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臨症經應錄》~ 卷二 七情內傷門 (3)
卷二 七情內傷門 (3)
1. 八、反胃
(案1)某,氣火不升,肝逆犯胃,是以肚口痛而乾嘔。《內經》謂:清濁相干,名曰亂氣。今肢冷,神迷,欲厥之象,兩脈大而鼓指,最恐閉痙不回。
生白芍,金鈴皮,茯神心,冬桑葉,炒丹皮,川玉金,左金丸(和沖),伏龍肝,開口川椒,烏梅炭,青蔗汁
昨進苦辛之品,神識稍清,肢冷已轉,惟氣痛未除,嘔吐不止,《經》云:「諸逆衝上,皆屬於火」、「諸嘔吐酸,皆屬於熱」。近成反胃大症,當以泄肝之中佐以鎮逆為法,謹防吐甚傷陽,痛甚痙厥。
白話文:
病情描述
這位病人,氣火不升,導致肝氣逆流犯胃,因此出現腹痛和乾嘔的症狀。 《內經》中提到:「清濁相干,名曰亂氣。」現在病人四肢冰冷,神志迷糊,有昏厥的跡象,脈象浮大而有力,最擔心出現痙攣抽搐,無法恢復。
處方
白芍、金鈴皮、茯神、冬桑葉、炒丹皮、川玉金、左金丸(和沖)、伏龍肝、開口川椒、烏梅炭、青蔗汁。
病程記錄
昨天病人服用了苦辛之品,神志稍微清醒,四肢冰冷的症狀有所改善,但氣痛和嘔吐依然未消。 《經》書中說:「諸逆衝上,皆屬於火」、「諸嘔吐酸,皆屬於熱」。 病人現在已經發展成反胃的重症,應該以疏泄肝氣為主,輔以鎮逆止嘔,小心不要因嘔吐過度而損傷陽氣,也不要因疼痛過劇而出現痙攣抽搐。
大白芍,川黃連,苦桔梗,茯苓,半夏,沙參,麥冬,代赭石,金沸草,金鈴皮,蔗汁,秫秫米,安胃烏梅丸,和服。
白話文:
大白芍、川黃連、苦桔梗、茯苓、半夏、沙參、麥冬、代赭石、金沸草、金鈴皮、蔗汁、秫米、安胃烏梅丸,一起服用。
2. 九、厥陰氣阻
(案1)某,幾進苦辛通降,均屬罔效。
《經》云:「濁氣在上,則生䐜脹」。因厥陰之氣上阻,則胸痛肋脹作嘔,痰涎乃濁陰所化,肝木犯胃,胃中陽傷,致大腸變化失司,四五日一更衣,飲食更不能進,脈象細小而弦。顯見風木乘土,當春其勢大張,舌液乾燥,胃汁難免不損。症重慮胃敗有暴厥之擾,妄擬仲景鎮逆軟堅一法,制肝和胃,以觀動靜若何。
生代赭,烏梅炭,半夏,萊菔子,炙枇杷,根葉,炒麥冬,川黃連,炒白芍,白粳米,酒炒兩頭尖
白話文:
(案1)
某人,服用過許多苦寒通降的藥物,但都無效。
《經》書上說:「濁氣上行,則會導致胸腹脹滿。」由於厥陰之氣上行阻滯,所以出現胸痛、肋骨脹滿、噁心嘔吐,痰涎就是濁陰所化。肝木犯胃,胃中陽氣受損,導致大腸功能失調,四五天換一次衣服,飲食也難以進食,脈象細小而弦。顯然是風木乘土,正值春季,其勢力強盛,舌苔乾燥,胃液必然受損。病情嚴重,擔心胃氣虛敗,會發生暴厥,所以擬採用仲景鎮逆軟堅的方法,以抑制肝氣,和胃理脾,觀察病情變化。
處方
生代赭石、烏梅炭、半夏、萊菔子、炙枇杷葉、炒麥冬、川黃連、炒白芍、白粳米,酒炒兩頭尖。
3. 十、木侮土
