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臨症經應錄》~ 卷一 六氣雜感門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六氣雜感門 (10)

1. 三十、牙宣

並類中症有劉河間、李東垣、朱丹溪,三賢逐一辨之,此不復述。核葉天士「指南篇」發明內風乃身中陽氣之變動。肝為風臟,《內經》又謂「將軍之官」,其性暴,其動速,無病則藏血,有病則逆血。精血衰耗,水不涵木,木少滋榮,故肝陽偏亢。內風時起一節,真確論也。

但風寒暑濕燥火六字,主病多端,弗克盡述,今略敘源由,以包羅萬象耳。先生天資卓識,辨脈識症,會悟機緒活潑,立案深得古人心,立方深得古人法,足徵筆下生春,壽人壽世,不愧世傳醫也。(余)本不精岐黃道。諺云:隔業如隔山,既承先生賜以手冊,命以批點,及開卷細讀熟玩,不勝神爽心快,頓教醫境之茅塞大開。

每見先生臨症,望聞問切大有把握,著案貫通,用藥合病,窮理細膩,無以出其右,非目無全牛,學力精銳者,奚能至此。歲屆

(咸豐九年秋八月穀旦愚弟梁寶生佐中氏書於袁江公廨)

白話文:

三十、牙宣

劉河間、李東垣、朱丹溪三位醫學大家的理論雖有共通之處,但各有不同,在此就不贅述了。葉天士先生在《指南篇》中指出,內風其實是人體陽氣變動所致。肝臟是主風的臟腑,《內經》稱之為「將軍之官」,性情剛烈,動作迅速,健康時藏納血液,生病時則血液逆行。精血虧虛,水不能滋養木,木氣缺乏滋養,就會導致肝陽亢盛。內風時有時無,這種說法非常精確。

至於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六邪,它們引起的疾病種類繁多,無法一一詳述,這裡僅簡述其病因,以概括所有情況。先生天資聰穎,善於辨別脈象和診斷疾病,領悟能力強,處方用藥都深得古人醫學精髓,您的醫術高超,造福百姓,不愧為醫學界的傳世名醫。(我)本身對中醫並非精通。俗話說:「隔行如隔山」,承蒙先生賜予醫案手冊,並讓我批點,細讀研習後,我感到豁然開朗,醫學境界大為提升。

每次見到先生診治病人,從望聞問切到處方用藥,都把握得十分準確,思路清晰,用藥精準,深入探究病理,無人能出其右。這非眼界廣闊、醫術精湛之人,難以做到。

(咸豐九年秋八月某日,愚弟梁寶生代中先生寫於袁江公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