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江澤之醫案》~ 三十三、痞滿
三十三、痞滿
1. 三十三、痞滿
(案1)肝氣上升,胃鮮下降,兼之暑濕困脾,中州痞塞。穀食不思少納,亦屬不運。脈象弦澀,茲當開痞,擬仲聖瀉心法,取其降陽和陰,佐以宣濕為治。
半夏,乾薑,赤苓,通草,瓜蔞皮,黃連,黃芩,廣皮,滑石,枇杷葉
(案2)肝胃氣滯,滯久聚痞,脘中作痛,營衛兩虛,為寒為熱,脈象弦澀。治之不易,徐圖可也。
當歸,柴胡,茯苓,金鈴子,香附子,白芍,甘草,枳殼,雞內金,延胡索,冬朮,蔻仁
(案3)三瘧陷陰,延久致傷脾土,中州轉輸失司,有結痞之象。谷入不運,便閉尿赤。擬和解開胃法,痞能漸解,方免脹滿之變。
柴胡,半夏,乾薑,蔻仁,茯苓,生薑汁,黃芩,黃連,杏仁,枳殼,廣皮,鐵鏽水
(案4)春溫兩旬,胸痞作噦,舌苔沙白,大便結燥,乃臟結壞病之徵也。勉擬一方,盡人力以待天耳。
半夏,正瓜蔞,杏仁,枳殼,黃連,枇杷葉,黃芩,大貝
(案5)痰迷心胞,時明時昧。加以肝木侮土,濕痰內困,上下不交而痞象成。按之觸手而痛,穀食懶進,此乃病上加病也。擬方先冀痞開,方有轉機。
橘皮,省頭草,枳殼,黃連,赤苓,半夏,範志曲,於術,乾薑,竹茹,內金
又方:十棗丸
(案6)氣短咳逆,足跗皆腫,脘中痞結,三焦不通,濕困固結,牢不可破。灸臍後得痰數碗,咳喘較平,脈象略起。今日未灸,嗆咳復作,夜不能寐。證勢若此,上下皆虛,中空獨實,攻補兩難,有岌岌可危之勢。姑再擬消補兼施法,盡人力而邀天相。
於術(枳實水炒),炙蟾皮,橘皮絡,杏仁,海浮石,半夏,省頭草,川貝,附片,雞內金
(案7)由利而痢,戊病傳癸也。表邪未清,胸痞已著,按之觸手而痛,邪滯互結,脈弦數。法當先治其外邪。
半夏,川貝,橘皮,蔻衣,生薑汁,川樸,乾薑,葛根,黃連,鬱金,藿香,鐵鏽水,赤苓
(案8)肺脾兩傷,氣短似喘,胸次結痞,按之拒手。兩脅作痛,足跗皆腫。不能安臥已四日矣。《易》曰:上下不交而痞象成。痞塞中宮,上下何能接續,腫何能消,食何能進。脈象細弱如絲,有外脫之虞。人虛病實,攻補兩難。勉擬灸法以盡人力。近屆小暑,加意提防為要。
黃連(四分),巴豆(十三粒)
二味共杵爛,用紅棗漿做小餅,如當十錢大,置臍上,艾絨灸之。
(案9)七情不適,氣結於中,吸受新涼,引動伏邪。身熱不清,脘腹痞痛,按之尤甚。思飲作噦,脈象左大於右,深慮正不敵邪,致生歧變。
雅連,半夏,葛根,川樸,茯苓,灶心土,乾薑,藿香,通草,鬱金,橘皮
白話文:
[三十三、痞滿]
(案例1) 肝氣上升,胃氣下降不順暢,加上暑濕影響脾胃功能,導致中焦痞滿堵塞。對食物沒有胃口,攝入量減少,也是消化功能不佳的表現。脈象呈現弦澀,治療上應開痞,採用張仲景的瀉心湯法,利用其降陽和陰的效用,輔以去濕的藥物。