(案1)某,濁氣在上,則生䐜脹,清氣在下,則生飧泄。病經兩月,初由肝鬱而起,木旺則侮土,脾土大傷,食少自利,脾虛生脹,腹大如鼓,兩關脈弦而兼濡滯,勢有中滿之虞。法宜歸芍六君以扶土,茱連六一以抑木,觀其動靜。
(方缺)
白話文:
某人,浊气上涌,导致腹胀,清气下泄,则出现消化不良。病症已有两个月,最初是由于肝气郁结引起,肝气旺盛克伐脾土,脾土受损严重,食少便溏,脾虚导致腹胀,肚子像鼓一样大,两关脉弦而兼有濡滞,有腹腔积水的风险。治疗方案应该用归芍六君汤扶持脾土,用茱连六一汤抑制肝木,观察其病情变化。
4. 十一、肝氣痛
(案1)某,肝氣痛久,轉於脈絡。丹溪云:氣有餘便是火,生風致痙。又書云:暴痛在經,久痛在絡。種種血弗養肝、肝氣之所致也。權當柔肝熄風、定痛通絡之劑,再擬養血而後可。
(方缺)
白話文:
有一個人長期因為肝氣不順引起疼痛,現在已經影響到血液循環。朱震亨說:如果氣過多就會變成熱,引發風症導致抽搐。另外也有古籍記載:突然發生的疼痛是出現在大血管上,長時間持續的疼痛則是在細小的血管上。這都是由於血液無法滋潤肝臟以及肝氣所引起的問題。目前應該使用柔和肝氣、平息風邪、止痛疏通血管的方法來治療,之後再考慮用補充血液的方式進行調理。 方子暫時沒有提供。
5. 十二、胃脘痛
(案1)某,《病機賦》云:胃脘當心而痛要分客熱、客寒。按此病虛者多寒,實者多熱。據述初起飲食後偶遭氣怒,加以素嗜生冷,積久生濕,濕戀寒棲,清不升,濁不降,清濁混淆,所以痛勢每日發,必當酉明之陽微失運,虛質可知。《難經》論酉晉應於五臟中屬腎,腎虧不與胃交,蓋心肺居上,胃居中,而腎居下,譬若一枝動則百枝胥搖矣。業延日久,切勿視為泛常,爰以仲聖建中湯之法治之,今略加減與服。
炒黃白芍,川桂枝,水炙甘草,雲苓塊,留白陳皮,半夏曲,須穀芽,制香附片,煨姜
白話文:
某人,根據《病機賦》的記載,胃脘痛要分寒邪和熱邪兩種。而這個病,虛寒的人比較多,實熱的人比較少。這個人病發初期,是在吃飯之後遇到生氣,再加上平時愛吃冷的東西,時間長了就積聚了濕氣。濕氣喜歡依附在寒氣上,清氣不能上升,濁氣不能下降,清濁混雜,所以痛症每天都會發作,尤其是在酉時(下午五點到七點)陽氣虛弱的時候,這就能看出他體質虛弱。根據《難經》的記載,酉時對應五臟中的腎臟,腎臟虛弱不能與胃臟相互協調,因為心肺在上,胃在中,腎在下,就好比一根樹枝搖動,所有樹枝都會跟著搖動。病症持續時間長了,不能把它當作普通病症來看待,所以用仲景的《建中湯》來治療,現在稍作調整,請服用。
藥方:
- 炒黃白芍:補血柔肝,緩解疼痛。
- 川桂枝:溫經散寒,通暢氣血。
- 水炙甘草:補脾益氣,緩解疼痛。
- 雲苓塊:利水滲濕,健脾益氣。
- 留白陳皮:理氣健脾,和胃止痛。
- 半夏曲:燥濕化痰,降逆止嘔。
- 須穀芽:健脾消食,和胃止痛。
- 制香附片:疏肝解鬱,理氣止痛。
- 煨姜:溫中散寒,和胃止痛。
6. 十三、肝脾心腎傷
