茲摘虞花溪大略云云:大都欲成之先,宜開達木鬱,木鬱解而諸郁皆解矣,逍遙散、四七湯、蔞貝、二陳、金橘、佛手、佩蘭之類。
白話文:
肺痹
肺痹症的病根在於氣分,氣機阻塞,血流亦受阻礙。血氣相依,氣行則血行。上焦清道,唯風熱之邪可侵犯,久而久之會損傷脾胃,導致穀食減少。脾虛生濕,進而阻塞經絡管道,營氣不足,手腳屈伸不便,鎖骨突起。可用滋營養液膏加之行氣藥物治療。
《經》書中說:氣主溫煦,血主濡養。溫煦即溫和,濡養即滋潤。氣機溫和,血流亦滋潤。
噎膈
噎膈症多因情志不暢而起。
憂鬱傷肝,肝氣鬱結,肺氣亦受阻,血液和胃液枯竭。上則為噎,中則為膈,下則為反胃。食物易於哽噎,噎則易嘔吐。古代名醫張雞峰說:噎膈症是一種神思失調的病症,陰虛於下,陽氣結於上,三陽皆結,稱為膈症。
治療
虞花溪先生在醫書中曾說:治療噎膈症,首先要疏通肝氣鬱結,肝氣通則諸氣皆通。可用逍遙散、四七湯,以及蔞貝、二陳、金橘、佛手、佩蘭等藥物。
欲成之後,宜養血平肝,肝得其養,陰不枯,陽不結,胃氣升降舒徐則愈矣,歸身、白芍、首烏、阿膠、棗仁、茯神、雲苓、柏子仁之類。如嘔酸加左金丸、代赭、旋覆、橘皮、竹茹是也。如吐血加丹參、貝母、丹皮、梔子、玉金、參三七、藕節是也。已成則無法可治,縱或有愈之者,非成法也,乃定數也。
白話文:
想要痊癒之後,應該要養血平肝,肝臟得到滋養,陰氣就不會枯竭,陽氣就不會阻塞,胃氣升降舒緩,這樣才能真正恢復健康。可以用歸身、白芍、首烏、阿膠、棗仁、茯神、雲苓、柏子仁等等藥材。如果出現嘔吐酸水,可以加左金丸、代赭、旋覆花、橘皮、竹茹等等。如果吐血,可以加丹參、貝母、丹皮、梔子、玉金、三七、藕節等等。
已經病入膏肓就沒有辦法治療了,即使有治癒的,也不是真正的治癒,而是命運使然。
即如《醫宗必讀》有白水牛喉、杵頭糠牛嚇叫之類,亦復另具手眼、獨開生面之方。先賢精奧,難窺底蘊,種種不能枚舉。(晏)正燕居,握管吟哦,適藩憲寶仁兄造吾廬,云及先生作《經應錄》,汝見之乎?其中濟生之功非淺。(晏)遂告以捧冊,囑我刪改,吾恐筆墨荒蕪,豈堪評點,因承不棄。
故敢布鼓於雷門,妄談數句,聊以解嘲,藉欽先生學問不居人下,聰明反超人上,遠溯靈蘭,近搜秘典,特著壽人之玉版,實為度世之金針云爾。歲屬
咸豐巳未年秋八月望日書於頤志齋柘塘丁晏識
白話文:
正如《醫宗必讀》中提到的「白水牛喉」、「杵頭糠牛嚇叫」等奇方異術,也同樣有獨特巧妙之處,別開生面。先賢們的精妙醫術,其深奧程度難以窺探,種種奇方妙法實在是無法一一列舉。(晏)我正安居在家,手執筆桿吟詠詩詞,適逢藩憲寶仁兄來訪,說起您撰寫的《經應錄》,問我是否見過?他說這部著作對於救治生命功不可沒。(晏)我便馬上拿書出來,請他指點刪改,但我擔心自己學識淺薄,筆墨粗陋,恐難勝任評點之任,然而您卻沒有嫌棄我。
因此,我斗膽在此胡言亂語,妄談幾句,聊以自嘲,藉此表達對您學問之高超敬佩。您博學多才,聰明過人,上溯靈蘭妙術,下探秘典真傳,特別著成這部《壽人之玉版》,實乃度世救人的金針妙手。
歲次咸豐巳未年秋八月望日,寫於頤志齋柘塘丁晏謹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