使用藥物包括:半夏,乾薑,赤苓,通草,瓜蔞皮,黃連,黃芩,廣皮,滑石,枇杷葉。
(案例2) 肝胃氣滯,長時間的氣滯形成痞滿,胸口疼痛,營衛兩虛,出現寒熱交錯的症狀,脈象呈現弦澀。治療上有一定難度,需慢慢調理。
使用藥物包括:當歸,柴胡,茯苓,金鈴子,香附子,白芍,甘草,枳殼,雞內金,延胡索,冬朮,蔻仁。
(案例3) 瘧疾長期未癒,損傷脾胃,中焦轉運失調,出現痞滿的症狀。食物攝入後無法正常運化,便祕且尿色偏紅。治療上採用和解開胃法,逐漸解除痞滿,避免脹滿的併發症。
使用藥物包括:柴胡,半夏,乾薑,蔻仁,茯苓,生薑汁,黃芩,黃連,杏仁,枳殼,廣皮,鐵鏽水。
(案例4) 春季高溫二十多天,胸部痞滿,噁心,舌苔沙白,大便乾燥,是臟腑功能失調的徵兆。勉強擬定一個方子,盡力而為等待自然恢復。
使用藥物包括:半夏,正瓜蔞,杏仁,枳殼,黃連,枇杷葉,黃芩,大貝。
(案例5) 痰迷心包,時而清醒時而昏沉。加上肝氣過盛影響脾胃,濕痰內困,造成痞滿。按壓會感到疼痛,食慾減退,病情加重。擬定藥方,希望能解除痞滿,有轉機。
使用藥物包括:橘皮,省頭草,枳殼,黃連,赤苓,半夏,範志曲,於術,乾薑,竹茹,內金。另開立:十棗丸。
(案例6) 呼吸急促咳嗽,腳踝腫脹,胸口痞滿,三焦運行不暢,濕氣固結,難以破解。灸臍後吐出大量痰液,咳嗽喘息有所緩解,脈象略有改善。今天未進行灸療,咳嗽再次加劇,夜晚無法入睡。病情如此,上焦下焦都虛弱,中焦實滿,攻補兩難,病情危急。姑且再擬定消補兼施的方法,盡力而為,期待病情好轉。
使用藥物包括:於術(與枳實同炒),炙蟾皮,橘皮絡,杏仁,海浮石,半夏,省頭草,川貝,附片,雞內金。
(案例7) 從痢疾轉為腹瀉,是病情惡化的跡象。表邪未清除,胸部痞滿,按壓會感到疼痛,邪氣與痞滿互結,脈象弦數。治療上應先清除表邪。
使用藥物包括:半夏,川貝,橘皮,蔻衣,生薑汁,川樸,乾薑,葛根,黃連,鬱金,藿香,鐵鏽水,赤苓。
(案例8) 肺脾兩傷,呼吸短促類似喘息,胸部痞滿,按壓會感到疼痛。兩側肋骨疼痛,腳踝腫脹。連續四天無法安穩睡覺。《易經》提到:上下不通則痞滿形成。痞滿堵塞中焦,上下如何接續,腫脹如何消除,飲食如何進展。脈象細弱如絲,有外脫的風險。人體虛弱但疾病實在,攻補兩難。勉強擬定灸法,盡力而為。接近小暑節氣,需特別留意預防。
使用藥物包括:黃連(四分),巴豆(十三粒)。將兩種藥物搗碎,用紅棗漿做成小餅,放在肚臍上,用艾絨灸之。
(案例9) 情緒波動,氣結於中,受到冷風影響,引發潛在的邪氣。身體發熱,腹部痞滿疼痛,按壓更嚴重。想喝水卻噁心,脈象左邊大於右邊,擔心正氣無法抵擋邪氣,導致病情變化。
使用藥物包括:雅連,半夏,葛根,川樸,茯苓,竈心土,乾薑,藿香,通草,鬱金,橘皮。