(案1)前仕黎河憲,諡號襄勤。思為脾志,實本於心,精以思耗,水不養肝,肝失條達之機,侮其所不勝。清氣不展,濁陰不降,清濁混淆,脹瀉並見。郁損心陰,不能下交於腎,腎虧不能上達於心,臥不成寐,盡力謀慮,勞傷乎肝,應乎筋極,非肝家之有餘,乃肝家之不足。肝無補法,實脾養心養腎,庶免春臨木旺之虞。
陽往則陰來,陰往則陽來,一升一降無盡窮已。積勞思慮,痞膈中滿,腹鳴瘕瀉,形消,脈弦,穀氣不盈,生氣衰甚,因氣成積,因積成飲,積聚成痞,脾陽下陷,正氣大傷,無攻破之理。所服藥品甚是,寡效者因傷已極也。仍議理中益氣,補火生土法。
白話文:
這位黎河憲大人,生前為官,死後被賜諡號為“襄勤”。他思慮過度,傷了脾氣,而脾氣本源於心,思慮過度消耗心神,導致腎水不能滋養肝,肝臟失去條達暢通的功能,進而侵犯脾臟。清氣不能上升,濁氣不能下降,清濁混淆,因此出現腹脹腹瀉。心陰受損,無法下降到腎,腎虛又不能上達心臟,導致難以入睡,思慮過度又傷肝,進而影響筋骨,這不是肝臟功能過盛,而是肝臟功能不足。治療肝臟無需直接補益,而是要養脾、養心、養腎,以避免春天木氣旺盛時病情加重。
陽氣上升則陰氣下降,陰氣下降則陽氣上升,一升一降循環不止。長期勞累思慮,導致胸膈滿悶,腹鳴、腹脹、腹瀉,身形消瘦,脈象弦緊,飲食不消化,生機衰敗,因氣機阻滯而形成積聚,因積聚而形成水飲,積聚成塊狀,脾陽下降,正氣大傷,無法攻破病邪。所服藥物雖然對症,但效果不佳,是因為病勢已經非常嚴重。應該根據病理,益氣補火生土,以達到治療目的。
大怒則形氣,結氣悖於中,食不運行,精不化氣,氣不生陰,作干作渴,脹痛不寐,理用前方。肝不和暢,養心以慰之,養腎以涵之。
養心腎和肝脾,連服四劑,尚屬綏和。脾瀉未已,中滿痞脹未松,怯寒畏冷,腹鳴響甚如牆傾倒之聲,但風聲、氣聲、水聲,皆真氣之虧,火土不生,虛極所致。脾虛生濕,肝虛生風,腎不納氣,原方加減。
脾胃困頓,心腎兩虧,守補則中焦易鈍,燥劑不無傷陰。陽明陽土得陰能安,太陰濕土得陽始運。補陰不易,補陽尤難,二氣難盈易虧。上損過中,下損及胃,諸虛百損,惟賴脾胃,脾胃為資生化源之本,化日生之氣血,以稟生生之氣,今以脾胃為主,心腎兼治。
白話文:
生氣就會導致氣血凝滯,氣機逆亂,阻塞在身體內部,造成飲食無法正常消化,精氣無法轉化為氣,氣也無法滋養陰液,進而出現口乾舌燥、腹脹疼痛、失眠等症狀,需要用藥物來治療。肝臟氣血不暢,需要用養心安神的方法來舒緩,並滋養腎臟來涵養肝氣。
養心、養腎、和肝脾,連續服用四劑藥,身體狀況應該會有所改善。但如果脾胃虛弱的情況沒有改善,仍然感到腹脹、胸悶,怕冷畏寒,肚子裡還有響聲,就像牆壁倒塌的聲音,這都是由於真氣不足,導致脾胃虛弱,無法化生氣血。脾虛容易生濕,肝虛容易生風,腎臟也無法吸收氣息,需要根據原來的方子調整藥物。
脾胃虛弱,心腎也虧損,如果單純用補益的藥物,容易造成中焦消化功能下降,而燥熱的藥物也會損傷陰液。陽明經的陽氣需要陰氣來滋養才能安穩,太陰經的濕土需要陽氣才能運作。補益陰氣不容易,補益陽氣更難,而且這兩種氣都容易流失。上焦的損傷會影響中焦,中焦的損傷又會影響下焦的胃部,各種虛弱都歸根結底是脾胃虛弱導致的。脾胃是生命的根本,負責化生氣血,滋養全身。所以治療時應以脾胃為重點,同時兼顧心腎的調理。
連進脾胃法,飲食頗香,脹勢稍平,夜來得寐,精神略起,惟夜間降濁帶有稀水。腎司二便,腎不攝,脾不固,脾腎兩虧,中陽不運,氣聚成瘕。瘕者,假也,氣也。胃瘕作瀉,無攻瘕之理,惟扶正氣以化之,補命腎以消之。《經》云:「形傷思慮則肉脫」。養心脾腎是其美舉,服藥未嘗無效。
奈心脾虧虛已極,培補甚難,今仿歸脾、四神、建中法添去。自覺寒者,非真寒也,裡氣空虛也。補命腎之元陽,已服多劑,未見啟發,嘗思心屬火,虛則寒,神機過用,心氣大虧,謀慮傷肝,肝虧相火亦虧,子母皆虛。《經》云:「虛則補其母」。補心相之火,助脾胃運用之陽,乃藉用之權衡。
白話文:
連續服用補益脾胃的藥物,飲食稍微香甜,腹脹的狀況略微減輕,晚上可以睡得著,精神也稍微好轉,只是晚上仍然有稀薄的排泄物。腎臟主管大小便,腎臟失攝,脾臟不固,脾腎兩虛,中焦的陽氣不能運轉,氣機停滯凝聚成瘕。瘕是虛假之物,是由氣機停滯造成的。胃部的瘕導致腹瀉,不適合攻治瘕,應該扶助正氣來化解它,補益腎臟的本元精氣來消除它。《內經》說:「思慮過度會傷損形體,導致肉體消瘦。」養護心脾腎臟是最好的做法,服藥一定會有效果。
然而,心脾虛損已經十分嚴重,補益十分困難,現在根據歸脾湯、四神湯、建中湯的方劑加減調整。自覺寒冷,不是真正的寒證,而是內裡氣虛所致。補益腎臟的元陽之氣,已經服用很多劑藥,卻沒有明顯改善。我一直在思考,心臟屬火,虛則寒,心神過度使用,心氣大虧,思慮過度會傷肝,肝臟虧虛,相火也虧損,心肝兩虛。《內經》說:「虛則補其母。」補益心臟的相火,可以幫助脾胃運化的陽氣,這就是權衡取捨之道。
瀉止脹平,有火象生髮之機來矣。上焦如霧如霖,清虛之府,如電照當空曠然無外,天地不泰則否象見矣。所謂瘕者,假也,氣也。消脹則成鼓,攻瘕則成滿,況下痢形瘦,胸痞不食,萬無破氣攻瘕之理。養正除積,補命腎以化之,脾胃日健,痞滿自消,仍以異功、建中合四神法。
氣不生陰,精不化氣,陰從陽者,血隨氣生,恙已漸愈,以扶正為主。
陽往陰來,痞氣不化,歸脾、異功頗合機宜。脾泄全愈,胃已舒醒,思食不多,寐不深沉,精神漸起,氣色亦開。病緣起於心脾氣結,由來已久,無形之氣化出有形之積,非消非磨可比。養正、除積、怡悅、開懷,徐徐調治,不破氣痹為寶。
白話文:
腹瀉止住,腹脹平息,但有火象生髮的跡象。上焦如霧如雨,清虛之府如電照當空,空曠無外,天地不泰則否象出現。所謂瘕者,虛假之物,氣也。消脹則成鼓脹,攻瘕則成滿脹,況且下痢形瘦,胸痞不食,萬無破氣攻瘕的道理。應該養正除積,補命腎以化之,脾胃日健,痞滿自消,仍以異功、建中合四神法。
氣不生陰,精不化氣,陰從陽者,血隨氣生,疾病已漸漸痊癒,以扶正為主。
陽往陰來,痞氣不化,歸脾、異功頗合機宜。脾泄全愈,胃已舒醒,想吃東西不多,睡眠不深沉,精神漸起,氣色也開朗。病根源於心脾氣結,由來已久,無形之氣化出有形之積,非消非磨可比。應該養正、除積、怡悅、開懷,徐徐調治,不破氣痹為寶。
陰往陽來,升降有常,痞滿漸化,大便已結,形色俱起,奈寐不深沉,乃心氣虧虛,不能下交於腎,若陰平陽秘,精神乃至,擬五寶、歸脾合方,養心脾腎以和肝。
自服養心脾和肝腎以來,納食頗香,諸恙悉退,漸趨佳境。因積勞思慮,久恙內傷最難驟復,必得養心熄怒,心得太和之氣,庶臻康豫,以養榮湯治之。
氣主煦之,血主濡之。進養榮法,神安得寐,納穀頗香,既合機宜,依先進步。今因陰虛熱結,痔發腫痛,原方,冬至節再議。
冬至節來,諸恙向安,痞脹漸消,精神飲食俱佳,惟痔發腫痛難安。按《經》曰:「飲食自倍,腸胃乃傷」,「經脈橫解,腸癖為痔」。乃濕熱下注,陰虛氣虧所致。養正氣以化濕熱,生脈、六君,合養心秫米法。
白話文:
陰氣向下,陽氣向上,升降循環,有一定的规律。腹部胀满逐渐消退,大便已经干结,身体状况和面色都逐渐改善,但睡眠不深沉,这是因为心气亏虚,无法将心气下达肾脏。如果阴平阳秘,精神就会恢复,可以服用五宝汤和归脾汤,滋养心脾肾,调理肝脏。
自从服用养心脾和肝肾的方剂后,食欲变得很好,各种病症也都消失了,身体逐渐恢复健康。由于长期劳累和思虑过度,久病内伤很难立刻恢复,必须养心熄怒,使心情平静,才能逐渐康复,可以用养荣汤治疗。
气能温煦身体,血能滋润身体。服用养荣汤后,精神安宁,睡眠良好,食欲也很好,符合治疗的预期,可以继续服用。现在因为阴虚热结,痔疮发作肿痛,原方暂时不用,等到冬至节再调整方剂。
冬至节过后,身体状况逐渐好转,腹部胀满逐渐消退,精神食欲都很好,只有痔疮发作肿痛,难以忍受。根据经书所说,“饮食过量,肠胃就会受伤”, “经络横解,肠癖就会变成痔疮”。这是因为湿热下注,阴虚气亏造成的。应该滋养正气,化解湿热,可以服用生脉汤、六君汤,再加入养心秫米的方法。
痔名雖多,不越內因外因、虛實寒熱。緣於筋脈橫解,風濕熱而成。中氣不振,氣不化濕,腫痛無寧,寐食忽廢,暫以防風秦艽丸以治其標,再擬補中益氣加槐花以治其本。外科書曰:凡一切外症,中虛之人,若過服寒劑則正氣先虛,陽氣一虧更不易治。有諸內必現諸外,外醫亦必明內之理。
今日已出稀糞,連昨晚二次,臍痛腹鳴而痔不減,其非實火,大便燥結之故可知矣。虛火宜補,實火宜瀉。
(方缺)
白話文:
痔疮的种类很多,但归根到底都是内因外因、虚实寒热引起的。由于筋脉横解,风湿热侵入所致。中气不足,气无法化湿,肿痛不止,睡眠饮食都受影响。先用防风秦艽丸治疗其表证,再考虑补中益气,加入槐花治疗其本。外科书上说,一切外症,体虚的人,如果过量服用寒凉药物,会导致正气先虚,阳气衰退更难治疗。内因外现,外医生也必须懂得内在的道理。
今天已经排出了稀便,昨晚也拉了两次,肚脐痛、腹鸣,痔疮却不见好,可见并非实火,而是大便干燥导致的。虚火应该补,实火应该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